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反思

张元第

教学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科学理念;在本节教学中我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保护环境、保护自己的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教学要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本节在教学时应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质疑,达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目的。在设计本节教学时应注重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板书简图、模型、多媒体教学手段,动与静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象生动,突出重点,易化难点。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节是初中生物七年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继第二章“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之后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呼吸系统)的第一节内容。本节中心问题有三个:1、 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 呼吸道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3、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本节内容是学生探究本章内容的基础,特别是呼吸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是贯穿本章的主体。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消化系统)一章之后讲述,呼吸是人生存的另一个基本生理活动(呼吸系统)。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所起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同时本节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节打基础,做好知识铺垫的。所以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还有,呼吸道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教材安排的资料分析和讨论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探究,学生可以自主活动意识到生活中的卫生保健,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好素材,安排合理,能达到《课标》的标准要求。

再有,人体是统一整体,由八大系统构成。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概述了人体的结构层次,下册则开始逐一讲解每一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功能。强调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要使前后知识衔接连贯系统,形成完整统一的知识链。

七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有较强的好奇心,喜欢表现自己,如果引导得当,将会转化为对知识的不倦追求和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多引用资料、图片,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极力推行“做中学”,学会分析资料,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对呼吸系统的知识已有初步的了解,知道人的生命与呼吸息息相关,且在作剧烈运动时,呼吸会更加急促;大体知道呼吸系统的组成。但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具体知识了解不够,对呼吸与生命活动的本质联系认识不清,各呼吸器官的实际结构与功能了解不深。而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如挖鼻孔、吃饭时说话等,这些都直接危害到了他们的健康,通过本节的学习就是让学生认识到呼吸系统的作用以及养成爱护呼吸系统的好习惯。通过上学期新课程标准与本课题研究的实验,学生对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生物教学提倡生命化的教学理念,我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就课论课的讲课模式。我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知识链,把一些系统性很强的知识前后有机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有机整体,构建知识链。如讲本章《人体呼吸》前,

让学生回忆七年级上册学到的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由八大系统构成,明确的告诉学生这八大系统在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具体讲解每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七年级下册讲七大系统:第一章生殖系统,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为呼吸系统等明确内在的联系,强调八大系统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这可以作为横向联系,也可以进行纵向延伸,如讲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与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第一节44页“气管和支气管(部分)”加延伸到第二节50页,即可行成完整的“气管和支气管树”,使第一节知识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节的内容,使第二节知识有机的结合成完美统一整体。

 

第二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实录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景,实例引入

教师:出示案例:孩子出生没哭,医生可要急死了,拍他的屁股,让他哭出来,结果孩子的父亲把这医生告上法庭,虐待儿童!结果医生胜诉了,为什么?(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学生:(动脑筋,思考问题,讨论后自由发言)医生拍婴儿的屁股,让他哭出来是为了救他,不哭就死了。婴儿第一声啼哭是呼吸空气的开始。

教师:如果自己用手捏鼻子和闭喘,有何感受?大家晚上睡觉是否也要进行呼吸呢? 回答:憋气不能呼吸,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婴儿第一声啼哭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世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教师: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人体的呼吸)

二、资料分析:

1、人体呼吸作用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教师出示资料和讨论题)

教师:呼吸与我们的生命活动究竟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两段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资料1:长跑运动员在跑步过程中,不仅四肢和全身在活动,而且胸腹起伏剧烈,嘴张开,呼吸急促。

资料2: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测得体温是37℃

讨论题: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量从哪里来?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作适当提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讨论结束,选择部分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

大屏幕展示并要求学生作笔记:呼吸作用的概念:人体每个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意义: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推动各种生命活动,另一部分用于维持体温的恒定。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如果人停止呼吸,则人体一切生命活动都将停止,体温也不能保持恒定,则人的生命也就终止。那么人体依靠哪些器官来进行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呢?

2、呼吸系统的组成

教师:我们是通过哪些器官进行呼吸的?请同学们做一下深呼吸,感觉一下,你在呼吸时有哪些器官参与了呼吸运动?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体验说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别的器官不具有呼吸功能。

教师:(对学生回答不作表态,建议学生继续学习,留有悬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指导学生阅读识图,并播放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认真识图,然后作答)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其中,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 (设疑,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呼吸道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试一试,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这三种方式,你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亲身体验,之后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再问:嘴也可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何区别?

学生自主回答:1、没有什么区别;2、还是不太一样,总用嘴呼吸没有用鼻呼吸舒服,时间长了嘴特别干;??

教师:究竟谁的说法对呢?学完后面的内容,你自然能够科学的解释。

教师:下面请大家边观看老师准备的多媒体画面中呼吸道的结构特点,边阅读教材44——45页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体畅通?(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气管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体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4)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5)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仔细观察多媒体画面,以组为单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展开热烈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互相补充、评价,在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把分散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分别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作答

(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使呼吸道内的气体通畅,此外,鼻腔前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也在保证气体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

(2)生1:可以清洁空气。

生2:有滤过空气的作用。

生3: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空气有湿润的作用。

师:同学们经过认真的学习,效果很不错。鼻是呼吸系统的起点,有丛生的鼻毛,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粘膜,能够对吸入的空气有过滤、湿暧、清洁的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人用鼻呼吸好,还是用嘴呼吸好呢?

学生回答:当然鼻呼吸比嘴呼吸好,因为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滤过,湿润,温暧的作用。 教师:我们平时要用鼻呼吸,以便减少不清洁空气对呼吸道和肺的刺激,有利于人体健康。当然,跑步等运动时,只用鼻呼吸将满足不了人体对氧的需要量,跑步时要注意掌握呼吸动作的节奏,适当张口协助鼻进行呼吸。

学生:我们跑步时既可用鼻呼吸,又可用嘴呼吸,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

教师: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

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教师:那么痰又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学生根据上面提出问题的讨论分析所掌握的知识,完成解答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 生:痰是灰尘和粘液所组成的,因为痰中会有病茵,易传播疾病,所以不能随地吐痰。 师小结:痰是由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所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它通过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摆动,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排出体外。痰中

含有大量的病菌,随着尘埃飘浮在空气中,易引起人体疾病的传播,同时也不文明。

教师:北欧的冬天非常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生答:北欧人的鼻鼻端较尖和大,这可能与御寒有关。

教师肯定:人类在长期的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说明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很棒。现在请同学们概括一下呼吸道的作用。

学生:(抢着回答)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师:同学们总结概括得非常精练、准确!说明你们归纳概括能力也很棒!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吃饭时大笑会呛着”的小漫画和“吞咽与呼吸关系图”并提问:同学们,你平常吃饭时大说大笑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吃饭时不能大说大笑?

学生:(学生思考总结后纷纷抢答)(1)吃饭时说笑,会剧烈咳嗽,并咳出进入气管的食物。(2)严重的还引起呼吸障碍,到医院做手术,把进入食道的食物取出。(3)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食不言”的习惯。

2、教师出示“声带拉紧和松开”的图示,并组织学生体验: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咽喉,试着感受一下,当你说话的时候,咽喉有哪些变化?根据图示你能否推测我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生答:人体的发音是从喉部的声带发出的。

教师:声音是由喉部之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紧,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

还会引起一些喉部疾病,影响发声甚至影响呼吸。那么,青少年应当怎样保护声带呢? 出示以下资料:(1)平时养成不高声讲话的好习惯;(2)声音嘶哑后一定要小声说话、少说话或禁声,以便使声带充分得到休息;(3)初患的声带小结,适当休息后会慢慢消失,情况严重时应及时请医生治疗;(4)辛辣及过热、过冷的食物对嗓子有刺激,应当少食。保护嗓子应当做到:咽喉疾病要预防,高声喊叫不应当,声音嘶哑及时治,禁声休养音洪亮。 学生阅读了解。

四、课堂小结:

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让学生回忆本节知识内容,培养归纳总结能力)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本节所学的内容。

学生:(共同回忆、补充、作答)

(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呼吸道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教师:把学生表达的精练内容进行板书。

五、巩固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具体内容略)

六、结束语:

外界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肺内发生什么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