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感悟(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他们的益友,应该以充满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撒向每一位学生。六年教育生涯的点点滴滴,让我感悟其中。

一、 要热爱学生。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在拉进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爱又是学生获取积极情感体验的重要来源。学生取得进步时能得到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碰到困难时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能引起学生愉快,感激等积极的情感体验。 我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工作水平。几年的教学工作使我深刻意识到:要做好一个老师,爱是前提,尊重是基础,孩子的心灵是一方净土,也是最敏感、最脆弱的,有时,成人的不经意的一句话乃至一个动作,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教师手中,同时也把信任和责任放到了教师的肩上,做教师的要用一颗赤诚的爱心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师爱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做到热爱学生。

二、 要理解学生。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尊重、理解、帮助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最大的爱。对学生的爱并不是只限于生活学习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灵的了解。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让他们在一个和谐的状况下,轻松活泼地成长,将来才是一个真正有发展有创造的学生。

我们都是平常人,都有七情六欲,但我们应该向学生更多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宽容之心。因为宽容才能让学生有安全感,才能让学生真的是愿意去学,这话说起来真的很容易,做起来难度却非常大。对学生要饱含情感,这我们都知道,其实情感的核心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满腔热情,宽容大度,这才真正体现出我们老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对学生付出真爱,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才能充分体现教师高尚的道德、完美的人格和高度的责任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理解我们的学生吧,让他们更爱我们、更爱我们的课堂吧!

我的教育感悟(二)

1、平淡无味,润物细无声。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水至柔至弱,滴水能穿石。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2、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3、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4、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5、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6、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7、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8、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9、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10、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11、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12、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  

13、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从天堂到地狱到底有多远?

天堂,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字眼!那是众望所归的美好境界。那里没有世俗没有功利,没有喧哗没有吵闹,却多了一分一淡泊一分祥和一分宁静一份和谐。    

相反地狱,则意味着黑暗恐怖和残忍,那里到处生杀予夺,血肉横飞,处处肃杀逼人。那么,天堂到地狱的距离有多远呢?是遥不可及还是近在咫尺呢?    

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则从朋友那儿听来的一则小故事:    

一天,一位哲人向上帝提出了天堂与地狱的质疑。上帝对这个人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于是他们进进入了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汤。每个人看来都面黄肌瘦,流露出绝望的神色。仔细打量,才看见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里食物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个个很是悲苦而又无奈。上帝又对这个人说:“来吧,我再让你看看什么是天堂。”于是上帝领他们进入了另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和第一个房间没什么两样:一大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他人送到嘴边的食物, 都很快乐,当然他也没忘记将食物一勺一勺的喂养他人。看了这样的情况,这个人不解,“为什么这里的人个个喜形开色,而另一个什么都一样的房间中人们却活得那么凄惨?”上帝微笑说:“其实很简单,在这儿他们会去喂别人。”

由张厅长所提及的“天堂·地狱“这个话题,我不仅想到了眼下正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夹缝中行走的中国教育的尴尬困境。我想,素质教育的推行是众望所归,也应该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身体力行的自觉行为,而不能单凭教育行政部门铺设的一道道高压线来约束来规范。当我听得一位身居要位的教育行政领导义正辞严地再三重申“眼下我们宁可不要质量也得要规范”时,我品出了他心中的苦楚与无奈。    

什么是素质教育?按照国家教委朱开轩主任的话说,“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往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什么是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官员、教育局长、各个校长的口中,在学者教授文人墨客的笔下,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的蓝图描绘的天花乱坠。然而,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对我们而言,也只能说是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全国有上万所大中小学,有哪一所学校敢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我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面对神圣的中考高考,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还得崇拜得五体投地。我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再这样存在两张皮了,教学环节再花哨,考试还是原来那样,所有的努力都是白费。没有素质考试哪来的素质教育?!    

理想的素质教育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坏处也众所周知的。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应试教育在学校包括普通学校和重点学校仍然大行其道,值得世人深思。    

这倒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从朋友那儿听来的教学案例:    

一份小学的语文试卷上有位教师出了这样一个阅读问题:“雪融化了是:___?”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水,这个标准答案赢来了老师的喝彩,老师也给了学生一个满分。但是有一个女孩却因为答案是“春天”而被老师无情地判为零分。    

“雪融化了是春天”,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富有创意的答案,可就因为与标准答案相悖,这答案就被老师视为离经背道异想天开而失分。老师就是这样无情的剪断了学生想想的翅膀,并将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残忍的熄灭。    

我们必须承认,要推进素质教育,我们的教育行政领导要面临多重的压力,一是来自社会评价、家长观念等方面的压力,二是目前教师素质、教育投入等现实条件的制约,三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的浮浅也偏差。    

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他们其实是教育行业里最可怜的人。领导天天在上头高呼“素质教育”,而学生及其家长天天在下面要成绩。这实在是让一线的老师们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在素质教育口头上大受欢迎、应试教育必须顺从的大气侯下,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夹缝中生存的一线教师真的是处于小老鼠钻风箱两难的境地。无论我在教学中多么努力地尝试新教法,考试一到,还科凝心聚力,一切都要为考试让路。    

一如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种理想追求,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推进素质教育贵在务实,重在落实。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遭遇到了各种难题,而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但这不等于可以无所作为或是勉为其难。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准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依据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稳步扎实地推进。    

欲想缓解和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必须求真务实。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采取务实措施落实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教育部门、学校、教师抓素质教育的顾虑和担心,才能使他们不至于瞻前顾后缩手缩脚,才能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完善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二是教育部门要区域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抓好政策落实和素质教育实施的指导工作。要强化学生德育和行为规范教育,从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出发,强化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以学校为主阵地,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学生德育体系,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深化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规范办学行为,开全开足课程,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要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着力建设具有素质教育理念的精神文化,构建起人本管理模式,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花园家园和乐园。让教师视教书育人为一件赏心悦事。    

三是改革对学校、校长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制度,及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制定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定期对学校、校长和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与学校、干部和教师政治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素质教育其实是每个合格老师心目中的教育理想,然而理想和现实往往是存在差距的。天堂和地狱的距离有多远?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抱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叹息,多一些努力,我想我们会理想的目标越来越近。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段时间自己的教学态度十分严肃,每天都以一张冷酷的脸面对学生,学生稍有一点儿疏忽,便会劈头盖脸地猛批一番,对学生过于挑剔和苛刻使得班里学习气氛十分紧张,学生们在做任何事时都是十分地小心翼翼,畏首畏尾的,有意见不敢提,有问题不敢说,上课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时,不仅反思起来:为什么以前的学生敢问敢说,学习十分地积极,课堂气氛十分轻松和谐,而现在的学生们都变成了沉默是金了?真如自己所说是学生变懒了吗?还是自己的教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正在苦恼之际我在《小学数学教师》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善待激励》,其中的案例和我们班有许多相似之处,读过之后深有感悟。

确实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教师的评议尤其数学教师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中,也是以批评学生为主,很少肯定学生的优点和长处,鼓励性的评议更是少得可怜,导致学生也不敢正视自己的优点。同样也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使得学生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沉默是金,气氛越来越紧张,学习越来越消极。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批评多激励少。

如果我们将学生的优点放大,将他们的缺点缩小,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肯定,这就是对学生的激励,这就能够营造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勇于学习。

因此,激励是教师教育艺术臻于完美的催化剂!!

古人尚者有五:天地君亲师道德不是一般的职业道德,“学高为师”的智慧,“身正为范”的人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师精神,是任何教学机器和产业所不能代替的。捷克大教育家加里宁认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们常比喻教师为辛勤培育花朵的“园丁”。所有这些话都充分表明教师是塑育一代代新人的千秋伟业之使者。教育家叶圣陶说:“率先垂范是教师言传身教的无声号令,喊破嗓子,不如做个样子。”所以,为师之使命即在于献身教育,热爱教育,热爱铸师魂。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我们日复一日谱写着辛劳但充实而美丽的人生。让我们用慈祥的眼神,嘴角的微笑,亲切的话语,热情的双手,让师德闪光,让师能勃发。积极行动起来,自我检省,积极进取,守候这方“三尺土地”,让我们的青春在爱的奉献中闪光!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我坚信付出的爱不会付诸东流,平淡的生活其实并不平凡。

  我的教育感言(一)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米,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大学毕业后,我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来到小学教书。还记得我第一次走进教室时学生们脸上那种松了口气的表情,可能是老师严肃的表情看太多了吧,换了一个新来的老师他们都觉得很放松吧,但是一进学校就听到许多诸如课堂混乱,学生不听话,甚至故意与老师做对这种恐怖故事,心里便默念着,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于是,在我教书生涯的第一年,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课堂上有人不专心,没完成作业这些都会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会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他们很好奇的内容的学生。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差强人意,但他是运动会上的冠军,是劳动中的能手,是他主动送生病的同学回家,谁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无意中我读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看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孩子们对老师是宽容的,只要你对他们付出过爱心,那么你曾经对他们的冷言冷语,暴跳如雷,他们都可以原谅。他们崇拜你、爱你。我又常常想,老师也应该对学生宽容再宽容一些,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像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清楚地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虽然书本知识的灌输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整体的社会潮流、教育氛围和工作生活压力,有时候让我们教师偏离了方向。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老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做一名老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历程,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个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忽然想起当年看的那部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种精神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保证学生的数量,更重要的是让阳光遍撒每个被遗忘的角落。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途,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学习着理解。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平等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快乐可以使人延年益寿,快乐可以使人青春永驻,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一定会留下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只要我们试着在不经意间拣拾快乐,我们的生命道路上将会洒满阳光,我们的青春将不会流逝太快,所以,我们不要随便扔掉他人的快乐,也不要轻易去掉自己的快乐,每天把笑脸送给每个人,我们的领导,我们的同事,我们的好学生,那么,展现在别人面前的将会是最美丽的你。

  我的教育感言(二)

  有段文字,最为我所爱,字里行间漫溢着为人师的自豪与期盼——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份感动源自自己的学生,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种子的梦境;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着每个人的心灵。

  我幸福——我是一名与孩子同行的人民教师!

  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将近12年,12年以来,我热爱本职工作,积极紧握每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学中力求做到扎实、有效,有效地糅合任务型教学途径、TPR(全身反应法)、多元智能、交际法以及情景陶冶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并灵活运用于英语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占领教育教学阵地的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为英语学科教学展现无限生机,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培训,通过电脑网络资源、结合教材、挖掘教材、制作课件,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游戏、竞赛、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联想,使学生不但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还能就自己所学的各种知识,结合英语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造思维、增强创新能力,让计算机网络生动枯燥的学习情境,让计算机网络精彩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计算机网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计算机网络跨跳种种界限、拓宽学生学习思维。

  此外,我注重反思,经常用反思的方法去解决存在问题、完善教学环节、完美教育艺术、记载成长历程、沉淀教育精华、积累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

  通过实践,通过总结经验,2004年,我撰写了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利用Internet英语资源》,并获得“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论文评选二等奖。同时,我还认真辅导学生参加课外比赛,其中陈伟健、江婉菊等同学分别荣获2006、2008年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五年级组二等奖。

  一直以来,我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团结协作,创设让学生愉悦成长的和谐天地,领动学生协调发展——让尊重与信任、让严格与坚持、让鼓励与赏识、让发现与期待伴随学生健康成长。2002年,我被评为区优秀教师;2005年,我撰写的论文《和谐满校园》获建设和谐校园征文比赛街道一等奖、顺德区二等奖;2005年,德育论文《用爱感动·让欣赏创造不平凡》获街道二等奖,2005年,我被评为顺德区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街道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07学年,我加入了西山大家庭。

  换一个新的环境,转一个年级组。新的同事、新的拍档、新的感觉,就这样聚在一起,从教研到生活、从生活到工作,唇齿之间便拥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资源共享、群策群力、优势互补,友善的提醒、激情的互勉、理解的宽容——这就是西山人性的美丽、生命的感动!

  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孩子、一位位与时俱进的同事……2008年,我努力做好副班任工作,因此,被评为我校的优秀副班任。2008年,我当上二年(4)班的班主任,经过努力,我们班连续荣获每个月的文明班称号,在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所任教的四年(1)班获得了年级的第一名,撰写的论文《浅谈Internet英语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中国基础教育英语研究资助金项目《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顺德课题组中期检查论文评比一等奖。

  我为教育事业而快乐、并为教育事业而坚定!

  我的教育感言(三)

  不要以为拥有一些书本知识就有了为师之本,理智和情感才一样都不能少。

  教育需要激情,激情催生智慧。小激情催生小智慧,大激情催生大智慧。

  没有教育本钱的人,没有教育理想的人,对教育存满私心杂念的人,要是从事了教育,那将是对教育的亵渎,将是教育事业的不幸。

  别让今天的“对不起”变成永远都“对不起”。随意的伤害可能变成他人永远的伤痛,和自己今后的愧悔。

  今天善待学生,等于明天善待自己。要相信:孩子们都会长大,未来必将会属于他们。

  学生对老师的喜爱是需要理由的,因此,我们都需要准备下让学生喜爱的理由。

  我喜欢用这样的标准评价我的学生:好成绩不如好身体,好身体不如好性格。因此,我们要以培养阳光少年和健康少年为更大责任。

  荣誉虽如金光灿灿的奖牌,但它们都有重量,背负太多,即便是鸿雁也将难以高翔。

  学生们最会在记忆中放大老师的优点和对老师的喜爱,这些记忆也多是被他们带着情感整理过的,都被赋予了温度和色彩。但是,为师者一定要能提供可让他们“加工”成温暖记忆的素材。

  谁要是把文化知识学习成绩的好坏拿来和智商高低划等号,那将是外行的教育人,或是偏执的教育人。

  成功者必有成功的理由,失败者定有失败的原因。

  独霸课堂的老师一定患有独裁病,不肯旁落一点点“话语权”;要不就是患有怯懦病,惧怕学生的发问和比自己高明的见解。

  老师啊,你要是做不了孩子们学问路上的高标,干嘛还不选择做他们的道德楷模?

  校长在学生中的威信远比不上老师,更远远不及班主任,而校长一定要为班主任和老师们的威信而自豪。但如果校长在老师当中没有威信,这一定是校长的大悲哀。

  校长啊,你不该让老师们找理由来原谅你的智商低下。因为,你如果走近了老师们,就应该由他们的智商来决定你的智商高低。

  教育改革,学校能做点什么?改大纲?教育权威主管部门已改过多次,收效甚微,估计还会改下去;改教材?已改得不厌其烦,基本无用;改社会舆论?理论界已煽动多次,教育批判成了全民性的话题。但是,这“三改”都最终在中考、高考中被否定得干干净净,显得懦弱且无力。

  学校能做点什么?改校长?校长们矛盾得痛苦不已。社会评价,教育良心,随时都在煎熬着他们!于是,总是企图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懈地为此努力。改教师?改改观念,改改方法和行为,让学生学得主动一些,学得不致痛苦之极!改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做努力学习的主人,有效消除点厌学情绪。此“三改”是学校所能做到的。

  教考不可分离,“教”须服从于“考”,“考”大过“法”,“考”大过“理”。管管考吧,改改考吧,这不是学校所能做到的,但肯定有人能做到。

  当下,“挽救男子汉”成了一个教育话题,归因很明确,——我们的学校教育出了问题。我认为这有失偏颇。有人归结为:“以静坐和背诵为主要特征的中国中学教育,非常不适合男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对男孩子研究和关注不够。”从这个角度来谈,是无可厚非的。但,这是不够全面的归因。因为,还有家庭的原因,一些家长总喜欢把男孩子当成女孩子来侍弄,让小孩子自幼没有清晰的性别概念,和性别关注、性别自豪,一些跨性别模仿会对他们产生不小的影响;再就是喜欢把女孩子作为男孩子的榜样,作一律性的要求,打击男孩子的自信,忽略他们的男子汉气概培养。还有就是社会的一些畸形风气影响,性别模糊,性别遗忘,第三性别横空出现,这很可怕,长此以往,不但男子汉需要挽救,女孩子也将需要挽救。教育要关注,家长要关注,社会要关注;教育要改变,家长要改变,社会也要有所警惕,并做出一些正确倡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