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季 惠

(2002级学员)

内容提要:本文从语文教学中施行美育的必然性和语文教育的审美功能谈起,重在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拓展、创造美的能力,旨在呼吁语文教师共同开拓语文课堂教学的审美空间,重现语文学科的情趣和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发现 感悟 创造

春草萌芽、绿树抽枝、花香飘溢、莺歌燕舞;溪水潺潺、青山隐隐、洁白雕像、窈窕淑女、时髦服饰、整洁居室??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不透出美的意蕴。罗丹说:“美是处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P6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情感,丰富人文内涵,具有审美教育的广阔天地。语文学科在汉字结构造型、语汇格调辞彩、语法规范修辞形式、诗文体制意想等方面具有直观、形象、情感外化和艺术感的形式美。挖掘和展现语文学科教育中的美,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片面追求高分的应试教育,扼杀了语文学科的灵性,抹去了其中的美感,使语文一度成为最枯燥:无聊、最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科,真乃语文学科、语文教育的悲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一大批有志之士呼吁要重视语文学科美感,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效应。人们逐渐在实践中认识到语文审美教有的独特功能。第一,对智教育发展起促进作用.现代科学证明,人脑的两半球都只有高级智力功能,开发和拓展右大脑的最有效于段就是美育,通过一系列的美的熏陶能有效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审美教育能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一个人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仅通过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借助于文学艺术等。艺术世界是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的,也是富有理想和充满激情的,是以美本身的魅力去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的欲望,以愉悦的心态、理智的情感来获得有关历史与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认识。第二,引导学生认识真理。苏霍姆林斯基说:“—条古老的乌克兰格言告际我们‘一个人手里抓住小提琴,他就不会干坏事。’邪恶与真正的美是不相容的。”美育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养崇高的人生理想,树立坚定的信念,让人学会区分真诚与虚伪,善良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第三,审美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而兴趣最容易被美的东西激活,并由此产生强烈的追求欲望。并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积累,把爱美发展为理解美、学习美、从而去创造美。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多次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课程性质中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又进一步提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美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感悟并创造美。

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审美情境的设置。审美情境是课堂教学实施美育的场景、环境和氛围。教学中构成审美情境的要素有:1.教师行为中的审美含量 教师的一笑一颦、一挥手、一投足无不显示出美与丑,雅与俗。教师课堂教学技巧运用的艺术性,如提问的机趣与智性,板书的鲜明与精确,讲解的逻辑与启悟,演示的生动与巧妙,范读的意韵与情感无一不透露出教师自身素养的高与低。2.教学中师生情感关系 包括教师的态度(如亲切热忱的教态、饱满丰富的情绪情感、真诚坦率的指导、平等的关怀)师生情感交流的频数和程度等。

3.教材本身蕴涵的美 从教材的题题材内容来看:有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有尽现人间真善美的社会美,有形式丰富、形态逼真的艺术美。从教材体体裁来看: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颖、流动、多义的意象,具有跳跃性和音乐的语言;散文,形散神聚真实可感,语言适雅宜俗,意境丰富美丽;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情节的曲折性,结构形式的审美性:戏剧的矛盾冲突的“激变”艺术,人物台词的个性化,凝蓄性:即使在论说文中,高度的理性思维,谨严的逻辑形式,得体语言表达也无不包含美的因素。从教材的表现形式看:教材的语言运用中处处体现出韵律之美、文采之美、句式的多样统一之美:教材的结构安排中常常蕴涵着整齐:对称、均衡、协凋、对比、起伏、聚敞等符合形式美法则的特点:课文的不同体裁中也显示了各不相同的美的特征。4.相应的教学媒介和方式 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动态、互动教学材料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了和谐的音乐氛围,鲜明的画面,动态的演示,交互式对话;以音、画、装置艺术作为教学活动背景,美化环境;以网络及艺术场馆作为课堂审美教学的辅助媒介。语文教学中美的情景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应尽情发挥教学机智,充分调动各种因素,让学生发现课堂教学中的美。

教师更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感知美——诵读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须从感知开始,通过感知形象形成表象,入境见形,从而激起美感,产生美的愉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多姿多彩的美,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在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教育。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不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副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去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

[2] 读不是平板呆滞地读字词,而是身临其境,用心揣摩,绘声绘色。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他们读书往往大声吟哦,摇头晃脑,甚至手舞足蹈。叶圣陶先生也提倡“美读”方法。“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 [3]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行文如云似水、语言清新隽永,文字简洁洗练,音调和谐,节奏鲜明,是进行朗读训练的极佳训练点。如这样—段文字:“月光如水流—般,静静地 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此时此际学生准确流畅而富有表情地诵渎,就能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组普通的文字,而如小提琴琴弦在耳畔轻轻奏出的—支小夜曲,是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一种令人赏心悦耳的审美感受。

二、 理解美——鉴赏

在初步感受美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理解、体会美,必须学会鉴赏分析。审美鉴赏是比审美感知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既包括对审美对象性质的深刻理解,又包括对审美对象美丑识别。语文课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表达着作者的审美理想;教师首先要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指向去挖掘教材中的审美情感,使自已从作者崇高的精神美和自身的价值美的享受中受到强烈的感染。情是文之本,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一种诱发性因素,教师要善于驾御情感之舟,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鉴赏、领悟。“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 [4]以情激情,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跟随自己渐入文章佳境,与种种高尚的思想接触,跟诸多高尚的人物对话,在不知不觉之间思想情操、意志品格受到熏陶和感染,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在审美鉴赏中,教师除了要擅长于“动之以情”,还要不断对学生“晓之以理”,也就是要教给学生分析鉴赏美的常识,提高学生阅读赏析的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主题的美 教师可以从分析人物性格命运、环境氛围,把握人物关系的对比,指导学生对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的理解几方面帮助学生揭示主题的美。2.思路与结构的美 把握不同的文体所采用的顺序,段落与层次的联系,开头和结尾的特点,过渡和照应的方法。3.表现形式的美 了解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渲染,比拟、象征、对比等表现手法议论文中论证方法,说明文中的各种说明方法。4.语言的美 体会语言的风格特点,用词的准确传神,分析句式的变化方法,修辞的使用情况。

三、拓展美——想象

想象是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表象运动,是把有关的表象加以联结的意识活动,它在审美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想象是美感产生的来源之—,想象不仅有助于认识客观存在的美,通过想象还可以加强美感。莱辛指出:“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眼睛而是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其为美的。” [5](P41)想象是审美能力的翅膀,想象力丰富,审美能力就越强。想象可跨越空间,超越时间,可以让思维自由翱翔,陶冶性情,创造出更新更奇的美的事物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进行课内课外、天上人间、古今中外的广泛联想和想象,把课本的文字符号变为多姿多彩的立体画面。尤其在诗歌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进—步拓展诗歌的空间。诗歌语言在节与节,行与行之间都有大幅度的跳跃,在表意上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因此调动审美想象力,物化诗歌语言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在欣赏这一段旖旎的景物描写时,若不展开想象的翅膀,伴随着作者一起重温康河旧梦,就无法领略到景中的神韵,体味作者的无限情思。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泠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诗人通过—系列的比喻,将难以捉摸、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难以描述的音乐形象化为具体的视觉形象。阅读时只有借助想象力能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起感受出神入化的琵琶演奏技巧;体味音乐世界的美妙动人。

四、创造美——说写

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感受美、品味美、鉴赏美,同时还要求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可通过说和写两个途径,激励学生创造美。

当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令人忧虑的,高中学生表达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针对学生口语上的弱点进行,同时也要让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就是用语言要准确简练,文明得体;二是仪态美,发言时要态度自然,热情大方;三是主题美,就是注重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四是逻辑美,发言要条理清晰,思路严密。通过对这样的训练让学生用口语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基础上自然会产生表达美的冲动和写作激情。除了口头表达外,写就是表达审美情感的最佳途径。此时教师要及时抓住时机,让学生记下自己对事物的美的感受。“我手写我口”学生想的说的和写的都一致,文章自然会生动传神,情真意切,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自由作文,尽情抒写生活中的真、善、美,鞭笞人生中的假、丑、恶。学生拥有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比较容易创作文质兼美或创意的文章,从而进—步激发写作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贬恶扬善的同时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颖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向学生推荐选读报刊杂志上的美文:朗读交流学生文中佳作,扩大和阅读空间,使学生获得审美情感的愉悦,进一步激励学生审美创造的欲望。当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激发起来时,他们就—定能够在写作中创造美。

课堂教学中美育活动设计还必须处理好几个问题:1、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审美因秦,教学中的审美不能脱离教材和教学任务单独进行,应渗透在各知识点、能力点的接受、掌握过程中,与知识教学同步进行。应着眼于从教材内部发掘和发现审美因素,着眼于课堂教学任务系统中确立与之相应的美育子目标。2、教学生的美育和德育。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借助语言审美教育的情感陶冶、精神体验、趣味滋养、道德评价等渠道进行,使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情感性、艺术性,减少强加性和说教性。3、教师与教学中的美育。教师确立教学审美化的意识,从学科的课程学角度把握教材和教学,即把学科教材与教学置于更广阔的人类文化和社会审美背景之中,理解教材的文化内涵和教学的养成功能,以降低应试型的知识传习强度,增强素质型的学养培育力度为目标,设计审美化的教学。

总之,语文课是最有审美价值的课之一,语文课应当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理想,让学生学会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作努力。只要我们敢于探索,勇于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我们相信,语文教学将会有新的起色,语文课将会变得充满活力,充满生气,充满情趣和美感。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升本”论文选

参考文献:

[1]沈琪泽.罗丹艺术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 [3]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 19xx年版

[4]于漪.兴趣情思求知欲——阅读教学艺术谈[J].语文学习

[5]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xx年版,P 41

 

第二篇: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

设计者:如东县大豫镇桂芝小学 吴菊香

教学活动标题:《槐乡五月》

所属学科或领域:小学语文

适应学段/年级:三年级

本课的主题: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的迷人景色和槐乡孩子的美好的品格。文章既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更美”这一主旨自然地在文中荡漾起来。教学本篇课文,要着重引导学生感悟美、积累美、创造美。

学习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能通过阅读,体会文章内容的美妙,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体会用词的准确。教师的设计要让学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想象等方法,体会槐花内在的动人神韵。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4、联系生活,设计创新,为槐乡设计广告语。

5、课外练笔,内化语言,学习《槐乡五月》的写作方法,以《麦香五月》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基本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

1

弹性目标: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设计创新,为槐乡设计广告语。

3、课外练笔,内化语言,学习《槐乡五月》的写作方法,以《麦香五月》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谜语激趣、导入课题。)

1、说谜语,猜花名。

交流学生自编的谜语。(《练习七》中“学用字词句”的第三部分)

老师给学生出字谜:绿的叶,白的花,枝叶条条垂,白花串串挂。请学生猜字谜 (槐花)

2、揭示课题

五月到来,槐花盛开,色泽雪白,形态可爱,引来了蜜蜂,招来了孩子,多么惹人喜爱啊!

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槐乡,去感受那里美好的情景吧!

<导入新课,注重激趣,启发谈话,注意背景知识的铺垫。课题引入,水到渠成。>

二、教学活动阶段

(一)教师范读,创设情趣。

1、音乐声中,教师仿佛是一位导游,将学生领进了槐乡。

2、请学生评一评老师的阅读,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二)自读课文、全文把握。

1、文章具体描绘了槐乡五月的哪些美?读后总的印象如何?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讨论交流。

<采用多种读的形式,有范读、听读、自由读等,引导学生经历了从读通到读懂的过程。>

全班交流,了解学生自读思考的情况。

3、回顾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板书:飘香的季节

孩子的季节

2

4、质疑: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以情导读,以读悟文。

<一>欣赏槐花之美,品味“槐花飘香的季节”。

1、槐乡五月,到处盛开着洋槐花。

学生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在小组里说说让你感受最深的是槐花的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白、多、香

2、课文哪些词句中读出槐花的这些特点的?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着重交流句子(1)、句子(2)。

句子(1):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引导想象:一阵风吹来,槐花就翩翩起舞,仿佛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本环节的设计意图,告诉学生掌握想象的条理是发挥想象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照此条理支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若在此基础上写作就可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了。>

句子(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的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你喜欢读这句话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还有谁想读?指名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并非是说读书一百遍,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关键是多读、品读、精读。这一教学环节就是充分利用“读”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在联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谁能学着“嗡嗡嗡”“啪啪啪”再说几个拟声词?

练一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词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练习表达,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3、四处绿绿的树,满眼白白的花,人浮在香气里,香气浸到每一个人的心里去 3

了!真是醉卧槐乡君莫笑,只因香气荡天来。

<教师巧改古诗,和学生一起面对文本,与文本对话。>

<二>感受槐乡风情,理解“槐乡孩子的季节”。

1、刚才我们品读了槐花的美,下面再去感受一下槐乡的情。

学生默读了二、三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乐、美、趣

2、如果你正在游人如织的槐乡,看到眼前的情景,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当回小记者,看着挂图,现场播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

<三>小结全文。

槐乡之旅给你的印象如何?根据板书回顾课文内容,为指导学生背诵做铺垫。

(四)联系生活,设计创新。

1、槐花的美丽多姿,槐乡的孩子的天真烂漫,槐乡特有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流连忘返,我们爱槐乡,真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她,就让我们一起来槐乡设计几个贴切的广告语,赞一赞这令人神往的槐乡吧!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完成广告设计,交流汇报。

<精心设计,巧妙地将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又用课外的知识丰富了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引导学生进入“愤、悱”意境。学生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好。>

(五)课外练笔,内化语言。

五月的槐乡令人沉醉,放眼看家乡,此时麦子熟了,人们正享受着收获的喜悦。到田间走一走,闻一闻那清新的麦香,以《麦香五月》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读写结合,观摩身边事物,学习名家名作,教师不失时机地一步步进行引导,让训练真正落实到位。>

板书:

醉 飘 香 的 季 节 只

4

卧 (白、多、香) 因

槐 香

乡 气

君 荡

莫 孩 子 的 季 节 天

笑 (乐、美、趣) 来

教后反思:

引领学生学习文质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体用词的准确,让学生由浅入深,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想象等方法,体会槐花内在的动人神韵。

教学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教师自始自终都在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没有了长篇大论繁琐的讲解,没有把知识嚼烂了塞给学生,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千方百计地给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教学过程中处处有“法”的体现。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处于积极状态,读书、说话、概括、想象等基本功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在品读课文时,我做到了三个注意:①注意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课文,让学生在反复地接触课文语言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并促进自己对课文语言的内化与积淀。②注意对学生的读悟情况进行及时精当的评点与肯定,这不仅使学生饱尝了读书的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的兴趣。③注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课文的基础上质疑困难,不仅可以使教者了解到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程度,还可以使教者了解到学生的视野,从而有利于教者安排和调整教学目标。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