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

学习《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有感

20xx年4月20日,接到上级关于开展学前教育宣传活动的通知,我们南鹰幼儿园每一位老师都到达北街小学参加学习。第一次浏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就感觉写得很详细。在培训中每一位讲座的老师也都仔细分析了学习中的相关内容。我们都仔细的聆听着。

在结束了培训之后,我在静下心再次读《指南》。深切的感觉《指南》不愧是指南,比《纲要》更为细致、更具操作性,无疑为广大一线幼儿教师、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点亮了盏盏明灯,照耀彼此的成长之路。谈一谈我学习《指南》后的一些想法。

《指南》中艺术领域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每一部分用两个要点来阐述。在每个要点里再根据幼儿的三个年龄段设定了“学习与发展目标”,告诉我们三个年龄段幼儿艺术教育大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而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详细、具体的内容,为幼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指明了艺术教育具体的实施方向与方法。教师知道可以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哪些艺术方面的合理期望,这样实施艺术教育活动时就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能与家长进行更为科学的互动,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指南》艺术领域“感受与欣赏”部分的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议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今繁华奇妙的大干世界里,美无处不在,关键是培养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山水、田野、公园、校园、动物、商店、街道、展览馆、民间艺术、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等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以及体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引导幼儿寻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学会用心灵去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平时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事物的认识,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他们内心丰富的想象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久而久之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创造力是整体,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创造力与技能决不是互相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不赞成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把让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同时也要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为幼儿用已知经验和技能进行高一层次的构思和创作奠定基础。接着,幼儿在又一次的探索尝试中不再胆怯、观望,胆子越来越大,创作欲望越来越强,创作的手法越来越多,获得更加具体的操作经验,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其中收获最大的就是:爱孩子就不能拔苗助长,做一些看似正确,其实错误的事情;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作为一名幼儿教

师,遗憾的是没有早点领悟这一点,反思自己。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这话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却很难。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边要认真听孩子说话;要孩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

而《指南》中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如何来关注幼儿身心的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了一定的指标,明确的教育方向,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在新的一学期中,我会遵照《指南》中细化的要求,勤加思考,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另外,在新学期中,我会与家长进行更多的沟通,共同将《指南》中的教育细节落到实处,为我们的孩子多想、多做。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第二篇:师德学习感悟

国家的兴衰,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兴衰,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而师德则是教育之魂。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要当好一名教师,就必须要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因此,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学生。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他们的情感、态度、兴趣、爱好、习惯等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才能让每个学生有机会成长。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具体要体现在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能做到偏爱后进生,厚爱特殊生,博爱中间生,严爱高材生。让爱的阳光普照每一寸土地,使每一寸土地上的小小草都能自由茁壮成长。

师徳的实质是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社会对师徳的根本要求,也是师徳的重要特征和优良传统。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思想行为,都要接受自己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还要取决于身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教师应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

师德的关键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把书教好。教好书,不仅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还是教师职业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本职工作,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俗话说:“教师不能半桶水”、“在深的水里才能模到最好的鱼”。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老师知识水平的制约,如果教师讲课中对教材分析不透,对知识重点把握不准,要点讲解不清,那么学生听过这堂课就会产生一种模糊的收获不大的感觉。因此教师在讲课前应吃透教材,抓住重点,拓宽知识,使学生每堂课都感到大有收获。因此,基于一种教师的责任感,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刻苦钻研业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新知识适当地补充于教材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加强学习,才能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要用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尚的个人品德,稳定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向上的社交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等引领学生,将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需要教师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是一种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我们应该随时加强自身师德建设,从而与学生共同进步,与时代同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