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当我谈跑步时_我谈些什么》有感

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循着岁月的流逝、地点变迁,唯有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日日坚持跑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最是真真切切:19xx年秋,开始职业作家生涯之际,也开始长跑。此后近30年,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岛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奔跑。

文字是他的符号,跑步何尝不是?

不再是浮华迷茫,不再是旖旎感伤,不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写了几十年“别人”的文字之后,作家第一次只写自己:小说之外,文字之外,均是不施雕琢娓娓道来,清淡如云,宁静如水??

异常的喜欢这段文字。从一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就喜欢,看了三遍之后,还是喜欢,特别想要拥有像作者一样平静的心灵,特别渴望能够像作者一样奔跑在自己的路线上,不受干扰,自己想跑就跑,想歇就歇,能逃避一切繁琐的世俗,能自由自在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用两年时间读了十几次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书中写到的关于跑步的种种,一些是我已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中,很容易就产生了共鸣,大部分是我还未经历的,带来的即是感动、激励、启发与感悟。

关于跑步这条路,从开始到尽头,村上春树都通过自身经历直接给出了答案,酸甜苦辣一一呈现。让我这个跑步爱好者走了捷径,从他的文字中提前品尝了。

为什么跑步。怀着“不能长命百岁不打紧,至少想在有生之年过得完美“这种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着,目的明确、生机勃勃地活当然让人远为满意。跑步无疑大有魅力: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哪怕是一丁点儿,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质,也是活着一事的隐喻。我超越了昨天的自己,哪怕只是那么一丁点儿,才更为重要。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自己,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跑步中思考些什么。我几乎从不曾思考正儿八经的事情。我跑步,只是跑着。原则上是在空白中跑步。也许是为了获得空白而跑步。

跑步与意志。老实说,我甚至觉得每天坚持跑步同意志的强弱,没太大的关联。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儿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儿怎么也坚持不了。所以,我从来没有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过跑步。

跑步与忙。每日跑步对我来说好比生命线,不能说忙就抛开不管,或者停下不跑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

当跑步成为习惯。就这样,跑步如同一日三餐、睡眠、家务和工作一样,被组编进了生活循环。成了理所当然的习惯。我想人生之中总有一个先后顺序,也就是如何依序安排自己和能量。到一定的年龄之前,如果不在心中制定好这样的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得当。

至少跑到了最后。只要身体允许,纵然已是老态龙钟,纵然周围的人频频忠告:

“村上君,不要再跑了,已经上年纪了“,我还是会不以为意地继续跑步。哪怕成绩大幅下降,我也会朝着跑完全程马拉松这个目标,如同从前一样—又是还会超过从前—继续努力。

跑步的意义。成绩也好,名次也好,别人如何评论也好,都不过次要的问题。对于我这样的跑着,第一重要的是用双脚实实在在地跑过一个个终点,让自己无怨无悔:应当尽的力我都尽了,应当忍耐的我都忍耐了。从那些失败和喜悦之中,不断汲取教训。并且投入时间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积这样的比赛,最终到达一个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无限相近的所在。

人与人,人与事,人与书的碰面都需要缘分。读过这本书,我就暗自将跑步,参加马拉松纳入我的人生规划。十天后,我将参加42.192公里的马拉松比赛,每天按部就班地跑步与训练,积极乐观地规划每天的生活。我的生活因为跑步这件事儿,注入了巨大的活力与新鲜。我知道,我会一直跑下去。

 

第二篇:《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读后感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读后感

前段时间重新读完《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这本书,想借此机会谈谈我的理解:

一、做事意义

本书讲了村上君跑步的经历,他是一个坚持每天跑步有27年之久的人,跑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写作、锻炼身体。但后来他参加了许多马拉松,还参加了铁人三项比赛。

有时候,我们开始做一件事时原本只抱着一个目的,但如果你投入太多专注力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知是最初的目的,你也会发现,它给与你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二、生活应有的态度

村上并不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但我却因为《当我》,而对他崇敬。 我喜欢他对跑步的热情,以及执着的信念,还有他对生活的乐观开达,因为这本书是以他最真实的经历来写,没有伪饰,没有矫情,坦坦荡荡。

这个大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实践着不同的生活方式,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像村上君一样,告诉自己,我该做什么,然后起身,生活开始变得完全不同。人生有时候只要放得开,说走就走,说开始就开始,我们就能体会到一个全新的自我,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太多束缚,太多牵绊,只能让我们的脚步放慢,我们还年轻,

虽然背负责人,但不应该让责任压制梦想,其实生活都是自己的,不存在谁逼谁。

三、自我意志的检验

村上说跑步时一种自我对抗的方式,在通往终点的过程中,你将面临世界上最孤独的自我。这段距离是和自我不断对话的过程,你唯一的朋友是你自己,你最大的对手也是你自己。你大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停下来,告诉自己,今天就到此为止,没有人会指责你的倦怠。但是,没有对手的比赛其实是最困难的,因为他们无处不在。 跑步如此,生活亦如此,在不断超越自我中,终点也是起点,只要有力气,新的旅程就在等你征服~

四、想谈点题外的话,关于读书,这个概念界定有点大,但我只想谈谈自己的理解。

我读很多书,但我不是好学生。中学的时候,老师会说,你读的是课外书,与学习无关,大学的时候,别人告诉你,你读的是娴熟,与专业无关。那么到底要怎样,才算读书?从小就被告诫,要好好读书,而这个读书只被狭义的理解为好好学习,取的好成绩,取的好成绩,上好大学,上好大学,有美好的前程。所以无形中,我们把学习缩小化,把读书缩小化。

我把读书氛围两部分,一是读我们应该读的,二是读我们想读的。 读我们应该读的,就是读与我们目前学习有关的东西。比如你学思政的,你就应该读《资本论》,读《共宣》,《反杜林论》,《毛选》..........你应该知道马列毛邓三,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六项条

款;学数学的,就应该读读《几何原本》,《九章算术》.........你应该知道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笛卡尔、........以及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这些就是我们必须不得不学的东西,因为专业是你自己的选择,你有责任学好你所选择的。

读我们想读的,这才是读书者应该真正享受的,不抱任何功利目的,完全为了充实自己,修身养性,为了超越自我。所以我们读小说,读散文,我们读名著,也读雅俗共赏的东西,我们随心所欲的去选择,这时体现的才是阅读的本性。就像我刚刚说的我读村上的《当我》,与我专业无关,但与我本身有用,我喜欢我就去读了,或者别人说值得一读,我就试着去读了。(听别人推荐读书,有时候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或者去读序言,也是一个很好检验这本书是否适合自己的好方法)

现在的我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读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也读路遥的《人生》,读何马的《藏地密码》,读冯骥才的《人间草木》和《灵性》.........当然,我也会去再翻翻张小娴的小说,韩寒的书,郭敬明的小说等等。 我读自己喜欢的,我读别人推荐的,所以我读书读得很开心,也希望大家能在读书中找到乐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