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案设计

宁阳县初中生物教学案设计 课题名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章课 型:新授课

姓 名:苏成金

单 位:宁阳二十二中

联系电话: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34xxxxxxxx

宁阳县初中生物教学案设计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分析

课题: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课型:新授课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人体的呼吸》与其他章节的联系比较密切,人体除了必需不断得从生物圈中获取各种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时刻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氧化细胞内的一部分有机物,释放其中的能量,以满足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人体的呼吸与人的消化、循环及神经系统都有密切的联系。

呼吸道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在更为具体和近视野来考察人与生物圈的关系,更好的体现课程标准突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他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个观点,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资料分析一定要透彻,讨论探究活动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提示,有目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试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本节课的设计主线是以资料分析为载体,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重点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试图达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整节课的设计也要求有艺术性,所以我改变以往的设计模式,将设计过程比喻成航海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尝试摸索研究反思的过程,学生就是海水,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首先我的理念就是以问题意识为先导,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存方式、生活世界和学习方式。突出了对学生生物素养的培养。

2.学生分析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14岁之间,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材料来理解抽象的知识,课堂教学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学生已经知道了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子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等问题还了解的比较少。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可以明确呼吸系统的组成,认识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所起的作用,同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基于初一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呼吸道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敢于探讨,但缺乏开放性、发散性、求异、求同逻辑性思维,对于枯燥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事物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乐于探讨,勤于动脑。为此,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了解鼻、咽、喉的作用。

能力目标:

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培养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分析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

保意识;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

神。初步养成分析资料的自主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第二部分:预习学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预习目标]

1、了解呼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理解肺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预习重点]

1、呼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肺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预习难点]肺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预习任务]

任务一: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1、当你降生到这个世界时,你的第一声啼哭就标志着开始从空气中获得 ,并排

出体内产生的 ,这个过程要由呼吸系统来完成,,呼吸系统包括 和 两部分组成。

2、观察图IV—25,

(1)根据课文中的信息,在P43图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名称。

(2)呼吸系统中的 是 的通道。

任务二:认识呼吸道的作用

(1)分析P44图片和文字资料,讨论P45题

(2)归纳总结:呼吸道具有保证 顺畅通过的结构,它不仅是 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有 、 、 的作用。

(3)拓展延伸:

①为什么我们要保持环境卫生? 。

②为什么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 。

[预习诊断]

1、 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系道的器官是

D ①口腔 ②鼻 ③咽 ④喉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 ②③ B ③④ C ⑤⑥ D ①⑦

2、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是

A细支气管 B 支气管 C 肺泡壁 D 肺泡

3、平常我们所说的痰最初形成于

A 鼻 B 咽C 气管和支气管 D 喉

4、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和 ,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5、痰是在 中形成的,是由

等组成,由于黏膜表面的 不断 ,将痰推向咽部咳出。

[预习质疑]: 。

第三部分:课堂实施

Ⅰ、研讨探究活动

一、组内交流活动

1、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自学成果,形成本小组的共性成果。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形成本小组的共性问题。

3、教师收集学生反应的共性问题。

二、组间汇报展示

1、 各小组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形成正确的结论。

2、 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疑问。

3、 教师精讲点拨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预习中的难点知识。

(1)结合教学挂图和生物模型,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重点强调说明:鼻、咽、喉、管、肺、膈的正确写法;咽既属于消化系统,也属于呼吸系

统;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2)通过资料分析,说明呼吸道的作用。

重点强调说明:用鼻呼吸的好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的

重要性;吃饭时不要大说大笑的原因。

三、集体合作探究

针对重、难点知识组织安排探究活动或实验活动。

1、 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肺的功能是什么?

2、 联系实际说明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Ⅱ、拓展训练活动

1、 做《课后题》P46第1----4题。

2、 做《综合能力训练》P33---35。

3、 做《对应性训练题》

Ⅲ 、系统总结活动

1、 学生自接自悟,总结知识与方法;

2、 师生立体交流,相互补充与完善;

3、 学生独立反思,进行个性化修复。

Ⅳ、限时作业:做《当堂达标题》

第四部分:达标测试

1.气管能保持敞开的原因是( )

A.有“C”形的软骨支架

C.气管壁较硬 B.肌肉较松弛 D.周围有肌肉牵拉

2、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这是因为( )

A .鼻腔前部生有鼻毛 B . 鼻黏膜能分泌黏液

C . 鼻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D . 前三项都对

3.小英和平平在放学的路上遇到沙尘暴,小英马上戴上口罩,而平平没有戴,请问到达小

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比较,结果为( )

A.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与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一样清洁

B.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清洁

C.到达小英肺部的气体比到达平平肺部的气体粉尘多

D.无法确定谁肺部的气体清洁

4、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吸入的空气都要通过 ,有的人边吃东西边说笑,吞食时来不及

盖下,食物进入 ,就会引起剧烈咳嗽。

5、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病人的肺活量明显降低,呼吸功能较差,其原因是 。

6.右图是呼吸系统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用数字表示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的顺序是 。

(2)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的结构是[ ] 。

(3)痰是由[ ] 和[ ] 内表面的粘膜所分泌的粘液,以及被粘液

粘着的灰尘和细菌等组成。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学案设计

第五部分:其他说明

1.课前准备:

呼吸系统组成模式图、气管模型。

2.板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1、 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2、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二、呼吸道的作用

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感悟最深的就是:通过实施“三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在综合素质。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和了解的学生情况,发现学生的预习效果差别比较大,个别学生预习流于形式,不深入,有的只是抄袭别人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小组交流活动中,有一些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参与不积极,发言较少;课前要求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内容单一,欠丰富和全面;在当堂达标中,对小组互阅和捆绑评价做的不好。

从本课堂教学中,我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学生的问题也引发我思考不断学习,引发我进一步求知,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我学习和转变的过程。我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转变我的课堂行为,只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转变学生学习行为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素质,自主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第二篇: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设计

日照第三实验中学 范宁宁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中的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放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之后讲述,为进一步学习下节课《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打下基础,做好知识铺垫。呼吸是人体生存的基本生理活动,学生本身知道只要人活着就必须进行呼吸作用,鼻是用来呼吸的器官,但对呼吸时还有哪些器官参与,这些器官对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作用,了解比较少。所以,教材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描述结构、资料分析、补充资料。要想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呼吸道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但是呼吸道并不仅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肺部的气体有温暧、湿润、清洁的作用,不过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保持环境中空气新鲜,清洁是非常重要的,从科学角度认识空气质量的好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生活与健康这一主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怎样使自己更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调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本节内容提供的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等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开展分析活动,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表现为学生心理上的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模式仍然有明显的形象思维痕迹,对于枯燥的和深奥的描述更是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过渡的经验,对交流的本质的分析尚不够深入,不能主动透彻的去分析和总结现有的资料,但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应该采取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上着手,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引用资料、图片,结合运用多媒体,多联系贴近生活的事例,尽力通过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

2、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相关资料,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提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认同人体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并关注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五、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分析,归纳出呼吸道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呼吸道作用的分析与总结。

七、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

1节课。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