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感悟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1)

1、每一个职场上的人,只有真正走上了创业之路,之前的许多困惑和抱怨才会变得少了很多,才会真正体会到权衡的难处和价值所在。只有有一天真正走到了这一步,才会真正明白做很多事情的时候,我们的方式不是要做到最理想,而是要做到最现实。

2、在创业的初期,由于人手短缺,创业者在很多事情上往往都不得不亲自操办,因此很容易造成精力分散,自己的主要目标和方向淹没在琐事当中。所以在这个阶段,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会适当的时间管理至关重要。

3、一个人进步最快的莫过于为别人定期提供有偿服务。这是因为,为别人提供定期的有偿服务,一方面周期性较强,而且服务带有一定的标准型,自己承受着来自客户方面的巨大的质量压力和周期压力,促使自己在办事过程中减少了随意性和惰性;另一方面,为别人提供服务能取得相对可观的收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又刺激和激励了自己,从而使奋斗充满了动力。

4、与给别人打工相比,自己创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强。在薪金体制下,一个员工可以对老板或者公司进行抱怨,工作的质和量可以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影响,甚至可以在特定情况下适当偷一点懒而自己的收入不受太多影响。而一个当老板的,则完全没有这些自由,任何一方面的事情做得有点不到位,都会在自己的发展和业绩上很快体现出来。事情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完全都是自己的。

5、在创业初期,由于自己在很多方面缺乏经验或者是资源的积累,最好是选择和别人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既可以是与别人合伙搞项目的形式,也可以是外部协作的形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选择适当的外部协作形式,对于初期的创业者来说更为重要。

6、对于个体创业者而言,在创业初期,最好选择至少两个人进行合伙,尤其是有一定的客户需要服务的时候。任何人都会有一些特殊事务或者突发性事件需要处理,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的话,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很难在二者之间进行兼顾。但是如果有人合伙,在一些突发性事件需要处理的时间,合伙方彼此之间可以有一个协调和照应。

7、对于创业者来说,一个很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由于创业者事务繁杂,基本上都需要亲自处理,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没有太多界限,大多数人处于“工作狂”状态,和家人特别是爱人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如果又缺乏对方理解的话,则很容易出现问题。

8、真正创业的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对自己一个的日程作一个简单的计划,尽量将自己的时间有效地规划起来。这种日程上的安排不一定非得要写在纸上,但即使只在我们的大脑里,也一定要非常清晰。

9、自由职业者“自由”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是限于时间安排上的自由,但是在任务和工作量上并不一定会“自由”,自由职业者的忙碌和所承受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往往超过了上班族们的想象。如果了解了真实情况以后,上班族们不一定会在羡慕那些“自由职业者”了。

10、创业者的“小老板”精神,是职场当中最为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敢于冒险、敢于接受压力和挑战、具有坚忍不拔的品格,是这种精神的内涵。无论最后成功与否,拥有创业经历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宝贵的财富。在相当大程度上来讲,打工者需要的是一种“狗”和“猫”的精神,而创业者需要的一种“狼”的精神。

11、一个创业者在创业之前不一定非得要具备许多能力,但他必须具备善于学习的能力和反思的品质。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的各方面变化都很快,我们知识和经验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只有在实践当中不断进行学习,努力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才能永葆自己的青春和活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广结善缘,有方向性地主动帮助别人,适当主动奉献,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要素。当我们已经向别人付出了很多,在我们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自然也会大有收获。如果在某一方面的人脉关系进入良性互动状态,你创业的时机也已走向成熟。当然,人脉关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时候,当你主动付出2~3年之后才会从对方那里得到回报。

13、当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时候,无论有多么艰难,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客户的负责。一方面,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越是尽力去做,自己的能力提高得越快;另一方面,你自己尽最大努力去做了,尽管最终还是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客户或多或少也会对你有一些谅解。

14、创业者首先是要做正确的事,对于这一点,绝大多数人还是心知肚明。凭我自己的感觉来说,更为关键的还是要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事”。由于每一个创业者的背景和所拥有的资源差异性都很大,对于此人来说的“最合适的事”、“最正确的事”,对于彼人来说就未必如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不是很好选择的事情,对于某个人来说也许就是“最合适的事”和“最正确的事”。简而言之,我个人认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做“正确的事”就是做事实上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事。

15、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凭自己的良心去做。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即使当时不为别人所理解和认同,但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流逝,你自己所作努力的价值还是会逐渐显现出来。

16、在我们创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集中遇到杂七杂八的烦心事儿,令你非常郁闷。在这个时候,千万要记住稳住阵脚,并在同时苦练内功、静侍时机。在大多数情况下,过上一段时间就会峰回路转,这时我们再奋勇前进。

17、尽管创业路上千头万绪,忙上加忙,但我们还是要定期不定期抽出时间来总结自己的想法和经历,使自己头脑当中一些模糊的东西逐渐清晰起来,系统起来。“小道在学,大道靠悟,静中求智”,一个人学习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作为你现成的理想老师,你自己的一切事情只能靠自己去实践,靠自己去感悟。

18、在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不妨先把自己关在一间安静的小房间里,在“入静”后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飞翔,当思想冒出火花的时候,再及时将其记录下来。当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体系之时,再与自己的创业伙伴进行分享,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19、在以创意和研究为方向的事业当中,切忌好高骛远、“大手笔”意识强烈。最好的办法是先将一个宏观和庞大的东西分解成若干个点,然后我们再按一个一个的点去落实,使之变成切实可行的东西。当将这些星罗棋布的点逐个消化掉之后,我们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其组织起来,是指系统化,其结果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20、对于自己的失败经历或者所犯错误,我们没有必要去后悔,而是应该对他们进行分析和总结,促使自己的意识、感觉和能力不断升华。错错对对、反反复复当中不断反思,我们的人生也就变得丰富多彩。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2)

1、对于从事创意型产业的创业者,最好能够引进合伙人,因为只有大家畅所欲言、相互激发,才能够使创意更加完美,在研究和创意型产业,最容易遭受挫折的就是那种自命不凡的孤胆英雄,没有地位对等的合伙人,事业很容易走上偏路,而且思维也会慢慢变得枯竭。

2、一个人的格局和务实程度,最终决定着他在事业上的发展高度,如果白手起家,还成天幻想着一夜暴富,热衷于投机取巧,待到几年以后,即使再想踏踏实实去做事情,也已经没有机会了,最后只能向专业的骗子方向发展。

3、在创业或者上马新项目之前,最好在准备拷贝别人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时候,对整个环境进行仔细分析,因为当你在克隆别人的现有的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时候,这个模式可能已经过时,因为人家创建这个商业模式时的环境和你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大相径庭,自己要想成功就必须得在别人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要不比别人做得更精细,要不就要做差异化。

4、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知识型行业更是一个学习型和研究型行业,无论你以前积累的再多,半年的时间不去学习和深入研究,自己可能就变得落伍了,在这个意义上说,知识型产业的从业者是最辛苦的,根本就没有老本可吃。

5、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当一些方法和技巧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时候,才是最有价值,也才能发挥出作用,当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并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的时候,这些方法和技巧就变得一钱不值,正是因为如此,当少数民众将房子作为投资增值项目来购买的时候,确实能够得到丰厚的回报,当民众大多疯狂的将买房作为投资项目的时候,就只剩下被套牢一条路了。

6、任何一种商业理念本身都没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而在实践中发挥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与现实环境的匹配程度。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即使是非常有名气的大企业,也会在商业理念上栽跟头。所以要像基业常青,就必须不断对以往的成功经验和模式进行反思。

7、当一个跨国公司做到百年老店的时候,他们的一些制度和方法的存在绝大多数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的历史只有十几年,现在令人非常遗憾的是,一些民营企业的领导人往往以自己的成功经验来否定跨国公司的一些制度和理念,用自己十多年的经验去否定跨国公司上百年的经验。

8、一个创业者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破除对别人迷信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破除对所谓的成功模式迷信的过程,实际上即使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也有很多“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分,他们面前也有很多挥之不去的难题,很多你自己感觉到的难题,到了他们那里也很难得到破解。

9、别人所有的模式和建议,都只是一些参考或者备选项,而不是现成的解决方案,看似完美和精细的东西到了自己这里都不一定有用,创业者在做出决策之时,都要在参考别人看法的基础上,因地因时制宜。

10、对于创业者来说,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不能去理解,最为关键的还是将自己的一些方向坚持下去,即使是项目的方向和策略都没有问题,很多项目都存在一个前期的投入和积累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无论你是如何想急于盈利,在相当大程度上都是一种妄想,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很多人往往连这个阶段都没有坚持下去。

11、在创业历程中,积累是最痛苦和漫长的过程,这是因为一方面很多东西不是你着急就能够着急来的,在机会来临之前必须耐心等待,另一方面你得像狼一样无时无刻地保持着警觉状态,当机会一出现,就尽最大努力去抓住它,说白了,就是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寂寞态势。实际上,创业者从事的是一种很不忙的忙工作,自己的压力也往往来源于此,个中滋味是很多没有经历过创业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12、做事业很多时候跟写文章一样,切忌好高骛远,而应该是一个点一个点的去做,每一个点仿佛都平淡无奇,但是当积累下去,成千上万个点出现的时候,你自己想不成功都难,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量变和质量的分界点也非常模糊,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会到达彼岸。

13、现代非常便捷的资讯和通讯工具,使人们的信息量扩大了好多倍,创业者也对环境有了更多角度和视野下认识,但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突出,纷繁复杂的信息淹没了事物的本质,很多人在信息中迷失了方向、丢失了对事情本身的深入挖掘的意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相对来说退化了许多。

14、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搜集材料和信息的过程都是一个非常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尤其是对于原始材料的搜集更是如此,现代的信息技术帮助人们缩短了很多中间环节,但是对于原始资料的搜集和资料的深度挖潜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帮助却非常有限,而无论是在什么时候,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最基础和最关键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信息工作者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苦行僧,需要长年累月耕耘,什么时候停止了耕耘,什么时候自己的职业生命就已经走向终结了。

15、世界上最能够做到知行合一的就是创业者,因为和学者与民工相比,创业者承受着更多的盈亏压力,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必须为自己的利益负责,必须在“知”与“行”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16、对于自己的创业过程,最好能够有一个记录,尽管有时候当时感觉很平淡,也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是当自己若干年之后再回首看待这段纪录的时候,可以体会到好多很特别的感觉和启发。可以给自己现有的思维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17、人们当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也别去太多地等待,更应该在这个时候先去努力地改变自己,一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去积极等待时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自己积累了很多的时候,总能等待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比较漫长和寂寞的,对一个人的意志的考验很大。

18、我们在电影或者是传记里面看到的创业者,都是将其最成功的片断剪切在一起,而在现实当中,辉煌的片断往往只存在一刹那,而更多的时间则是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之中,我们当中羡慕成功的时刻,但是也不能因此而变得浮躁和不甘寂寞。

19、对于人类长远发展来说,创新和科技发展都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必须考虑自己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如果一项科技或者是创新在中短期内不给给他带来实际的利益,这种科技或者创新就是一种过剩。如果一种科技或者创新不能在中短期内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则对其发明和创造者来说伤害也是非常巨大的。与其说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倒不如说是中短期的社会需要是第一生产力。

20、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引起误导,因为企业的发展是靠整体的综合实力,而不是靠某一方面的突出所能成就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害处就在于引导创业者过分的去追求所谓的核心竞争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努力。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3)

1、对于创业者来说,最能得到锻炼的就是自己的毅力,魔鬼往往就存在于那一念之间,坚持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很多时候也是非常无助的,但是奇迹往往会在最不想坚持的时候出现。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如果努力的方向确实没有问题,我们就要在这个方向上一直坚持下去。

2、很多老板都是抱怨手下无大将,似乎业绩平平、无所建树的原因都是别人的,其实很多问题都应该在自己的身上找责任。古往今来,往往是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下属,人才并不是招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如果自身存在严重的缺陷,即使从其它环境中招来非常能干的将才,到自己这里也会平庸无奇;如果自己非常有能力和魄力,即使原本非常普通的人也会成长为出类拔萃的人才。

3、在创业过程中,并不会向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天到晚都忙得不可开交,而是有很多时间处于必要的等待状态之中,在这个时候内,我们还是需要安排好自己的零时计划,或者可以去看看书,或者是可以写写东西,将自己的想法忠实地记录下来,当然也可以找别人去聊聊天。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充实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充电,将自己的创业进展作一个总结。

4、对于很多创业者而言,对于经济环境和商业模式变化情况的跟踪了解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往往却由于时间和机会等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人都被迫封闭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面。其实对于呆在城市里面的创业者,可以通过向不同的行业投递简历,利用面试的机会去接触一些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向,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视野。

5、不管时间安排有多么紧,我们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和同行或者是朋友进行交流,在交流的方式上,当然日常的可以选择网络和电话,但是面对面的交流效果最好,双方从对方那里获得的信息量也最大,我们不能因为拥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而忽视当面交流和分享的必要性。

6、在创业的过程中,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最为关键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为自己量身订制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实力有限的条件下,就必须采取比较独特的差异化道路,这样成功的概率才会大很多。如果认真研究就会发现,非常成功的企业商业模式都大不相同,而失败的企业往往克隆的是别人的商业模式。

7、对于很多事情,我们没有必要去吹毛求疵,要允许一些缺陷的存在,只要在这个方向上保持第一即可,对于别人的创新和努力要如此,对于自己的创业也要如此,对待自己下属的要求也应该如此。

8、尽量不要以非常专业的标准去评价其他的不是非常专业的人和事,对于创业者而言,我们最需要的是要向别人学习他们最为专业的事情,要善于学习隐藏在别人缺陷和不足之后的长处,但非常遗憾的是人往往会让别人的缺点蒙蔽了自己的眼睛。

9、任何一种模式强调到了极点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任何一种理论都有适用范围,要使自己真正的做到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知识结构进行反思,不断地对环境变化进行新的评估。

10、最好的学习是研究式实践,而不是书本上的知识,我们赞成创业者要不断地通过读书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营理念,但是一定要警惕钻进读书的死胡同,而是应该将读书当作解决疑问和激发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将大多数时间应用在实践和体验环节,边实践边思考总结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11、无论自己的事业刚开始的时候有多么小,在每个月底和每年年底都要对自己这一段时间内的功过得失作一个总结,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明确方向,我们这里讲的总结主要还是指实质性内容,不一定非要拘泥于固定的格式或者书面形式,可以采取默默思考、与朋友聊天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当然如果能和亲密的朋友以探讨问题的方式开展,则取得的效果会非常好。

12、表象非常相似的很多事物,其本质可能却相差千里,对于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看到事情的本质,而不被事情的表象所迷惑。目前社会上充斥着太多地伪概念,其实很多东西除了哗众取宠以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例如目前很多人就将本来是个体意义或者是年龄阶段意义上的特征类推于一个特定年代的人。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跨国公司的群体细分,就会发现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体概念特征进行的,而不是基于群体或年代特征进行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13、当我们对别人评头论足的时候,一定要反省自己是否也存在着同样的不足,或者这种不足中是否隐藏着一些普遍的规律。一个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批评别人的错误,而自己却没有从中吸取任何教训,并不断的去犯类似的错误。

14、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四处寻找现成的模式作为参考,但常常是劳而无功,这主要是因为事情越具体,可供参考的现成模式越少,能够反映在纸面上的内容更少。根据我们的经验来看,一般遇到类似的问题之时,最好自己先按照一个设计好的框架,通过亲自调研获取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非常有针对性的方案,如果为了图方便而去寻找现成的模式,其结果常常是在浪费时间。

15、在用人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按照自己现有能力去要求下属,认为下属都非常差劲,愚不可教。平心来讲,正是因为下属的能力暂时赶不上你才会成为你的下属,如果下属的能力超过了你或者跟你一样,他早就替代了你的位置,甚至早已自立门户去了。

16、在我们创业过程中,千万不要相信别人轻易给你的承诺,一方面是因为轻易给你承诺的人,也同样会轻易给别人承诺,当你和别人是竞争对手的时候,给你承诺者很容易出现“一女二嫁”问题,最后兑现承诺的可能性越低;另一方面在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承诺别人,即使他本人向遵守诺言,最后也往往会因为种种实际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兑现。几千年来“轻诺者必寡信”的格言,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7、在人生奋斗的旅途中,我们往往会被很多虚假的机会所迷惑。一些项目表面看上去比较诱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且还会获得一些非常有背景的人士的支持,但实际上任何项目的启动,在前期都需要有一个自主的资金投入期,这些项目最终都十有八九地由于先期资金无法到位而被迫流产。根据我们的观察研究来看,看起来越诱人的项目,越属于大手笔的项目,最终能够进入启动阶段的越少。但非常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创业者尽管一直在这方面栽跟头,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从中吸取教训,最终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而功败垂成,还白白地浪费了不少真实的机会。

18、在我们创业过程中,从一开头就要讲很多环节和细节做扎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步一步尽最大努力将很多工作做扎实,而不是浮于表面,并不会增加多少成本,只要认真一点就可以了。但如果等公司的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再在很多方面去努力补课,就会发现历史欠账太多,即使在某一方面稍作改进,也会付出难以承受的成本。切记创业者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实效,而不是耍花架子。

19、真正的创业高手,一般都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自己的事情,而非竞争对手所能琢磨明白的,他们表面上看上去默默无闻,而实际上已经静悄悄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当他们大为人知的时候,他们已经建立了非常独特的模式,别人即使想去模仿,都难以取得成功。

20、尽管我们创业的方向选择在一个非常细分的领域,但是我们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还是要将眼光放在一个非常广阔的范围内,我们所界定的竞争对手,也要不仅仅局限二亩三分地之内,如果这样自己就会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而浑然不觉。比如一个做行业网站的创业者,自己的视野最起码应该放在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整个媒体行业,以及整个生产性服务业的领域。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4)

1、其实很多成功者的模式并不复杂,也没有太多的奇异之处,成功的创业其实就是将自己在某方面的资源积累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仅此而已。在创业过程中,切忌单纯地去模仿别人的模式,如果缺乏必要的积累,这种模仿是徒劳的,当我们积累还不足的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先去补课。

2、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认识清楚某方面的道理总比做某方面的事情要容易得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模式是创业者一步一步做出来的,而不是事先设计出来的,执行永远比设计更为重要。任何模式的形成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的毅力和胆识非常关键。

3、对于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而言,长远的目标和规划当然重要,但是切忌掉入好高骛远的陷阱。在现实当中,我们需要将中短期目标一项一项细化,与自己每一天的具体日程安排结合起来,我们才能有效避免志大才疏的倾向,最终使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变成现实。

4、在创业过程中,我不太赞同玩大手笔的想法,而倾向于从每一个完全能够控制的小项目做起。这一方面是因为大手笔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异常巨大,即使大的集团公司未必能够策划和组织好,更绝非实力尚弱的创业者能够担当起来的;另一方面,大手笔的项目出现的概率都很低,而绝大多数时候机会属于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的小项目。

5、对于可能或主要依靠回头客来维系公司业务的项目而言,最好是采用“农夫式”注重前期积累和沉淀的方式为好,这样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而对于那种属于一次性客户,无论首次效果如何,都不会产生第二次消费的项目,而公司又不属于一心做大的连锁机构,则可以“猎人式”的方式去发展。

6、对于咨询从业者而言,每个一段时间将自己已知的东西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是非常必要的,尽管很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但当我们将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

7、在很多时候,相对于专业化的服务公司而言,客户的需求是相当模糊的,而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非常有义务将客户模糊的需求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小小的技巧就是我们先设计一个比较具体的方案,并在这个方案的基础上征求客户意见,最终在和客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形成定稿。

8、对于日夜繁忙的创业者而言,了解宏观经济状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上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这就非常有必要每年到新华书店去购买几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每年出版的“皮书系列”,从中汲取上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概貌和当年的一些重要发展趋势。

9、我们尽量抽出时间去体验一下各种不同的生活,用心去体会出其中的美妙和酸甜,这对于我们处理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纷繁复杂的事务,对于在喧嚣的都市中锻炼我们的心智,都有很大帮助。

10、相对于上班族而言,创业者显然要承受的更多,这不光来自市场上竞争的压力和创业过程本身的艰辛,更多地来自于家人和家庭的不理解,来源于家庭矛盾冲突给自己带来的身心疲惫。但相对而言,别人都可能选择退出,选择短暂的休息,惟一创业者自己不可以,因为创业者如果退缩,则留给自己的是满盘全输。

11、佛儒道是中国传统文人寻求内心平衡的三种理论基础,其实也当然可以成为当代创业者在事业奋斗过程中借以调节自己心态的三种理论范式。如果一个创业者在自己不断奋斗的过程中,将这些理论范式很好地和自己的经历结合起来,那么和个人离真正的成功并不遥远了。

12、创业者是孤独的,内心中承受了很多很多不为人知的苦痛,很多苦痛不能对父母讲,不能对兄弟讲,不能对妻儿讲,不能对朋友讲,只有自己内心疼疼地忍着,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坚强,其实内心比常人要脆弱的多,更渴望关爱,更需要关怀。

13、相对而言,创业者大多是某一方面能力比较突出者,但是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都会很快到达一个边界,在这个过程中,引进合伙人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组织的力量再小,在很多事情是要强过个人的。很多创业者“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很大程度上就是犯了个人英雄主义错误。也有很多创业者感觉到人才难觅,合伙人难觅,其实人才往往就是身边,人才都是锻炼出来的。如果一个创业者有了这方面感慨的时候,不妨反省一下自身的原因。

14、到一个创业者奋斗到一定程度之后,准确地说是感觉到身心疲惫者的时候,很容易对人生的价值进行思考。而就在这个时候,往往会成为一个创业者发展的关键点,有的人陷入了迷惘,有的人选择换一种轻松活法,而有的人会选择克服一切困难,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下去。我们也不太方便说哪一种选择是对的,但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前提就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不受到影响。

15、卓越的公司和平凡的公司之间的差别不在于资金实力,也不在于纸面上的规章制度,而在于公司上上下下对细节的完美追求,细节主动执行到位是一个公司、一个创业者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

16、对于真正从事咨询行业的人来说,向实业回归是一个既现实而有理想的选择,因为只有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人,从终极意义上才可能真正成为“家”,自己内心才更有底气去做“家”。而那些缺少自己亲身实践,缺乏亲自动脑去思考的“专家”,大多用不了几年就被淹没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之中。

17、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自己阅历的丰富,对自己同一段经历的判断和认识都呈现出不同的结果。某段经历究竟是落魄,是挫折,是屈辱,还是脱胎换骨的开始,似乎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感觉都会慢慢淡化,只是觉得每一段经历都是自己人生旅途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18、当我们期待着某件事情即将发生的时候,内心充满一种无比的幸福感,这是一种激发我们活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当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某件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内心也同样充满一种无比的幸福感,激发着我们无比的奋斗力和爆发力。

19、当我们的积累和沉淀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也许我们还没有太多的在意自己,我们已经开始受到了潜在客户的尊重。其实江湖上的规矩很简单,很多事情由不得你着急,也由不得你去鼓噪,永远都是“有作为才有地位”。

20、在公司初创的组织机构设置中,最好不要以大公司为样板,搞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去设置,基本上做到事事都有人负责即可,在人力资源上的考虑也应该是这样,小公司根本没有实力和能力去支撑人浮于事的状态。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5)

1、在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货币和价格异常重要,但货币的实质是财富的分配手段,而价格的实质是财富分配的比例关系。经济能否正常运转自然跟货币和价格有关,但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比例关系,如果比例失衡,某类产品的价格是涨还是降,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都难以释放出来。

2、人在谈论或研究某类问题的时候,内心实际上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倾向,接下来会自觉不自觉地搜集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论据,很多时候连他自己都对潜意识当中的倾向都浑然不觉,还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客观公正。任何一个人但靠自身的力量都无法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只有在跟更多的人交流过程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3、特征相对来说是一个稳定体,其所体现出来的是优势还是劣势,都是不是绝对的,而是跟特征与当时当地环境的匹配程度有关,这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企业所处的环境同样适用,十多年前的优势可能会转变成现在的劣势,十多年前的劣势也可能转变成为现在的劣势。

4、在中国,国有企业在主要承担经济功能的同时,也在承担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正是因为如此,在经济大环境非常不好的时候,国企不会出现大面积裁员的行为,除非到了企业自身都难以支撑下去的时候;而私企和外企往往属于典型的纯经济实体,在大环境出现恶化的情况下,对裁员有着一种天然的偏好。

5、社会大分配的提前和基础是社会大分工,这种大分工最终会演变成为全球范围内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化分工,在这种条件下,分配比例失衡发生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只要分配链上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分配网就可能面临比较大的动荡,蝴蝶效应非常明显。

6、在职场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两种管理者,一种是有理想和远大追求的管理者,他可能为了达到最终良好的目不择手段,但终极目标还是好的;另外一种本身并没有最终的理想性倾向,他所谓的观点和立场都可以变来变去,是为了适应其短期升官发财目标服务的。

7、在任何社会或者经济危机,对于整个社会群体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对于某个个体而言,就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但无论如何,机会都是给适应形势发展者准备的,对其原来各种资源的积累有着很高的要求,靠临时性转型的投机心理基本上不太可能抓住危机中机会的。

8、对于钢铁企业的产品结构来说,未来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向循环周期越来越短的产品集中,而且个别品种还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9、企业增强抗风险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以某一专注领域为基点,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向上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只要所服务的大领域不出现太大的问题,自己业务量就会平稳地发展下去,永续经营的可能性大大增强。

10、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往往就是简单地按照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规模扩张,而忽视了模式本身的创新和发展。没有根据未来趋势,对自己的商业模式进行修正和创新,而是迷信自己原有的成功经验,靠规模化扩张来满足自己不断膨胀的心理需要,是很多无比风光的企业轰然倒塌的核心原因。当然,这种情况在中国最为容易出现,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开疆拓土”、“一统天下”的思想在企业老板的潜意识当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也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给中国人留下的负面精神遗产。

11、做企业和写文章、办刊物、办网站有很大的相通性,都需要有非常清晰的思路,而不是杂乱无章。在企业经营方面,叫做经营思路;在写文章方面,叫做文路;在办刊物和网站方面,叫做编辑思路,形式相异而已,其本质是相通的。如果脉络不清,宛如大杂烩一般,效果和目标之间肯定会出现异化,资源和精力都会出现极大浪费。

12、每个人都有一个倾向,就是把自己的经验放大化,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再正常不过了,也不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什么伤害。但如果是创业者或者具有相当影响的管理者,将自己的经验简单放大化,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13、观点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坚持,而在于相互碰撞以及与实践的磨合,在一场争论当中,当事人也许会处于面子千方百计地坚持自己的立场,但事后往往都会在不经意之间吸收对方的看法。

14、对待某类产品需求下降的表象要作进一步的分析,是真实需求下降了,还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是真实需求下降了,价格因素对市场的撬动作用相当有限,但如果仅仅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下降了,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需求就会释放出来。

15、某类事情一旦开了口子,无论对其加多少限制性条件,也无论如何控制过程,最终其不良的结果终会出现,只不过是出现的时间长短和速度快慢问题。比如,允许交易和流通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

16、同样一个班底,如果掌门人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可能迥然不同,而人员素质和背景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这个班底的士气及对结果的预期,如果士气高涨、心理预期较好,往往能够逢凶化吉,如果士气低落、心理预期较差,常常就是险象环生。作为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如何有效调动下属的士气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

17、资本的本性都是逐利的,不断地由低利润领域流向高利润领域,由低流转领域流向高流转领域,直到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无法得以有效循环为止。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生产企业在2007年都热衷于炒房和炒股,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发生次贷危机。

18、一个产品,不管其如何精致,如何能给用户带来利益,如果不能转让出去,或者超过了目标用户的承受能力,项目本身都难以有效支撑下去,有的时候质量好的产品和服务反而没有质量差一点的产品和服务发展的好。有瑕疵的东西往往由于造价相对较低,价格便宜受到更为广泛的欢迎,而近乎完美的东西反而由于价格较高,超过了用户的承受能力而备受冷落。

19、在没有强势品牌或者不太注重品牌建设的行业,停产之后的中小生产企业一旦遇到行业回暖,很容易“死灰复燃”,而在存在强势品牌和注重品牌建设的行业,中小生产企业一旦停产之后,就很难“死亡复燃”。

20、对于从事咨询工作的人员而言,最核心的竞争力来自于对数据和材料的搜集与积累,而后才是自己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在数据和材料处理的过程中,最为实用的方法莫过于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比较以及深度挖潜,并以一种深度专题的方式对素材加以解读。

创业者的商海感悟(006)

1、理论及模型的价值在于方便传播,可以将某种经验和智慧系统而快速地同更多的人去分享,但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是真理的全部,只有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经过磨合,才能发挥出来效力。任何理论及模型往往只是通往罗马的一条道路,而不是全部,没有理论和模型的人有可能是管理和经营高手,而掌握很多理论及模型的人也可能根本就做不了管理和经营。过分强调理论和模型,实际上就是将内容和形式异化。

2、西班牙和英国衰落的真正原因都是资本过分追逐利益的惰性引起的,资金过多地流向资本市场,财富主要依靠赤裸裸的掠夺和食利,而不是劳动和革新技术而获得,不是实业部门提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创造,最终造成了二者霸主地位的丧失。

3、将房地产投机性购买力看作是一种需求并加以鼓励,是对房地产行业可持续发展最大的伤害。这一方面是因为在投机性购买力被提前透支掉的时候,短期内“需求”会得到集中释放,房价急速上涨,最终形成惊人的泡沫;另一方面是因为投机性购房最终还会转化成市场供给,在一段时期内“供应”会得到集中释放,房价大幅下跌。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房地产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现象的出现,最终造成市场大起大落。

4、连锁模式的竞争优势在于统一物流配送、统一采购和统一品牌推广,这就需要在布局上优先考虑网络密度问题。但令人非常遗憾的是,很多连锁机构在发展网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撒胡椒粉式的全国性布点,贪大求全,而恰恰忽视了连锁模式应有的三大优势,最终导致了项目的失败。当然,如果是以圈钱为目的连锁项目就另当别论了。

5、要想在创业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人脉资源,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其一就是主动地去帮助别人,当你帮助某个人的次数多了之后,日后一般都会从他那里获得比较理想的回报;其二就是要在相处过程中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而不是吹毛求疵、或者以一己的标准来强求别人,这点对于很多跨国公司同样适用。

6、很多老板感叹,自己手下无人,缺乏能征善战、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在创业之前没有做好潜在团队方面的人脉资源储备。事实上,如果一个人打算自己要走上创业之路,就要在你未来所要奋斗的方向积累各个方面的、比较丰富的人脉资源网络,一旦条件成熟就可以将那些散落各方的珍珠穿成一件稀世珍宝,不至于人力资源方面的缺陷拖自己事业快速发展的后腿。

7、就拿专题选题而言,最好选择受众或多或少有着一定了解,但是容易引起误解或误读的问题;或者是众所周知但是受众又了解的不太深入和细致的问题。像目前比较火爆的“百家讲坛”、“文化中国”、“世纪大讲堂”之类的节目,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也在于此。即使是“百家讲坛”节目内部的一些选题,上述因素也大大影响到了其收视率上的差异。

8、作为一个心态成熟的创业者或者是老板,没有必要去回避一些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沉重话题”的事情,因为越是“沉重的话题”,越是意味着这些问题切中要害以及逼近事实的真相,越可能是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对待“沉重的话题”,应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探讨,在不背负任何负担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根源和内在发展逻辑、寻求解决方案。

9、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在言论上讲究一些技巧和艺术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但自己内心对事物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和准确的判断,这有助于自己作出相对符合事物发展取向的判断,切忌自己的真实判断在过度的言论技巧和艺术方向上迷失。

10、我们在掌握正确的思维框架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其精细程度的把握,也许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但是对于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的正确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1、在关注一些观点和材料的时候,最为有效的办法是找一些相关主题的视频类访谈或者对话节目看,而对于“一言堂”式的讲座,则要放在从属地位。这是因为,观点和看法只要在相互交流和碰撞当中才能趋于更全面、更客观和更真实。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者是老板,不但要在关注一些内容的时候应该如此,在自己公司内部谈论或者决策某些问题的时候更应该如此。

12、“正态分布”式思维应当成为我们日常思考问题的一种模式,即我们应当在充分承认统计学结果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两个极端上的特殊性和例外性;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因为两个极端上的特殊性而拒绝承认统计学结果上的普遍性。以特殊性来否定普遍性,或者以普遍性来否定特殊性,都不是完整的“正态分布”思维模式,固然在辩论实践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具体决策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却是非常有害的。

13、对于很多经典的著作,我们非常有必要多看几次,每看一次,对生活的感悟就会更深一层,心智的成熟就会更进一步,人生很多时候就是一个不断悟道的过程。

14、任何制度的出现,在其初始的时候都有内在的合理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异化和变形,甚至还会被滥用,与最初目的背道而驰。对于管理者而言,我们一定要在制度创建的时候,对其所潜在的一些负面效应有充分考虑,并警惕其弊端的突显。

15、作为利益相关方,他们的一些观点和主张都不可避免的掺杂着个人、部门或集团之间的利益,作为一个创业者或老版,应当善于平衡众多利害方的关系,并利用他们之间力量达到一种制衡,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这点对内对外都非常重要,应当应用在制度和游戏规则的制定当中。

1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成功的老板应当更像一个优秀的球员,在赛场上随时随刻判断球的走向并顺应之,主动而敏捷地抢在球之前到达其即将达到的位置做好准备,而不是在球的走向已经非常明确后被动作出反应,从而使整个球赛基本上处于自己的掌控之中。只有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创业者或者老板,才真正地进入了状态。

17、在我们决策的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不同的价值导向,这些导向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必要,我们需要在这些理念之间动态地做出一种平衡,并要警惕过分强调某一价值的不良倾向。当我们极度强调某一价值的时候,一是会对其他价值造成巨大的冲击,二是也会对所极度强调的价值造成了扭曲,进而对自己所追求的事业造成巨大的伤害。

18、一个创意行业的从业者,最为关键的就是在平凡的之中发现不平凡之处,在繁琐之中发现闪光点,在生活中提炼出来真理。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独特的,只要细心观察、用心顿悟,就能有所收获。创意者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悟道和得道的过程。

19、等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成以后,都会面临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就是如何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以满足公司生存或持续成长的需要。但往往是这个时候,企业也就到了一个盛衰成败的关键点,如果能够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新赢利点,就能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遇到诸多波折,抑或屡次突围均不能取得成功,企业就可能开始走下坡路,甚至还会迅速失败。

20、当盈利模式和自己的资源匹配程度进入良性运行阶段后,资源配置效率就会成为决定自己公司成长快慢、业务处于上升还是下降通道的最为关键的问题,这最为直观的表现企业的资金循环速度和当期现金流的多寡,如果在这两个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强差人意,即使是世界五百大企业也难免会陷入破产的境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