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理想的日子有感

看《点燃理想的日子》有感

《点燃理想的日子》是一部关于《东方时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它记录了作为我国第一个早间节目《东方时空》的创建、发展直至改版。这是通过口述历史的方式拍摄的纪录片,在这部纪录片中一共采访了58人,其中有决策的台领导,有负责栏目创意的“七君子”,但大多数是“打工仔”身份的策划、编导、摄影、主持人。这部纪录片不仅让我对《东方时空》的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还让我被《东方时空》那些初创人员对做电视栏目的那种狂热的追求所打动。我觉得人生中能有那样一段能够遇到志同道合的同事、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并做出影响深远的成就的青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看到了很多领导者的英明与魄力。正是有了他们的把关,《东方时空》这个栏目才会持久地延续并备受关注;正是有了他们的决策,一个个优秀的栏目才冲破种种束缚跃入人们的视线;正是有了他们的领导,这个栏目才会有如此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让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年轻人走进它;正是有了他们的慧眼,才发掘出优秀的人才并能各显其能。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还感受到了《东方时空》这个创作团队的工作氛围,这是一个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有能力才能在这儿待下去,这里绝不是那种插科打诨、浑水摸鱼的地方。《东方时空》创办初期,吸纳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很多人都放弃了原本正式的安稳的工作,却以打工者的身份进入《东方时空》,如来自浙江台的章炜秋、来自部队的陈耀文等,他们仅凭一种理想,就落脚在这陌生的临时机构里,他们的勇气和付出的代价是令人钦佩的。节目创办初期虽然这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不尽如人意,甚至遭受歧视、不公的待遇,但他们凭借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打造出如此好的节目。

这部纪录片让我感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新闻精神,也学会了一些新闻方法。《焦点时刻》的制片人张海潮曾说过:“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就是焦点”,《东方之子》的制片人时间说:“主持人是我的工具,实现我对这个节目赋予的内涵”以及《生活空间》的制片人陈虻提出:“《生活空间》讲述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定位标准等等,他们都在自己的实践中摸索出做节目的规律并用简洁的话语表述出来。还有我记得白岩松说过时间对他曾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要称呼采访对象为老师;二是要去形容词。以及人物访谈时的粉碎式提问和背景式提问等。我觉得这些都让我获益匪浅。

《东方时空》的开办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它的很多影响也都是深远且持久的。早期加入它的有些制片人、策划、编导、摄像、主持人等也早已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对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他们的那种开拓精神、奋斗精神、新闻精神,把我国的电视新闻事业做得更好。

 

第二篇:《理想》读后感

《理想》读后感

有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其实只是一艘船舶,而生活则好比是一片茫茫的大海,当我们行驶在茫茫的大海上,眼前一片迷茫.因为没了理想,就仿佛徘徊在海中央,找不到方向……

人生,我们人的这一辈子,就是那么一条路,一条坎坷曲折漫长无尽的路,而每当我们茫然地走在十字路口,却不知向哪走,只因为我们的心中却少了那份不可抛弃的理想!没有了理想,便没了希望,没了目标,没了目标,也就没了前进的方向,只能站在原地,不知所措,碌碌终生.

其实,一个有理想的人,就不会有空虚的时间用来荒废,作者流沙河,在自己的写作生涯中,曾屡次"碰壁",也曾多次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在种种原因的迫使下,流沙河被迫停止了他的写作生活.但流沙河并没有放弃他所爱的,理想之花也尽管暂时被无情地摧残了,可那份信念,那份执着,依然支持着他,因为理想已在他的心里扎下了深根!!

是啊,人的一生就是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存活,当理想已在你的心中不复存在的时候,那么,你的生命也将失去其本身的意义与价值,把握住现在所拥有的理想,就是把握住了现在的生命!

当我们依靠理想而得到了荣誉,也请你集注,千万别被理想冲昏了头,一但沉浸在荣誉的海里,便无法自拔,忘记了自己本身的理想,也便堕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