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昨天有幸作为县进修校兼职教研员,为进修校小教部主任和骨干教师做了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研究课,课后大家针对这节课进行了研讨。虽说讲完课了一身轻松,思路也觉得更加清晰了,可总觉得课上得不如意,还有很多地方完全可以做得好一些,心里就像塞进了一团棉花,堵得慌,觉得不说不快。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如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那么如何利用学案来学习这部分知识呢?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我在学生学习例题之前先看米尺图,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十分之一和0.1的相等关系,另外我还设计了“我发现”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反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教师在点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
    这次讲课存在很多问题。
    1.上进心不足,心里也想好好准备,把课讲好,可行动上却很排斥,教案从家拿到学校,再从学校拿到家,可却一个字也没看,这也是此次课讲得不如意的关键原因。
    2.在课堂上不够自如,受教案的约束有时思路不流畅。
    3.在教学分数和小数的关系时,由于此处是重点也是难点,语言上不够简练,也因此耽误了时间,导致超时。
    4.教学语言还不够规范,有时说出“土话”。
    5.课堂调控能力不够强,对于一些生成性的问题处理不够得当。
    今天把这团棉花终于掏了出来,心里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把这次经验作为一次教训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也庄严地警告自己,要想做好一件事,只靠想是想不来的,必须付出行动上的努力。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位、二位小数的步认识读写法。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易于接受,教材采取了小步子的编排方法,小数的初步认识只限于两位数,而且是直观认识和具体比较,不抽象概括。
  教材编排的顺序是:结合十分之几,先出现一位小数,再结合百分之几,出现两位小数,在一位、两位小数的后面分别出现了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教学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教学一位小数的认识、读写法。也是本单元起始教材,是学好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的基础,所以采取了多种直观,结合学过的几何初步知识和计量单位的知识,联系分数引出小数。
  因此,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会用小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计算问题,及孕伏了小数的组成,整数、小数的概念名称,为以后系统学习小数打下基础
  遵循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选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是直观演示为主,引导学生亲自操作、观察思维、自学讨论,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
  通过复习,目的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以旧促新,引起新知识的正迁移。
  通过谈话引导过去学过了整数,还初步认识了分数,今天我们开始初步认识一位小数。那么什么样的数是一位小数呢?是这节课要研究的。这样导入新课的目的是唤起学生对学习一位小数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孕伏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针对自己经常忘记让学生看书,特设了看书、讨论、质疑问难。这部分是新知传授过程,传授知识本身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设计意图是围绕本课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规律,揭示知识规律,以达到最佳动态。教学例1采劝扶着走"的方式,例2采取引导学生"自己走"的方式,并通过演示操作,类推、比较、观察、尝练、讨论、归纳等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获取新知识。通过质疑,确实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一起解决,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了解到学生还没有弄懂的知识点。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币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认知. 
    课前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孩子们说印象中的小数,找身边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充分促使孩子主动学习.
    课前对于如何教学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这一环节颇有困惑,其实这部分知识并无什么探究的价值,用分数表示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不需要孩子们去探究.那么是否就直截了当地用课件来帮助讲解算了呢 我反复思考这一问题.终于决定先自学,再讲解,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此外,因为有了教材这一老师的教学之后,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而不是教师自问自答.
三、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无论如何把课堂放给孩子们,老师在其中穿针引线的作用还是必不可少的.就如本节课教学,如果老师不找一些表示长度的小数出来,孩子们就会认为小数只表示价格;如果老师不教孩子们正确地读小数的方法,孩子们就会用以前的读法来读小数;如果孩子们自学后不作必要的讲解,就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把3厘米写3/300米.因此,无论什么课,老师的引导作用总不可少,关键在于如何"导"得不漏痕迹,如何"导"得恰到好处,如何"导"在关键之处.本节课中,在学生正确地读小数后,我问"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使孩子们在思考中完善自己读小数的认知体系;在孩子们说完分米与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时,我问"请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促使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之后完善对这些小数的认识……在孩子们容易出错的地方设计有挑战性的,有思考性的问题,促使孩子们去比较,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地淋漓尽致.
【困惑】
    课上完了,这一天的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上了两节课,应该说在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虽然在自学问题中提及了,但在课上并没有去解决它,因为教材在四年级还安排了一节《小数的意义和产生》,是把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在这一课中沟通呢 还是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在以后再研究呢 对于这一目标的定位总是举棋不定.正如林老师所说:在每一个练习中,都让孩子们把写成分数表示的形式,使课更丰满.可是这样会不会把目标定位得偏高了呢 我困惑着,这也是我教新教材以前最常有的困惑:如何把握一节课的目标定位呢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第二册认识人民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读写小数也相对简单,因此我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表示价格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一、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认识小数,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使每一个知识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本有一个教学设想,是在课的一开始就出示一些数,让孩子们去分类,再引到新课的教学上,后总感觉这样教的痕迹太明显。而且浪费时间。于是,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出示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整数和分数以及今天要学习的小数,得出要研究的素材,这样一开始孩子们就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他们必须去搜索知识库中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所有认知,为学习做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同时能让他们很深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没有把学生当作容器,没有把学生对于小数的已有认识当作学习新知的障碍,而是把这种累积的经验作为进一步学习的资源。正如奥苏伯尔所言:“让新知之舟泊在旧知的锚桩上”。
二、采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关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的描述性定义等数学事实和规定的学习,其实是属于知识领域中的所谓“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无法也无必要进行探究式学习。于是我适时地采用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讨论交流,再配以教师的适度讲解,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我结合生活中的元角分的数字让学生来读写,使学生很容易地接受了知识。在此基础上,我就直接把本课时的重点也放在了从“元、角、分”中来得出分数,小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形象的一元硬币和十张一角的纸币。让学生说其中的一角是十张一角的几分之几,也就是一元的几分之几。让学生建立起了小数的模型。
三、困惑:

课上完了,我一直在思考:本节课还有哪些不足之处?还用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学流程方面还是比较简单、比较流畅的,但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感觉挖的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这一块上,学生还没有思考出来我便迫不及待地把结果告诉他们,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经过充分思考得出来的,所以对两者的关系没有达到真正的领会。我觉得我可以把分数引出小数时多强调一点转换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建立起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也就是说10角的十分之一和0.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角。接着,学生应该可以说出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的关系: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并且,在出示分数时必须强调出示分数后的单位是什么!一定要让学生看清是哪个单位在分成几份。我在想,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比较一下1/10元和1/10角的不同点会更好一点。然后再来学习0.3元进行巩固,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接着在通过认识百分之几的数就可以用0.01来表示,最后深入进行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可以用什么小数来表示的探讨。在学习0.18元表示多少时,我可以让学生说一说0,1,8分别表示什么,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米,分米,厘米之间的转换时更轻松地接受小数哪位上是多少分米还是多少厘米或者多少米。当然整个过程就是需要加强学生的说的过程,学生通过说这两个知识的联系,学生对知识就有整体的认识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认知。在以后的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并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引导,尽量把一些难点通过合理的方法进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获得新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另外,要时刻提醒自己教师在课堂上不是“主体”,而是“主导”。 

诚然,随堂课也好,公开课也好,上课之后我们都会有一些收获,成功抑或失败。如果平时多积累一些这样的感悟,那么,对于提高自己驾御课堂教学的能力非常重要。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练习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能通过实际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比较熟练地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份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决这类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获得与他人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经历,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彩笔、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一、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提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么想的呢?


讨论:这盘桃该怎么分?每只小猴分得这样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上个学期我们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呢?(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也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3、想一想


如果把这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相机提问:把这盘桃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个桃是4个桃的几分之几?


二、想想做做


1 、你能填一填,说一说吗?


(上面一排题目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1个的情况,第二排都是平均分后每份是几个的情况。)


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先填写,然后交流。


把12个小方块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的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占这12个小方块的几分之几。


3、先分一分,说说每份是几个,再涂一涂。


4、集体拿一拿这堆小棒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自由拿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交流。


5、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后记:强调了整体1的定义。强调分数的意义:分母是表示把整体1平均分成了几份,分子是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我认为,这是整个分数学习过程中的重点。










第二课时(解决实际问题)


一、    教学例题。


1、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


2、研究讨论:这盘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把这盘的4个桃平均分成4份,看一份是多少,可以用4除以4等于1个的算式求出结果。


3、试一试。


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是几个?


你是怎么想的?你想怎么列式?


二、想想做做


1、请学生先分一分,再填写。让学生体会到12的三分之一和12的四分之一结果是不一样的。


2、学生先做一做,说一说感受:同样是二分之一,8的二分之一和12的二分之一是不一样的。


3、独立完成。


4、学生直接列式计算,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独立完成。


6、思考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学后记:掌握较好。没什么大问题。计算几分之一是多少,学生说太简单了。
第三、四课时(认识几分之几)


一、教学例题


1、引导看图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这个问题,该怎么想?(小组讨论)


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3、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几分之几。


二、想一想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同学听一听。


把10个萝卜平均分成5份,3只兔分得这样的3份,即这些萝卜的五分之三。


三、想想做做


1、仔细看图,说说可以把几个看成1份?


进一步体会到:只要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几份,这样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说一说总数是多少,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个?涂色部分是其中的几分之几?


3、思考:平均分成了几个?每份是几个?应该把这样的几份涂色?


4、拿出这堆小棒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三,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还能拿出这堆小棒的几分之几?


5、举例说明是怎么计算的?


6、独立练习。


练习后让学生说说,各涂了几个小方块,为什么要这样涂。


7-10题是有联系的4大题。


7、看线段填分数


你是怎么填的?为什么这么填?


体会分数与“1”、几分之一与几分之几的联系。


8.看着直尺说一说,1厘米是1分米的十分之几?3厘米和7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9、看着图,说一说1角是1元的十分之几?5角和8角呢?


10、直接填写。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11、做游戏:


填一填,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学生在问:为什么每天都要说“整体1”?可是还有部分同学弄不清分数的分母就是平均分的份数。(刘屹、郭俊宏、曾政研等)






             第五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例题


1、引导题图


出示题图,引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讨论


要知道分给它们多少个,该怎么想?


①我用圆片分一分。


②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给小兔3份。所以是9个。


谁能来列式呢?


12÷4=3(个)

3×3 = 9(个)


3、小结:


把12个蘑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给小兔3份,就是9个。


二、想想做做


1、先分一分,在和同学说说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在每幅图中用虚线分一分,说说分成几份,每份几个?要求的分数分别是几个?


2、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在列式计算。


让学生操作:把摆出的圆片平均分成4份,拿出其中的3份。


说说该怎么列式?


第二小题如上处理。


让学生比较:虽然两次都拿出了总数的四分之三,但由于每次摆出的总数不同,所以拿出的结果也不同。


3、引导学生:用去了五分之二,就是用去了这箱肥皂(50块)的五分之二。


4、引导学生:六分之一、三分之二都是把24人看作一个整体。


5、让学生按要求操作后,根据结果口答交流。


教学后记:今天对优生稍稍涉及一点通分、约分的概念。做练习时、碰到那些时、分、秒的题目,没办法,只好重新复习时间单位的进率。


参考

 

0

至尊貔貅20##-3-17 16:32:25 120.71.67.* 举报

应该自己写呀

 

0

我爱我贾20##-3-17 16:38:26 221.2.217.* 举报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前,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小乌龟在钟面形跑道上不紧不慢地爬了一大格(1时),小白兔沿着钟面形跑道马不停蹄地跑了一整圈(60分),可裁判员却最后判定:乌龟和兔子跑得一样快。“啊?”(小朋友们都面面相觑)这个判定可令他们费解了:明明是小白兔跑得快多了,为何比赛结果却是不分胜负呢?就当学生们疑惑之际,教师适时引入教学:“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这下,学生们个个瞪大了小眼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时分的认识之中。把“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0

1971030520##-11-9 21:24:48 121.18.71.* 举报

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教育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法,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的行为,反思切入点的多样性使得反思活动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凡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求有职业意识。

  2、要有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内容中,教师每人要求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3、要有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4、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6、教学反思。课上完后,对自己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它记录下来。

  三、 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所以要求每一堂课后写一写简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学期写10篇,两篇上交学校存档。一篇反思经验总结交教导处。














.
hnjm1230 [小学生] 20##-9-5 23:30:23 211.157.186.* 举报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背景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都需要相应的变革,变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其实践活动的反思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仅是重构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作为校本教研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同于传统教育研究中的经验总结法,它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活的行为,反思切入点的多样性使得反思活动本身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一、教师要正确认识反思

  凡是对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看法,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一边教学一边反思,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

  二、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教师教学中一种内省活动,也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要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要有自我监控能力:提高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有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自身教学效果的认识,评价进而产生的价值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要求有职业意识。

  2、要有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学活动内容中,教师每人要求写有效的教学计划,即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前。明确教学课程内容、学生兴趣和需要,学生发展水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预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可能的教学效果。

  3、要有课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所有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随时准备应付课堂上的偶发事件。

  4、教学中,师生言语互相沟通,教师要努力以自己积极的态度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

  5、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回答、作业、交流、操作等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评价,或指导学习主体或同伴对学习行为进行评价。

  6、教学反思。课上完后,对自己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把它记录下来。

  三、 教师要写教学反思

  反思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当中,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特殊任务。所以要求每一堂课后写一写简短的篇反思。至少每学期写10篇,两篇上交学校存档。一篇反思经验总结交教导处。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总结
                                 谭坝学校教师:陈益琴
     20##—20##学年度上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行将结束,在此,就本学期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  指导思想
     教材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吸收了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致力于改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力求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目的是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运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如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注重层次性和思考性。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  教学内容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
   四  学情分析
   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比较扎实,但个别同学存在学习态度及方法问题,有待指导与提高。另外,需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五、教学反思
   (1) 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不足之处:
   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
                               20##年2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