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神

《军神》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课文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心与心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军神》一文主要赞美了刘伯承坚如钢铁、令人敬畏的意志。学习课文时,由学生质疑、读书解疑、自主探究,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词语,反复朗读,反复感悟,想象情景,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升华情感结合起来,把学生带进课文,走进主人公,让刘伯承元帅超乎常人的举动、令人敬佩的意志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符合新课标中关于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学习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

媒体设计:

1、有关刘伯承一生的伟大功绩,以便让学生了解刘伯承这么做是为了革命事业。

2、《青年刘伯承》电影片断。播放在手术中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19xx年,在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外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发生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军神。

二、回顾内容,切入中心

1、同学们还记得故事中谁称谁为军神吗?那沃克医生是怎样称赞刘伯承的?

2、出示句子:沃克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引导质疑:读了这句话,此刻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估计生可能会问:沃克医生为什么惊呆了,大声嚷道?为什么说刘伯承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为什么会连续用到两个感叹号?)

4、小结归纳问题:其实呀,沃克医生称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都是军神的表现,我们可以把这几个问题合并为一个问题:为什么刘伯承堪称为军神?也就是说他神在哪里?

三、研读词句,体会军神。

1、快速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刘伯承是“军神”的词句,用“----”画下来,读一读,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2、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拒绝麻醉 一声不吭 数清刀数

3、重点学习刘伯承在手术台上的表现:病人一声不哼,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自由品读)

4、读了这段话,你认为当时的刘伯承有什么感受?

小结:同学们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和联系上文体会到当时的刘伯承正以坚强的意志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你们能通过朗读体现出来吗?

同学们,你们平时受过伤吗?是怎么样的感觉?你们会怎么样?指导朗读 观看电影《青年刘伯承》片断。

配乐读。

小结:听了你们的朗读, 老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刘伯承的毅力是多么的惊人,意志是多么坚强,怪不得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生齐读)

5、继续研读句子:

(1)病人平静地说:“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这是刘伯承的人生目标,是他能忍受巨大痛苦的动力。)

(2)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七十二刀。”

a) 从这里你们体会到什么?

b) 师相机补充资料:刘伯承的这72刀,数了整整三个小时啊!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在忍受着钻心的疼痛啊! 怪不得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生齐读)

6、小结过渡:文中不但通过刘伯承拒绝麻醉、一声不吭、数清刀数来表现出他的坚强意志,而且还通过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并用“~~~~”画出来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读一读,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冷冷、愣住、再愣住、惊呆、肃然起敬。

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变化?

7、师小结过渡:我们来看文章的题目是军神,主人翁是刘伯承,但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描写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是为了衬托刘伯承坚强的意志,这种写法方法叫做侧面描写,今后我们可以运用到写作中。

四、探究升华,赞颂军神

1、过渡:刘伯承将军为了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为革命做贡献,他手术前从容镇定,拒绝麻醉,手术中一声不吭,手术后数出刀数,无一不体现出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他曾经说过:“孙膑失去了双腿,依然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我失去一只眼睛,只要还有健全的大脑,也可以驰骋疆场,为祖国效汗马之劳。”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确以自己超凡的才智以及勇敢无畏,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敬爱的刘伯承将军的丰功伟绩吧。 (课件出示刘伯承在不同时期为革命事业建立不朽功勋的资料。)

19xx年在北伐战争中,屡打胜仗,被誉为川中名将。

19xx年,与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

19xx年任总参谋长兼司令员,指挥部队智取遵义、四渡赤水。

19xx年,与邓小平政委,千里跃进大别山,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19xx年11月,与邓小平等指挥淮海战役。

19xx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2、师小结过渡:刘伯承将军有着钢铁般坚强意志,更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让我们面对着他的照片,同沃克医生一起来称赞称赞他: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3、沃克医生是这样称赞刘伯承将军的,你想怎样称赞他呢?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4、指名说称赞刘伯承的话。

5、(出示后人赞颂刘将军当年英勇无畏行为的诗歌)

将军忍痛沃克惊,钢筋铁骨鬼神泣。

当时关羽笑刮骨,今日伯承铸军魂。

五、课外拓展

1、刘伯承还有很多尊称,如“编外参谋”、“残疾军人”、“革命军人”、“教书先生”等等,你能搜集有关资料,讲给同学们听吗?

2、你能将《军神》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吗?

板书设计:

17、军神

沃克 称赞 刘伯承

冷冷 从容镇定

愣住 拒绝麻醉

再愣住 一声不哼

惊呆 数出刀数

《军神》说课

一、教材分析

《军神》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战争年代英雄人物的崇高品质和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革命意志,并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军神》这篇文章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的事,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并通过人物对话、神态的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品质。

二、设计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调动学生乐于探究的积极性,鼓起学生创新的勇气。

三、教学目标分析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有机整合,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本班学情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

读懂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

【过程和方法】

以“自读、感悟、质疑、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课程资源的熏陶下,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这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教学难点确定为: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教学方法分析

本课时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下:导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流程设想

《军神》第一课时的教学,应紧紧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读”为主线,以听、说、疑、议、想、写为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内容,感受到军神钢铁般的意志,悟出文中之情,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大环节:

(一)交流信息,走进文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并不单纯是一门学科,它是人类生活的浓缩。因此,语文课程的学习,绝不能仅仅局限在语文课程本身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网络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不可穷尽的资源宝库。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鼓励学生上网查阅有关刘伯承的资料。在语文课堂上,我请学生交流信息,既增强学生对文中主人公的感性认识,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二)整体感知,读中感悟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请学生通过快速默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请学生自由朗读写刘伯承的段落,与文本对话,使学生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这里我想特别强调的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使语言学习丰富、

生动起来。当学生对手术中刘伯承的表现有自己初步的感受以后,我适机播放电影《青年刘伯承》的片段,电影最后定格在“抓破白垫单的青筋暴起的汗如雨下的手”上,学生被震撼了,他们的感受会随之加深。这时,再读课文第17自然段,学生将饱含深情和钦佩,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所倡导的人文性,本节课所拟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将通过语言的学习得以实现。

(三)质疑探究,突破难点

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是自主探究学习的关键,是创新学习的开端。在学生读了写沃克医生的语段以后,我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即“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语文课程标准》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然,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而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地探究。汇报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畅谈见解和观点的过程,又是师生“阅读反思”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不同感悟,这是对不同生命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推动课堂对话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