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朱坑二中 赵全兰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相遇问题,要求会用线段图分析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用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是会列方程求相遇时间的问题,难点是建立等量关系及对同时相遇的理解。我认为本节课教学设计和组织上很好的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具体体现在:

1、情境的创设贴近生活,从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相遇”,并能自主地分析并尝试解决问题,本着“从生活入手—抽象成数学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应用生成的知识解决更多问题“的思路展开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中较为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明确问题的产生,经历尝试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从而获得到成功的体验。尤其是在得到用列方程方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最初步骤,我较大地利用了多媒体的演示作用,学生容易理解“相遇”的数量关系,整个过程在教师的“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思考、探索、思辩的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还能注意实施差异教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一,有的解题速度比较快,有的比较慢,甚至有的对所学的内容存在困难,因此我通过在完成练习时,要求早完成的学生要与旁边的同学实行一帮一的互相检查以及辅导,让学生在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中学习,同时在实施评价、反馈时,教师注意捕捉、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及时鼓励、肯定,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但是,本课时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遗憾。

1、比如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遇时间的方案中,学生能很好地利用等量关系式列方程,但在列方程时,部分学生没有很好地将方程的格式写好,特别是“解和设”,我在评比时虽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没有重点进行评讲,结果导致后边的练习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学生由于模仿性强,所以教师更应该小心谨慎,画线段图也是一样。

2、另外本节课的教学,由于时间掌握得不够好,在学生板书例题的解法后,我没有再展开来讲,介绍别的解法,(40+60)X=40,例如算术法,40÷(40+60)等,没有让学生更好地发散思维,没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顺思维与逆思维解法的区别。

3、在学生板演正确的解法时,我在堂上巡视时发现学生中出现了“4X=40”这样的错题,我也把这种错题板书在黑板上了,但是我没有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去改正,而是通过我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错在哪里,我想这两种做法的后果应该是非常不同的。

4、语言的表述还需要多练习,我在出示练习二时说:“这属于相遇的问题吗?”好象要暗示学生说是的样子,其实如果能这样问:“能用解相遇问题的方法去解这道题吗?”我感觉要比较好。

总之,这一节课,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实施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考的空间:如何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应用题教学充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联系,达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生活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6 —

10 的认识和加减法》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 6 ——

10 各

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

爱劳动、

爱集体、

分工合作等教育。

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能够准确的进

行口算。

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

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

数学问题的过程,

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在连加、

连减的教学中,

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

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 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连加连减,学

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 算。

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经历数

学知识的运用过程,

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

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

乐趣。

总的说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

认真关注学生的反应,

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

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 接受能力,做到精讲多练。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11-20 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六单元的内容, 20 以内的 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 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 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

因此,

在本节课教学时做到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

境。课一开始,

通过问你们喜欢水果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水果,数出

你喜欢吃的水果, 好不好?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有让

学生抓花生米先估数,

再数数,

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

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 提

出问题

-- 主动探究

-- 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如同学数水果数

量时,

及时问你是怎么数的?除了一个一个的数外,

还可以怎样数?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

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总之,教学时,我做到了三个突出,突出主体性,创造学生参与

条件;突出民主性,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突出实践性,主学生感受到

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数学。

始终要牢记学生是教学的

主体,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地获得数的概念。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这一单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不同程度的接 触,有些学生会认读,并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有些同学对钟表 的知识不会,

在课堂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钟表与时间。

在教学中我重

点抓住了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进行反思:

认识钟面时,

让学生认识哪根是时针, 哪根是分针,

有哪些数字,

怎样排列,然后利用课件闪动,如果只是单纯地通过视觉去感知,让

学生形成表象是不够的。

我在教学时希望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能更

好地为生活服务,

因此让同学们每人课前准备一个钟面的学具,

学生

在看一看,亲手摸一摸、拨一拨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同学们通过观

察钟面、拨动转钮会发现:秒针走得最快、分针走得比较快、时针走

得最慢;

分针比较长、

时针最短;

秒针最细、 分针比较粗、

时针最粗;

小朋友还知道了三根针走的方向。

我在教学整时的认读时,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选择了几

个特殊的时间,放手让学生互相认,小组说,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这样的设计及有意识的板书,

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过

程,

帮助学生相对容易的发现看整时的方法,

同时利用知识的正迁移,

为半时的学习作好铺垫。

总的来说,这单元教学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密切联系实际。

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

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

础,

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

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 的影响,因此,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

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

9 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

景提供计算题, 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

第二节, 学习

8 、

7 、

6 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 凑大数”

“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 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 5 、

4 、

3 、

2 加

几,

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

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

进一步巩固

“交

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

基础。

在教学中,

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

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

凑十法,

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是习惯用

凑十法,

只有少数学生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 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

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

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

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