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我认为很有道理。新课堂非常提倡教师反思,反思才能成长。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殆。”学生学习如此,教师的教学亦如此。反思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和坚持的,教师越能反思,在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好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责任心,把教学实践提高到新的高度。

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只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进行反思,那他有再多的教学经验也没用。教师反思的过程和方法很简单:可以在每天教学结束后,进行简单反思和用教后记的形式反思。反思的目的是使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反思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 反思上课前做好了准备吗?

老师在走进教室之前一定要问自己:我做好了以下工作吗?目的性和计划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上课前教师要细致分析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尽量用多媒体上课。老师和学生的教具都要准备好。实践证明,课前准备得越充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教学就得心应手。

二、 反思自己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能力。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管理者。组织教学贯彻教学的始终,组织得好,学生成绩就好。组织得不好,教学效果差,成绩也差。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教”,还要知道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如何运用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所以,教师要学会自我评价与改进,从不断追问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三、 反思自己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场所。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如何让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思维,积极配合,自觉学习。所以教师上课时一定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包括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磨练学生的意志力,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渴望和动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 反思自己是否尽职,全心投入了吗?

课堂充满着责任和希望,学生喜欢的是充满激情认真负责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爱生如子的精神,有了这情感,教师才能善待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耐心地教育学生,学生也会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学效果也会好多了。

五、 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落实得怎么样?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的的确定,学生状况的分析,对教材的处理,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顺序等。教学设计要精心准备,所以课后要反思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任务是否完成,难点是否突破,重点是否掌握。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采取补救措施。

六、 反思自己的得与失。

教学是一门难懂的艺术,同时也是一个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和灵活性都很强的实践活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必须善于总结经验,把总结的经验用于应用于日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又有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七、 反思自已是否尊重了学生。

教师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不要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师生地位要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要打骂污辱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方式,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地成长。

八、 反思自己明天还要做哪些工作。

教师工作繁忙又锁碎,而且压力非常重。不仅要备课、上课、改作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还要家访等。如果没事先安排和协调好,教师工作会事倍功半。所以教师一定要讲究工作的计划性和有序性,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

九、 反思自己的教学能否跟上跟上时代的脚步。

现在是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学也要从原始呆板的教学方法改为生动活泼的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易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该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懂得电脑的基本知识,学会制课件,学会处理文档等。不懂电脑的老师就要加强学习,使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总之,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进行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生成教育智慧,那么他就能不断成长与发展,成为一个优秀老师。

江西省樟树市临江镇临江小学 刘雯 邮编 331211 手机号码 137xxxxxxxx

 

第二篇: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师的专业成长通常是从教师对自己发展现状的反思开始的,没有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多年的教育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一、教师反思的意义

教师的反思是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教师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良性循环,推动教师自身教育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

二、教师反思的方式

1、在理论学习中反思

新课程改革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多要求。如果教师没有大量知识储备,是无法指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还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要多读书,,尤其要多读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只有多读书才能掌握当今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素养,才能自我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继而自觉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

2、在教学实践中反思

教师的教学研究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显示其价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教师专业的载体。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可分三个阶段。一是课前反思。这要求教师要站在理论的层面,悉心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价值取向,拟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手段,预定实施方案。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和前瞻性,能使教学过程的预设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二是课堂反思。

课堂是演绎教师精彩人生的的舞台,也是孩子发展的基地。课堂反思具有调控性,它能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向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要严谨而不教条、要灵活而不随意、要开放而不失据。做到精彩片段收放自如,设计疏漏随机调整、突发问题沉着应对,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三是课后反思。教后知不足,每一堂课结束后,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最出色的是什么地方,突发问题处理是否恰当,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教学手段运用是否恰当,学法指导是否到位,孩子的主动性发挥是否充分,还有什么困惑等。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它既是教师第二次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理性评价的过程,还是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更是教师走向成熟的过程。

3、在案例研究中反思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事件使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案例研究是对“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寻找规律或问题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方法。它能帮助教师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帮助教师成为研究者,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黄城武

2009-1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