教学反思

读图中逐渐远离文本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反思

网络是一座信息资源的宝库,短短几分钟内,多媒体课件像一位神秘的魔术师,将“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都浓缩成一幅幅曼妙的图画,一个个精彩的动画。语文学习与生活天然联系在一起,是学生以原有的认知经验和人生体验为基础,对文本主动加工并重新建构的工程,古人有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当学生的独特的心灵与情感世界被现代科学技术下的生成品所压倒的时候,得到的东西——学生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惊叹的目光,欣赏图片的直观形象能力的提高,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学生阅读抽象文字的能力的退化,我们并未觉察,语文是学生心灵世界中的一泓清泉,得到的只是清泉中的一滴水珠,失去的却是清泉的源头活水。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黄山奇松》一文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猴子观海、飞来三石??各种画景依次展现,饱含着浓郁的诗意,是无声的画,是优美的歌,是韵味无穷的诗,纵使网络宝库有多少幅美伦美奂的图画,焉能代替孩子们充满童真童趣的无尽遐想。因此,我们不能以“囫囵吞枣”式的多媒体“剥夺”学生“细嚼慢咽”的权利,“剥夺”学生丰富想象,熏染情感,提升智慧,雕琢心灵的机会。情要自己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感,我们要引导学生凭借文本与作者、作品主人公进行深层的对话,在阅读中完成对文本的理解、内化和体验,从而使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完善,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为此,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教学的各种要素进行周密分析,本着“能简则简”的原则,尽量不过多地使用令学生眼花缭乱的图片。只是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相关的生活画面时,给以恰当的补充,而更多的东西,则让学生通过潜心于文字,去领略文本中所蕴含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情境意境之美。

 

第二篇:单元整体教学反思

教后反思:(一)

本人很荣幸能够和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起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并由我主备,在准备近一个月的时间,先后三次修改后,终于在本周一在班级进行尝试教学。第一堂课上完,和组内老师们坐在一起交流,让我感受颇多。

在上课前我一直担心几个环节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所以上课前又特地将朗读的要求改成默读,将生字词的学习压缩到两步,尤其担心个人自学内容多和全班交流冗长。但实际的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却令我惊讶,学生们基本上在我规定的18分钟内完成了个人自学,全班交流也没有耗时,整个时间控制在和我预计的相差无几。看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又再一次告诉我,他们能行,老师可以放心。这是这节课我从学生身上学到的。

当组内老师提出我这节课在目标、内容设计方面没有体现朗读的重要性,我觉得的确是这样,课文的朗读在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那么怎么处理能在有限的一节课将朗读和对生字词的学习落实、上扎实呢?童校长提议在第一课时为什么不用学习单呢,个人自学时可以梳理巩固,小组讨论时又能有条理、全面的从音、形、义各方面交流,这就解决了第一课时上课时老师的各种担心,对于这个提议,我很赞同。

这一节课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赢得了老师们的一致肯定,自学投入,讨论有序,学习得法。这也激励我对接下来的几节课的教学充满信心。

教后反思:(二)

本节课是“引导自学”课型的前三个环节,明确自学重点,自学和小组讨论,上过课我才发现其实这节课的安排还是有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时间安排较紧。我给自学的时间安排是20分钟,这对于学习三篇课文的时间来看是很吃紧,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学生基本上在思考第二篇课文,部分学生对于第三篇课文还没有思考好,但是我当时还是没有延长太多的自学时间。

问题二:学习单出示的时间不合适,打断了学生的自学。学习单原不打算在个人自学的时候出示的,但是后来发现学生对于《黄果树瀑布》一课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壮观的,又是怎样写的很茫然,于是在自学到一半的时间时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学习单,学生当时的思路 又跟着学习单回到第一篇课文中去,无形中耽误很多时间,我自以为较高明的作法反而不太恰当。课后老师们建议为何不在一开始就出示,让学生更加清晰呢,说的也是。

问题三:对于学习单的使用问题。学习单在小组讨论时现场发给各组的, 有助于他们梳理对三篇课文的思考,然而学习单怎么填写我没有提前要求,导致小组讨论时出现的问题是一个人在埋头写,其他人在等,小组成员也没有激烈讨论。我当时发现后所做的及时补救是到小组旁边叫另三个人在同伴写的时候丰富自己的批注和记录。同时对做记录的同学说可以用省略号省略中间的部分,或者直接写第几自然段即可。后来看课的老师提出这个学习单学生要填的内容很多,为什么不要求他们直接在小组里讨论该怎么填,不用写下来这个办法

呢?我觉得也是,讨论后直接和组员合作读一读不是更好。

教学反思:(三)

今天的一节课在上之前我压力很大,我想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这一节课上来交流,把握不好会很乱,因此在课件制作上,交流的每个小环节设计上我花了很大功夫,上完课后还是有很多遗憾。

首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齐读的现象多了起来,在学生代表汇报完小组对某篇课文的梳理后,我出示这一课的重点段落,想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如《黄山奇松》一课对于三种松的描写和《黄果树瀑布》一课对于瀑布形态和声音的句子都是我想指导的重点句段,只可惜指导方法较单一,没有在指导读的时候对如何具体写进行归纳总结。

然后,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其实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内容安排都比较紧,完全应该三课时来完成的学习任务我压缩在两课时里,所以上节课小组的讨论时间不够,而本节课巩固的时间不够,预设时间是十几分钟,实际则只有五分钟。用了近32分钟的时间在全班交流上。

最重要的一个遗憾是点拨环节不到位,我的点拨只是在内容上一个梳理,没有总结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的,所以在巩固环节完成练习5里的题目:学着将事物写具体这个环节和上面的有些脱节,好像衔接不上似的。这是我作为教师个人的提炼能力和综合的语文素养不够造成的,以后还应该在这方面下些功夫。本课结束后还有一个很不理想的现象,就是学生的朗读情况很不乐观,很多词语如“描摹”“喧嚣”

“人喧马嘶”这样的词语学生读错,添字漏字的现象也存在。因此我决定临时加进去一节指导朗读的课,发现问题及时补救,同时在下一次尝试时能够注意克服,我想这就是进步吧。

教学反思:(四)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过三节课后发现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问题后而临时加进来的,就是朗读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出现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是在指导四字词语的朗读时将“威风凛凛”的“凛”字读成两个都是二声,学生直接指出了,我赶紧纠正并指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记住它的正确读音。

学生在这节课后朗读的确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针对性还是不够,比如在对课文《黄山奇松》第二自然段的记诵中,开头一句就是写最妙观松处,接着总写三种松,然后依次介绍,这种细致的指导还是没到位,特别是《莫高窟》一课描写壁画和彩塑的自然段比较难记,我也没有细致针对性的指导,这个方面在以后指导背诵的时候都要注意。

教学反思:(五)

本节课是对课文学习指导的最后一节课,按照预先设计教学时间略紧,但实际上课时间更加紧张,巩固环节剩两分钟,学生的写片段没有落实下来,因此在接下来的一节练习课我将写片段这个环节继续落实,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在学生动笔前我再次强调了相关要求,比如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介绍,具体写时要围绕前面的总起展开,只需写一个片段等。学生写

出来的东西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总起写的和后面具体写的连不上,如前面总起写数量,再分写的时候写的是颜色,或者是总分总的结构不明显,分写部分没有从不同方面展开。交流时也发现一部分平时写作不怎么样的同学写的很清晰,如赵仁杰写的介绍渡江战役纪念馆的物件,魏翔宇写的介绍家乡各种不同的树等。

本节课的自学任务其实不多,难度也不大。但实际自学时花了十几分钟的时间,主要是学生对于“观察点”这个词理解不够,不知道什么是观察点 ,我在巡视时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点拨:观察点指的是作者观察的位置,找找作者从哪几个位置观察瀑布的,这样一提示学生似乎找到了方向。后来想想,这个问题我在出示自学提示的时候就应该点一下,让学生明晰,毕竟这样的词语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写法学生也比较陌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