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池》教学反思

《电解池》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设计和积极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再有一个严密执行过程,那么成功的另一半就有了。为了上好电解池(第一课时)这一堂课,我准备了两套思路,一套思路是教学内容“电解池”,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演示和课件相结合,教学重点是对比原电池和电解池,另一种思路是只学“电解池”,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方法,教学重点是电解池原理,经过认真考虑,我觉得第二种思路更符合新课标,故选用了这套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思路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我觉得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

首先.导入精彩。

本节设计从小魔术(黑笔写红色字)引入,让学生观看魔术,产生兴趣,以达到激起求知欲,揭示课题得目的。在结尾揭示小魔术的奥秘,既起到前后呼应的目的,也起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其次本节充分发挥多媒体和实验的作用,通过观看氯化铜溶液电解过程的电脑动画理解电解反应原理;通过电解氯化铜溶液的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了学生学习枯燥的化学原理的思维,同时采用激励评价的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再次选取合适的情境素材,注意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取舍。

情境素材的选取,我在第一次思考这节课时选用的是可充电电池引入的,可充电电池距离学生的生活更加接近,手机电池的充电从能量角度更直观的表达了电解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但是实际的可充电电池多比较复杂,学习本课后并不能很好的运用本节课内容来解释充电过程,我觉得这个情境素材放在电化学的复习课中可能更加恰当,所以最终选择了小魔术,用铅笔写红色字的奥秘正好是学生可以运用本节课内容可以解决的,起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于电解模型的选取,我也做了反复的比较思考,是选取人教版中电解氯化铜做模型还是选取鲁科版电解熔融氯化钠做模型,电解熔融氯化钠学生在必修2金属的冶炼学习过,并且体系简单,便于分析。缺点就是没有办法做实验,给出宏观的现象。基于我的课的设计是基于用微观视角看宏观现象

总之本节课讨论安排合理,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设置巧妙、合理,有利于面向学生。 教师上课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合力教学过程流畅。

当然,本节课肯定有它不足的地方,我觉得这堂课的缺点有:

1、本节设计探究的时间调控上还存在问题,即要兼顾开放性,同时要落实教学目标; 1

电极反应的书写课堂巩固不够,应在课后进一步加强训练。从反馈中也能看出,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些不适应,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并进行方法的指导。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逐步开放探究程度

2.上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同学反映是基本能掌握分析的方法,能记住“阳氧化、阴还原”,但由谁来得失电子还不是很熟悉,我想这要通过较多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电极的放电顺序。因此在以后的课时中多加一些分析原电池及电解池的电极反应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使我感受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列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2

 

第二篇: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   电解池--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三节,教材主要介绍了电解原理以及电解原理的应用。电解属于电化学知识范畴,是中学化学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电离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节教材可分为三个部分:电解原理、电解原理的应用、电镀。把握教材意图后,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完成。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内容分析

具体内容: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活动建议:探究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换。

(三)学生分析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都是我们要考虑的学情。学生对于电化学较为陌生,生活中电化学相关知识接触较少。学生求知欲较强,合作意识与探究精神逐渐形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解池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初步了解溶液中微粒放电顺序。

过程与方法: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水和氯化铜的实验,探究电解原理。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科学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在思考分析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体会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通过电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感受化学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电解原理,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电解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电极反应式书写。

突破策略:本教学设计使用启发式教学法和问题探究法,有目的地层层设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熟悉的电解水来推导新知,引导学生进行思路探究,将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归纳推理、演绎推理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解质导电的过程和电解原理相关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第四章 第三节 电解池

一、电解原理

1、电解:将____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态物质,在阴极和阳极上引起___反应的过程.

2、阳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_反应。

阴极:与电源_____极相连,发生_____反应。

3、 电解池:在外加电源的作用下,将______转变成________的装置。

4、 电解池组成

5、 与原电池比较

六、课后反思

    为了上好电解池(第一课时)这一堂课,我准备了两套思路,一套思路是教学内容“电解池”,教学方法采用教师演示和课件相结合,教学重点是对比原电池和电解池,另一种思路是只学“电解池”,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边实验边探究的方法,教学重点是电解池原理,经过认真考虑,我觉得第二种思路更符合新课标,故选用了这套方案,实践证明,这种思路得到更多同行的认可,我觉得这堂课的亮点主要有: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动手、动脑和参与度很高,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2、思考和探究的问题设置巧妙、合理,课后习题设置有梯度,有利于面向学生。

3、多媒体技术运用得当,电解池动画逼真,化难为易。

4、讨论安排合理,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

5、上课有激情,教态自然、大方、有亲合力教学过程流畅。

缺点有:1、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课堂时间安排前松后紧。

    通过本节课,使我感受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得到良好效果的快乐,也看到了学生的那种渴望创新、探索、渴求表现的要求,也使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巨大的潜能,更大的发展性、可塑性,对于我在今后教学中给予学生列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