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

学习感悟

时间过得很快,学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今年的远程教育学习跟去年的不一样,今年的学习内容很多很充实。而且今年的学习是每10分钟更新一次,这就是避免有些人偷懒,真正做到学习。今年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里面有大量的资料可以供我们学习,还有一些优秀教师的视频录像课。让我这种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足的老师可以借鉴很多东西。而且这样的平台很好,召集了湛江市各小学的教师在里面,在班级学习论坛中我们可以把自己的疑难和教学困惑提出来,大家给你提宝贵的意见。这点是我非常喜欢的。而且这次的学习也可以看到各位老师分享的教学故事。在这些教学故事中有分享自己的教学趣事,有的分享自己的教学方法,有的还分享一些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怎么处理。每当我遇到教学难题时我都会在论坛里发表,让其他的老师给我提意见。我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故事,让其他老师给我指正。这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善于组织实施这门课程所讲的内容。怎么样有效地组织课堂这是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这里教我们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灵活运用教学法法、采用适宜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课堂关系,妥善应对所教学科的突发事件。对于一个新老师,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我刚开始教学时确实遇到了很多难题,如:上课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样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不知道如何掌控课堂。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猝手不及。但是学习了这个课程之后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现在我也根据学习的内容,结合我们班的实际。调整教学方式,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现在我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对数学课也没那么抵触了。在这里我要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成长了不少。也感谢这里的老师和同仁给我不少建议。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肯定能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出色。

 

第二篇:随笔化学习有感

努力打造小学生态习作教学新常态

——参加中小学生态语文教学展示暨校本课程建设研修会有感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百川小学 司忠珍

5月25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实验学校举办的中小学生态语文教学展示暨校本课程建设研修会。活动分两部分,一是三节课例展示,二是专家评议。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感悟。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

先是听了朱喜智老师的一节《照片的故事》读悟评改课,然后听了张玉霞老师的《让笔下人物动起来》读悟评改课,最后是陈凤荣老师的一节随笔与考场作文转化课。纵观三节课,都有共性之处,都强调了习作的源头即生活,习作必须和儿童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关联。

三节课例告诉我们,习作必须有生活基础或生活经历,它显然不是歪曲事实或随意编造。我们的一些孩子之所以写不出好习作,关键在于没有生活经历或缺乏对生活的感知和认知,这正是需要改进的地方,否则,孩子的习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朱老师的课最为明显。开头的导入环节就提到“周末干了些什么?(涉及自己的生活和学生生活)”的话题,然后联系到孩子自己“照片”生活的故事,引入写作指导,真实自然,揭示了习 - 1 -

作与生活的无痕联系。

张老师的课同样呈现了习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她将如何描写人物动作与孩子玩吹气球的游戏生活相联系,在习作中去如何生动地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

陈老师的随笔与考场作文转化课是引导孩子在众多亲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会归类、选择和加工。

三个课例告诉了我们要注重生活的积累,也要注重对生活素材的提炼,课例为我们指导孩子写作和修改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三个课例解决了孩子写不出的问题。

二、它山之石可攻玉

虽说文无定法,但也有章可循。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习作应注意写作“技巧”的应用。否则,你的文章则不会很好的传情达意感染读者,自然也起不到交流的作用。所以,习作“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朱老师的课通过对同伴习作、师长作文、名家佳作作圈点批注的方法,多加感悟、对比 ,达到弥补自己习作的不足的目的。

张老师的课则是和孩子在一起分析典型材料后找到了一把“让笔下人物动起来”的“金钥匙”即分解动作、符合人物个性、展开想象。

陈老师的课更是在引导学生找炼金石的互动环节中层层拨开云雾,最终找到了“点石成金术”:①题目恰当,吸引人。②开头 - 2 -

新鲜,显个性。③文脉贯通,须流畅。④凸显细节,有亮点。⑤结尾扣题,要有力。

三个课例解决了孩子写不好的问题。

三、文章不厌千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那些名作尚且如此,更何况小学生的习作。要让孩子明白,修改是一种好习惯。怎么改?三节课同样做了很好的示范。不但包括格式的修改,也包括内容上的修改;小到标点符号,措词造句,细节描绘,修辞章法,大到立意、主题的选定。

那老师需要怎么做呢?引导学生有创意的生活,创设生活的情境,提炼生活的意义,巧用写作技巧,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

有了生活的“活水”,有了“他山之石”,“修改”成了习惯,又何愁写不出好文章!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