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有感

“家文化”感想

聆听了公司领导有关“家文化”的讲说后,感触良深,结合自身工作来看,行政部门工作较为平凡,业绩并不显著,更多时候需要按部就班、有序规范去开展工作,但能够认真做好、执行到位、落到实处,便是成功。行政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繁杂事务较多,正是如此,就必须把握每一个工作环节,注重每一个细节,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执行好每项任务,落实好每项工作。作为公司行政部门一员,在入职公司近三年中,推动工作虽较为平稳,但同时存在有诸多问题,心劲不够,干劲不足,做事浮于表面,经验方法欠缺,在一些工作上未能深思熟虑,责任意识不足,亟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努力提升与弥补。

一、在提升执行力上多下功夫

行政部作为公司的综合机构,既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联系内外的枢纽,又是维护公司工作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责任重大、任务繁杂。行政部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关系到公司各项行政工作及任务的落实,这就要求行政部门人员勇于开拓创新、切实提高执行力。

1、对待工作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做到执行没有借口。“没有任何借口”本身体现了一种对工作自我负责的态度。如果尽心尽力去做好本职工作,应该也可以找出多种的可行理由,这是执行力的表现。执行每项工作应该秉承“没有任何借口”这一理念,并认真做好。

2、营造良好的办公氛围,要多沟通交流,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掌握工作动态,时刻保持一颗热情的心态,主动完成工作。

3、细节决定执行成败,行政部工作千头万绪,细节在行政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工作的成败可能由取决于一个小小的细节,细小工作疏忽,可能导致整项工作的失败。要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工作任务,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4、自动自发是最好的执行,变“被动执行”为“主动执行”。任何工作无小事,工作就意味着责任,责任是压力也是努力完成工作的动力,要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

二、做好公司行政办公成本控制工作

作为行政部工作份内职责,节约开支,控制成本需要认真坚持、做实做细,尤其在很多工作细节上需要加强重视。

1、定期向公司全体成员宣传节约意识,发动集体的力量,依靠硬性规定与软性手段,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与宣传口号、晓之以情相结合的方式,树立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2、具体到每项开支节约上,如针对办公文具、用品控制,制定相应的购置、领用及使用规定,并严格执行。如纸张做到充分利用,办公文具定期回收再利用,节约用电,对公司电话通讯费适当控制,尽量减少会议和组织活动成本。

无论是公司领导在会议上的要求,还是 “家文化”理念的洗礼,都要深谙于心,对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公司的员工时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牢记公司核心利益至上,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何谓文化读后感

这本《何谓文化》写得实在是好,以至于我无法写出一个像样的读后感,它本身就是余先生对于文化的感悟,任何感想在其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既然自己无能表达如此精美的尤物,便想摘抄几句吧,可是每篇文章都是那么的完整,以至于摘出任何一句都不足以表现和发挥其在原文中的含义和力量。要想摘抄只能把整本书每一个字都敲出来。这样一来,只好写一篇大体介绍这本书的伪读后感了。

这本书的架构很奇特,分成了四个部分:

首先是“学理的回答”,余先生收集了一些自己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学术报告上的讲座,汇编成一个部分,系统的整理了中华文化的优点,弊病,和近三十年的进步。其中对现实文化的担忧很引人注意,比如复古文化正在冲击着创新文化,使得创新和突破反倒失去了合理性;民粹很像民主,但绝不是民主;文化的耗损机制,使得大部分资源集中在各种官方机构中,而大部分创造力都散落在非官方;文人很难得到尊严等等。在《身上的文化》一文中,四个概念使我一下子就感同身受,“不再扮演”“不再黏着”“必要贮存”“必要风范”,不仅是在文化方面,各行各业的泰斗都应该体现这四个特质。《向市长建言》一文,十分尖锐地指出了现在各种城市奇葩建设的弊病:不恰当的“发掘本地古人”、“重建文化遗迹”、“大话地方特色”,并提出了自己建议市长注意的两个环节“公共审美”和“集体礼仪”。

第二部分是“生命的回答”,余先生回忆了与巴金、谢晋、黄佐临、白先勇、余光中、林怀民等文化巨匠的交往,用十分动情的文笔描述了这些或多或少陷入过“非文化”困境的,或是与常人的活法背道而驰的大家们是如何践行着文化人的责任感,如何承载着文化的重量,如何开辟着生命的疆域,如何追寻着文化的执着。读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我常常忍不住停一下,哭一会,然后再停一下,再哭一会。也许前些年我读到这样的东西,只会把它当成传记,现在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了一点,又见证了社会的一些大事件,而我又成长到足以感知这些大事件体现的变化,对比之下,这些大师所阐释的东西,实在是太稀缺了,我的哭,不是因为感动,而是被这些伟大的人格所击到,就像是很多人去了青藏高原见到真正的美景会哭一样,就像那英说的“你的声音打到我了”然后梨花带雨一样(怎么用那英打比方,好俗气,噗)。当然,余先生在这部分也顺带讽刺了一下那些造谣的小人,没有任何人能把造谣和小人阐释的比余先生更深刻,更立体,更有文学色彩了。

第三部分是“大地的回答”,摘录了一些多年来余先生为各地名胜题写的碑文,体现了余先生对古典句韵高超的驾驭能力,同时又不难读懂。书中还印了一些余先生的书法作品,包括那副著名的“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第四部分是对一些经典的白话文翻译,包括《心经》、《离骚》、《逍遥游》、《赤壁赋》。用序言里的话说,“在把握原文奥义的学术前提下,挖掘出古今文思之通,古今诗情之通,古今哲理之通,然后用尽可能优美的白话散文予以表述。因此,这种翻译,不是拉线搭桥,而是凿通隧道,其难无比”。经典经过余先生的散文化笔法,足以成为当世经典翻译的范例。这里摘取《逍遥游》中的一段,使大家略窥一二:“大鹏从上往下看,只见野马般的雾气和尘埃相互吹息,天色如此青苍,不知是天的本色,还是因为深远至极而显现这种颜色?”再如《赤壁赋》的一段:“不一会,月亮从东山升起,徘徊于东南星辰之间。白雾横罩江面,水光连接苍穹,我们的船恰如一片芦叶,浮越于万顷空间。”《离骚》的翻译更是功力深厚,可是段落太长,就不摘抄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看。

最后,用本书的内容简介作结:跨时空与地域的双重视角,使本 书既有理论上的厚度深度,又不乏感人的故事与动情的文笔。堪称20多年来余秋雨先生关于文化思索的最诚恳、最隆重、最重要的著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