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学反思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乐于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并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初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结合视频《一帆老师教写字》,指导学生认真写铅笔字,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要求,并通过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低年级尤为重要,好习惯能伴随一生。

 

第二篇:论文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实践与反思

培养一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实践与反思

王 芳

拜城—雪莲小学

【摘要】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取决于他养成的习惯。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实际教学中,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 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 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有了好习惯的孩子是走遍天下都可以放心的孩子。那么,怎样才能让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目的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处于从幼儿园手工活动教学模式到课堂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所以,对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就要立规矩,让他们明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习惯养成的最高境界是形成人的自身需求,而不是外在的强制。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要让孩子们体会到: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生命才能绽放异彩,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只有学生明白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后,才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可能。

1

例如:计算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讲新授课前,教师坚持每天都拿出5分钟的时间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可以是口头出题,学生集体抢答,或是开火车的形式让孩子们一个个回答;或是出卡片,学生抢答;或是每人发一张口算题,学生笔答;或是同桌一个出题,一个回答;或是建议孩子们坚持每天晚上做三十道口算题。也可以变换形式,今天写三十道,顺便练练数字的书写,明天直接做口算书上30道,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口头做30道,再后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9@k玩玩加减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致会非常高。练习多了,计算能力、反应能力都会提高,也会让孩子明白养成这种计算习惯的重要性。

二、从小事抓起,注重养成教育

一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辨别是非能力差。教师应坚持从正面启发引导,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养成按时到校的习惯,可以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如“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安安静静坐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刚入小学的学生对一切常规教育都很陌生,容易遗忘,因此反复讲,反复抓。在这一阶段,老师每节课前都应该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需要及时表扬,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不要等学生出现了坏习惯时再费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而言,培养正确习惯远比纠正坏习惯容易得多。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但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

2

“最佳学习状态”。例如:例如在教学《第几》一课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出美丽的森林,然后依次贴上了小白兔、小熊猫、狮子、松鼠、小马。边贴边讲故事:美丽的森林里新来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他们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住在什么地方??这节课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问题情境,我们一起编故事,一起讲故事,让学生犹如进入了一个美丽的大家园,通过更巧妙新颖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自学的积极性就越高。

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要善于营造一种与学生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的学生语言天真无邪、富有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中,应当细心地发现充满儿童天性的创造性语言,合理引导。宽容学生的表达不够连贯、语病百出,巧妙引导,逐渐规范。教师应多以鼓励的方式,以商量的口吻,向学生提出建议,易于学生接受。例如:你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从上课时用心听讲的神情,让人感到你学习的认真。看,你的作业写得多认真呀,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老师想告诉你,大胆举手发言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聪明!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

这样,学生才有更大的信心迎接后面的挑战。才会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课堂中自主、大胆发言,逐步对学习产生兴趣。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成为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

所以,教师要把握一切教育时机,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

3

内在的动力。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树立其自信心。

五、创造好环境,培养好风气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关系到祖国未来的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受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影响。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环境至关重要。如果家里有个学生,家长应以身作则,为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启蒙,应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氛围,与孩子一起看书或学习,久而久之孩子也会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学习。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阶段,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对行为价值的判断尚处于感性阶段,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成为学生价值取向的参照坐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己正确的规范行为影响学生,具体形象地给学生树立道德榜样。

同时,学生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希望随时得到教师的关心和注意,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向学生广泛宣传,全面灌输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比如:预习的习惯、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养成有条理的习惯、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及时改错的习惯。针对这些学习习惯不断提出新要求,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目标,使他们对正确行为有一个最基本的认定。

总而言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所以,我们应遵循“严格要求、耐心疏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耐心教育,来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参考文献】

1. 查尔斯?都西格著,吴奕俊译:《习惯的力量》, 北京:中信出版社, 20xx年。

2. 张丽:《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0xx年12月。

3. 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孙云晓教育作品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xx年。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