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录

教育反思录

我今天要讲的是教育的几个反思问题,在这里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反思录之一:教育的灵魂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没有思想意味一个“人”只是酒囊饭袋、行尸走肉;就会一事无成、枉度此生;当然就更谈不上个性的魅力和人格的魅力、理性的光辉了。

教育活动的灵魂是他的思想。教育活动固然离不开“线段”、“数字”、“符号”,但这些决非教育的全部,更非教育的主旨。教育是一种人的精神世界的活动,是对历史、社会、文化与人性的洞察,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和人格的塑造,怎能没有思想的阳光与雨露呢?

用思想武装我们,用思想陶养学子的心灵。在教育的世界中,有丰富的思想熠熠生辉,有丰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有高尚、丰富、独到、深刻的思想鼓舞人心,我们的事业,我们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才更有魅力。 反思录之二:我有几把“尺子”?

如果我有几把尺子,那我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如果我只有一把尺子,那我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十的“优秀”。教育家们说:“你应该有几把尺子。”可社会只用一把尺子“测”学校和校长,校长又只用一把尺子“量”我,所以我面对学生时,只剩下可怜的一把尺子。

只有一把尺子,反映了教育的功利。不客气地说,反映了教师的自私。教师的晋升,在学校的地位,奖金的多少,都与可怕的 “均分”绑在一起,

页 第 1 页 共 4

分数这把尺子如泰山压顶般的沉重,使教师哪还有心思去想还有其他的尺子。于是“笨蛋”、“蠢猪”可以脱口而出;班级可以有 “好” 、“烂”之分;体罚可以在堂皇的理由下进行??总之,一个教师的良心可以轻而一举地出卖给“分数”。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受过善意而真诚的赞美,那么他(她)一定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为了孩子,为了未来,我应该多几把尺子,以一个教师的良知保证。

反思录之三 由《藤王阁序》想到

藤王阁落成,按例要“作文以记之”,按例应由“德高望众者”来作文。席间,“名人大家”虚情假意,互相推辞,推到回家省亲路过此地的王勃这,这个少不更事的大男孩竟不知客套,提笔就写;“落霞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语惊四座。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一挥而就。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王勃太年轻,太冲动,太不懂规矩,太不知礼数??可一切的指责在《滕王阁序》面前都太苍白。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给了孩子们太多的规矩,太多的框框,太多的压抑。以统一的尺度和模式制造着冷漠与麻木,扼杀着激情与活力。学生身上少了些“王勃”似的“狂劲”,多了些平庸与无奈。这样的教育其实

页 第 2 页 共 4

与刀斧无异。

反思录之四:艰难的平等

镜头一:某班教室,老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讲义夹往讲台上重重地一摔。班长立即喊: “起立”,同学们如弹簧般跳起,齐刷刷地站立: “老师好”,老师敷衍地点点头。

镜头二: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的老师翘着二郎腿,声色俱厉、口若悬河,唾沫四溅地训斥着;学生木然地、如“站”针毡般垂头而立。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专制历史的国家,(史书上说是二千多年,我感觉似乎更长)民主自由平等的意识向来就很缺乏。当《人权宣言》发出自由平等的呐喊的时候,当曼哈顿岛自由女神高高耸立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尚不知此为何物。而“师道尊严”又使教师找到了一个不用与学生平等的论据。于是乎,中国的师生之间是绝对不平等的,在中国当老师一定有一种做皇帝的感觉。

思想在学习和交流中生成,人格在自由平等中发展。人性的尊严赋予我们生活。愿我们每个教师都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平等交流,少一些居高临下。且不说自己不一定比别人高尚高明,就是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小道理中,又有多少是出自真诚呢?

反思录之五:“指责”还是“自责”

对待学生上课打哈欠、睡觉之类的行为,老师的处理大概有三种方

页 第 3 页 共 4

式:大多数老师会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还有罚站之类的。小部分老师善解人意,允许学生暂时起立,以此消除困倦。极少数老师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他(她)们会说:“对不起,是我的教学没有吸引力,没有趣味,不能让你们感到兴奋。”

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性格。前者是专制性格,后者是民主性格。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有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就是我觉得重要,作为学生,你也就一定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我用心地讲了,你也就要用心地听,否则就是┅┅这一心理的实质就是教师中心,是一种专制,而非民主。

不同的处理方式,反映了教师不同的修养,前者是倨傲的,后者的谦逊的。以自我为中心,居高临下,久之成为习惯,在学生面前就会有一股子傲气。如果以朋友心态平等地对待学生,能时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能永葆谦逊的品格。

对学生上课打瞌睡及类似的事,老师是该“指责”还是“自责”,我以为答案不言而喻。

页 第 4 页 共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