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教学设计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授课年级:小学四年级《军神》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型:阅读(三课时)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能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刘伯承在一次负伤后的手术中拒绝使用麻醉,强忍疼痛做完手术,被誉为?军神?的故事,赞美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文章分为?求治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四个部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挖掘人物性格,进而走进人物内心。

三、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扫清文字障碍。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通过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三个方面解读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第三课时:通过沃克医生的侧面烘托感受刘伯承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以?自渎、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具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来问一问大家,你们在生活中听到过神吗?你眼中的神是什么样子的呢?

2.那我们课文题目中所说?军神?真的是神仙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够称得上?军神?这个称号?(教师板书课题)

3.那么请大家大声告诉我问中的?军神?指的是谁呢(学生回答:刘伯承)?

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刘伯承。

学生谈对刘伯承的了解,教师适时补充。

4.回顾课文,用简单的语言概述?军神?的故事。

在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借助自然段弄清文章以?求治-术前-术中-术后?为线索的思路。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沃克医生赞美刘伯承为军神的句子。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自主提问,自主探究,由学生的问题引出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 (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品读课文,找出文中能够体现刘伯承为?军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走进人物。

1.手术前。

围绕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实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句话进行学生的自主探究。分析病人为什么会拒绝麻醉,而这一个清醒的大脑又有可能为刘伯承的将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逐步探究病人钢铁般的意志。

2.手术中。

分析: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坏了。谈自己的感悟,抓重点词句深入品析文章,并指导朗读。

品词酌句,培养学生通过重点词深入理解文章的能力。

设置情景:假如当时你就在手术室里,你可能会看到什么,可能会听到什么?带着自己的感情,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情。播放视频片断。

设置情景,培养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

在你眼中,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主回答。

3.手术后 。

当这个手术做完的时候,沃克医生的表现是什么?(惊呆了) 他为什么会惊呆(因为在手术中刘伯承不仅在承受着巨大的疼痛,而且还在数着沃克医生的刀数。)?

引领学生大声报出刘伯承说数出的刀数(七十二刀)。

结合实际,谈自己被小刀划伤的经历。与刘伯承进行对比,进一步感受刘伯承的坚强。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文中人物的坚强品质。

正是因为刘伯承这样的表现,沃克医生才会失声嚷道:你堪称?军神?。

(四)、解决问题 提升主题。

齐读引出质疑问题的课文段落,在读中理解,问题是否已经得以解决。

刘伯承以他超凡的意志震撼了沃克医生,也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手术台上那惊心动魄的那一幕还浮现在我们面前。

同学们,刚才不明白的问题,你们明白了吗?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当年刮骨人。

附:板书设计

军 神

手术前 手术中 手术后

拒绝麻醉 一声不吭 七十二刀

坚 强

《军神》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写的是刘伯承将军年轻时有一次眼睛负重伤后,坚持不用麻醉药。忍受巨大的疼痛接受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军神? 刘伯承坚忍不拔的钢铁意志。由于课文较长,而且作者在文中对沃克医生和刘伯承都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如果在教学中面面俱到,很容易产生泛泛而谈,难以深入文章中心的现象。所以我们在课前的教研活动中决定采取分人物,抓特点的教学方法。在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脉络后,用第二,第三两个课时分别以刘伯承和沃克医生两个人物为中心进行文本的深入分析。围绕手术前拒绝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七十二刀三个重点进行文本分析。

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的原则,我在本堂课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只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出这个质疑后,由教师将这个疑问进一步内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具体问题: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军神??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本堂课的教学就此展开,最终以这个问题的解决而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朗读是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刘伯承忍受剧痛却一声也不吭,把床单都抓破了的句子。为了让学生更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我又让学生观看刘伯承实施手术过程中的影视片断,孩子们看完电影后,我让他们再读句子,这时,他们把自己的感情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朗读中了,学生和文本真正地产生了共鸣。

在注重朗读的同时,我也设计了引领学生通过想象情景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想象如果自己亲眼目睹了这次手术可能会看到什么,可能会听到什么,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引领学生一步步走进人物的内心。通过入情入境的感悟和朗读,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步

步深入,课前预设的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学生在感悟文章的时候,难以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中?挤牙膏?式的说出一个个孤立的词语,难以形成完整的语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在读中感悟文本,并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将是为一段时间中日常教学中的重点。

 

第二篇:《军神》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寿宁县大同小学公开课教学设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执教:寿宁县大同小学 蔡平 20xx年12月1日 教材解读

《军神》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为他做手术的外国医生沃克称他为“军神”的故事,赞扬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严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钢铁般的意志。本文以“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为序组织材料,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和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表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刘伯承的钢铁意志,既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目标预设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懂得在文中的意思。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课文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读懂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坚定刚毅、勇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伟大精神。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媒体运用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 1

性。

3、重视学生独立钻研文本,潜心会文,使学生经历阅读实践。在师生与文本平等对话的过程中,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4、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沟通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过程预设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

昨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关云长刮骨疗伤)那么,关云长刮骨疗伤与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小结: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云长不用麻药刮骨疗伤,全无痛苦之色,神医华佗尊称他为“天神”。而本文,刘伯承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忍受了72刀的刀割之痛,却一声不吭,为其实施手术的沃克医生尊称其为“军神”。

2、板书“沃克”和“刘伯承”,相机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沃”和“承”。

3、了解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

(1)出示含有本课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生字的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生字词)

年龄土匪绷带拒绝施行麻醉剂

哼叫由衷勉强堪称晕过去一声不吭

(2)引导学生更换语境,给生字组词扩词。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相类似的故事导入新课,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意了故事之间的联系,又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文有个大致了解。学生对字词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组词扩词,是为了更换语境,在新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对生字的再认识。)

2

二、速读课文以学定教

1、请同学们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大致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同时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圈画出来。

(设计意图:关注学情,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教师相机过渡:下面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19xx年的重庆,来到临江门外那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与刘伯承、沃克医生一起经历那次特殊而又令人难忘的手术,解开我们心中的不解之谜。

1、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前11 小节,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部分内容说得更清楚一些。)

(2)借助资料,了解刘伯承的伤势,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课件出示刘伯承受伤的资料)

资源共享:19xx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3)分角色读前11节,注意人物语气、情绪的变化。师读沃克的话,生读刘伯承的话,体会这一部分人物对话的特点。

教师相机小结:这是一个军医和军人之间的对话,所以他们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4)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2、借助资料,体会意志之坚。

(1)指名读12-15节,了解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2)相机解决学生在阅读这一部分时可能提出的问题。

3、紧扣细节,体会意志如钢。

3

教师相机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让我们再次目睹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吧。

(1)自读17小节,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青筋暴起”、“汗如雨下”“居然”等词语,充分感受刘伯承所承受的痛楚和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课件出示手术时的录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动情的范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相机过渡:难熬的手术终于结束了,当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从病人口中得知自己一共割了72刀时,他惊呆了,这哪儿是一个普通的军人啊!他分明是一个——军神!

(3)齐读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相机解决学生在此提出的相关疑问。(课件出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

教师相机小结: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甚至是一个普通军人都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赞叹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设计意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加强读书的指导,适当补充资料,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得更有滋有味。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有特色的表达方法,如对话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既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了人文性,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

四、扩展延伸深化情感

1、出示小诗,感情朗读。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4

2、教师总结,深化情感。

引导学生饱含深情再读课题。

3、练习写话,升华情感。

(1)同学们,慈祥的刘伯承爷爷就在我们的面前,此时此刻你想对刘爷爷说些什么?下面就请同学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刘伯承的照片)

(2)学生交流写话内容。教师引导学生饱含激情朗读自己所写内容。

4、扩展延伸,熏陶感染。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有着坚强意志的人?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里,教师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人文的熏陶感染。)

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几个话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去实践。

1、搜集有关刘伯承的事迹或像刘伯承一样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读一读,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2、搜集关于意志力的名人名言进行摘抄。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注重知识的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

20 军神

沃克冷冷——→柔和——→肃然起敬

↓ ↓ ↓

刘伯承病人——→军人——→军神 从容 镇定 意志如钢 5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