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钢院附中 张晖

德育课程是德育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积极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研究,将会有效促进德育工作体系的建立,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我校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学生现状,统整德育工作内容,初步探索出内容多样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以促进提升德育实效。

一、内容多样的德育校本课程

1、人生规划

我校积极参与海淀区教科所主持的“人生规划”课题,开设了“人生规划”课程,编写了《北京钢院附中人生规划与职业理想动态发展评价册》作为校本教材。高一年级借助研究性学习开展人生规划课,在导师辅导与自我设计、学科选择的综合配合下,逐渐树立科学的学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二年级借助班会课开展人生规划课,通过社会调查,让同学们在规划、实践、反思中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高三年级通过经验指导等方式进行职业规划设计,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20xx年5月,区教科所在我校召开了人生规划工作现场会,我校的课题开展情况受到40多位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2、综合素质评价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编制了综合素质评价校本教材,对每学期的任务进行阶段分解,对每项填写内容做了明确的要求,提供出典型的案例以供填写者参考,初步实现了综合素质评价的课程化和系统化。为了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课程,记录成长经历,保留学生学习成果,要求每位学生建立一个 “成长记录袋”,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想、取得的成绩和成果,以资料、证书、影像图片的形式及时记录保存。由于我校的综素工作课程化,学生非常重视,家长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做到了顺利推进。

3、班会课

为提高班会课的课堂实效和教育效果,我积极推进班会课程化建设,组织骨干班主任参与班会校本教材的开发,编写了《阳光成长》班会校本教材。教材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对班会的作用、班会主题确定方法、设计和准备步骤、班会教案、召开班会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在班会结束后持续发挥它的作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实践篇选取了我校班会的优秀课例,供大家参,成为我校班主任上好班会课的有效指导,将课程化规范落到实处。

4、文明礼仪

文明礼仪学生必须具备素养,也是北京市明确要求的德育工作内容。我校将其开发为学

校德育的校本教材,聘请北京市礼仪学院李柠院长,为我校全校师生分五场就仪容仪表、公共场合、涉外等内容做了文明礼仪培训,培训内容与北京市下发的文明礼仪标准相结合,制定了我校文明礼仪校本教材。此外,我校充分利用班会课、国旗下讲话、板报宣传、等方式开展不同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明确文明礼仪规范,促进了校风。在多次有外宾、外省学校来访中,学生文明有礼貌都无一例外的受到领导和来宾的赞扬。

5、“科技塑造人,艺术陶冶人”特色课程

我校积极参加海淀区培养名师课题,在我校开设了“琴棋书画”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并将其融入课程总体改革过程,促成艺术、传统文化教育的面上普及,打造品位高尚、格调健康、情趣高雅、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课程。目前我校这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学生在我校五十年校庆文艺演出中进行了展示,受到来宾的称赞。在继承科技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以社团活动为依托,整合通用技术课程,深化生物课程改革,逐步使科技活动课程化,开设了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机器人、汽车驾驶、服装设计等多门校本课程

二、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保障德育课程顺利实施

要确保德育课程顺利实施,就要有在健全制度管理下的常规工作。我校共制定学生教育听证制、值周班工作要求等12项制度,市级三好生评选、学生在校受伤应急处理等八项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要求和步骤,突破了工作的难点,德育管理水平与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开展分层培训、师徒结对、基本功大赛、德育研讨会、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执行力;通过有专题的开展学生干部培训、召开学代会和团代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保障了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检验德育课程实效

自20xx年以来,我校经过制定计划-实践探索-总结调整,以月为单位,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以品质教育和养成教育为内容,已形成以“三日三礼三节”为主题的活动体系。 “三日”即爱师日、爱生日、爱校日;“三礼”即成人典礼、毕业典礼、开学典礼;“三节”即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每一项活动都蕴涵着一个教育主题,每项活动的设计都蕴含丰富的教育内涵,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悟与成长,检验与实践。

四、反思改进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结合,校内骨干与校外专家相结合,班会课与文化课相结合,学生需求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在不断的实践中,我校已探索出以德育校本课程建设为龙头,以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主题活动为检验,促进提升德育实效

的工作思路,德育工作全面有效展开,取得一定显著的成绩。接下来,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秉承在实践中调研,在检验中提升的工作作风,以优化管理作为保障,固化德育校本课程,落实课程规范化,并不断拓展课程内容,构建起更加完善合理的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第二篇: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总结

2009——2011学年七宝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总结 七宝实验中学现有初中教学班级21个,学生近700余名。20xx年经由七宝中学托管,成为教育集团核心学校。

学校定位的发展策略是:名校托管机制下普通中学内生式发展。尊重本校的历史,合理引进七中文化,以“科研引领、项目推动”为抓手,致力于加强课程建设和领导,不断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精心培育特色课程。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课程不断丰富,课程质量不断上升。课程建设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通过校园文化的影响、教师行为的影响,作用于全体学生,“热爱生活、追求卓越,做优秀的实中人”逐渐成为七宝实验中学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借鉴七宝中学完全高效的德育体系,我们量身打造了适合于我校学生发展的德育模式,以关爱“学困生”为主题的教育行动正在吹开幸福的花;具有自我特色的“活力课堂”,关注学的内容、学的方式、学的动机,主张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快乐,已逐成体系,带挈本校教学走向优良;“影视特色”、“心理特色”、“武术特色”形成铁三角,越来越彰显其育人效益,实证着“让幸福回归校园”的当代育人理念。

一、 学校课程建设基本思路

1、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适应二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要以“加入七宝中学教育集团”为发展契机,以新课程构建为抓手,发挥学校特色和潜在优势,努力构建学校课程体系。

2、学校课程寄载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并为其服务。因此我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创造良好的互动环境,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拓展学习的时间、空间。通过学生自主性知识构建活动,提高其创造力、潜能的多元发展。

3、学校课程更是为了促进教师教育观念、专业发展的载体,在课程的建构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个性特长和教育教学特色。

4、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校的课程建设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特色学校文化,提高学校品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1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1、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管乐队、武术队)和主题文化节课程(体育节、爱生节、感恩节、读书节、班主任节)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2、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实中人。

3、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实践

学校近三年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根据校情、学情先从语数外基础学科的拓展课与德育实践体验课程入手建设校本课程。通过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生各方面素质逐步提升,学生学习国家基础课程的能力与学业成绩逐步提高。2010学年,学校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市教委《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xx年)》,强化学校三类课程的校本化建设。

(一)、基本形成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和目标

学校以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课程教学观,努力准确把握课程要求和教改精神,加强课程建设的领导力,落实课程建设的执行力,立足学生素质发展,着眼三维目标的落实,构建学校课程框架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检测和评价体系,培育学校特色课程,是我校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

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整合课程资源,从素质教育和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主题节日课程(体育节、爱生节、感恩节、读书节、班主任节)、创造教育课程和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行进乐队、武术队、手球队),安防教育,努力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以及体验性实践课程体系,是我校课程建设的具体目标。

(二)确立了课程架构体系

2

学校根据二期课改课程设置的要求,遵循学校课程架构原则,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条件下,根据课程实施和不同学习的特点,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学科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德育活动课程、探究型课程和学校的各类专题教育活动。

七宝实中课程架构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总结

领文领术领术领队会级会活实主服动

践 题务 主

题管教理 育 社班社心理健康 文化社文 学 语 理 学 史 文体活社会实生活经域 域 域 域 团 动 践 验

1、稳步扎实实施基础型课程。紧紧围绕三维目标,以教与学方面为切入口,既要传承行之有效的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又能创设以创新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逐步开发学校拓展型课程。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人文和科学素养。逐步形成包括艺术、健康教育、美育等在内的学校人文课程。

3、努力尝试以着眼于促进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探究型课程。以小课题、小论文、小项目、小设计、小社团为抓手,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学校保障。提高学生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意识能力,扬学生之特长。

4、积极探索以“参与、体验、实践和创新”为重点的体验型实践课程,注重课程的长效性和过程性,引导每个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会、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总结

3

家庭和学校生活,让现实磨炼学生,感悟人生的探索,以实验创新、自主管理社会实践、主题(节)活动等多途径形成和完善课程内涵。

5、学校课程框架的形成和完善是根据学校特色和现有资源,以点线为主精心设计,有序实施,注重实效,及时反馈总结,逐步推进。

(三)、确立了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强调课程的基础性

课程的基础性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获得多元发展能力的基本条件。要重视课程的基础性,合理设计学习领域。

2、突出课程的自主、选择性

这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课程的兴趣与发展的重要条件。促进学生形成一种发自内心、自觉行动的学习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尊重其不同的发展潜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熏陶。

3、彰显课程的指导性

指导性原则是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获得多元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学校新课程中,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课程的过程互动者。

培养学生体验和反思,发现新知识。指导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营造维持学习过程的积极心理氛围,指导学生对过程的自我评价。

(四)、确立了课程管理六项有效措施

1、领导机构机制。学校成立由校长领衔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科研室、教导处、政教处负责实施,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教师才能,尊重学生兴趣,形成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课程超市”的架构网络。

2、程序管理机制。规范课程程序与管理。20xx年9月进入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实验阶段,一到两年后逐步建立校本“课程超市”。

探究型课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来源、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时间与课程对象。

拓展型课程设计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三级提纲。

3、开发课程机制。学生每学年开学,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信息或菜单,在“课程超市”中自主选择课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教师对学生的选择进行指导与帮助。

4、评价、考核机制。建立学校课程考核小组,由教导处、政教处、指导教师、 4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总结

学生代表四方人员组成,探索学分(或等第制)的课程管理(结合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考评)。

5、教师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发力度和课程开发能力的培养,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课程专业指导,引导教师进行课程的开发与专题研究,不断丰富学校“课程超市”的内容与质量。 6、课程保障机制

⑴要注意三大课程的合理配置和有机结合,为拓展型、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提供时间上的保障,各类课程必须进入学校课程总表,进入教师课程表。

⑵要整合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电脑房、电子阅览室、图书馆、专用实验室,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环境,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

⑶课程设置中根据年级特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探究型课程可以打破学科的限制,实现多学科的整合,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

⑷开发课程。学校应拨出相应的经费,提供开发、研究的项目,资金,作出贡献者需作适当的奖励。

(五)、确立学校课程发展重点和特色项目

以“行规、学规”为抓手,强化行规、学规的实践和管理,逐步完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以参与、体验、实践方式,积极探索学校德育教育系列化、课程化,使学生在参与中感悟人生,在实践中磨炼人格,提升品行。

1、行规学规课程

学校利用每日班级师生点评、学校校当家学生自主制度、“十项”流动红旗评选、广播校会、每周主题班会、学校升旗仪式、暑期入学集训和阶段性反思评价等方法,从学生在校内外各方面、各环节、各个细节入手,坚持不懈进行行规学规教育。注重行规学规教育系列化、层次化,努力实现学生良好品行习惯的内化,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2、注重打造和创新学校“感恩节” 、“爱生节”“体育节”、“读书节”和“班主任节”五大校园主题节课程。

1、“爱生节” 爱生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主旋律。在我们校园,爱生已经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爱生的艺术成为教职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

2、“读书节” 让书帮助我们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进步。

3、“体育节” 树立生与师的身体健康意识,提高身体素质,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

4、“班主任节” 彰显班主任教育地位,强化班主任责任,提升班主任教育影响力,一支有爱心、懂得爱的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已经形成。

5、“感恩节” 感恩或许不是能力,但是感恩是高贵的人类应该具备的高贵品质。由于感恩,我们获得了和谐;由于感恩,我们获得了能力;由于感恩,一支爱岗敬业的教职工队伍正在形成;由于感恩,我们培养了良好表现的全体学生。

3、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丰富安全健康教育课程的内涵。

◆安全法制教育:学校利用与武警三支队九中队、闵行新镇路派出所建立共建单位契机,成立了学校“安全防范站”,每学期规划和开展以增强学生法制观念、规范学生品行和提高社会公德为主题的法制系列教育;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突发事件(事故)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的安全系列教育;通过定期的“法制进课堂”讲座、“少年法庭模拟和观摩”、“暑期军事夏令营”、“紧急疏散演习”、“识毒、拒毒”宣传活动”、“普及消防知识,珍爱生命安”和“交通小卫士”等实践活动,让现实磨炼学生,感悟人生,探索、体验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生活,掌握今后走向社会必须的品行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以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立和完善;以“温馨教室”建设、“吹开幸福花儿”学困生艺术转化为基础,积极开展学困生或特殊家庭学生结对活动、完善和拓宽家校沟通机制,注重学校各层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家庭教育的指导,努力使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成为学生健康、快乐和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4、以“自立、自觉、自强、自立”为指导,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建设

学校注重推动学生参与学生民主管理,加强年级、班级和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6

重视学生会、少先大队学生自主管理的功能,学校每学期开设 “实中干部培训班”、“少年团校”和“校当家自主管理和实践”等课程,增强学生干部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自主、自治、自理能力;充分发挥团队、行规检查员、学规检查员、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社团参与学校、班级管理的作用;学生开设广播站、编辑《蓝色星空》校刊、组织礼仪队、开展义卖帮困爱心活动和进行志愿者社会实践服务活动等;这些教育活动与载体,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立能力、自育精神和自强品格,推进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课程建设。

5、以培育学生特长为目标,推进学生社团课程。

学校社团课程建设不仅是拓展了校本课程,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更是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个性特长、顽强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与处人做事能力。学校积极借助七宝中学教育集团各方面教育资源,精心规划学生社团课程,探索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特长培育的武术课程、影视摄影艺术课程,又有满足不同兴趣特长学生的学生社团,三年来,七宝实验中学重点建设了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特长的“蓝色星空编辑部”、“枫雅诗社”“合唱社团” 和“管乐队社团”;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和合作进取精神为目的的“田径队”和“武术队”; 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色的“影视摄影俱乐部”。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学校生活丰富而充满生机,学生不仅在特长上得到培养,在品格、意志等综合素养上都得到全面提升,一个充满自信、拼搏和快乐的学生团队正在形成。

四、学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基本做法

(一)、针对教学五个环节,逐步实施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工作

1、在教师备课环节,以我校推行的学生自主发展的区级重点课题为抓手,在教师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在非毕业班年级推行了导学案的设计。各个学科备课组以备课组长为核心,开展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导学案的设计逐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系统。各个年级的各个学科的导学案专题化、系统化对今后其他教师的教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我校教导处开展以优秀导学案设计为主题的研讨、展示交流活动,精选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打印成册,形成我校的校本化资源。

(二)、以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推进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工作

(1)、我校作为闵行区首批认定的数字化实验学校,我校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有着一定的领先优势,具备了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推进我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条件。

7

(2)、我校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率先推行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工作,以仿真物理实验室与仿真化学实验室为载体,结合大屏幕触摸屏的使用,较好的实现了物理化学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与融合,通过校区级公开课的展示活动起到了非常好的引领作用,形成了我校这两个学科的校本化资源。

(3)、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也相继开展了各类整合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优势构建校本化的资源库共享平台,平台汇集了我校教师自主制作研发的各类信息技术资源,便于检索与使用。平台的建立与推进将使得我校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工程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以我校加入七宝中学教育集团并与文来中学教学深度结对为契机,与文来中学资源共享,借鉴文来中学的资源形成我校的校本化资源。

(1)、我校聘任了文来中学14位优秀骨干教师为我校的学科结对指导教师。

(2)、我校与文来中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及资源方面做到共享与互补。

(3)、上学期我校与文来中学的各种方式的交流次数到100次之多。

(4)、将文来中学的优势资源借鉴、修改、内化是我校基础型课程校本化的一个重要工作。

五、校本课程实施的初步成效

学校四大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实践体验型课程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自主性,挖掘了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主动性。在四年的办学中,学生们在学科类、科技类、艺体类竞赛中获得多项高层次的奖项,同时也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稳步前进。

1、各类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学校课程教育,仅2011学年,在校300多学生中共有121人次获得区、市竞赛等第奖、优秀奖,教师获市区级奖项获荣誉五十多人次。

2、结合学生道德规范,分年级、分层次学校初步形成系列化的德育课程目标。六年级目标:“自律孕育文明——一日常规”,包括入学素质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内容;七年级目标:“自觉成就高雅----自律自觉”, 包括学生社团自主管理、志愿者服务队自律等内容;八年级目标:自强绽放精彩---“自信自强”, 包括十四岁生日活动、为社区服务活动等内容;九年级目标:自立呼唤成功----自主自立,包括理想、感恩、责任等教育活动内容。

3、基于“二期课改”、创新理念下,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探索,初步营造成造就一支名师和骨干教师所具有的“师德优、能力强、乐学习、重研究”的教风, 8

学校在各学科中,都涌现出能在课堂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教材改革和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智慧型教师。在这批优秀教师的带领下,教师们对课程校本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六、学校课程建设反思

学校课程建设刚起步,还需要发展:

课程的设置要扩展、要更切近学生的个性、潜能与特长发展的需要;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型课程与主题活动的设计,将提升学生实践、感悟和反思能力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具体的课程要加快从教案向教材建设发展、向课程体系建设发展; 要加快教师全面素养和能力的提高,特色教师的培养,提高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在实践中要加大力度培育与办学目标相应的特色课程,可推广的课程。

上海市七宝实验中学

20xx年11月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