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1

一、 赋得永久的悔

1、喜悦与忧伤并驾,失望与希望齐飞;

2、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母亲临终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胆俱裂,眼泪盈眶;

3、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道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4、我为什么心甘情愿作这样一篇文章呢?一言以蔽之,题目出得好,不但实获我心,而且先获我心:我早就想写这样一篇东西了。

二、 爱情

1、蒙田说:“我承认,爱情之火更活跃,更激烈,更灼热??但爱情是一种朝三暮四、变化无常的感情,它狂热冲动,时高时低,忽冷忽热,把我们第于一发之上。而友谊是一种普遍和通用的热情??再者,爱情不过是一种疯狂的欲望,越是躲避的东西越要追求??爱情一旦进入友谊阶段,也就是说,进入意愿相投的阶段,它就会衰弱和消逝。爱情是以身体的快感为目的,一旦享有了,就不复存在。”

2、总之我不才,窃自附于现实主义一派。我与蒙田也有不同之处:我认为,在爱情的某一个阶段上,可能有纯真之处。否则就无法解释日本青年恋人在相爱达到最高潮时有的就双双跳入火山口中,让他们的爱情永垂不朽。

3、这一首歌的最后两句诗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4、爱情既然这样神秘,相爱和结婚的机遇——用一个哲学的术语就是偶然性——又极其奇怪,极其突然,绝非我们个人所能掌握的。在困惑之余,东西方的哲人俊士束手无策,还是老百姓有办法,他们乞灵于神话。

三、 追梦

1、有谁没从童年经过的呢?只要不生下来就死去,总要经过童年的。

2、屋子里暗暗的,到处浮动着一片烟雾。窗子外面也只看到一条条的雨丝从灰暗的天空里牵下来。我自己仿佛到了一个童话的国里去。虽然虎文就坐在我靠近,但他的声音却从遥远渺冥的什么地方飘过来,一声声都滴到我灵府的深处,进而有的是神性的力量。

四、 人间自有真情在

1、她老太龙钟,罗锅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只螳螂。

2、她的回答极其简短:“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

3、这一位看似柔弱实极的老太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点恐怕她比谁都明白。然而她并未绝望,并未消沉。她还是浑身洋溢着生命力,在心中对未来还抱满了希望。她还想到明年春天,她还想到牵牛花,她眼前一定不时认过春天小花园杂花竞芳的景象。谁看到这种情况不受到感动呢?我想,牵

牛花而有知,到了明年春天,虽然男主人已经不在了,一定会精神抖擞,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大,更大;颜色一定会更鲜艳,更鲜艳。

五、 迈耶一家

1、如果她还留在人间的话,恐怕也将近古稀之年了。而今我已垂垂老矣。世界上还能想到她的人恐怕不会太多。等到我不能想到她的时候,世界上能想到她的人,恐怕就没有了。

六、 怀念乔木

1、正因为我怀念真感情深,我才迟迟不敢动笔,生怕亵渎了这一份怀念之情。到了今天,悲思已逐步让位于怀念,正是非动笔不行的时候了。

2、我最讨厌人摆官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我的政策是:先礼后兵。不管你是多么大的官,初见面时,我总是彬彬有礼。如果你对我稍摆官谱,从此我就不再理你。见了面也不打扫呼。知识分子一向是又臭又硬的,反正我绝不想往上爬,我完全无求于你,你对我绝对无可奈何。官架子是抬轿子的人抬出来的。如果没有人抬轿子,架子何来?因此我憎恶抬轿子者胜于坐轿子者。如果有人说这是狂狷,我也只等秋风过耳边。

3、随着自己的年龄的增长,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在人世间,后死者的是并不美妙的。年岁越大,先他而走的亲友越多,怀念与悲思在他心中的积淀也就越来越厚,厚到令人难以承担的程度。何况我又是一个感情常常超过需要的人,我心里这一份负担就显得更重。乔木的死,无疑在我心灵中增加了一份极为学生的负担。我有没有办法摆脱这一份负担呢?我自己说不出。我怅望窗外皑皑的白雪,我想得很远,很远。

七、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1、目前,我自己已经到了晚年,我的内心再也承受不住这一份悲痛,我也不愿意把它带着离开人间。我知道,原始人是颇为相信文字的神秘力量的,我从来没有这样相信过。但是,我现在宁愿做一个原始人,把我的悲痛和怀念转变成文字,也许这悲痛就能突然消逝掉,还我心灵的宁静,岂不是天大的好事吗?

2、两千多年以前,屈原自沉于汩罗江。他行吟泽畔,心里想的恐怕同老舍先生有类似之处吧。他想到:“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他又想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难道老舍先生也这样想过吗?

3、呜呼!我欲无言。

八、 哭冯至先生

1、

 

第二篇:我眼中的季羡林

第七届大学生读书节征文

我眼中的季羡林

——读《季羡林文集》有感

我眼中的季羡林

院系: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级别:2010级

班级:通信工程专业二班

姓名:黄池军

我眼中的季羡林

--读《季羡林文集》有感

一直觉得季老先生是一个神话,在我个人的求学经历中耳濡目染到季老的孜孜不倦的精神魅力,总有一种读完季老所有作品的冲动。

其实真正当我读完《季羡林文集》后我才发现季老在我心中已俨然是一个无奈的咆哮生命的狂人,一个平淡的重视生活的诗人,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使者,一个倔强的散发激情的智者,这就是我眼中的季羡林。

一个无奈的咆哮生命的狂人

我眼中的季羡林

少年多舛,青年狂傲,壮年严谨,中年坚毅,晚年坦然。

出生在一个苦难之家,却有着宏大的志向,在叔父的培养下他沐浴在知识的海洋,去尽情释放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但同时求学的艰难之路也给他的人生带来很多影响,甚至对他以后的成长都有着一定意义的启示。

如是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而季老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由家乡到济南再到清华而后留德十年求学的坎坷,他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抉择,时代的不顺、家境的变故、社会的动荡都没有使他停止学习

2 我眼中的季羡林

和求知的脚步,很多时候他很无奈,但在我心中他又是那样一个狂人。

在济南的求学路上他是一个天才,一个咆哮生命的狂人,“第一”这个词对他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有的名词了,因为他足够自信,最后同时被清华和北大录取,几年后又留学德国拿回博士学位,荣耀回国,拿起教鞭开始他北大的执教生涯,这一拿就从没有放手,这一拿就从没有犹豫,这一拿就从没有妥协。

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季老牛棚里苦难的生活经历,当我翻开季老的《牛棚杂记》我心里有一种沉重,有一份揪心的痛在心里,那是因为我为季老坦然的态度、淡定的姿态、不畏强权的坚持所震撼。十年浩劫,在那个生命随时可能被摧残和抹杀的年代,他对着生命无奈的咆哮,凭着心里的坚持留到最后。

每当我想起那个躬身在牛棚里浑身脏兮兮的老人印象时,我心里都为季老揪心,可就是这样的灾难经历之后季老留在心里的不是仇恨而是宽容而是大度,一种超乎情感的大爱。

在苦难折磨,生命受到威胁,生活受到限制,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未知时,就是在牛棚他仍然坚持学习,仍然坚持写作,他不只是学术上的典范,更应该是精神的楷模。

他就是这样一个狂人,我心中的狂者。

一个平淡的重视生活的诗人

我眼中的季羡林

转学济南,改变的不只是求学,在他而立之年接受了叔父的包

3 我眼中的季羡林

办婚姻。执子之手,与之携老,他做到了。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他都没有抛弃和离开他的原配妻子,这就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真男人。生活是平淡的,但他用自己的平淡演绎着浪漫,释放着光辉。

在济南,在清华,在北大还是德国,他都演绎着属于自己的传奇,释放着他特有的人格魅力。

求学,不满足与上课老师的教授学习,不局限于学校安排的学科,不畏缩于从未涉足的领域,不止步于从未开启的神秘,他对待生活对待学习,对待自己都以一种平凡但朴实的拘谨来严谨对待。

都说诗人是浪漫的,我觉得他是一位平凡但不浪漫的诗人,无时无刻不在吟唱着自己的诗篇和华章。

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使者

我眼中的季羡林

当我们留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或我们所经历的生活中,甚至书籍记载中有志之士有德之人总会有那么一些面对生命苦难的抉择和痛苦的经历。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也许正如这句话所说,生活就是这样,只有当我们经历之后才会懂得一些人生的大智大慧,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追求与渴望。季老经历动荡不安少年时期,有一份艰难的求学经历,遭遇很多不鲜为人知的苦难折磨。但他都没有畏惧和退缩,反而以一种饱满的生活态度去拥抱生命的鲜活。

4 我眼中的季羡林

留德十年,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时他也经历了一场苦难,忍受着四五年的饥饿折磨,在异国他乡思念着他挚爱的祖国。就这样他苦学十年,求学不辍,最后回国任教,从此教书育人,研读经典。

《牛棚杂记》让我们回到那个特殊的年代。然而,再回首牛棚中艰难的岁月时,季老的心中更多的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是对伤害过他人的人的宽恕,而非愤怒或抱怨。这样的遭遇让季老感到奇耻大辱,他也曾经万念俱灰,而最终他忍了下来。当十年浩劫结束,季老有理由痛恨他们。然而他并没有那样做。本着一颗责己之心,季老在回望那段历史时,表现了博大的胸怀。他并未揪着别人犯的错误不放,而是不断的进行着自我反思。季老的心中无怨恨,只有宽恕。“宽恕”两字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它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也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书中提到“季老惜时如金,即使走路,也做到了路不空行,行必有思,思必有得”。我想一个对时间牢牢把握的人对生命更会好好珍惜,季老惜时如金,在平淡的生活中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启示。

他是一个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使者

一个倔强的散发激情的智者

我眼中的季羡林

执着地追求真知,崇尚真理而不图虚名,这种精神成为一种性情、一种风范、一种北大人的精神,季老身上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他是一个倔强的散发激情的智者。

5 我眼中的季羡林

我们都知道季老是著名的学者、教授,其涉足领域之广世间罕见且都卓有建树,令人惊叹。然而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靠的不是聪明,而是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精神。惜时如金,以勤补拙,是他的成功秘诀。我们总记得,季老常一身中山装,几十年朴素如一。然而,正是这位从田间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却成为了闻名遐迩、世人敬仰的学术宗师。农民一样质朴的季羡林,几十年来,每天凌晨四点,季老便准时开始工作。不论刮风、下雨、天晴、天阴,几十年来,他从来都是如此,几十年如一日。在对待生活和治学上他态度严谨。

最最朴实的他,在默默地做着伟大的事情,“一代国学大师”的诞生来自于他最朴实无华的付出和努力,他用他的激情铸就一份辉煌。

我们敬仰、缅怀季羡林先生,不仅因为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桃李满天下、享誉海内外,更因他精神的感召,道德的力量。透过他生前留下的一本本著作,一篇篇文章,我们仿佛能看到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澄澈如水。

我眼中的季羡林

布鞋、中山装、毡帽,这就是我们最最可亲可敬的季老一贯的装扮,不热衷于追求名利金钱,不沉醉于享受物质,不看重那些在他来说没有价值的奢侈生活,他的人生很简单但同时又太厚重。

做人如做事,做事如做人,都干脆简单,在追求学问的高深造诣

6 我眼中的季羡林

时不忘记修身养性,以一种高尚的道德魅力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般照亮世纪的东方。

这就是季羡林,我眼中的季老,那个慈祥的老爷爷。

7 我眼中的季羡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