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综述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考题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形式为:(1)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2)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3)评价诗歌中蕴含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

复习本讲应先预习[学之窗]中的常见思想情感的主要类型,从整体上对古代诗歌的感情表达方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于[师之说]中的题目,要先看[思路分析],接着尝试解题,最后校正自己的思路。要用好[梦之旅],这一部分的题组对训练解题思路比较实用。

一、评价主旨类常见术语表解

术语 解释

言近旨远 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 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含蓄,耐 人寻味。

二、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表解

[第一组(按诗体分类)]

(一)咏史类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范仲淹《渔家傲》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考查点一 概括内容主旨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典例精析

[例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 郑 燮②

2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 “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步骤三)

[例2] (2009〃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 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①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试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1)确定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学之窗]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建功报国”类,具体来说是报国无门的悲伤。(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如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等可作为分析的内容。(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渴望建功立业之作。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等表达了对昔盛今衰的悲慨。本诗表达了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

备考锦囊

一、“概括内容主旨型”解题技巧

1.确定诗歌题材,如可确定它属于上面[学之窗]中第一组中的“咏史诗”“边塞诗”等,也可以确定它属于第二组中的“建功报国”“思乡怀人”等。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写了××”。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二、“概括内容主旨型”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考查点二 分析思想情感

3

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典例精析

类型一 抓住关键字

[例3] (2008〃北京高考)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分析情感的关键是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只要准确理解了“肝胆”和“阅”字的意思。即可完成答案。

[参考答案]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阅:见证。表现了作者虽已衰老,且明知复国无望,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

类型二 抓住景物形象

[例4] (2008〃全国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日 即 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答:

[思路分析] 本题分析思想情感前两句主要可抓住“雨”字来分析。雨丝而及网,由网字可分析出诗人的愁绪。后两句可抓住“鸟”字分析,由“门前几可罗雀”分析世态的炎凉。

[参考答案]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备考锦囊

一、“分析思想情感型”解题技巧

1.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上面的[例3]。

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如上面的[学之 窗]中就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成了两大类。因此,若能判 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分别表现“乐景”和“哀情”,如上面的[例4]就是据此分析的。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如杜甫《旅夜抒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5.抓住典型意象

4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的情感。

6.抓住注释

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暗示。如:

注释分类 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二、“分析思想情感型”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试比较诗歌中的不同情感。

3.××句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答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第二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考查点三 评价观点态度

作者的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有什么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另外,还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典例精析

类型一 观点是非型

[例5]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文后问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答:

[思路分析] 解答此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自己的态度;(2)抓住要分析的观点结合具体句子来阐述。

[参考答案] 同意。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末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类型二 综合表述型

[例6] (2008〃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 江 仙 [宋]侯 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5

答:

[思路分析] 本题选取了一首宋词作鉴赏材料,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参考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如结句所表达的: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备考锦囊

一、“评价观点态度型”解题技巧

1.从整体上把握。任何一首诗的观点态度都离不开每个句 子,每个句子又是诗歌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不能断章取义,即使分析相关句子的观点态度也要结合全诗分析。如上面的[例5]。

2.观点应客观不能绝对化。回答“观点是非型”题目时,如[例5]也可不同意,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因诗论诗。不能随便套用某首诗的评价内容,出现言不及义的现象。也不能用诗人某一首诗的内容来套用另一首诗。

二、“评价观点态度型”常见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一、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题目类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三、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四、答题要领:

6

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鉴赏示例:

例1、阅读欧阳修《采桑子》,分析这阙词的 内容 主旨 。

采桑子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解析指导】

第一步认真阅读诗句,整体感知诗歌写的大致意思。

第二步明确诗中提到地点(西湖)、时间(月夜),人物(诗人)、事件(荡舟西湖)和主要景物(天容水色、鸥鹭闲眠、风清月白),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

第三步,根据“卒章显志”的特点揣摩诗人的思想主旨。抓住重点词语或短语“谁羡”、“便是仙”进行读解,诗句结尾句不再描写,而发议论,这正是解读主旨的关键。前面景色描写非常宁静、美好,才会有“人在舟中便是仙”的感觉。

这种鉴赏题在解答时,通常“切分”为两点,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二是揭示主旨。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例2、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解析指导】

第一步,找出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霜草苍苍”、“虫切切”;“月明荞麦”、“花如雪”。

第二步,仔细审视这些景物所体现的特点,想景语皆情语,以景传情。你看前者冷清、愁苦 ; 后者 明亮,美好。

第三步,抓住能体现人物心态的词语,如“行人绝”“独出门”等,尤其从“独出门”可以发现诗人情感上有一个转变过程。表现在首句和尾句上,尤其是“霜草苍苍”和“花如雪”,两种景象截然不同。

【参考答案】 这首诗抒发诗人由原先的孤独寂寞,到独出门后去排遣烦闷,看到了明丽景色而感到特别喜悦的感情变化。

7

模拟质检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初到黄州 苏 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①②③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①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②水曹郎:水部员外郎。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③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8.题为《初到黄州》,诗中哪一联紧扣“初到”题意?请简要分析。(4分)

9. 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

山居秋怀[明]程嘉燧

凉风四起秋云急,门巷萧森鸟雀飞。黄叶年年惊岁晚,沧江日日待人归。

经时茅屋淹行李,一系扁舟换客衣。回首昔曾悲故国,于今临眺意多违。

3.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的颔联。

4.从全诗看,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

缺 题 刘禹锡

故人日已远,窗下尘满琴。坐对一樽酒,恨多无力斟。

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万境与群籁,此时情岂任。

5.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贯穿全篇,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幕疏萤色迥,露重月华深”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9题。

题江湖伟观 刘 黻

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千年王气到钱塘。

湖澄古塔明寒屿,江远归舟动夕阳。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赢得鬓毛霜!

【注】 刘黻,南宋爱国诗人,屡遭贬斥。国都陷落,毅然奔赴国难,为国献身。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景物。(2分)

(2)第三联是怎样表现“伟观”的?任选一联简要分析。(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

8

即时巩固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方干(唐)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⑴⑵⑶凉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注】 敧(qī):斜倚。 泛觞:古园林中常引水流入石砌的曲沟中,宴时以酒杯浮在水面,漂到谁的面前,就谁饮。青云:高位。平行:平步。

(1)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

(2)本诗颈联中的“迟”字用得极其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注】 这首诗是唱和萧冰崖的《梅花》而作。处士:指高洁的隐士。牡丹:初夏开花。

(1)诗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答案】

(2)这首诗第三、四句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3.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冒大风渡沙子[南宋]李处

全落日暝云合,客子意如何。定知今日,封六巽二弄干戈。四望际天空阔,一叶凌涛掀舞,壮志未消磨。为向吴儿道,听我扣舷歌。

我常欲,利剑戟,斩蛟鼍。胡尘未扫,指挥壮士挽天河。谁料半生忧患,成就如今老态,白发逐年多。对此貌无恐,心亦畏风波。

【注】 沙子:沙水,今称明河。封六巽二:封六,古代传说中的雪神;巽二,古代传说中的风神。

(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案】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高考试题

1.(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9 ②?①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①关河令 周邦彦

②③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 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寂” “孤”“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住主人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答案】

琅玡溪[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3、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与意境创造的理解。全诗仅四句,很显然一、二、四三句,共创造了四个场景,即四幅画面。只要用简短的话概括画面内容即可。情感主要是对山水的喜爱并乐在其中。可联系初中学过的《醉翁亭记》来帮助理解。

【答案】

4.(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梦中作欧阳修

②③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 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仕途失意所致。“无奈”“客”“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和渴望回家之情。一个“客”字便是梦的缘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

5.(2010·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

古风(其三十九)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①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②③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 题干提示非常明确,要求考生“结合全诗”作答,也就是说尾句的意蕴都可以在前面几句中找到对应的答案。结合第五句中的“荣华”、第八句中的“无定”以及第九、十句注解中标明的典故,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6.(2010·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解析】 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答案】

7.(2010·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①好事近陆 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 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解析】 “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把握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和内心小环境,然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回答即可。

【答案】

8.(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②送人归京师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 “故园”既然“无兵马”那还“愁”什么呢?这就是诗句的内涵。结合注释与历史背景,可知宋朝南北分裂,国土沦丧。答案便可得出。

【答案】

9.(2010·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 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解析】 这是比较鉴赏题,此题从内容的角度鉴赏两首诗的相似之点。“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当年我们一同来到这万里之遥的异地他乡,没料想今天反过来是“我”送别老朋友回故乡,表现思乡之情。“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不要怪讶我为什么送了一程又一程,我和你如此难舍难分,只因为我也是一个日思夜想回归故乡的人呀!直接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两位诗人满脑子都是思归之情。

【答案】

10.(2010·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定 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②仍:又。 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解析】 “悲虫”也会有“好音”,“虫”是无所谓“悲”或“喜”的,那是因为诗人的个人情感的原因。解答此题只要结合原诗内容就能得出答案。另外,注①“作者罢官后常到此

游憩”是说,诗描写的是王安石罢官之后隐居生活的乐趣。这对内容的理解应该有所帮助。

【答案】

11.(2010·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向子諲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 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1(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备选模拟质检

1.(2011·唐山市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居东村作 王庭珪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1)诗人通过描写“东村”环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第三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杂诗二首(其二)曹 丕

①②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12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2\【注】 ①亭亭:远而无所依靠的样子。②飘风:暴起的风。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吴本是秦会稽郡,后汉时分为吴和会稽两郡。

(1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首诗描写了何种景物?它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2011·绵阳市第二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林逋

底处凭阑思渺然,孤山塔后阁西偏。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 端上人:名端的和尚。葑上田:古代的一种水田,状如木格。

(1)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诗人“望”到了怎样的画面?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模拟质检

1.(2011·山西第二次四校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春思 严 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1)这首词的上阕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2)试比较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与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异同点。

一、8.(4分)颔联“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描写初到所见。苏轼于初到之际,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2分)其中“知”和“觉”二字,以想象之辞入实见之景,描写对即将到来的生活的憧憬,紧扣初到题意。(2分)

9.(4分)全诗语言平实清浅,诙谐幽默,显示了高超的技巧。(2分)这首诗深刻地刻画了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有自嘲自伤,有对权势者的嘲笑,却又以超旷的胸襟对待自己的遭遇,在自然中发现美,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表现了诗人一贯的豁达、乐观。(2分)

二、3【答案】 颔联寓情于景。写黄叶惊岁、沧江待人,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黄叶、沧江以人的情感;在写景中,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情景交融。

4【答案】 ①满目萧条破败而产生的悲凉之情;②时刻伴随的思归之情;③回到故地后的激动心情;④往事不堪回首的感慨之情。

三、5【答案】 ①首联睹物思人,由“尘满琴”想到“故人日已远”;②颔联写因故人不在而独酌无趣;③颈联写夜深露重,表达思念时间之久;④尾联写身边的一切都能触发情思,表达思念之深。 ③

13

6【答案】 (1)空阔,幽清,寂静;(2)孤独,寂寞(孤寂),感伤。

四、答案:

(1)残柳、老荷。(2分。各1分,只写柳、荷、风不得分)(答“柳老”“荷残”不给分;答案一定是名词状态,作动词性描述也不得分)

(2)第三联,上句选取了西湖、古塔、寒屿等典型意象描绘了一派静谧的阔大之景,下句借远江、归舟、夕阳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归舟过处江水荡漾的动态秋江图。动静结合,画面开阔辽远。(4分。表现手法各1分,景物特点准确2分)

(3) ①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孤独凄凉之情;②诗人北望中原,收复无望的哀痛之情;③诗人屡遭贬斥,半生潦倒,报国无门的沉郁哀伤之情。(4分。一点2分,2点3分,3点4分。凡只答情感如:忧愤,凄凉,爱国,而没有分析,都只给1分。)刘黻《题江湖伟观》阅读答案

即时巩固

1、(1)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 ①第二联描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这样一种凄厉、悲凉的景象。②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比喻)的手法,通过“鹤投孤屿,蝉过别枝”的凄凉景象寄托情感(或把情感寄托在鹤、蝉之上,或把自己比喻成“投孤屿”的鹤、“过别枝”的蝉,来表达情感)。③此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2)本诗颈联中的“迟”字用得极其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 “迟”写出了酒杯漂流迟缓的特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沉浸在仕途失意与思乡而产生的忧愁之情中。

2、(1)诗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答案】 分别从形态和处所两个角度,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或淡雅无瑕)、远离尘世的特点。

(2)这首诗第三、四句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诗人采用了抑扬(反问)手法,以假设下笔,“如果牡丹比梅花开得早,有谁还会顶风冒雪欣赏梅花呢”,表面上是说世人更喜欢雍容、富贵的牡丹,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在凛冽风雪中吐芳争艳的梅花的赞美之情。

3、(1)上片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何作用?

【答案】 ①上片描绘出落日黄昏,阴霾满天,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的恶劣环境。②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险,有力地烘托出一位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壮士的形象。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作者虽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愤慨和忧愤。

即时巩固

(1)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案】 ①第二联描写了鹤从高空向孤屿盘 旋而下,蝉鸣未止,拖着尾声飞向别的树枝这样一种凄厉、 悲凉的景象。②诗人运用借景抒情(或托物寄情、比 喻)的手法,通过“鹤投孤屿,蝉过别枝”的凄凉景 象寄托情感(或把情感寄托在鹤、蝉之上,或把自己比喻成“投孤屿”的 鹤、 “过别枝”的蝉,来表达情 感) 。③此联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客居他乡的无奈与

悲哀之情。

(2)本诗颈联中的“迟”字用得极其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案】 “迟”写出了酒杯漂流迟缓的特点,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沉浸在仕途失意与思乡而产生的忧愁之 情中。

14

2、(1)诗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答案】 分别从形态和处所两个角度,写出了梅花冰清玉洁(或淡雅无瑕)、远离尘世的特 点。

(2)这首诗第三、四句写得意味深长,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诗人采用了抑扬(反问)手法,以假设下笔,“如果牡丹比梅花开得早,有谁还会 顶风冒雪欣赏梅花呢”,表面上是说世人更喜欢雍容、富贵的牡丹,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 花之前,实际上是表达作者对

在凛冽风雪中吐芳争艳的梅花的赞美之情。

参考答案:

3.(1)上片描绘出落日黄昏,阴霾满天,天际空阔,一叶小舟,在大风恶浪的冲击下,在波涛中随水流荡的恶劣环境。暗示了当时社会环境的艰险,有力地烘托出一位不畏艰险、矢志报国的壮士的形象。

(2)作者虽不畏艰险胸怀壮志,但抗战复国的抱负不能实现;虽日渐年迈,但壮心不已,无奈朝廷局势难料,国势动荡不安,让人心生愤慨和忧愤。

高考试题

1、(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2、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意思对即可)

3、【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 了作者对琅玡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4【答案】 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5【答案】 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6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7 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

8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9 思念故乡之情。

10诗人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11(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献”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

【参考答案】

(1)“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2)既有对自然“风与日”摧残百花的伤感,又有对社会“风与日”摧残香花所喻君子的伤感。

15

备选模拟质检 1

2【答案】 (1)浮云。特点:孤独无依,身不由己,漂泊流落。情感:①感慨生不逢时;②思念故乡,厌倦客居。

(2)采用象征(或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浮云的遭遇,揭示客子的心情。前六句写浮云遭遇飘风,表达客子生不逢时、孤独无依的凄苦;七、八句写浮云不愿留滞他乡,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点明客子思乡的主题。

3参考答案:

.(1)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所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2分),天空中偶

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2分)

(2)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

门圣地。(2分)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2分)

模拟质检

【答案】 (1)阴森森的树丛中隐约露出几所古寺,山下散落着宛如棋盘的水田,天空中偶尔掠过一只小鸟,夕阳西下,炊烟里也带着丝丝寒意。

(2)诗人留连忘返、依依不舍,决定等待冬日雪花漫天时,再来观赏这与其庐舍相近的佛门圣地,抒发了诗人宁静淡泊、超然物外的情怀。

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