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感悟

10月8日,培训第一天

思考,带着激情行动,收获快乐

每次出来培训听专家报告,都觉得这是一位“痛”并快乐着的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很多的思考,为着自身的信念不断地努力,然后成就了自己的思想,最后用自己的思想感染一批批的人,我就是那“被感染”的其中一个。下午本来又累又困,可是王老师的报告让我越听越感动,越坐越精神,结束了还是意犹未尽,直至现在静心整理思绪是依旧有满满的话要倾诉。

思考。为何语文老师没有地位?怎样让语文老师的地位提高?如何成为一个有技术含量的语文老师?20xx年的新课标与十年前的有何区别?如何真正体现“德育为先”?如何让课堂中的每一个孩子学有所得?语文教师该如何“变革”?如何从课堂设计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让“作文”不再是学生的噩梦?……王老师不断叩问,不断反思,大的从教学思想与理念出发,小的从上某一节课的某一个小环节入手。这些问题也深深问醒了我,有多久我开始不再问自己,有多久我开始学会了抱怨学生,又有多久我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一想到自己未满30岁便开始出现了职业倦怠,没有激情,觉得自己课上完了就任务完成了,想着这些便心生恐惧。于漪用她的博学与魅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老师与学生,立人中学的校长说我们要学会带着镣铐跳舞,作为体制的一部分的我们没有资格抱怨体制,这些我心中的伟大的人,用他们的思考带着孩子前行,我,我能带给孩子什么?十年后我是否依旧如此?我可以做到什么?深深叩问自己,然后前进……

行动。强者选择行动,弱者学会推辞。这个世界不缺乏思考的人,可是光会思考与批判却没有行动,就只剩下了高谈阔论。喜欢他们,是因为他们把所有人想到的都想到了,把别人没有想到的也想到了,不光想到而且想得更深更远,然后立刻开始,马上行动。那份“激情”是让人仰视的,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那就马上想出各种方法去培养,一直尝试一直反思,为了给孩子的随笔写好评语,可以通宵达旦,为了让孩子多写几个字,真正做到了绞尽脑汁,慢慢耗着,慢慢磨着,这份敬业与耐心怎能不让人感动?这份“激情”何尝不是另一种快乐?和这样的老师在一起,哪个孩子还敢不认真学习?想到了那句歌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说得多简单,但又多在理,谁都希望自己有一番成就,可背后点点滴滴的付出又有多少人耗得起?然后一些人成为了强者,而又有一大批人就这样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收获。听着王老师和我们分享他的收获,眉宇间一直洋溢着快乐,想着,那份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其实“辛苦”与“痛”只是我给他的定义,他是乐在其中的,快乐地做着那只OTTO羊,行走在探索之路上,快乐地前行,不断地收获,继续满怀激情地前行,然后徒留心生羡慕的我与我们,然后也想着从这里为起点,向前走着,和我肚里的宝宝宣誓,努力向前走着,绝不轻言放弃!

让孩子记住一辈子的课

听过赵群筠老师的课,也听过她的讲座,更听过她的辉煌的过往,总觉得这是一位敏锐而又柔和的大师,文本信手拈来,文字总是活在她心上的。今天照例收获了很多感动,笔端贫乏,不能一一细述,只取这一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你上过的几堂课能让你的孩子记住一辈子”?一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就想到昨天的叩问“回首时,我能留下什么”?且说“育人”还不如说“育心”更为恰当,有几次课孩子是能记住的?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能带给他们什么?

很少会听课时掉眼泪,随着自己的成长,感动已越来越不易,可今天仅仅是听赵老师谈她自己如何备《目送》这一课

用心教学 用心育人

每次听赵群筠老师的课与讲座都会收获很多的感动,今天也不例外。三个环节,从如何备一堂课到如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再到如何育人,每一块内容各有特色,但贯穿始终的一直是两个字“用心”,用心当一名语文老师,用心当一名校长,自始至终,把“用心育人”摆在第一位,所以感动了我们在场的所有学员。

先说龙应台《目送》这个文本,赵老师先让我们来解读,思考,老师的发言多种多样,然后赵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备这堂课的经历与课件。其实很怕这样的文章,很感动却不知如何设计去启发学生,总是蜻蜓点水,最后不了了之。赵老师选的点非常巧妙,从“门”到“心门”,反复研读文本,让身边的亲人谈感触,真正做到了把事情做到极致。一堂课上得极有语文味,让我真正感受到了课堂的深度。

一直在困惑,45分钟一堂课,如何切入是最好的?抓住什么才是突破口?一个好的课堂设计是能带动学生走进文本又能走向更广阔的世界的,赵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课例教我们如何选择一个文本的切口,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的东西。其实每一个课例都不难看出,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赵老师一直在守护那一份心灵的净土,一段段感人的音乐,一篇篇拓展的文字,一个个巧妙的设计,无不贯穿了老师的用心,认真去让孩子领会文本的内涵,和自己的生命对话。

赵老师一直说自己并不适合做一名校长,可是我觉得她再适合不过,真心去了解孩子的心声,并为他们的快乐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每一次活动都亲力亲为,每一次活动都做到极致。即使是我们这些听报告的人都能感觉有这样一位校长,生活在文晖中学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更何况身处其中的每一位老师与孩子,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灿烂的笑脸和那么多才气吧!

突然想到一位同事经常调侃的一句话,“世间最怕就在‘认真’二字”,就是有了这样一个个认真活着的老师,让我们觉得未来还是充满希望的!

也谈“教师的主体性”

一直在提“学生的主体性”,一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杜绝“一言堂”的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些都非常的重要。从洋思的“先学后教”到杜郎口的“导学”,无不是学生占主体的成功范例,新一轮的课改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无疑,这些举措都是为着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校并没有认真研究学情,以及学科的个性,走上了极端盲从的道路。

从王老师说起的,“导学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适合语文课,于是他们成立专家团在内蒙古的一所学校进行调研,为期一个月,了解了“高效阅读”模式,并在西湖区实施这一模式,自己当着“领头羊”带着语文老师们不断尝试修改。再到赵老师提出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如何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从而带动学生深度挖掘文本内涵,得到生命的感悟,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今天的章老师大胆提出“教师的主体性”,呼吁“教师要有所作为”,不能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而忽视文本的核心价值,让课堂“放任自流”,最终导致语文课不再像语文课。

每个老师都提出,一定要改,尤其是王老师,呼吁很多次,必须改,但问题症结在于“怎么改”“如何改”,是不是每堂课都需要一个模式,甚至是以多大的力度在改,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的问题。面对现状,是盲从还是冷静思考然后行动,并且保证后续工作的有力进行。很喜欢王老师说的,改革需要力度和勇气,要全面推动

才能真正实施。也喜欢今天章老师提到“问题教学”到“主问题教学”的进步,也写下了很多思考。

第一,提倡以“导学案”组织教学,然后课内让学生讨论,最后选择最好那个结论,一致通过,教师几乎呈无语状态,那么在我们语文课中,以阮老师带回来的《海燕》导学案为例,学生在不翻阅参考书的前提下如何做出较好的答案,一个小组的讨论是否真正起到相互纠正并得出结论的作用?赵老师一直强调的文本需要深读感悟,以得到生命体悟,虽不能节节课如此,但经常培养,孩子的阅读功底势必越来越强。但以教师为旁观者的角度来上语文课,孩子该如何真正感受到文本的深读内涵?这个中间的矛盾如何调整?

第二,讲到课堂预设这个问题,章老师说他上一堂公开课,设计了三十多个问题,以防学生上课偏离文本之时,能够从容将他们带回,这种方式是我很佩服的,想到“若给学生一瓢水,教师自己需要一桶水”。赵老师同样如此,她每上一堂课,必阅读相关大量作品,直到文本了然于心,信手拈来为止,是一个非常富有个性魅力的语文老师,也许我更愿追随这样的老师前进。

第三,今天老师提到的“八股教学”较有感触,看到投影上的字,觉得自己有时就是在这样的“八股”中消耗生命,悚然心惊,长此以往,就没有了自己的个性,更谈不上创造性的东西出来了,对号入座之下,决定经常督促自己,不可陷入“八股”,坑害孩子。

最后想说,有些思考仅仅是浅陋之见,也许过一阵便会自我推翻,但希望身边人给我一些解答与建议,此次培训,受益颇多,继续努力!

阅读的力量

今天,听了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章新其老师的课后,我感触颇多。章老师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着重讲了阅读方面的培养。的确,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阅读则是人一生的需求。作为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应多挤出时间来让学生阅读,阅读能力好了,语文还怕学不好么?

由此,我想,或许每周可以布置阅读任务吧。规定一些书目,每周让学生自主去阅读,单独拿出一堂课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可以介绍内容,也可以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语段或一个中心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悟,并记录在案;一个月进行大组交流,挑选出来上台介绍,并以读后感的形式呈现,力求一学期中每人都有上台的机会。如此这般,三年下来,学生语文阅读方面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吧!打算尝试一下。

多读书 好读书

很认同今天章老师和我们说的一句话,学生只有在大量的阅读积累中才能够拥有对文本的感知能力,一个语文教师可以不熟悉教育理论,只要你拥有阅读、写作的习惯,就不会带偏你的学生。章老师多次强调语文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大量的阅读,还给我们推荐了很多的经典,让我们受益多多。

还是很喜欢阅读的,可是上了班之后,被诸多琐事包围,当了班主任后更是事件多多,在办公室能静下心来读书简直是奢侈,下班回

家只想休息或做一些不用动脑筋之事,已经有很久不曾看完一本经典之作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胸无点墨,在我看来是比较可耻的一件事,每次下了决心都会退缩,今天章老师又给我好好上了一课。工作忙不能作为借口,阅读是一种终身习惯,还是要挤时间多读书!

守住一方净土

培训的最后一天,给我们做讲座的阮老师刚开始便抛给我们一个问题“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结论是不以课的形式来评价,比如一堂热闹的语文课,学生在热烈地讨论,老师也参与到讨论中,那学生是否真正感受到文本的内涵,这样的课也许只是浮在了表面上。采取怎样的形式,应该根据课程内容来决定。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的思维在高速运转,学生的参与面很广。我很赞同这个观点,好课就是能够启发很多孩子动脑筋的课,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的课。

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去深思的。阮老师提出的几个观点,我非常的喜欢。首先,“万事开头难”,好课的建立重点在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目标”需仔细斟酌与思考,老师说他可能会花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去思考教学目标,目标确立了,下面的工作就好办了。想到自己平时上课,教学目标很多时候是模糊的,对待它也是很随便。第二,老师对问题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例举,我自己在很多地方都能对上号,比如,无思维含量的问题,有时自己文本解读不深,便会随便设置;非语境问,有时问题会脱离文本,只为了让学生感兴趣。这些都是我急需要改进的地方。

经常会想怎样上课,尤其是公开课,被别人一说便没有了思路,这次培训,老师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其实不一定跟大流走,守住自己身上那份有价值的东西,学会融众家之长,也许只是学别人的一个细节,把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想办法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能盲从,一直努力下去,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与思想的!

 

第二篇:培训感悟

通过国培,我意识到我们作为教师要终身学习,除了以往的各种教研手段以外,还要积极参加这样的网络培训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教师应通过网络学习、终身学习来优化自身的知识系统,不断掌握最新学术动态,通过终生学习,不断交流,成为学习型教师,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