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论述题

七、论述题

(一)论述题

1.试述市场营销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企业自身哪些方面对分销渠道设计有影响?

3.试述西方企业一百多年来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及其背景。

4.联系系统论中的投入、产出理论,分析如何才能实现合理的物流目标?

5.试述规划企业成长战略的方式。

6.试述怎样选择广告媒体?

7.试述市场营销活动与市场营销环境的关系?

8.试述营业推广控制。

9.试述对习惯性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

10.试述市场营销组织设置的一般原则。

11.试述组织市场的类型。

12.试述实施市场营销计划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

13.试述市场细分化的产生历程?

14.试述21世纪国际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

15.确定企业业务范围的导向有哪几种?不同导向如何识别竞争者,分别适用于何种条件?

16.试述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必要性。

17.试述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启示?

18.试述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和营销策略。

19.试述市场营销管理的基本过程。

20.结合实际阐述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二)参考答案

1.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⑴ 市场营销学的初步形成阶段

市场营销学创建于美国,它的形成阶段大约在19xx年到19xx年。一方面,随着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产品供给进一步增加,商品供求矛盾日趋尖锐;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西部开发运动和铁路的不断延伸,美国国内市场日趋扩大,市场 1

竞争更加激烈。供求矛盾的扩大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日益重视广告宣传和分配活动。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企业内部计划与组织变得更为严整,从而有可能运用现代化的调查研究方法,预测市场变化趋势,制订有效的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控制和调节市场销售量。在这种客观需要与可能条件下,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营管理学科诞生了。

在此之前,美国学者已经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论著,分别论述产品分销、推销、广告和实体分配等专题。但只是到了20世纪初,一些学者如阿克·肖、爱德华·琼斯等,才开始将上述问题综合起来,以形成一门完整的学科。1902-19xx年,密执安、加州、伊里诺斯和俄亥俄等大学相继开设了市场营销课程。19xx年,执教于威斯康星大学的巴特勒教授正式出版《市场营销方法》一书,首先使用市场营销(Marketing)作为学科名称。而后,弗莱德·克拉克(Fred

E·Clark)于19xx年编写了《市场营销原理》讲义;L·S·邓肯也于19xx年出版了《市场营销问题与方法》。可以认为,市场营销学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出版,标志着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经营管理学科正式形成。

⑵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阶段

1929-19xx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震撼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这种条件下,企业的首要问题已经不是扩大生产和降低成本,而是如何把产品销售出去。为了争夺市场,解决产品实现问题,企业家开始重视市场调查,提出了“创造需求”的口号。与此同时,市场营销学研究大规模展开。一些著名大学的教授将通过调查并运用大量实际资料,形成了许多新的原理。19xx年,美国全国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学教师协会及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合并组成现在的美国市场营销学会

(AMA)。从事市场营销研究和营销人才的培训工作,出版市场营销专著和市场营销调研专刊,对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⑶ 市场营销学的“革命”阶段

二战以来,战后的和平条件和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并使社会产品数量剧增,花色品种日新月异,销售矛盾更为尖锐。与此同时,西方国家政府先后推行所谓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以及缩短工作时间的政策,刺激了人们的购买力,并对社会供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许多市场营销学者经过潜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其中之一就是将传统的“生产—市场”关系颠倒过来,即将市场由生产过程的终点,置于生产过程的起点。这就从根本上解 2

决了企业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及其他企业活动,确立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观念问题。这一新概念导致市场营销学基本指导思想的变化,在西方称之为市场营销学的一次“革命”。

2.在分销渠道设计中,企业的特性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 总体规模。企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其市场范围、客户的规模以及强制中间商合作的能力;

⑵ 财务能力。企业的财务能力决定了哪些市场营销职能可由自己执行,哪些应交给中间商执行;

⑶ 产品组合。企业产品的宽度越大,则与顾客直接交易的能力越大;产品组合的深度越大,则使用独家专售或选择性代理商就越有利;产品组合的关联性越强,则越应使用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市场营销渠道;

⑷ 渠道经验。一般来说,曾通过某种特定类型的中间商销售产品的企业会逐渐形成渠道偏好;

⑸ 营销政策。现行的市场营销政策也会影响渠道的设计,例如,对最后消费者提供快速交货服务的政策就会影响到生产者对中间商所执行的职能、最终经销商的数目与存货水平以及所采用的运输系统的要求。

3.市场营销管理哲学是指企业对其营销活动及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它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或一种企业思维方式。其核心是正确处理企业、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一般地说,西方企业一百多年来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演变历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即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具体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和推销观念: 生产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生产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哲学,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当时市场规模扩大、物资短缺,市场需求旺盛,产品供不应求。企业只要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便可获得丰厚利润。因此,企业的中心问题是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喜爱可以随处买到和价格低廉的产品,企业应当集中精力提高生 3

产效率和扩大分销范围,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其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产品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精美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与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其典型表现是“好酒不怕巷子深”。 推销观念就是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以推销企业现有产品为中心的经营管理哲学,盛行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由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的推广,商品产量迅速增加,市场商品供过于求,如何把现有产品销售出去,已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推销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惰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此,企业必须采用各种推销技巧和手段来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其典型表现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

(2)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即市场营销观念。该观念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产品技术不断创新,新产品竞相上市,市场竞争进一步激化。同时,西方各国政府相继推行高福利、高工资、高消费政策,社会经济环境出现快速变化。消费者有较多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消费需要变得更加多样化,购买选择更为精明,要求也更为苛刻。如何使企业产品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已成为企业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该种观念认为,企业的一切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满足目标市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组织企业的一切营销活动。其座右铭是:“顾客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供应什么。”

(3)以社会长远利益为中心的观念,即社会营销观念。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环境破坏、资源短缺、人口爆炸、通货膨胀和忽视社会服务等问题日益严重,要求企业顾及消费者整体与长远利益,即社会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西方市场营销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统称为社会营销观念。该种观念认为,企业的营销决策既要考虑消费者的眼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同步增长,并通过比竞争者更有效地使顾客满意来完成企业的目标。与市场营销观念的区别在于,它要求企业在利润、消费者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利益三者之间平衡,而不是仅仅象市场营销观念那样,只 4

重视消费者的眼前需要,以牺牲消费者的长远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来换取企业利润。

4.要取得合理的物流目标,就应通过有效的选择,适当兼顾最佳顾客服务与最低配送成本。根据系统论中的投入、产出理论,只有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才能确保物流目标的实现:

(1)将各项物流费用视为一个整体。物流的一项基本产出是对顾客服务的水平,企业一般根据竞争者的现行顾客服务的水平来确定自己的顾客服务水平,或高或低都将给企业甚至于全行业带来威胁。企业为了提供顾客服务都必须承担费用,在维持现有服务水平下,如果没有任何投入因素的重新组合能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而各部门间却不能相互协调,那么总系统的物流成本还不一定能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在致力于改善顾客服务水平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努力降低物流总成本,而不是个别项目成本费用的增减。

(2)将全部市场营销活动视为一个整体。企业的各个物流活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因此,在各项市场营销活动中都必须考虑到物流目标,联系其他活动的得失加以权衡,避免因孤立地处理某一具体营销业务而导致物流费用不适当地增加。

(3)善于权衡各项物流费用极其效果。这就意味着,除了为维持或提高顾客服务水平而增加的某些成本项目以外,一切使消费者不得益的成本费用都必须压缩。

5.规划企业成长战略一般可以遵循这样的思路:首先,在现有的业务范围内,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然后,分析建立和从事某些与目前业务有关的新业务的可能性;最后,考虑开发与目前业务无关、但是有较强吸引力的业务。这样,就形成了以下三种成长战略:

(1)密集式成长战略。包括:1)市场深入。即让现有产品通过加强分销、宣传、增加网点而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2)市场开发。即在现有销售区域内寻找新的细分市场;3)产品开发。通过向现有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改进的产品,满足现有市场上的不同需求。

(2)一体化成长战略。如果所在行业有发展前途,在供产、产销方面实行合并更有效益,便可考虑采用一体化成长战略增加新业务。具体包括:1)后向一体化。即收购或兼并原材料供应商。如果供应商方面盈利高,或发展机会好,一体化可以争取更多的收益;同时,还可以避免原材料短缺、成本受制于供应商的危险。2)前向一体化,即通过增强销售力量来求发展或将自己的产品向前延伸,从事原由用户经营的业务。3)水平一体化,即是争取对同类企业的所有权或控制权, 5

或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经营,这样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和实力,或取长补短共同利用某些机会。

(3)多角化成长战略。如果在原来市场营销系统框架之内已经无法发展,或之外有更好的机会,可以考虑多角化成长战略:1)同心多角化。面对新市场、新顾客,以原有的技术、特长和经验为基础增加新业务。由于从同一圆心逐渐向外扩展活动领域,没有脱离原来的经营主线,利于发挥已有的优势,风险较小。2)水平多角化,针对现有市场和现有顾客,采用不同技术增加新业务,这些技术与企业现有能力没有多大关系。企业在技术、生产力方面进入了全新的领域,风险较大。3)综合多角化。企业以与现有的技术、市场及业务没有任何联系的新业务进入新市场。当然,多角化成长并不是说企业要利用一切可乘之机,大力发展新业务。相反,企业在规划新的发展方向时,必须十分慎重,结合已有的特长和优势加以考虑。

6.(1)广告媒体,也称广告媒介,是广告主与广告接受者之间的连接物质;(2)广告媒体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媒体有不同的特性,最常用的媒体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3)要正确选择广告媒体要考虑一些基本的影响因素,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媒体和媒体组合。(4)不同性质的产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使用范围、宣传要求,广告媒体只有适应产品的性质才能取得较好的广告效果;

(5)选择广告媒体,还要考虑目标市场上消费者接触广告媒体的习惯,才能使广告信息有效地传递到目标市场;(6)媒体选择时还要顾及其传播范围的大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广告信息传播区域的广窄;

(7)选择广告媒体时要考虑媒体费用,注意到其相对费用,即考虑广告促销效果。

总之,应根据广告目标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尽可能选择效果好、费用低的广告媒体。1.影响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营销环境,二是内部条件。营销环境是企业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只能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它或控制它;而内部条件是企业可以主动控制的因素,即企业营销管理者有权决定为顾客服务的方向,满足顾客的何种需求,在产品生产开发、价格制定、渠道选择和促销宣传上有自由支配的权力。从根本上说,企业必须在掌握营销环境的基础上,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才可能行之有效。

7、市场营销环境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外部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一方面,营销活动依赖于 6

这些环境才得以正常进行,这表现在:营销管理者虽可控制企业的大部分营销活动,但必须注意营销决策对环境的影响,不得超越环境的限制;营销管理者虽能分析、认识营销环境提供的机会,但无法控制所有有利因素的变化,更无法有效地控制竞争对手;由于营销决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营销管理者无法直接把握企业营销决策实施的最终结果。此外,企业营销活动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在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取得,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各种产品,也需要获得消费者或用户的认可与接纳。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营销活动必须与其所处的外部和内部环境相适应,但营销活动决非只能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营销管理者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能动地去适应营销环境。就宏观环境而言,企业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避免来自环境的威胁,有效地把握市场机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运用自身的资源,积极影响和改变环境因素,创造更有利于企业营销活动的空间。

8.营业推广是一种促销效果较显著的促销方式,但若使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促销的目的,反而会影响到产品销售,甚至损害企业的形象。因此,企业在使用营业推广促销方式时,必须予以控制,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

(1)营业推广方式很多,各种方式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性,选择恰当的营业推广方式是促销获得成功的关键。

(2)控制好营业推广时间的长短也是取得预期促销效果的重要一环,确定合理的营业推广期限,防止过长或过短,否则都不可能收到最佳的促销效果。

(3)企业在营业推广全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弄虚作假、欺骗顾客的错误观念和行为。不通过各种控制手段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的短视行为将会失去商誉,失去竞争的胜利。

(4)营业推广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状况,必须通过控制手段,加强中后期宣传,以保证营业推广的圆满完成,取得消费者的信任。 此外,营业推广控制也体现在推广预算上,力争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更大的产出。

9.如果消费者属低度介入并认为各品牌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就会产生习惯性购买行为。习惯性购买行为指消费者并未深入收集信息和评估品牌,没有经过信念-态度-行为的过程,只是习惯于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在购买后可能评价也可能不评价产品。

对习惯性购买行为的主要营销策略有:

7

(1)利用价格与销售促进吸引消费者试用。由于产品本身与同类其它品牌相比难以找出独特优点以吸引顾客的兴趣,就只能依靠合理价格与优惠、展销、示范、赠送、有奖销售的手段吸引顾客试用。一旦顾客了解和熟悉了产品,就能经常购买以至形成习惯。

(2)开展大量重复性广告加深消费者印象。在低度介入和品牌差异小的情况下,消费者并不主动收集品牌信息,也不评估品牌,只是被动地接受包括广告在内的各种途径传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所造成的对不同品牌的熟悉程度来决定选择。企业可开展大量广告使顾客经过被动地接受广告而产生对品牌的熟悉。为提高效果,广告信息应简短有力且不断重复,只强调几个重要论点,突出视觉符号与视觉形象。

(3)增加购买介入程度和品牌差异。在习惯性购买行为中,消费者只购买自己熟悉的品牌而较少考虑品牌转换,如果竞争者通过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将低度介入的产品转换为高度介入并扩大与同类产品的差距,将促使消费者改变原先的习惯性购买行为,并在价格和档次上与同类竞争性产品拉开差距。

10.(1)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协调是管理的主要职能之一。设置市场营销机构需要遵循的整体协调和主导性原则,即市场营销部门应当做到面对市场、面对顾客时,能够代表企业;面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全体员工时,又能代表市场、代表顾客。同时,自身内部又具有相互适应的弹性结构,是一个有机的系统。(2)精简以及适当的管理跨度与层次原则。精简就是要“精兵简政”,切忌机构臃肿。具体做法为:一是因事设职、因职设人,人员精干,不搞“小而全”;二是内部层次不宜太多。内部层次少,可以促使信息流通加快,减少阻碍;还能密切员工之间的关系,利于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提高积极性和效率。管理跨度,是指领导者能够有效地直接指挥的部门或员工的数量。是一个“纵向”的概念,指一个组织属下不同等级的数目。管理职能、范围不变,一般来说,管理跨度与管理层次是互为反比关系的:管理的跨度越大,层次越少;反之,跨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通常情况下如果管理层次过多,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与传递速度过慢,可能影响决策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如果管理跨度过大,超出领导者能够管辖的限度,又会造成整个机构内部的不协调、不平衡。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3)有效性原则。效率是衡量一个组织的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组织的效率高,说明它内部结构合理、完善,它就能够顺利地生存和发展。

8

11.组织市场指工商企业为从事生产、销售等业务活动以及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为履行职责而购买产品和服务所构成的市场。组织市场可分为生产者市场、中间商市场、非营利组织市场和政府市场等类型。

(1)生产者市场指购买产品或服务用于制造其它产品或服务,然后销售或租赁给他人以获取利润的单位和个人。

(2)中间商市场也称为转卖者市场,指购买产品用于转售或租赁以获取利润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批发商和零售商。

(3)非营利组织泛指所有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从事营利性活动的组织。我国通常把非营利组织称为“机关团体、事业单位”

(4)政府市场指为了执行政府职能而购买或租用产品的各级政府和下属部门。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财政预算掌握了相当部分的国民收入,形成了潜力极大的政府采购市场,成为非营利组织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12.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原因是:(1)计划脱离实际。市场营销计划通常由上层的专业计划人员制定,实施则主要靠基层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专业计划人员更多考虑的是总体方案和原则性要求,容易忽视过程和实施中的细节,使计划过于笼统和流于形式。专业计划人员不了解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计划难免脱离实际;专业计划人员与基层操作人员之间缺交流和沟通,基层操作人员不能完全理解需要他们贯彻的计划内涵,在实施中经常遇到困难??最终,由于计划脱离实际,导致专业计划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对立和互不信任。(2)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矛盾。计划常常涉及企业的长期目标,企业对于具体实施计划的市场营销人员,通常又是根据他们短期的工作绩效,如销售量、市场占有率或利润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和奖励。因此,市场营销人员常常不得不选择短期行为。例如,一家企业新产品开发之所以半途夭折,原因很可能就是市场营销人员追求眼前效益和个人奖金,将资源主要投放到现有的成熟产品中去了。(3)因循守旧的惰性。一般来说,企业当前的经营活动往往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新的战略、新的计划如果不符合传统和习惯,就容易遭受抵制。新旧战略、计划之间的差异越大,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阻力也就越大。要想实施与旧战略截然不同的新计划,常常需要打碎传统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流程。例如,为了实施老产品开辟新市场的计划,企业就可能需要重新组建一个新的机构。(4)缺乏具体、明确的行动方案。 9

有些计划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制定明确、具体的行动方案,缺乏一个能使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环节协调一致、共同努力的依据。

13.市场细分是50年代中期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德尔·斯密提出的。其含义是以消费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区分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群体,具有相同需求的顾客群体称为细分市场或分市场。其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大量营销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在当时的市场情况下,大量营销方式降低了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重视市场需求的研究;(2)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市场供给严重过剩,迫使企业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但是,企业仅仅从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出发去实现产品差异化而仍未去深入研究顾客需求;(3)目标营销阶段。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产品差异化已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企业营销方式再次发生革命性变化,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目标市场营销要求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恰当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为之设计相匹配的营销组合,于是,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

14.展望21世纪,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

(1)世界的多极化。亚太将和北美、欧盟鼎足而立;(2)经济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经济分工与交往强化的同时,各国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也大大提高;(3)面向知识经济。知识成为生产的支柱和主要产品,第三产业与信息业将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全方位的影响;(4)商品结构高级化。科技进步与消费增长将引起国际营销中商品结构高级化的重大变化,更多的产品趋于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高附加值、高知识含量产品日趋增多;(5)人口老龄化。随着老龄化社会程度提高,银色市场成为潜力最大的市场之一;(6)网络化营销。随着电脑与网民的增多,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的形成与发展,促成网上商店与网上购物的新景观。

15.确定企业业务范围的导向有产品导向、技术导向、顾客导向和多元导向以及需要导向五种。不同的业务范围导向,分别适用于不同条件的企业并有不同的竞争者判定准则。

10

(1)在产品导向下,企业仅仅把生产同一品种或规格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产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现有产品不愁销路;企业实力薄弱,无力从事产品更新。

(2)在技术导向下,企业把所有使用同一技术、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视为竞争对手。技术导向的适用条件:是某具体品种已供过于求,但不同花色品种的同类产品仍然有良好前景。

(3)在需要导向下,企业把满足顾客同一需要的企业都视为竞争者,而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技术、提供何种产品。需要导向的适用条件是:市场商品供过于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投资能力、运用多种不同技术的能力和经营促销各类产品的能力。

(4)在顾客导向下,企业把所有选择了同样顾客群体作为自己目标市场的企业都视为竞争对手。顾客导向的适用条件:是企业在某类顾客群体中享有声誉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并且能够转移到公司的新增业务上。

(5)在多元导向下,企业要在所涉足的各个业务领域(行业),分别根据企业在该领域的具体业务范围导向来识别竞争者。多元导向的适用条件是:有雄厚的实力、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跨行业经营的能力的企业。

16.进行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同样必须选择目标市场。因为世界各国的市场,并不都是国际营销企业应该进入和能够进入的市场。选择国际目标市场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可以发现潜在的市场,寻求国际购买者;(2)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企业营销优势,做到扬长避短;(3)选择国际目标市场可以把市场需求与企业优势有机结合,有效组合各种生产经营要素,提高营销效率。

1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用于企业营销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1)任何一个产品生命周期都是与相关的需求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相联系的,产品生命周期由需求与技术的生命周期决定。要求企业开展市场营消活动,要从需求出发,任何产品都只是作为满足特定需要或解决问题的特定方式而存在,同时必须跟踪最新的科学技术开发新产品,设法运用科技创新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2)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时,要善于区别产品种类、产品形式、产品品牌的生命周期。

11

(3)不同种类的产品,其生产周期表现的形态也不尽相同,并非所有的产品都呈现S型曲线。同样的产品,可能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上生命周期也不尽相同。

(4)影响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因素很多,有企业外部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如果仅就内部而言,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相当于企业各种营销活动的因变量,企业经过营销努力,完全可能改变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的命运。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