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反思

PCK的分析:

《怀念母亲》是季羡林老人写的一篇怀念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散文诗。虽“散”,文章所表达的情意却又实又统一。一般老师上公开课都不爱教这篇文章的。因为孩子们太小,不容易理解季老的感情。

初读《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时,就随着季老的思绪随时随地波动着,这种淡淡的却有着浓浓的忧伤,这种生离死别的挂念,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沉重包袱,年幼的学生能掌握吗?

季羡林家境贫寒,一生坎坷。查阅了季羡林的资料后,重读更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奈与无言。 这次我不得不静静研读这篇文章了。这篇文章好朴实好平易近人,就像向我们讲述一个平平常常的小故事。“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对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回家,从学校回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是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回来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长眠于地下的母亲,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房东对孩子的思念全表现在她的脸上。这种毫不隐瞒也许也隐瞒不住的爱子之情平平凡凡的在平平凡凡的语言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就是季老的写作方式。房东的儿子只是在外读书,房东太太就如此的思念!季老呢,6岁就背井离乡在外求学,他母亲又是何等的思念。或许常常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一动不动望眼欲穿盼儿子归来,或许常常躲在被窝里轻轻抽泣想念儿子的容貌,或许常常在梦中轻轻呼唤儿子的小

名。母亲是多么想见见自己的孩子呀!可怜的母亲,终究没见到孩子一面,就匆匆离开了人世!母亲是带着相思,带着不舍,带着牵挂,带着悔恨??想到这些,季老怎不肝肠寸断呢,悲痛欲绝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终身悔恨尽显文本。

考虑到本文的寓意较深,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因而教学前要求学生去拜读《永久的悔》一文。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了解季羡林的生平,引领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和词语,从而体会“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课堂上,学生们独特的体验,通过读表达了自己感悟到的情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文章的这种语句太多!这是季老反反复复的思母情感。这种不仅对生身母亲的思念,而且也是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之情,让孩子们明白,要珍惜自己的父母,爱戴父母,要热爱祖国,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

我觉得我还可以让孩子讲述他们对不在身边亲人的怀念,从而与文本达到共鸣。

 

第二篇:《怀念母亲》教学设计与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