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反思中成长

浅谈体育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榆次区安宁小学 杨媛

在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学校体育工作者创造出许多具体的教学方法,要有效地贯彻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我们就必须继承和发扬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新课程理念来创新、探索与之相应的教法。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尝试体验过程

因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课前三备、课中三注意和课后三反思。三备即:备人、备教材和备教法;三注意即:注意安全、注意实效和注意个体差异;课后三反思即: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方法和反思效果。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为此,教师应时时用心,处处留意,多设问、多质疑、多发现“闪光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前滚翻时,教师只机械、生硬地以专业术语要求学生“低头、含胸”,而不告诉他们要低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确,其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头低得不够”出现“头顶”顶垫子的错误动作。这时如果能启发一下学生“同学们,除了抬头能看到蓝天,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法看到蓝天呢?”这样,学生会一个跟着一个从胯下向后上方看蓝天,这样一个巧妙点拨使学生迅速实践并达到了标准。又如持轻物掷远出手角度定为多少度、多高?孩子们比较抽象,我(三年级)在女生投掷线前12米处,男生15米处设立一条彩色横线高约1. 8米来解决出手角度。再如,二年级立定跳远,为了解决“用力蹬地”这一难点。我设计让学生去想象假如你踩着弹簧,当你给它力量大小不同时,弹出去的远近相同吗?孩子们争着吵着、体验着,纷纷说出它不同的原因和道理。这些教法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体育奠定基础。

二、反思创新过程

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完善个人品质,不断更新知识,精通本行业务,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理论扎实,基本功过硬。为此在教学中经常反思自己的得失。因为:新课标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发展提高,因此淡化了运动技能教学。如,在测试30米跑时,只画两条线即起跑线、终点线,告诉学生必须跑过终点线,可学生往往看到终点线就开始减速。针对这一现象我反思怎样就可以使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于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如奥运冠军刘翔的故事),终点线前画箭头,直观的“图标”形式让孩子们学会了冲刺,避免了学生成绩因为不会“冲刺”而受到影响。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特别重视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因为课改教学理念多以“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立足“动”、重在“创”,所以我就不断反思我的教学过程去大胆尝试,让学生准备活动自己编,练习器械自己制,游戏活动自己创,放松整理“跟我做”,体验成功让学生都动起来。

三、改进教法过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激发兴趣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进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就必须做一个教得好、教得乐的好教师,让学生感兴趣并不是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例如一年级新生站队难问题(记不住位、找不到位)每天没兴趣站,难道说没兴趣就不站了吗?针对这一情况,我就把四路纵队改为小动物回家找妈妈的游戏。一路小猫队1号、2号、3号……,二路小狗队1号、2号、3号……,三路小羊队1号、2号、3号……,四路小兔队1

号、2号、3号……,看哪队先找到自己的家,很快在短时间内又快又齐站好了队。又如教四年级跨越式跳高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设立升级跳使每个人都有自信,都有不同的目标去追求,确保每一个孩子受益。再如过去传统的教学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设计好圈圈让孩子们往进钻,而新课标却要张扬学生的个性,那么我在课堂上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学会并掌握这一节课的动作之后去给予他们自己想象,创编动作的时间和空间,并给大家展示自己的创新本领,这样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四、合作探究过程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毫无限制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滥用。例如,一些新的体育教学方法“独往独来”,完全抛弃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一说“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不管上什么内容,都少不了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和交流,而实际上学生们不知所措“我们讨论什么?怎么讨论?怎样交流”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创设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环境或条件,因而课堂上以“蜻蜓点水”的感觉。环节虽有但无实质可谈,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教学持轻物掷远时,就设计教师示范同时学生带着问题(怎样用力顺序)去观察,然后分组去讨论、去比划、去模仿、去发现、去实践,由一人来展示汇报大家共同的智慧。这样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过程对这一难点(蹬、转、挥)进行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通过探究学会了学习。又如游戏教学中,无形中渐渐地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了学生好胜、积极向上和勇往直前的品质。但由于比赛具有竞争性和残酷性(比赛中的冠军只有一个)在激烈的对抗中胜了要保持,败了也要拼搏,要有永不服输的劲头,可往往学生没有失败的承受能力,就斤斤计较对方的犯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一般在游戏教学中我

只说方法而规则让学生根据游戏方法自己来小组合作制定,这样既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又能约束学生来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因而起到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作用。

五、评价体现过程

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要改单一评价为多元评价,它的内容包括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就这而言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它的价值的重要性。如:一节好的课堂评价方式手段的不同带来的效果就不同。我上二年级立定跳远这一教材时,首先让学生通过练习,然后自我评价、自我反馈、自我成绩对比,然后学生相互评、相互议,指出不足,最后教师评价。而往往人们认为现在课堂是激励评价表扬赏识为主,但我认为鼓励、惩罚、耐心等一样都不能少。在我教学中深切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表扬、批评、奖励、惩罚,什么都应该有,学生做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做错事时,就让他们学会承担责任,先让他们 “吃一堑”,然后才能“长一智”。

六、实施建议

教师与学生,正是由于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需要才产生了交往的需要,而交往又反过来促进了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这样就要求我们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用语言来感染学生,用规范的示范动作来吸引学生,形成和谐的人文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对自己尊严、权利和积极性的尊重。使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尝试、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调控、自我评价得到落实。

姓名:杨媛 特级教师 出生年月:19xx年9月

政治面貌:党员 参加工作时间:19xx年8月

专业技术职务:中学高级教师

 

第二篇:体育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

论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教育行动中成长的研究

开县陈家中心小学 杨明勇 182xxxxxxxx 小学体育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结合自己工作经验,在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引下,讨论小学体育教师如何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师 教育 成长

1 引言

传统的学校体育重技术、增强体质。轻德育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轻师生的感情沟通,忽视心里健康、卫生保健的教学。在体育课程标准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许多老师还是“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怎样避免这种情况,如何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结合理论和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自己快速的成长起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21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2.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1 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2.3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1

2.4 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通过21世纪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将发生改变;加强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分层次教育、立足差异 让学生尽享阳光体育魅力,为终身体育坚实的基础。

3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设计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指导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技术要领,强迫学生练习,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教材,被动的学习动作技术要领,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体育课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学活动大多数在室外开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课活动中,并且可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丰富其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体育课教学很重要的目的。要改变过去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转变学生的被动性学习,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3.1教学方法的选择 3.1.1教学过程中借助情境创新

小学生普遍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学习进取心也较强,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如消防战士、环境使者、祖国卫士、梦中奥运、我是一名飞行员等。教学中设置情境辅助教学时,应当注重发掘小骨干,可以集体练习或者分组练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品质。组织一定的有意义的竞赛,使学生体验到应有的挑战性、竞赛性,明白相应的思维过程及如何以智取胜。教学活动中,老师不应该将课堂安排得太满,而应当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悦、平等、积极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其探索及其求知欲望。

3.1.2创设情境式教学

小学生刚刚入学时,兴趣广泛,好奇心极强。通过创设情境,可以让小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走、跳、投、体操、列队等。情境如神龙飞舞、猎人打猎、小青蛙跳荷叶、兔子跳、蝴蝶飞舞、滚雪球等。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当注意其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学生的情绪往往是情境教学的核心,根据其心理认知规律,先易后难,由表及里,采用丰富的情感来带动整个教学氛围。同时,教师必须密切联系教学内容,善于提问,创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可以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出发,以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也可以是结合技术要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寻求解决办法。

2

3.1.3评价式教学

教师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交流、评价。根据掌握要求的不同,使学生分步领悟动作要领,对不同动作分层次、有步骤地讲评。先分别小组讲评,最后综合讲评。体育学习效果上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了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与学生认知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评价标准不应局限于一种,评价内容尽量开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2 学生的学习方式

3.2.1 自主式学习

《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并未作详细的规定。因此教师应搭设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使不同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同目标和最适宜的方法。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2.2 合作式学习

无论集体项目还是个人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合作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多的体验。合作的基础是交流。如:体操动作中的保护与帮助,球类与接力项目中的群体意识等等。教师可以多采用游戏、集体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2.3 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化。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篮球“三攻二”技、战术学习中的针对防守者的站位(前后、平行),怎样运用突破、突分和传切,滚翻在实际生活中有哪微用途,跳远怎样选择自己的步点等等,在这些学练中引导学生思考,尝试和归纳,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2.4 创造性学习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因此学生似乎也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教师做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考什么,我就做什么。学生无需思考多动脑筋,更无需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使他们形成创造性学习的习惯,不仅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挖掘其更多的潜能,而且还能使学生形成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的经验。编排韵律操或武术套路等,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挖掘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3学法指导

3.3.1 结合兴趣项目进行指导

3

教师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特点而设计兴趣化练习手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素质和完成动作的能力)选择不同难度的项目,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和身体锻炼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而且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爱好。

3.3.2 结合学习要点进行指导

教师运用准确、精炼的体育术语,提示动作的技术部分,启发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有助于启发学生抓住最佳时机,画龙点睛,引导学生领悟动作概念,鼓励学生掌握学法,运用学法,成为自觉行动。

3.3.3 结合问题讨论形式进行指导

学生之间开展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时的一种学习指导方法。体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虚心好学的习惯与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励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3.4 结合目标设置进行指导

目标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的时间内达到某种特定的行为标准。体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设置多种目标:最理想,指超水平时应达到的;最现实,指正常发挥时应达到的;最基本,指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达到的。

3.3.5 结合学习评价进行指导

每个学生都想在评价时得到好的成绩。教师应把握好评价时机,为学生搭设多种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使评价更趋向客观、公正。如学习过程中的表演、学习结束时的学习动作的创编和组合等。

3.3.6 结合组织形式进行指导

组织是体育与健康课的重要环节,不论哪种分组形式,如体能、水平、素质等,学生往往不愿意和比自己水平差的同学分在一组,教师应积极引导做好思想疏导,运用鼓励和激励等方式使学生积极接受不同的组合。

4 注重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

4.1 建立真诚的师生情感

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的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这对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有良好情绪的人容易让人接近,也有利于倾心交谈,教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倾注“母亲”般的爱去关怀他们,真诚相待,学生才会理解教师,信赖教师。

实践证明,以“理”、“情”动之,即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缩短了彼此的距离,也培养了师生间 4

的感情,融洽了关系,达到了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师生情感要得到沟通,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比如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经常和学生谈心,体贴和关爱学生。同时,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有利于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形成。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体育、追求体育目标,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

4.3 巧用嘴,讲道理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既是工具,又是一门沟通艺术。科学、准确、生动的讲解,可以收到一语激情的效果,这样可以打破课堂上沉闷局面,缓解紧张、慌乱的情绪,摆脱窘困的情境,融洽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掌握知识、技术,形成技能。如寓理于例,以事物作依据,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道理的说服力;角色转换,让每个学生做一次“教师”,使之产生一种角色的意识,然后写个自己角色后的感想。这样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做教师的心情。

4.4 指导帮助差生

如同客观事物都有差异一样,学生的运动成绩也有优、劣之分,对差生不能一味地训斥,更不能施舍体罚。训斥或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也意味着思想教育的失败,而最有效的办法则是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弱点,鼓励学生要敢于面对现实,正视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我的做法是让学生自己找“病因. 帮其开出合理的运动处方,安排几个疗程后,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5 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

5

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5.1 认知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人要有正常的智力,就必须有健康的神经系统和身体。作为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大、中、小学生,其学习效率,是由大脑的高级神经系统所决定的。经常从事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增强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功能,使大脑获氧充分,进而使记忆力增强、思维更加敏捷灵活。据一些研究表明,部分学生学习吃力、成绩落后,甚至留级,其根本原因在于,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差,导致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影响了思维的正常进行。有些学生担心,参加体育锻炼会耽误学习时间,影响学习效果。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的想法。恰恰相反,研究表明,早操能使大脑消除残存的睡眠抑制,为进入学习状态作好准备;体育课、课外锻炼和课间操可以使因学习而紧张的大脑皮层得到休息,解除抑制,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5.2 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作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请到运动场上来,忘却烦恼。体育运动,也许一个从不曾发现的天地,一种全新的感觉,会使人流连忘返,尽享其中乐趣!

5.3 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自觉性是指行动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时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悖。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契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5.4 个性

个性,也称人格。统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确人生观和信念的支配下,树立远大的理想,使思想、认识、行为相一致。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既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又要以身作则,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去影响学生,帮助 6

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目标以及健康、积极、进取向上的统一人格。其中,教学生作人是第一重要的。

6 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学生

6.1在短跑教学时,特别是起跑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在起跑教学前,要着重对学生讲起跑的品德要求——实事求是,不能有投机取巧的思想;在规则上的要求——必须听鸣枪或哨音后起跑,不能存在侥幸的心理。

6.2 耐力跑教学是培养学生坚毅和顽强的意志良好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现在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对学生深入了解情况,进行思想教育,从严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6.3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6.4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没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不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还可能造成伤害事故。

6.5 在体操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要以健与美的角度强调高质量地完成动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品德。同时还要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胆量。

6.6在球类项目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球场上,一定要强调全局观点,强调集体力量,强调互相配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技术好的学生要热情帮助和鼓励技术较差的同学。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对手的犯规动作,不应计较,更不能采取报复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错判和潺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6.7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机会给弱者或技术差的同学锻炼机会。如: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同学示范和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技术环节有所进步的学生,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给予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8 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毒品、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毒品、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毒品。

6.9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 7

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同学跑得快,有些同学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接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接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10从偶发事件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喜欢体育,在体育游戏中难免会发生动作之类的错误,这时教师应抓住机会,及时指导和纠正。例如在篮球《四角传球》游戏侧重教会学生弧线跑和传接球的方法,为了把游戏做好,老师要带领学生进行传接球和弧线跑的单个动作的练习,注重动作的质量,在质量的基础上要求速度。最后用二个球进行游戏,此时学生都急于进行游戏,都会努力按老师要求尽快完成正确的动作,这就促进了正确动作形成和掌握。但在游戏中会出现个别学生动作问题。这时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多做示范;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

8 室内课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

经调查,下雨天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室一般都是自习或叫学生做其他学科的作业,片面认为体育课只有在操场才能上技术课教学,在教室内就没有什么可上的,这样就忽视了卫生保健方面的知识传授。

所以体育教师应加强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保健知识并运用于生活实践,爱惜自己的身体健康成长,同时也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7 结论与建议 在新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分层次、立足差异 让学生尽享阳光体育魅力。

8 参考文献

[1]黄玉龙.教与玩结合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方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09.12.

[2]李永灿.对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分层次理论”的认识和应用[J].体育教学.2005.4.

[3]张捷临.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分析[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2000.1.

8

[4]丁芳.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

[5]梁龙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J].中国学校体育.2010.5.

[6] 《少年儿童心理卫生保健》 杜亚松

[7]《学生心理研究技术》 彭豪祥

[8]《体育科学》2002、4 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关系

[9]《精神我析》 方刚

[10]《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解读本》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12]《体育教学》2002、5 学生心理品质于尊重生命的教育??????杨子民

[13]《体育教学》2002、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研究????苏燕华

[14]《体育教学》2002、4 体育课中学

[15]王占春.教学思想录-中小学体育卷[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