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组织有效性的晨间户外活动研究

教师组织有效性的晨间户外活动研究

来 源: 时 间: 2010-5-15 13:15:44 浏览数: 326

教师组织有效性的晨间户外活动研究 灵昆镇中心(爱绿)幼儿园 贺冬梅 提出问题的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要确保幼儿每日2小时户外活动和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同时,《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整体性、综合性、自然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社区环境应被视为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应引导幼儿实际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随着教育部《纲要》颁发实施与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广大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幼儿教育也必须朝着促进幼儿自主和谐发展的方向开展。因此,如何落实《纲要》精神,把开展幼儿体育活动与增进幼儿心理健康两方面有机结合,是幼儿园、家庭和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随着人们对教育目的的重新认识,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真实体验,认识幼儿,尊重幼儿,理解幼儿,还给幼儿应有的自由和权利的教育观,越来越被教育者所重视。

二、研究课题的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幼儿晨间户外活动资源的整合,提高晨间活动的质量。

2、通过开展晨间户外活动研究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培养创新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以幼儿为主体,以晨间户外活动为载体,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通过晨间户外活动使幼儿更能积极主动的参加体育活动,喜欢运动,同时能够促进幼儿在自我适应、情绪情感与社会适应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奠定健全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5、通过开展晨间户外活动为主的体育活动的活动研究,教师探索出能够增强幼儿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教育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研究能力。

三、研究活动的现状

有句话说得好“一年四季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晨间活动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晨间活动是幼儿每日一小时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凉爽。在此时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锻炼,既可以提高幼儿肌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又可以激发幼儿和恢复幼儿肌肉的主要器官功能,是幼儿精力充肺,精神愉快开始的第一天。幼儿如何有效地利用晨间户外活动的资源,创设一个幼儿适合的活动环境,能充分的调动幼儿在晨间户外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个值得我们幼儿园教师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我们幼儿园已经在幼儿晨间户外活动方面做了一定的研究和讨论,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但也分析出目前我们幼儿园在户外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不充足;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不高;问题二:幼儿户外活动的材料数量不够;问题三:教师担心发生安全事情。问题四:器具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都是教师选定,教师会给幼儿规定在一个场地,教师示范动作并要求幼儿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所以就会缺乏主动性。问题五:随意性大,效能不够:使用运动器具活动时,看上去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户外活动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会拿着活动器具在 “过家家”,有的幼儿在与同伴互相追逐打闹,有幼儿的拿着器具站在旁边发呆看着别人玩,有的则来来回回地更换活动器具。问题六:活动材料单一,且数量少:晨间活动时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基本动作,发展幼儿身体素质,使幼儿全身得到发展。我们平时在开展晨间户外活动时,活动材料没有统筹的安排恰当,加上材料投放的也较少,以至于会出现幼儿等待、抢活动器具等一些消极的活动态度。 我们幼儿园四名托,小,中,大的教研组长经过讨论与分析,我们认为:户外活动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角色把握”。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讨论空间与研究的余地。特别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在组织晨间户外活动时,应该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户外

活动资源,精心组织有效的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四、研究的的对象与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本园托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参加课题研究的有本园的4名教研组长。

(二)研究的过程

经过讨论,我们的晨间户外活动的课题研究过程分为教师方面与幼儿方面两方面。

教师方面:1、晨间户外活动提供富有新鲜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器具。2、教师在幼儿晨间户外活动中做到组织和指导互动。3、教师应丰富晨间锻炼的形式及内容。教师们在器械的选择上都注意到就地取材和“一物多玩”,如玩跳绳、玩皮球、玩楼梯、玩轮胎等等,既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幼儿方面:1、培养幼儿对晨间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2、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保护及适应能力方面。3、晨间活动中幼儿之间相互合作、自主选择、创新及良好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的方法

经过我们4名教研组长的讨论把课题研究的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观察法:及时观察并记录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2、研究法:探究幼儿在晨间锻炼时环境创设的乡土化、自然化以及其内容的丰富性、教师科学组织指导及良好师幼互动的建立。3、总结法:在不同研究阶段,运用总结法,对课题的研究过程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性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研究的措施

1、让有限的场地开展无限的晨间户外体育活动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分时间段活动,就是中大班的晨间活动时间为:8:00----8:30,小托班:9:00----9:30。由此也有了两套不同的作息时间表(附时间作息表),保证了开展晨间户外体育活动的空间。

中大班一日作息时间表

7:30 — 8:00 晨间接待(幼儿自选区域进行活动)

8:00 — 8:30 户外晨间活动

8:30 — 8:45 早操

8:45 — 9:00

9:30 — 9:45

小托班一日作息时间表

7:30----8:30 晨间接待

8:30----9:00 操前准备,做早操。

9:00----9:30 户外晨间活动

9:30----9:45 吃点心,课前准备。

合理的安排晨间活动的器具,促进幼儿积极的参加游戏锻炼。

器具是作为幼儿体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不仅是幼儿体育活动的辅助材料,也是幼儿晨间锻炼的必备材料。

2、结合各年龄段幼儿的心理需求。

针对幼儿园实际情形,在晨间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做了一些调整:小班幼儿年龄小,来园相对较晚,因此我们把晨间锻炼时间移至早操后。针对孩子注意力较难集中,动作发展不够稳定,老师们为幼儿提供了活动量中等,难度较低的走、跑、跳等相应动作的练习器材,并灵活调整和提供晨间活动器材。如报纸球,飞盘、呼啦圈,走梅花桩等,这些活动器具的投放与运用,拓展了小班幼儿自主游戏的空间;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长得稍稍结实了,动作越来越稳了,参与活动的热情也在增长。目前我园使用较多的是一些可以单人、双人和多人合作游戏的器材,如滑板、呼拉圈、羊角球、抬沙包,滚轮胎等等,这类器材的创新玩法既加大了走、跑、跳等动作技能的难度,满足了中大班幼儿的活动需求,同时又成功地培养了幼儿间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3、转换教师的角色

a教师做一个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及游戏同伴,以活动者的身份介入参与幼儿活动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念头去开小差和到处分散的讲话。

教师在指导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晨间锻炼时,不能因为是自己选择的器具而任由他们随随

便便玩,而教师是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队伍中,这样才能在幼儿活动时及时地发现幼儿在玩是哪些动作是危险动作,教师并通过参与者的身份及时地去阻止幼儿在玩时所存在的危险动作,不让危险动作发生。如:小朋友最喜欢的赛跑活动,常常小朋友都喜欢围在起跑线上,经常是还没等老师发命令就冲了出去,接着又一个就也冲了出去,常常会发生撞到或摔倒的事情。根本没有达到锻炼的效果且场面非常混乱和危险。但如果老师以参与者的活动方式加入赛跑比赛,教师的介入会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得赛跑活动能更好的顺利进行。

b教师参与活动,既能及时的发现幼儿在玩时所存在的危险,又能让幼儿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延续。

小朋友用绳子放在身后做尾巴,两个幼儿就互相追跑进行,旁边的幼儿看见了,他们也会加入追跑的队伍,这样人越多就会很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如果此时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没有及时的制止他们的行为,不仅压制了幼儿自由活动的兴趣,而且也使旁边在玩的津津有味的幼儿活动兴致受到破坏,即使当时幼儿停止了追跑,过一会儿他们就会依旧像刚刚一样,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而如果这时老师作为一个活动的参与者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看到这个情况就可以积极地引导这几名在追跑的幼儿将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活动形式上,如再组织其他幼儿把绳子拉直,其他的幼儿则拉着老师的衣服来玩过山洞的游戏,看谁最厉害了身体没有碰到绳子。老师在此时及时的参与,这样会使危险的事故能及时的得到制止,幼儿活动的兴趣也会得到高涨。

五、课题研究的评析及反思

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反思是非常重要不可缺的环节,是收获和提高的前提。没有实践活动的反思过程,只能说明是有经历而无体验。反思是老师对自己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对自己的研究结果后思考。我们活动的反思可以来源于两点:一是教师与幼儿、二是教师与教师。一是教师与幼儿:在孩子们中,教师主要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评价,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出现的问题,和幼儿在玩时新的创新法,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相互合作、大胆表述新的玩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但教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以发展和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能力弱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帮

助、鼓励、信任和支持,也可引导其他幼儿齐心合力的一起来帮助他。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但又能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激发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

二是教师与教师:在交流反思中,教师们可以思考幼儿究竟对什么感兴趣、活动中的收获有多少。通过交流与分享可以相互了解或借鉴他人的经验,从而改进自己的研究活动。再者通过交流和反思我们可以及时地调整我们的计划和方案。

如果教师在幼儿每次活动结束后不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思,抱着玩了就玩了的想法,可想而知这样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没有什么发展的潜力和动力的。

《纲要》中指出,幼儿时期是身体生长的关键阶段,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晨间户外活动,激发和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晨间活动的主体意识和浓厚兴趣,让孩子们真正喜爱晨间活动,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幼儿身体全面发展,提高健康水平,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幼儿园的晨间户外活动的研究还在讨论之中,经过我们四位托,小,中,大班教研组长研究,已看到了幼儿在晨间户外活动的明显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器具也在慢慢的丰富了,新投放了有轮胎、报纸球、拉力器、飞盘、毽子、小拖车、沙包接力棒等运动器具,新材料的投放也丰富了晨间户外活动内容;幼儿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每天早上走进幼儿园时,总是能看见他们春光满面精神抖擞的面孔,教师在晨间户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更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针对性了,她们对每次的教研会上总是畅所欲言、言之有物,以晨间户外活动为重点来讨论和研究,帮助教师不断改正晨间户外活动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方法、教师们也在不断的积累正面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而且幼儿对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也有所增强、发病率有所降低。早上喜欢赖床的孩子,也比以前起的早了,幼儿的来园率也有所提高。通过晨间户外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幼儿勇敢、大胆、自信等。

 

第二篇:教师如何组织幼儿户外活动

教师如何组织幼儿园内户外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三条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把幼儿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可见幼儿在园的活动时非常重要了。《规程》还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中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足以看出幼儿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接触新鲜空气和日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是我们通过学习实践后认识到户外活动的益处。

一、户外活动有哪些明显特点

1.户外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它虽然分为园内和园外两种,但是园内活动和园外户外活动是相互补充的,园内活动仍然是封闭的,只有师生之间的交往,与社会的接触有一定的距离,而园外活动则是社会中的真实操练,在

成人的监护相对减弱的情况下,幼儿必须相对独立地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此时,他们会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并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两种户外活动形式虽有不同,但都是以教育目标出发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户外活动不是随意性的,它只是教育环境、教育形式的变化,是室内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2.户外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目标的重要渠道。 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四个方面都可以通过户外活动能在更大范围内提出给幼儿自主活动的场所,随着幼儿活动的频率加大,身体得到相应的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也增强了,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经常接触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了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了机体的抵抗能力,促进了新成代谢和生长,在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上,户外活动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孩子们在观察和社会的同时,学到许多相应联系的知识与技能。在德育上,直接参与的社会性活动更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生存的教育形式,有可提供充分利用的社会教育基地,幼儿在真实的社会中能更好地体验理解、友谊和真诚。在美工方面,大自然的美、社会的人类制造的艺术美、各行各业辛勤劳动者的心灵美,都会在幼儿与社会上其他成员的交往中获得体验。

3.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更重要的意义

在户外活动中,幼儿与幼儿是平等的关系,幼儿与教师是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关系,这与家长的教育不同,家庭中的母爱偏重于生活上的照顾,孩子过多依赖家长,这不利于幼儿独立生活里的培养,而户外活动把培养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当作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园外广阔的活动环境给幼儿提供了自由表现的机会,没有成人的过多干预,使幼儿能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充分表现。同时,幼儿在群体活动中也将受到群体心里因素的影响,是幼儿潜在能量得以充分的发展。

二、户外活动的类型 1.游戏活动: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日光浴、水上游戏等

2.集体教育活动:节日联欢、演出、参观、游览、访问、等,但要注意有针对性、安全性、目的性、计划性、教育性。

3.活动区活动:是指户外活动区

4.远足: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亲自感受环境的美、社会风貌的美。

三、园内户外活动的原则

1、活动量的渐进性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按一定程序来进行,从简单到复杂,从少量到大量,从轻缓到逐渐加强,从相对安静进入到运动状态。运动量的合理安排,运动后身体微出汗最为合适。

2、经常性原则:应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3、动静交替的原则: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运动要合理搭配。使幼儿动静交替地进行不同性质的活动,能预防神经系统的疲劳,保持身心愉快的情绪,并起到全面锻炼身体的作用。如小班幼儿很喜欢活动量较大的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有时玩得满头大汗、气喘嘘噓,这时教师可以带他们一起玩活动量较小的体育游戏,让幼儿在原地做一些小动作的活动,这样就控制和调节了幼儿的运动量,更好地组织与指导幼儿活动。

4、全面锻炼的原则:保证各个部位,各种技能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如:幼儿的颈、胸、腰、上肢、下肢等身体部位,都要协调发展。走、跑、跳、投掷、攀登、钻爬等基本动作技能都要得到锻炼。

5、个别对待的原则:活动设计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幼儿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幼儿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幼儿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材,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一)体育活动设计的步骤: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

(二)幼儿阶段,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在设计体育游戏时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

幼儿的心理、生理和动作特点整理如下,可供大家参考:

小班:易掌握单一的动作,而技巧性动作难以接受;喜欢玩同一类游戏尤其喜欢角色化的游戏内容,不喜欢玩角逐、竞赛、运动量大的活动,以独立运动为主。

中班:能掌握简单的不同动作,而创造性的大动作仍有困难;喜欢集体游戏,对合作性运动有兴趣,而竞赛性的游戏只重过程,目的性不强。

大班:能掌握技巧动作,会动脑筋完成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如玩一些创造性强或几种运动器械组合,需同时完成几个动作的内容;喜欢玩创作性大、有变化性大、竞赛性强且运动量较大的游戏。

五、户外体育游戏组织过程老师中应注意的问题

1、活动前,教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清除不安全因素。

2、活动前,要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东西。

3、活动中,幼儿出汗要及时擦干,看情况增减衣服。

4、活动中,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

5、活动中,教师及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并进行适当调节,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可能,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

6、活动后,组织幼儿排队,并清点人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