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德教育口号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四德”建设提到事关和谐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为建设和谐文化指明了方向。 四德教育及建设标语:

1、关爱今天的成长,成就明天的栋梁。

2、当你往前走的时候,要一路撒下花朵,因为同样的道路你决不会再走第二回。

3、社会公德美如霞,文明和谐人融洽;职业道德美如葩,诚信廉洁乐无涯;家庭美德美如虹,天伦盛开幸福花;个人品德美如水,嘉言善举靓中华。

4、学习道德楷模,争当文明标兵。

5、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在单位做个好职工 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6、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7、立美德,乐心智,做个高尚的人;立大志,勤学习,做个有为的人。

8、爱父母知报恩,爱国家知奉献。

9、种树培其根,种德培其心。

10、大手牵小手,快乐一起走。

11、或许您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温暖身边的人,这正是道德的魅力——爱之无声,爱之无痕!

12、弘扬诚信文化,共建美丽金乡。

13、敬老情系你我他,邻里互助进万家。

14、如果无意之间,我感动了你,不用说谢谢,只希望在适当的时候,你也去感动别人,将温暖传递。

15、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16、微小的德行,胜过美好的格言。

17、保护环境,善待自然,造福后人。

18、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希望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导人们走向灿烂辉煌。

19、科学发展倡新风,“四德”建设促和谐。

20、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

21、讲社会公德,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讲职业道德,做一个有诚信的人;讲家庭美德,做一个有孝心的人;讲个人品德,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2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23、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24、用礼貌彰显文明,用热情对待工作,用真情关怀家人,用真诚感染他人。

25、生活因细节而精彩,细节因文明而生动,举手投足间彰显生命的高度。道德建设离不开你我他。

26、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27、播下一颗种子,收获一片希望,四德建设需要你我用心去浇灌。

28、打造文明临邑,构建和谐社会。

29、文明从脚下起步,奉献从你我做起。

30、一个微笑可以融化沉重的脸庞,一句安慰可以鼓舞丧气的心房,一点帮助可以减轻人生负担,一次分享可以激励奋发向上。

3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32、感恩于心,回报于行,同创和谐临邑。

33、文明是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34、用好你的手,垃圾无处溜。

35、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36、弘扬四德精神,塑造道德灵魂。

37、美而无德,犹如无香之花。

38、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和谐春风;多一个善意举动,添一分感恩笑容。

39、道德是提升自我的明灯。

40、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未来的我们。

41、知荣明耻树“四德”新风,共建文明和谐新家园。

42、道德是人的形象和灵魂。有德者,被人视其高贵可亲,无德者被视其卑鄙丑陋。

43、强化服务意识,改善发展环境。

44、爱心构建和谐,细节展现素质,行动铸就文明。

45、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公德是美德的凝聚,道德是做事的前提,品德是做人的基础。

46、与人为善,成人之美,事事常怀感恩心。你做我做,人人都做,社会风尚换新颜。

47、礼貌谦让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48、提升公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

49、乘全运东风,倡四德建设,建美好家乡。

50、树立“四德”新风,弘扬社会正气。

51、家庭多一份温馨,社会多一份安宁。

52、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53、树立道德楷模,争当文明标兵。

54、人有信则立,家有信则睦,业有信则兴,国有信则宁。

55、共同关爱成长,共创文明未来。

56、我们因文明而幸福,社会因文明而和谐。

57、严以律己知廉耻,宽以待人讲原则。

58、孝敬父母,关爱亲友,感恩之心,奉献社会。

59、人生是幅画,调色靠自己!才能像画笔,时间是画纸,道德是格调,思想是主题,命运当助手,努力才能行。

60、创建文明法治、稳定和谐、谅解宽容的社会环境。

61、问声老师好,师恩记心上。

62、大力倡导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道德风尚。

63、四德建设人人关心,道德实践全员参与。

64、举手投足彰显文明,一言一行体现素质。

65、与文明牵手,与文明同行,共建共享城市文明。

66、读好书,唱好歌,做好人。

67、一城道德风,满目和谐情。

68、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69、深入实施“四德”工程,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70、服务社会讲奉献,扶贫济困献爱心。

71、树立四德新风,优化发展环境。

72、社会公德是和谐社会的前提,职业道德是事业发展的动力,家庭美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个人品德是做好人好事的根本。

73、以道德立身,以诚信兴业,做文明公民。

74、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75、金乡是我家,文明靠大家。

76、大爱临邑,美德花开。

77、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

78、与文明同步,做诚信公民。

79、讲文明、促和谐、知荣辱、树新风。

80、社会是海洋,道德是灯塔,文明是风帆。

81、公德在我心,公德在我行。

82、点点爱心点点善,处处阳光处处暖。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这四个道德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延由大到小,内涵由浅到深,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在四德建设中,人的能动性及个人品德建设是事关重要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文化体系的进程,个人的修养特别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是树立四德意识、规范言行举止、建设和谐家庭、模范地做好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可以说,个人品德修养犹如石投水中引起环形水波一样,是四德建设的波源和基点。

 

第二篇:四德教育教案

“四德教育”操作指南(总则)

第一章 总 则

一、什么是“四德”教育?

“四德”是指孝敬父母德、尊敬师长德、尊重他人德、争做好事德。

“四德”教育是以“四德”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争做好事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

“孝敬父母德”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孝敬父母。即:尊敬父母之身、之心、之志,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解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之心,树立家庭责任感,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尊敬师长德”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尊敬师长。即:尊敬师长之人、之事、之理,理解师长,向师长负责,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师长的尊敬之心,树立尊师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他人德”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尊重他人。即:尊重他人之为、之言、之趣,待人接物有礼有节,举止文明,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尊重之心,形成唯他意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争做好事德”的核心要求是学生做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学习服务本领,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爱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四德”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即:爱父母、爱老师、爱他人、爱社会,勇于奉献,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以“四德”教育实践为动力,内化学生的心理,深化学生的责任,强化学生的人格,带动学生其它行为的规范,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二、为什么要开展“四德”教育?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思想道德是做人之根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尊重他人、争做好事是人文精神中最为基本的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生发展的基石。“四德”教育是养成教育的最佳模式,开展“四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对父母的孝敬之心、对师长的尊敬之心、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社会的热爱之心,使学生通过长期的实践训练,内化心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理念,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四德”教育对学生有哪些规范要求?

(一)孝敬父母规范要求

1、欣赏父母。了解父母的生活经历和持家的艰辛,学习父母好的生活经验和做人品德,继承家庭优良传统。

2、亲近父母。经常同父母交流,理解父母的艰辛,体谅父母的愁苦,分享父母的快乐,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乐于倾听父母对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感激父母。体会父母的劳作带给自己的幸福和家庭的温暖,珍惜并维护父母和家庭的声誉。面对父母的溺爱,要学会自控。

4、帮助父母。学习基本的家务技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做到自己的生活自己料理。

5、体贴父母。生活节俭,不乱花钱,珍惜父母劳动所得,减轻父母经济压力。

6、关心父母。父母远离时,要特别注意自身安全和家庭安全,料理好家务和生活,并以电话或书信等方式随时和父母保持联系。

7、体谅父母。杜绝不良嗜好,离家或在外留宿应及时向父母打招呼,不做令父母担心的事。

8、尊重父母。正确对待父母的批评,不顶撞父母,不让父母生气;对父母不恰当的行为和习惯,首先应宽容,其次要以恰当的方式帮助改正。

9、理解父母。生活节俭,不攀比,不慕虚荣,不向父母提非分要求。

10、回报父母。学会做人,努力学习,以良好的品行和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

(二)尊敬师长规范要求

1、欣赏师长。善于发现师长的治学特点和工作特长,学习师长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做人品德。

2、亲近师长。坚持同师长进行学习、生活和思想方面的交流,虚心听取师长的意见和建议,关心师长身体健康。

3、体贴师长。体谅师长的工作辛劳,为师长分忧,注意交往礼节,为师长做力所能及的事,尽力完成好师长交付的各项任务。

4、尊重师长。珍爱老师的劳动,教学期间不干扰老师的教学思维,不影响老师的工作情绪,与老师的教学相互配合。

5、理解师长。正确理解老师对自己的期望,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受到委屈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扩大矛盾,事后向老师说明原委,达成谅解。

6、帮助师长。在担任值日生、班干部或小组长期间,认真履行职责,管好班务,管束自己,减轻老师的工作劳累。

7、礼待师长。注意卫生,衣着整洁,行为文明,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参与学校或社会的公共生活。

8、回报师长。虚心好学,独立思考,完成老师布臵的学科作业和社会实践任务,提高学业成绩。

9、体谅师长。遵守校纪和社会公德,远离危险,注意安全,珍爱生命,不因自己的过失或冲动造成伤害,向教师负责。

10、感激师长。常记师长的长处,牢记师长的恩德,不忘师长的教育之情,不辜负师长的殷切期望。

(三)尊重他人规范要求

1、学习他人。以对朋友的热情来对待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习他人的长处。

2、尊重他人。珍惜同他人相处的机会,多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伤害他人的感情,不侵犯他人的隐私,不干涉他人的爱好。他人有缺点时应诚恳的指出,并帮助其改正。

3、理解他人。不强人所难,善于理解他人的处境和顾虑,当有求于人时态度要真诚,当得到他人帮助时要表示谢意,当错怪他人时应该向对方道歉,当被别人误解时,要保持心平气和。

4、关心他人。关心他人疾苦,化解他人忧愁,不取笑他人,更不能幸灾乐祸,要以实际行动和爱心使他人渡过难关。

5、体谅他人。同他人发生矛盾,甚至遭受委屈时,要听取他人的申述,学会换位思考,学会自控情绪,不采取过激言行使矛盾升级。

6、善待他人。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择其善者而从之,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更不能讥笑他人。

7、取信他人。答应他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借他人的钱物要及时完整归还。

8、欣赏他人。珍惜他人的荣誉,珍爱他人的劳动,当他人学习、工作有成就时,要为之高兴,要发奋学习,努力看齐。

9、爱护他人。不玩弄危险器具,不制造险情,不吓唬、威胁他人,更不能给他人带来伤害。

10、礼待他人。说话和气,语言文明,行为端正,以良好的气质和高雅的风度与人交往。

(四)争做好事规范要求

1、尊老爱幼。积极帮助老、弱、病、残、孕。

2、拾金不昧。捡拾到的公私财物要及时归还失主或交公。

3、见义智为。维护公民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4、热爱公益。积极参加社会爱心活动和公益劳动,为学校、家乡建设做贡献。

5、宣传常识。义务进行法制、交通安全、食品卫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宣传,做义务宣传员。

6、注重公德。爱护环境,爱护文物,爱护公共设施,同不文明的行为作斗争。

7、遵纪守法。重形象,惜名声,遵纪守法,维护公共道德和秩序,争做合格公民。

8、关注贫弱。关注灾区建设,关注失学儿童和少年,关注贫困人口,参加义捐活动。

9、崇尚真理。反对迷信,改变陋习,能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教育他人,说服他人。

10、热爱科学。关心科技发展,认识科技对社会的促进作用,立足当前,发奋学习,为将来服务社会作好准备。

四、开展“四德”教育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一)以身作则的原则:身不正,则令不行,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教师应当首先做到。

(二)知行一致原则:没有正确认识的行为是盲目的、不自觉的,也是不巩固的;只有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和巩固起来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和持久。

(三)生活性原则: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在生活中进行的,“四德”教育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才会有生命力。

(四)主体性原则:道德知识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生成的。在“四德”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思。

(五)体验性原则:没有体验就没有内化。体验性原则就是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等生活环境中去经历、感受道德实践,并形成认知和情感,进而把要求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

(六)鼓励性原则:在“四德”教育中教师、家长要对学生采取肯定、赞赏和支持的做法,从而诱发他们积极上进的心态,促进优良品质的形成与巩固。

(七)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的要求要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相互衔接和连贯,不跨越学生的发展阶段而提出过高的要求。

(八)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相应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四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必须争取家庭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十)客观评价原则:“做事”是“四德”教育的显著特点,只有将评价与做事联系起来的评价,才是学生需要的、有说服力的评价。

五、开展“四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榜样示范法

一般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以下几种:

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学生最敬仰、热爱的榜样,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2、家长和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对学生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典型事迹,是教育学生最有感召力、说服力的榜样。

4、伟大的历史人物和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是学生经常模仿的对象。

(二)品德评价法

在“四德”教育中品德评价的应用方式有:

(1)评议(2)评比(3)表扬与奖励。

(三)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熏陶三种方式。

(四)实践锻炼法

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深刻变化。

六、什么是“家长开放日”制度?

“家长开放日”制度是开放式办学思路的具体表现,是由系列内容和形式构成的制度体系,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凝聚教育合力,提高育人水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由所在学校主办;授课人员可以是本校领导、教师,也可以是社会知名人士;授课形式可采取面授,也可印发学习资料供家长自学;授课内容重点是宣传家教知识,培养家教技能。

(二)召开学生家长会。学生家长会召开时间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会议参加人员可以是一班、一级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全校学生家长,规模大小视学校工作需要而定;会议重点是解决家长关注的社会和学校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三)设立教学开放日(周)。教学开放日(周)以邀请学生家长来校听课、评课、陪读、参与教学活动为内容,使家长充分体验校园生活,感受并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四)建立家长来访接待日。家长来访接待日以解决教育个案问题,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意见和建议为内容,每周一次或间周一次,时间固定,学校要指派专人,设专室接待来访家长。

(五)设立问卷调查,启动回访机制,吸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反馈教育效果。

(六)建立宣传平台。用手机拟发“家教短讯”或“致家长书”等方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

七、为什么在实施“四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坚持“家长开放日”制度?

“家长开放日”制度是“开放式”办学的创新思路,是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力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效形式。“四德”教育以“家长开放日”制度作为促进机制,才有深入持久的发展动力,才有理想的教育效果。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实施,架起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紧密联系的桥梁,建立了三支教育力量互通、互动、互促的平台,为“四德”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实施,为学生的道德实践开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生的道德实践不仅在学校里进行,还延伸到家庭和社区,得到全社会成员的关爱支持和配合,有利于“四德教育规范要求”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正确理念的形成。

(三)“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实施,给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更多的家教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家长们的教育知识得到丰富,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能力得到增强,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得到改善,“四德”教育才能取得更大效果。

(四)“家长开放日”制度的实施,为“四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广大学生家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制度走进校园,从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到关注学校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共同的利益,引发出真诚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更高的要求,寄托深厚的期望,为学校“四德”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八、“四德”教育与养成教育有何关系?

“四德”教育既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养成教育的有效模式。“四德”教育的科学化运行和制度化实施,必将有利于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为学校德育工作创出了一条新路,所以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四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