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临摹

一、 准确临摹:

在书法的临摹中不可能用相同的方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要寻找切入点,要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去训练,经过不同的训练,才能解决不同的问题。另外要进行创作与临摹之间的过渡,合上字帖不等于会了创作。

1.准确临摹是训练观察力,只有看到,才能写出。

2.准确临摹对用笔的精细能力,在相当灵活的情况下才能临出来。

3.对法帖客观性的尊重。

4.训练能力的倾向性。 从临摹入手,在创作上有一个意识、总体要求和指标。从临摹渐渐寻找创作的基点。

要学习古代经典法帖书写的原则。原来的经典是什么?书法是什么?法帖风格和类型要看到,否则谈不到创作。要完全深入的认识、把握法帖。

手的灵活性很重要。要学会手要做到想要的精细的东西。在准确临摹上有很大难度。写一个字要很长时间。 强调个性是有前提的。不能认为自己临不像就是讲究个性,在准确临摹中要完全临像、临准,不能要丝毫的偏差。对临摹的理解要知道是什么?训练目的是强调全方位能力和基本知识,在学院派书法训练中不强调因材施教。需要每个人全方位去做,而不是选择,基点庞大,技法多,能力强。书法专业学的是书法,而不是篆、隶??,是全面的。要全部学会、学好。只有这样才是书法,而不是书匠。 要想获取多方面的创作能力,必须从多角度的临摹程序中来。 凡事方法是最重要的,很有可

能努力的结果是走向反方向。不这样训练,不可能突破书法的学习。 写字的准确率: 1、字形的理解。2、章法和墨色。3、方圆笔的应用。4、节奏感。 观察字帖的细微处。临习《孔侍中》,要学会帖中的放笔和张驰感。养成习惯,不能习惯的临个大概。学习古典的方法要学会。

二、分析临摹。

分析的临摹实际是头脑的训练。 昨天强调的是笔画怎么写,今天是为什么这样写。通过分析要把握、化解古代经典的技法。 法→理 分析临摹是对原理的捕捉和提炼。在整个分析当中,逐渐创立自己的创作意识。看到的字帖是书写的结果,而不是全过程,没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写。这些必须通过分析临摹解决掉。对法帖的认识不能是偶然的。偶然性否定了书法这么多年的经典原则和规定性。法帖书写中有非常明确的理性因素。经典性的作品对后世有一个影响、规律。选择这样的作品是帖法之源,具有模范性,是榜样,是后世的范本,是可检验的。从字形、章法、结构上去看,这些作品是非常完美的。 准确临摹是客观的。建立技法意识,把死的帖变成活的,了解作者的思维过程。

《初月帖》: 笔法上来看,原理层面的。笔法目的是塑造点画的质量。 笔路----笔法----点画——点画本身有笔意----笔触----笔势----笔力 整个笔法建立在“点”上。准确临摹上不能凭感觉。 笔法点,完成笔画需要复杂的书写过程,体现在点画的丰富性上。 行草书的技法是相对性的,没有固定的形状,是动态的不可定因素。

更应强调原理方面。 行草书是在变化的基础上追求和谐统一。 千变万化的行草书归根到底是笔法点、笔意(点画与点画的联系) 行草书的构成:

形式感---节奏单元 段落、块面 一个节奏单元是完整的,两个节奏单元是转换的。 时间、秩序特征是节奏单元的整个过程。书法是不可逆的、不可悔改的。 起、承、转、合是过程中的组合关系。作品的合理性是检验书法家是否专业的标准。 合情、合理、合法。 当代书家的问题是是否合理性。 把握作品的合理性,在分析临摹中要理解合理。 行草书不能断章取义。 具体的一个字是在段落、环境中的。在另外一个环境中就不能这样写。主体意识下考虑点画、结构。 中锋不是笔杆很直,不是中笔杆。笔杆的调整是笔锋跟比画的对应。 “八面出锋”“山”字代表:提按只是很简单的技法。笔锋接触面对应笔触。运笔动作的立体感,要三维、纵深的准度。 一些作品的丰富性,在技法上是有备的,在运笔立体过程中体现出来,能塑造出高质量的点画。 笔意、中轴线、轮廓线是节奏关系。 在作品中一个字如何处理: 1、字法 2、上面一个字决定下面一个字 渐变 3、横向字的照应 对比 4、斜角的呼应 5、预设下面的字 6、斜向的预设呼应 草书的字型是有特征的,行和草是完全不同的。 一幅作品松散的原因不是字距散,而是意识问题。没有照顾到其他字。 中轴线的摆动是为了横向的开合,为了整体作品行与行之间的密切联系。

行的两侧轮廓: 1、字本身轮廓 2、空白的部分 在行书上空白有非常大的作用。 分析临摹要捕捉一些不可见的意识。

半小时临摹《初月帖》

1、节奏单元划分,划出中轴线方向 2、每一行轮廓线 行草书首先是单元、段落关系,然后是字组关系,最后才是单个字 图示的效果预示一种关系,画完图示会感受到:笔意、中轴线、轮廓关系: 1、通临初月帖,以分析为前提,一两遍即可,是思维的训练。 2、运笔过程中以三维立体的笔锋、笔触与点画一一对应。 3、塑造点画和笔法点要求一一对应。 笔、墨、纸之间的相配、相克关系,把这三者作为敌对矛盾,互相克服。要线条的质感。 王羲之用熟宣,我们用生宣,怎么克服? 1、墨的水分含量大,摇摇墨 2、蘸墨时理毫,处理好笔锋。满蘸墨,然后用刮笔尖。是用笔,不是笔用你。 3、速度。临帖速度比原帖慢的多 临摹与创作比例为:1:4或1:3 墨多时加快速度,墨少时相应放慢。减少、克服渗化。靠手把握笔、墨。 4、对整个书写的时间。 实际书写时间尽可能果断、肯定、加快。而前提是看原帖、分析原帖。 从分析到准确: 第一阶段:从形的阶段去把握 第二阶段:从原理阶段去把握,从法到理的提升。 行草不是一点一画的积累。 1、落笔前对全局的把握 2、从一个字能看到三四个字。 三、印象的临摹 通过学习对字帖的理解和提示的发挥。 笔画、间架结构、章法 用笔、结字 不同的临摹目的性不同: 在印象临摹中是对原帖的生发。打破对原帖的唯一性,是创作的启发点,寻找创作的启发点。 在一本字帖上生发多种可能性。 一件草稿可以有多种写法,是创造力启发点,带有非常明确的创作性。 原帖的生发、笔意、印象的启发创作,不是把原帖改了,是受原帖的启发。用个人风格去改造原帖是非常危险的。对原帖的把握和提炼、转化,是有针对性的。 就训练的程序本身,印象是对原帖的夸

强化。 不能强调大感觉,要有理性,意在笔先。 强调是多层生发、多层可能性,前提是对原帖的生发,对原帖的笔法点的强化。 对比的练习: 第一行:准确 第二行:印象(想干什么?然后下笔) 第三行:印象 自解要点: 1、印象临摹是对原帖有针对性的强化、夸张,是同类型、同性质的 2、印象临摹意在打破原帖的唯一性,转化为多重可能性,其中包括创作元素的启发点 3、每组印象临摹自身的关系是完整的、合理的 4、不能简化原帖的程度(更不能省略) 5、不是对原帖“纠错”不是个人习惯的“改写” 意识层面的东西更重要 要把老师传授的东西吸收,训练程序、经典技法、法帖笔法的吸收

多重渐进的印象临摹生发点举例

1、笔意、笔势的夸张强化 2、笔势、笔意的含蓄收敛 3、线条粗细基调的强化、转化 4、笔法点的运笔动作幅度、发力程度的夸张强化 5、线条质感的强化、转化(行笔速度、发力方式、工具材料媒介调整) 6、结构中轴、取势方向强化 7、主笔夸张的结构体式重组 8、节奏幅度的夸张、强化: 高低、主次、长短 强弱、呼应、对比 开合、单元段落、层次即:笔顺、线质的三维纵深起伏 墨色深度、浓度的先后纵深空间感 9、章法款式重组后的随机对应、调整、控制 调整其一,保存其他: 不是数量、时间问题,而是纵深的展开。印象临摹中的切入点的专业性,不是随意书写,强调理性在先。相对准确的技法点作为切入点的深入。

四、创作阶段要求:

每个字要过关,要有出处。体现出教学,体现出专业,体现出

对经典作品的把握、对形式感的把握。同时要同所学的经典和临摹中的要求联系起来,杜绝自由体。 既出效果又要有经典的原则。 操作上的策略: 边训练边思考 要求每个字字法、点画,字字过关 边临摹边创作。 提取式的临摹,有选择的临摹,不能随便写。

一、展览评选与作者准备

创作与评选存在错位。

初选:看基本笔墨功夫。每件作品的命运在不到10秒钟的时间里就被定夺,靠的是对作品整体的瞬间印象。入展:形式感—表现意识:书体、格式、装饰、印章等。在书法院校,形式成为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应重视内外兼修,形式也是一种书法修养,讲内在、讲含蓄。

获奖:笔墨:笔墨的发挥有欠缺,高端评选就缺乏竞争力。要锤炼笔墨。

创作:形式设计先行:先把形式感做好,字先空着,不然的话将是徒劳,比如:题签、序言、注解、跋尾、落款、印章(主体章、楔缝章、配合章)的构成;开篇平正、庄严,渐次动态、险绝、激烈,有视觉中心、有画眼,笔墨求变化,大量的重复基本功,笔墨语言容量太少,数量增加但语言单一,要让有限的容器中装载更多内容:有平正的部分;有飞动的笔墨;飞动渐多,平正渐少;到动态、险绝;后半程的“画眼”部分。

书法专业毕业展,先制定创作方案:一个月,不着一字,3张图示,3000字说明。经导师答辩,先坐而论道,概念先行,意在笔先。

笔墨基本功,是第二步。动静虚实:大虚大实,多实,则黑气太重,虚为简略、飞白、空白,空灵、有才气、有格调、层次高,比实处难。

开篇或某个局部大实,由实衬托虚。笔墨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配以大块虚幻,典型者如《祭侄稿》。

学(功夫为主)才(才情表现)相济。写空间,看字不是字。展厅高大,远处看读虚实,是空间概念;近处看读过程,是时间概念。小字如何把握?大虚大实,空白的运用。投稿最好有一个教练团队,集体投稿,草稿设计很重要。

二、创作一件巨作、代表作,是专业书家必须要过的一关。 宇,空间,宙,时间,书法就是小宇宙。笔墨过程反映情感,书法可从音乐、文学作品中获得启示。

巨卷:10米多,用一年时间创作。

跟高人对话,听纯音乐。交响乐,67分钟(碟片容量)的交响乐,四个乐章的交响乐叙述结构,与长卷很吻合。听交响乐是高年

级创作训练的一种手段,情感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听古典音乐。(而中国古典音乐短小,合小尺幅。)

参考古代长卷力作,怀素《自叙帖》9米多,黄庭坚《太白忆旧游试卷》《廉颇蔺相如列传》《诸上座帖》,王铎《草书诗卷》等等。找到对话的源头,沉浸其中进行复杂思考。

浙江书协提出“研究型创作”,是对的。要过大创作、力作的关;“小品健将”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思考,一挥而就的笔会状态。

力作:规格大,内容多,笔墨种类多,容量大。如6条屏。每条至少3行,400~600字之间。评分:重复不得分,有逻辑关系得分,有自由发挥高分。又如:长卷一丈以上,200来行;册页10开以上。

运用全部技法,进行复杂的专业的训练。平时,可以以专题为周期,进行训练,如册页、条幅、榜书??每周期至少半年。

三、基本功工作:

对文字、书体的熟练:读字典,要经历识字(标准字体)、识变(变,风格)、识源(文字学、学术层次,以学带术)三个阶段。如高明《中国古文字类编》,《甲骨文编》,《金文编》,《章草大典》,《草字编》。(笔者:“典”,经典、典型、原典。)

篆书的杂合混用,是一种悖论,如用大篆写宋词,绝对不行。 参考大学教材。

古文献解读:古代的书法文献、实物、制度,是形式感的原典。如“左冲”,为古人上书于尊者的信末用语,谓空着信纸的左边,以待批答。收藏印,必从右下往上打。条幅这种形式的原典是汉碑、魏碑。

陆游《自书试卷》,诗意和笔意是对应的,笔意是诗意的形象化,两者共振。文献本身并非仅仅是笔墨,里面包含着“形式原理”,实用时代的规矩,是变化的基础。舍此,就会落入情感空洞,内容空洞,虚拟的对象丧失的空洞。

 

第二篇:行书临摹与创作 课程标准

                  行书临摹与创作     课程标准 

                                       李志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行书临摹与创作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  64

适用专业:美术教育(书法方向)      修订时间:2015.3.18

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定位 

《行书临摹与创作》是美术教育专业(书法方向)的必修专业课程。她不仅需对具体的临摹实践作出科学的程序设计,而且还需广泛吸纳学术界的最新成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体悟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行书临摹能力和创作能力。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篆、隶,楷书临摹与创作,后续课程为草书临摹与创作课。 

2.课程设计 

《行书临摹与创作》课程主要通过学习行书书体论、行书书体史、行书技法解说、临摹、创作等内容。在教学中以实践教学为主,先分析行书的名称,再阐述行书的历史发展,再过渡到行书的技法解说,最后至里莫经典,创作。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行书的名称及含义,行书的起源。 

⑵了解历代行书的发展、特点及名家名帖。 

⑶掌握行书的笔法、结体及章法。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具备准确临摹、分析临摹、印象临摹的能力。

⑵能够集字创作、模拟风格创作作品。 

3.素质目标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比较力、想象力和艺术表现力。

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⑶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艺术思想。 

四、课程内容标准

五、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 

本课程采用“讲解、示范、辅导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流程为“①提出问题→②知识讲解→③示范操作→④能力训练→⑤巡视辅导→⑥效果评价”六个环节。 

2.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提倡课堂讨论、集体观摩、互相点评等互动的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并以多媒体教学、名作欣赏、技法示范、课堂辅导等方式相结合增强直观性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审美意识、造型能力和形式语言的训练。课程结束后,尽可能创造条件举办小型专题观摩展,活跃艺术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书写能力。 

3.行书临摹与创作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教师逐步演示操作,学生边学边练,“学中练、练中学”,使学生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法与学法相渗透,同时运用讲述法、演示法、启发法、谈话法、比较法,观察法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和创作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准确理解重要的笔墨技法。 ⑵ 选择好的范本对临。 ⑶ 熟练掌握用笔方法和结构。 ⑷ 学会读画,善于借鉴吸收。 ⑸ 经常归纳总结,相互学习。 ⑹ 领悟中国画的人文思想,提高艺术修养。 ⑺ 平时要勤学苦练,不怕失败,勇于探索。 

六、教学考核与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过程性考核的权重为70%,其中学习态度10%,作业20%,阶段测试40%;终结性考核的权重不超过30%。 

2.考核要点 

按照本课程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笔墨表现能力和中国画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

1、查阅图书馆画册、书籍

2、通过网络关注当代绘画发展动向

3、充分利用自习时间在专业教室训练,每人一桌一凳大、中、小画板三块,画架若干,写生台等。

八、说明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教育(书法方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