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知识点

戊戌变法知识点:

1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自上而下)

2 公车上书内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科举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

法图强。结果失败(选)

3 公车上书的标志:是维新变法的序幕。

4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了《万国公报》,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后《万国公报》改为《中外纪闻》,《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纸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5 百日维新: 时间 1989.6-9

支持者:光绪帝(无实权)

内容: 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人用维新人士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思想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训练新式军队

注意:在政治方面,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提出兴民权,开国会,立宪法的

政治主张,在戊戌变法的内容中,最能得到资产阶级欢迎的是鼓励私人兴

办工矿企业,与洋务运动内容相同的是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戊戌变法

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是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的前身)。

6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因此成此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7 19xx年九月慈禧发动政变(戊戌政变)过程: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谭嗣同,

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光仁)被害。------戊戌变法失败,历时

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8 失败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走不通。

9 评价 1)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篇:戊戌变法题

戊戌变法题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考点阐讲】

1、评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批志士仁人从封建地主士大夫的营垒中分化出来,从旧的科举道路上醒悟过来,开始追求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知识,并逐渐与封建主义的传统思想背离,寻求救亡图存的新办法,形成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康有为为实现其维新变法思想,一重视维新人才的培养;二重视维新变法的理论准备。1891为正是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和陶冶学生,引导他们肩负“匹夫之责”189890年代初起和他的弟子梁启超等一起撰写了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的理论著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即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

戊戌变法是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关头,为实现救亡图存、变法常顽固强大,他们不仅控制着完整、严密的国家机器,而且还有传统的封建思想作为精神支柱;相比之。其结果,变法“无力回天”,失败是必然的。惨痛的教训启示了后来者:只有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推翻腐败的清政府,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1】“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闻风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考查要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的理解。

〖活学导析〗 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引言中的中心意思,即“民主民权之说猖獗”。在所列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维新派提出民主民权学说。

〖答案 〗C

戊戌变法题

【例题2】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考查要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早期维新派和康梁的政治主张及活动的理解。

的变法运动。

〖答案 〗D

【能力训练】

1.D 2.D 3.C 4.D 5.A 6.B 7.D 8.B 9.A 10.C 11.C 12D13B

15.D 16.B 17.D 18.C 19.D 20.A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这里的民族危机是指D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B.日本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C.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资本输出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D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中国资产阶级作 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9C

A

B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

4.D

A、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5.A

B、设制度局,为新政立法

、进行地方官制的改革 D、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6.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内因有B

①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③中国无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戊戌变法题

7.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有 D

①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③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④是一次资产阶级同封建顽固势力的夺权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不属于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的是 B

A.形成了一批具备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 B.革新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C.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D.起到了解放思想、开创时代新风的作用

9.戊戌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 A

A.促进了思想启蒙 B.发展了资本主义

C.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 D.掀起了民族民主革命

10.戊戌变法失败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C

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B.光绪帝被囚禁

C.封建顽固势力非常强大 D.帝国主义的破坏

11.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C

A.确立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主导地位

B.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C.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D.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2.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D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1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C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 B

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

15.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D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 B

戊戌变法题

A.革新政治 B.救亡图存 C.夺取政权 D.学习西方

17.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D

①首先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其核心是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是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开始

④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宣扬了西学,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百日维新过程中采取的军事措施不包括 C

A.建立新式军队 B.按新法练兵 C.成立北洋舰队 D.裁汰绿营

19.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D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20.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失败带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A

A.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C.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 D.守旧势力太强大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唯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唯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

(2)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戊戌变法题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问答题

23.有人认为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又有人根据李鸿章在创办上海织布局时,不准华商另行设局和洋务派反对维新变法运动等作为依据,认为洋务运动不利于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条件加以说明。

24.当代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维新变法运动产生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明胡绳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A 6.B 7.D 8.B 9.A 10.C 11.C 12.D13.B C14.B

15.D 16.B 17.D 18.C 19.D 20.A

二、非选择题

戊戌变法题

21.(1)核心观点:由皇帝主持实行自上而下的变法。依据:①日俄变法取得成功;②中国风气未开。

(2)原因:维新派缺乏政治斗争的经验;维新派没有充分发动群众;封建顽固势力强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22.(1)反映康有为建立君主立宪制的主张,理论依据是近代西方政治学说。 (2)反映维新派对农民持恐惧的态度,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材料一反映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材料二反映维新派不敢发动人民群众,缺乏群众基础;材料三反映维新派对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材料四的观点不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不可能走得通。

23.其一,有利说:①经济条件,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使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②阶级条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早期的维新派。③思想条件,洋务运动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促成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④政治条件,客观上有利于维新运动,促进了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经过甲午中日战争实践,证明洋务运动不能救国,但促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维新变法的政治运动。其二,不利说:①经济上,由于李鸿章排斥商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②政治上,洋务振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己任,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维新变法。其三,洋务运动对维新变法运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但从总体上看,是利大于弊。

24. 答案提示:(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条件下兴起的,它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设立议院、发展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光绪帝为了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接受了维新派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张。(3)光绪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提出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也没有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这一要害问题。这说明光绪帝的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由此可见,光绪帝仍然是封建皇帝,在国家政治体制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上,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戊戌变法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