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感受秋天

2011-11-24

感受秋天

作者

感受秋天

:

感受秋天

煜菲

感受秋天

字数: 536 阅读: 0

有人喜欢鸟语花香的春天,有人喜欢绿树成荫 有人向往银装素裹的冬天,而我却

唯独钟情那迷人的秋天。

秋天的田野里是一望无际的果实累累的景象。你看那穿着黄衣服的玉米战士们,身体挺得直直的,好像在保卫着整个家园;你看那白胖胖的棉花娃娃们,正在秋风妈妈的吹拂下慢慢地苏醒过来;还有高梁、稻子都展示着自己,好像在比谁长得最快似的......整个田野里的果实在秋风妈妈的吹拂下茁壮成长。农民伯伯看到这丰收的景象,脸上洋溢着甜甜的笑容!马路两旁,枫树婶婶已换上了金黄色的服装。柳树阿姨摇摆着金黄的头发,露着它那甜甜的笑容,好像在说:“虽然我的头发已经枯黄了,但是明年还会长出新的、碧绿而美丽的头发的!田野中的娃娃们,都一个个躲在秋风妈妈的怀里。

秋天,当落叶凋零之时,正是菊花大放异彩之季。它绚烂多姿,悄然独立,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黄的赛金,粉的如霞,有的像一个个巨大的龙爪,有的像五彩摈纷的烟花,还有的像满天的繁星。一阵微风吹过,散落的花瓣随着风儿在空中翩翩起舞,就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这百花凋谢的季节,只有它们在独领风骚,争奇斗妍。

啊,金灿灿的秋天,你虽然没有春天那样朝气蓬勃,但在我的心中,你金色的成熟,不忘树之根本,甘于奉献自我,回报根的养育之田的精神是最美的。

指导老师:丁铭军

 

第二篇:感受秋天的作文

感受秋天

一、教学目标 :

1、 认识秋天

2、 描绘秋天

3、 感悟秋天

(说明:确定这样的教学目标 ,目的是让学生在秋天里,感受自然界给予人的色彩、味道、神韵,充分体现出新课标所规定的作文课培养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以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要求。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建构新的作文教学。学习策略有:搜集、积累、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拓展强化与感悟思索。

三、课前准备:

学生:1、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从感官上认识秋天。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词语。

3、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教师:1、搜集有关秋天的画面,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

2、搜集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精彩文章或诗篇。

5、课时:1课时

6、教学设计 :

一、激发兴趣 导入 学习

教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我们北方四季分明,不同的季节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享受和乐趣。 提出问题: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

请同学讲述自己的喜好,并说明其原因,与大家交流。

从而导入 现在正是收获的秋季,这节课,我们就上一节《走 进秋天》作文课,同时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是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受秋天。

(说明: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从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课堂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写作氛围,在教学的开始就提出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

二、资源共享 认识秋天

1、首先让学生找出标志着秋天的事物。(如:落叶、枫叶、秋霜、寒蝉、芦苇花、成熟的果实、中秋的月亮、菊花等等。)

2、然后让学生积累代表秋天的词语。(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落叶枯黄、层林尽染、寒蝉凄切、秋风萧瑟等等。)

3、最后教师补充,用多媒体展示画面和词语,实现师生课前搜集到资料在课堂上共享。

(说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并养成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从而完成第一个教学目标 。)

三、探究合作 描绘秋天

1、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描绘出最令自己感动的秋天的场景,或绚丽、或多彩、或厚重、或肃杀、或冷寂,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对抗与撞击,在其描述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秋天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2、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人和今人描写秋天的片段,对这些优秀的文章进行朗诵,进而达到欣赏的目的。 3、在引导学生欣赏佳作的同时,进行写作指导。

片段1:峻青《秋色赋》

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秋天,比春天更富 有灿烂绚丽的色彩。你瞧,西面山洼里那一片柿树,红得多么好 看。简直象一片火似的,红得耀眼,古今多少诗人画家都称道枫叶的颜色,然而,比起柿树来,那枫叶却不知要逊色多少呢。

方法:

1)、要抓住秋天的特点:通过比较来表现。

2)、视觉:颜色(大小、形状、图案)

3)、修辞:比喻、对比。

片段2: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藓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方法

1)、融入情感:喜、怒、哀、乐。

2)、要有层次:整体——局部、远——近等。

3)、要善于联想和想象。

4)、修辞:拟人。

4、学生看画面描绘秋天。分两步:

1)可以用“秋”字来描绘。

2)不着“秋”字,尽显秋意。

(通过以上二个环节,从而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 ——描绘秋天。)

四、心灵涌动 感悟秋天

1、先用一首古诗和一首现代诗切入,让学生从别人的感悟中有所延伸,学会用心灵来感受自然。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说明:由落叶对故林的留恋,联想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

《秋水》

沈天鸿

我总是说:秋水在远方

总是忘了

这句话就是秋水

我说这句话时正是夏季

这句话一出口

秋水就已淹没了

我的脚背

站在秋水里我总是说:

秋水在远方

日子,就是这么过去

(由秋水的流逝联想到时间的匆匆而过,联想到时间的可贵。)

2、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自己对秋天的深入思索。

如: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团圆之乐和未团圆之苦 。

由秋天的天空联想到人应该有广博的胸襟。

由落叶归根联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等。

(这是情感态度和价值感的显现,强调学生的个体独立思考,通过对秋天的深入思索,激起学生内心的狂澜,来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与人交流,并善于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感悟秋天的目的。)

五、作业 :

把认识秋天、描绘秋天、感悟秋天三个部分连缀成文,写成一篇散文。

六、结语:

教师: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秋天的美丽,描绘了秋天的色彩,感悟到了秋天的深远,单单一个秋天,就让我们如此动容,那么,春天、夏天、冬天又何尝不是呢?这些季节所带给我们的思索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最后,希望我的学生勤于耕耘、勤于收获,每年都有一个成熟的秋天。无数个这样的秋天累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充实的人生。

(这样设计是为了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永远带着思索去生活,并鼓励学生为收获的人生而努力。从而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情感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