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手册范本

质量手册目录

0.1 发布令 ……………┄┄┄┄┄┄┄┄┄┄┄┄┄┄┄┄┄┄-┄┄2

0.2 企业简介  ……………┄┄┄┄┄┄┄┄┄┄┄┄┄┄┄┄┄--┄3

0.3 质量手册说明  ……………┄┄┄┄┄┄┄┄┄┄┄┄┄┄┄--┄4

1. 范围  ……………┄┄┄┄┄┄┄┄┄┄┄┄┄┄┄┄┄┄┄-┄┄6

2. 引用标准  ……………┄┄┄┄┄┄┄┄┄┄┄┄┄┄┄┄┄┄-┄6

3. 术语和定义 …………… ┄┄┄┄┄┄┄┄┄┄┄┄┄┄┄┄-┄┄6

4 质量管理体系 ……………┄┄┄┄┄┄┄┄┄┄┄┄┄┄┄┄-┄┄7

4.1总要求…………… ┄┄┄┄┄┄┄┄┄┄┄┄┄┄┄┄┄┄┄┄┄7

4.2 文件要求 ……………┄┄┄┄┄┄┄┄┄┄┄┄┄┄┄┄┄┄┄-8

4.2.3文件控制程序  ……………┄┄┄┄┄┄┄┄┄┄┄┄┄┄┄┄9

4.2.4记录控制程序  ……………┄┄┄┄┄┄┄┄┄┄┄┄┄┄-┈13

5. 管理职责 ………………┄┄┄┄┄┄┄┄┄┄┄┄┄┄┄┄-┄┄15

5.1 管理承诺…………………┄┄┄┄┄┄┄┄┄┄┄┄┄┄┄---┄15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5

5.3 质量方针 ……………┄┄┄┄┄┄┄┄┄┄┄┄┄┄┄┄----┄16

5.4 策划 ……………┄┄┄┄┄┄┄┄┄┄┄┄┄┄┄┄┄┄┄┄┄16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17

5.6 管理评审 ……………┄┄┄┄┄┄┄┄┄┄┄┄┄┄┄┄┄┄┄21

6  资源管理  ……………┄┄┄┄┄┄┄┄┄┄┄┄┄┄┄┄┄┄┄22

6.1. 资源提供  ……………┄┄┄┄┄┄┄┄┄┄┄┄┄┄┄┄┄┄22

6.2 人力资源 ……………┄┄┄┄┄┄┄┄┄┄┄┄┄┄┄┄┄┄┄22

6.3 基础设施 ……………┄┄┄┄┄┄┄┄┄┄┄┄┄┄┄┄┄┄┄24

6.4 工作环境………………… ┄┄┄┄┄┄┄┄┄┄┄┄┄┄┄┄┄25

7. 产品实现  ……………┄┄┄┄┄┄┄┄┄┄┄┄┄┄┄┄┄┄┄25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25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27

7.4 采购控制程序 ………………┄┄┄┄┄┄┄┄┄┄┄┄┄┄┄┄29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31

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35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36

8.1 总则 ……………┄┄┄┄┄┄┄┄┄┄┄┄┄┄┄┄┄┄┄┄┄36

8.2 监视和测量 ……………┄┄┄┄┄┄┄┄┄┄┄┄┄┄┄┄┄┄37

8.2.1顾客满意度调查  ┄┄┄┄┄┄┄┄┄┄┄┄┄┄┄┄┄┄┄┄37

8.2.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38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41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41

8.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3

8.4 数据分析 ………………┄┄┄┄┄┄┄┄┄┄┄┄┄┄┄┄┄┄46

8.5 改进 ………………┄┄┄┄┄┄┄┄┄┄┄┄┄┄┄┄┄┄┄┄46

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48

8.5.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0

公司组织机构图 ……………┄┄┄┄┄┄┄┄┄┄┄┄┄┄┄┄┄┄51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职能分配表 ……………┄┄┄┄┄┄┄┄┄┄┄┄┄52

0.1               

 发布令

为提高本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持续稳定地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依据GB/T19001—2008 idtISO9001:2008标准的要求和本公司的实际,编制了第1版《质量手册》。现予以发布。

本《质量手册》是本公司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公司质量活动的准则,要求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赵文暑为本公司的管理者代表,行使其规定的职责和权利。负责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负责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联络

总经理:

批准日期:20##年10月15日

0.3 质量手册说明

1)   质量手册由综合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2)   质量手册由综合部负责发放、修改、回收,确保公司内部所有部门均持

有有效版本。

3)质量手册的解释权归总经理或其授权的综合部。

4)质量手册的发放由综合部提出,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质量手册持       有者应对手册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损坏、涂改。未经批准不得提供给公司以外的人员,调离岗位时,将手册交综合部。

5)质量手册封面必须带有“受控”或“非受控”标识,“受控”为公司内部使用的有效版本,当质量手册更改时,必须对其进行相应的换版、换页或局部更改。经总经理批准“非受控”可发给有关单位参阅。本公司不负责跟踪修改。

6)质量手册的管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有关规定。

7)质量手册的更改章节、条款、日期等应登记在《质量手册更改页》中。

8)质量手册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的评审由总经理主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编制:

审核:

批准:

质量手册更改

1.范围

1.1总则

本公司遵照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依据GB/ T19001—2008标准制定本《质量手册》,该手册对本公司质量活动和方法做出了规定,对影响质量的因素予    以控制。是全体员工必须执行的准则,是满足顾客要求和运用法律法规的基础性文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坚持持续改进,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强顾客满意。

1. 2应用

本公司《质量手册》所描述的质量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应用于铝铸件的生产,适用于本公司销售部、技质部、生产部(铸造车间)和综合部。

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图纸均由顾客提供,产品的生产采用相同的工艺,不涉及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故删减7.3设计和开发条款。

2. 引用标准

a)  GB/ 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

b)  GB/ 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本《质量手册》采用GB/ 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术语》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

4.1总要求

4.1.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的控制。

4.1.2 目的:明确按照GB/T19001-2008标准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4.1.3职责

a) 总经理负责批准质量手册、质量方针和目标及有关质量文件;

b) 总经理负责建立、实施和保持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

c) 综合部负责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和日常管理。对质量管理体系达到总要求负责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并负责体系文;

d) 各职能部门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的有效运行。

4.1.4要求

4.1.4.1 本公司按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标准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达到顾客满意,在进行策划时,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方法和过程方法。并充分考虑了下列因素:

a)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公司应对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进行识别。这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应根据这些过程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b) 明确过程之间的接口,确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

c)为使过程在受控状态下有效运行,本公司根据过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准则和方法;

d)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e) 本公司制定相应文件和方法,配备必要的资源,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了解过程运行趋势及实现策划结果的程度,并根据分析采取必要  的措施,以实现持续改进;

 f) 本公司铸造模具由顾客提供,本公司只负责修复,无法修复的,报顾客做报废处理。

4.1.4.2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文件的形式进行表述,即按照GB/T19001-2008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

4.1.4.3 质量管理体系总要求的控制,由综合部归口管理,负责过程识别和管理的协调及监督检查工作,各职能部门分工组织实施。

4.1.4.4 各职能部门按照要求,管理好本部门的有关过程,外包过程由技质

识别。

4.1.4.5综合部通过内部审核的方式开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以评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效果,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不断地实施持续改进。

4.2文件要求

4.2.1总则

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质量手册: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7个程序文件(4.2.3、4.2.4、7.2 、   8.2.2、8.3、8.5.2、8.5.3);

b)  质量作业文件(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管理类(管理制度);

c)   外来文件:包括有关国家.行业标准、规范、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各级政府 下发有关质量方面的文件;

d)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质量记录。

4.2.2质量手册

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08标准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手册》,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法规性文件下发至全体员工,并遵照执行。《质量手册》包括: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b)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c) 程序文件;

d)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表述在本手册各有关章节中展开;   《质量手册》按《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进行管理。

XKF/CX-4.2.3《文件控制程序》

1. 范围: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关的所有文件的控制。

2. 目的: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获得现行有效的文件。

3. 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制定公司质量方针和质量总目标,确保全公司相关职能和层次上质量目标的制定。

3.2综合部负责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主要过程所需文件的控制和管理,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制和体系运行过程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3.3技质部负责技术类文件的编制、控制和外来标准的归档管理;

3.4综合部负责行政(管理)类文件的控制和归档管理

3.5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有关过程所需文件的编制、控制和管理。

4  要求:

4.1文件的分类及编号方法

4.1.1质量手册;包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用代号SC表示,程序文件用XK表示。

4.1.2 质量作业文件,包括以下文件;

a) 管理类文件: 包括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管理制度、规定、办法等,以及标准中有关体系运行,过程控制要求的其它管理类文件;

b)技术类文件: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其它有关产品实现过程中的技术文件(标准、规范);

c)外来文件(国家、行业标准)保持原编号;

d)质量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证据的文件,(见记录控制程序)。记录文件代号--涉及的章节号及序号表示。

质量手册范本

4.2 文件的编制

4.2.1 总经理负责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总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

4.2.2 综合部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的编写。

4.2.3 管理类文件由综合部负责编制。

4.2.4 技术类文件由技质部负责编制。

4.2.5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根据其类型分别由技质部、综合部负责识别其有效性,加盖受控标识后分发到相关使用部门,并将旧文件收回。

4.3 文件审批

4.3.1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由总经理审批。

4.3.2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3 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

4.3.4 技术文件技质部编写,相关人员审核,部长批准。

4.3.5 仅涉及本部门使用的文件由本部门审核,本部门负责人批准。

4.3.6 外来文件的适用性,由技质部或综合部负责确认。

4.4文件的标识            

4.4.1 文件分为“受控”和“非受控”两大类,凡与质量管理体系紧密相关的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经批准后,由综合部给以文件编号并在文件封面加盖“受控”标识 。

4.4.2 提供给公司以外相关部门或顾客参阅的文件盖“非受控”标识。本公司不负责跟踪修改。

4.4.3 作废文件在其首页加盖‘作废’印章。

4.5 文件的发放、使用                                             

4.5.1 经批准执行的文件,由综合部确定发放范围,管理者代表批准。发放前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登记,原稿存档,下发文件为原稿复印件。

4.5.2各职能部门对接收的文件分类登记,对受控文件应建立《受控文件清单》。

4.5.3在文件发放时,负责发放的部门,对更改、换版或作废的文件及时回,并在《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上作好记录。确保使用文件均为有效版本。

4.5.4受控文件只允许在公司内部使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擅自复制和对外提供。需向外提供文件时,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才能发放。

4.5.5文件使用部门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损坏,不得涂改,确保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4.5.6综合部收到上级文件、法律法规等,技质部收到技术标准等外来文件应及时登记,并识别其适用性,按需分发,并跟踪其有效性,确保使用处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4.5.7 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得丢失或损坏,文件应贮存在干燥、干净、整洁并易于检索的地方。

4.6文件的更改和换版

4.6.1使用中的文件(包括技术文件),如需更改,按原文件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4.6.2文件更改批准后,由原文件发放部门按原文件发放范围进行更改,更改的方式为“划改、贴改或换页”

4.6.3更改人在更改文件的同时,收回作废文件,并加盖‘作废’章,确保使用处及时获得适用的有效文件。

4.6.4文件经多次更改或需大幅度更改时,经原审批人审批后,可进行换版. 按照《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的发放范围,发放新版本,收回作废版本,并加盖“作废”标识

4.6.5外来文件的有效性分别由技质部(国家、行业标准)和综合部(法律法规等)进行跟踪,保证外来文件的有效性。新版本的外来文件经确认后应及时发放,收回作废版本,并做好标识

4.7文件的归档和贮存

4.7.1 质量文件统一由综合部归档管理。

4.7.2 技术性文件由技质部负责整理、归档。

4.7.3 管理类文件由综合部负责整理归档。

4.7.4 各部门使用的文件,编写《受控文件清单》,自行管理。

4.7.5 文件存放应保持干燥,并应有防火、防盗、防潮的措施。

4.7.6 所有失效或作废的文件由各主管部门负责收回,加盖“作废”章,隔离保存,防止非预期使用。

4.7.7需销毁的作废文件,由各主管部门填写《文件销毁申请》,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统一销毁。

5 相关文件

5.1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适用的质量记录

6.1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表》

6.2 《受控文件清单》

6.3 《文件更改申请表》

6.4 《文件更改通知单》

6.5 《文件销毁申请表

XKFCX-4.2.4记录控制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和体系运行形成的各种记录的控制和管理,对质量记录的编制、标识、填写、贮存、保护、检索和处置作出了规定。包括供方、外包项目等外来的质量记录。

2 目的:

为产品、过程符合规定的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为改进和决策提供依据。

3.职责

3.1 综合部负责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并负责全公司质量记录统一协调和监督检查。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过程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管理,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填写,储存和归档工作。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批准本部门编制的记录格式。

4. 程序

4.1 记录和标识

a)质量记录由各使用部门提出并编制,经综合部审核备案后给出编号;

b)  质量记录的编号方法。

质量手册范本

4.2  记录的填写,

a) 记录填写要准确,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得涂改,如因笔误需修改原始数据的,应杠改,并在行间空白处写上更改后的数据.并签上更改人的姓名或代号和日期;

b) 记录根据行业规定填写,记录人必须签名并注上日期。

4.3  质量记录的收集和检索

a)     各部门对接收使用的质量记录应建立《受控记录清单》;

b)   各部门对记录分类管理,根据记录的数量,按月、季或年装订成卷,成卷的记录应注明名称、日期等,以便于检索;

c)  质量记录仅供公司内部使用.除非得到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允许原则

不得查阅和复制记录;

d) 各使用部门的记录应保持清洁,便于查阅。

4.4 质量记录的贮存和保护

a) 质量记录应贮存在通风良好,干燥防潮,防虫蛀的地方,严禁丢失、损坏。

b) 各部门应妥善保管本部门的记录.到保存期的记录按4.5条执行。

c) 质量记录的保存期见《受控记录清单》。

4.5  记录的销毁

a)   各部门收集到保存期的质量记录经各使用部门负责人确认,填写《文件销毁申请》,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销毁。

b)《文件销毁申请》中应注明销毁记录的名称和数量,留综合部备案。

5  相关文件

5.1 《文件控制程序》

6. 适用质量记录

6.1 《受控记录清单》

5. 管理职责

1范围:适用于公司总经理为建立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承诺提供证据。

2目的:明确总经理的职责和任务,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5.1 管理承诺

总经理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的承诺提供证据:

a) 向公司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树立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意识,实现持续改进。

b) 树立质量意识,清楚了解顾客满意是最基本的要求。

d) 组织制定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总目标,确保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制定分目标。

e)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主持管理评审,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

f) 确保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获得必要的资源,以支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顾客是本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公司的方向和目标,为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总经理采取以下措施:

a) 通过市场预测或与顾客的沟通,识别顾客的需求,将这种需求转化为产品要求,形成产品提供给顾客,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b) 总经理要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作为本公司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指导思想;

c) 总经理应宣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思想,由总经理具体组织实施,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目标的内部环境;

d) 技质部负责收集、识别和了解顾客明示和隐含的需求和期望。负责把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转化为对产品的要求。生产部负责组织生产,形成产品。技质部通过检验,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e) 销售部加强“顾客满意度”调查,把调查的结果作为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实施改进措施;

f) 本公司的质量目标应体现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并通过实现质量目标来满足顾客的要求;

g) 加强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监视和测量,应用数据分析,按质量目标要求考核其有效性.不断实施质量改进,以满足和超越顾客的期望。

5.3  质量方针

为明确本公司质量工作的宗旨和方向,推动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本公司的质量方针为:

持续改进是追求

质量管理是目标

客户满意是宗旨

5.3.1 本方针与公司总的经营方针相适应,体现了满足顾客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

5.3.2 本方针为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各部门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质量目标。

5.3.3各部门应将质量方针传达到各层面,使全体员工理解质量方针的重要意义。

5.3.4 总经理在每年的管理评审中对质量方针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必要时可对其修改,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5.4  策划

5.4.1  质量目标

合同履行率≥100%;

  顾客满意率≥90%;

  产品出厂合格率100%;

5.4.1.1本公司质量总目标由总经理主持制定;各部门依据总目标制定本部门的质量目标,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形成文件。见《质量目标展开表》

5.4.1.2质量目标的制定要与质量方针相一致,应可测量(定量、定性)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可检查性。

5.4.1.3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质量目标实施的检查,每季度应统计质量目标的实施情况。由综合部进行综合分析,报总经理做为决策和持续改进的依据。

5.4.1.4在管理评审时,应评价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如果要修改质量目标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4.2  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

5.4.2.1总经理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

5.4.2.2总经理对需达到的质量目标及相应的管理过程进行策划,策划的结果形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相关的《作业文件》。

5.4.2.3当发生下列情况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应及时对这种变更进行策划,以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a)    本公司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

b)    本公司的资源配置、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

c)    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时。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职责和权限

5.5.1.2 职责、权限与沟通是总经理的职责。

5.5.1.1 明确与质量有关的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加强内部沟通,实施全员参与,为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实现有效的持续改进提供组织保证。有关组织机构见《质量管理体系机构图》及《职能分配表》。

A. 总经理的职责

(1)制定企业质量方针,确定相应的质量目标,以文件形式批准正式颁布,并坚持贯彻执行;

(2)负责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用文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以其相互关系;

(3)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充足的资源;

(4)任命管理者代表为其有效地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5)按期主持管理评审,实现持续改进;

(6)满足顾客的要求,并按照有关法规性文件对产品质量全面负责。

B.管理者代表:

(1)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负主要领导责任;

(2)组织相关部门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改进的策划工作;并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控。

(3)领导公司进行内部审核,并任命审核组长;
(4)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需求;

(5)负责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6)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C.综合部部长:

(a)负责组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的编制、发放和归档;

(b)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归口管理;

(c)负责对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的教育、培训,以确保他们能胜任自己的岗位;

(d)在管代的领导下,组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e)监督检查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建议; 

D. 技质部部长:

a) 组织技术文件的制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b) 制定检验文件,负责对采购的产品、过程产品、成品进行检验。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负责批准让步和放行;

c)对生产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d) 与顾客进行沟通,听取顾客对产品的意见,下达产品改进计划;

e)负责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检定和校准工作;

f) 收集来自公司内、外的质量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处理顾客抱怨;

提出改进的建议。

E.生产部部长:

a) 定期召开生产会议,讨论和解决质量、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b) 下达生产计划,指挥调度生产全过程,组织生产、技术准备和质量控制工作,确保保质保量的完成各项任务;

c) 负责产品运行过程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d) 确保生产现场清洁、通道畅通,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e) 负责企业的设备及其它基础设施的管理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其完好,以满足生产要求;

按照对采购产品的要求,对供方进行评价并形成《合格供方名录》;

  f) 负责采购产品的供方质保能力调查、评审、对采购产品质量负责。

 g) 负责物资采购工作,包括采购计划、采购物资的标识、储存、搬

运、发放工作。

F.销售部部长:

  a) 负责识别顾客的要求,对顾客的要求进行评审,签署与顾客的订单;

b) 了解顾客的要求,并将信息传达到有关部门;

c) 负责与顾客沟通,建立顾客档案,妥善处理顾客意见;

  d) 接受顾客的询问和对合同的修改,并将修改的内容传达到有关部门。

e)负责产品的交付工作,包括成品防护、储存、搬运、发放。

J.内审员

      在管代领导下做好内审准备,认真负责地计划进行内审,对内审中的不合格项进行跟踪和验证。

H.检验员

      严格按照检验规范对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把好质量关,坚决做到不合格不投产、不转序,不合格成品不出厂。

I.仓库保管员:

        执行仓库管理制度,做好存储物资的标识、搬运和防护,确保储存质量,做到帐、物相符。

J.操作工:

    严格按工艺卡、产品图纸、工艺要求进行作业,做好自检,接受检验员的监督检查,按时完成生产任务,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操作技能。

K.技术人员:

     负责编制产品的图纸、生产工艺等技术和质量的相关文件、负责产品的工艺检查,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并认真执行相关的规定。

5.5.3内部沟通

5.5.3.1  综合部是内部沟通、信息传递的主管部门,应加强信息的统计和协调工作。

5.5.3.2  总经理应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达到互相了解、协调行动,全员参与的效果。

5.5.3.3  沟通采用生产例会、文件、报表、布告栏和口头的方式。

5.5.3.4  由总经理或其授权人定期召开公司例会,讨论生产、质量、顾客反馈及市场各方面的情况,做为总经理决策的依据。

5.5.3.5  部门之间的沟通由总经理或总经理主持,可通过例会的形式进行沟通或通过口头进行传达。

5.5.3.6  部门内部通过部门会议进行沟通。

5.5.3.7  各部门加强信息的收集、记录和数据统计。

5.6管理评审

5.6.1总则

总经理每年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至少一次管理评审。两次评审的间隔不超过12个月;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可增加评审的频次:

a) 公司组织结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批量退货时;

c) 当法律法规或产品标准有变化时;

d) 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 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时;

f) 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5.6.1.1 管理评审计划由综合部负责编制,经总经理批准后,由综合部组织具体实施。

5.6.1.2管理评审以会议的形式进行,由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

5.6.1.3 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

5.6.1.4综合部负责会议记录并整理有关资料,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报总经理审批后下发到有关部门;

5.6.1评审输入

5.6.1.1管理评审包括:以下有关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 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及审核的结果,包括:一、二、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由综合部提供);

b)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由各部门提供);

c) 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满意度测量结果及顾客沟通的结果(由销售部提供);

d) 最终产品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由销售部提供);

e) 顾客抱怨及重大不合格的处理(由销售部和技质部提供);

f) 过程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包括过程和产品的监测结果(由综合部提供);

g) 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及其有效性(由综合部提供);

h) 可能影响质量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由各部门提供);

i) 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内审和日常管理中发现不合格项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由各部门提供);

j) 改进的建议(各部门提供)

5.6.2评审输出

5.6.2.1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的措施:

a)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及过程控制的评价;

b) 顾客要求对产品质量的改进,对现有质量状况的评价;

c)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满足顾客需求,是否有资源的需求;

d) 会议结束后,由综合部根据管理评审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总经理批准后,发至相关部门执行;

e) 如果评审结果引起的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f) 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记录由综合部按《记录控制程序》保管;

g) 对需采取的改进措施,只管不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或《预防措

施控制程序》规定,并对其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6.资源管理

1.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资源的确定和提供的控制。

2.目的: 确定并及时提供资源,以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达到顾客满意。

6.1资源提供

总经理应根据公司的质量宗旨和产品特点,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必要时可利用外部资源.以满足建立、实施、保持、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增强顾客满意。

6.2人力资源

6.2.1总则

6.2.1.1 各部门负责人的聘用由总经理负责,其余岗位人员的招聘由综合部负责。

6.2.1.2人员配备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由职能部门提出申请,综合部根据从事影响质量工作的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的能力需求,并从学历、专业、工作年限和工作经验四个方面评价其能力,配备能胜任的人员从事本岗位的工作。

6.2.1.3  人员配备必须达到有关人员能力要求的规定,应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录用。

6.2.1.4  应聘人员应进行岗前培训,经试用期考核合格后方可录用为正式员工,并定岗定职。

6.2.2能力、意识和培训

6.2.2.1综合部确定人员能力要求。制定《岗位人员任职标准》按其职能规定其应具备的能力(见6.2.1.2)要求或由各用人部门提出的岗位要求,经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招聘员工的条件。凡不能满足要求的应组织培训。

6.2.2.2制定培训计划,综合部在每年12月结合本公司人员实际情况制定下一年度《年度培训计划》。

6.2.2.3培训方式和对象

a) 培训方式可采用讲座、集中培训或实际操作的方式,

b)   培训由公司内部技术人员或聘请外部有关专业人员在公司内部培训. 必要时安排员工参加公司以外的相关培训;

c) 培训对象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

6.2.2.4培训的实施

a) 公司内部培训由综合部统一组织安排,在培训计划中规定培训范围、内容和时间;

b) 每次培训应填写《培训签到表》及《培训记录表》,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试成绩或考核结果等,培训结束后将有关记录、试卷或操作考核记录等存档。

c) 参加公司以外的培训,由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培训结束后,被培训人将考试(考核)成绩或证书复印件交管理部备案。

6.2.2.6 员工培训后经过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评价培训的有效性,也可通过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当未达到培训效果时,应再培训,经多次培训,仍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应离岗、转岗或采取其他相应的措施。使其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6..2.2.7建立员工教育、培训、经验、技能的记录和档案。应记载和保存所有参加过培训人员所接受培训的时间、内容、考核成绩和效果。

6.3基础设施

公司根据现有的基础设施,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需增加设施时,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主管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负责实施。

6.3.1基础设施的范围

a)     工作场所(办公室、生产场地)和相关配套设施;

b)    过程设备(熔炼炉、浇铸压力机、、模具等);

c)    支持性服务(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等)。

6.3.2设施的提供

各部门根据产品质量、产量等要求,提出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要求,报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或指定专人负责采购或自制的设施经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验收记录生产部保管并纳入设备台帐

6.3.3设施的使用、维护和管理

    a) 设施管理由生产部和管理部分别负责生产设备和建筑物,对于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应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后持证上岗,技质部应组织编写相应的操作规程;

b) 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由使用班组负责,生产部门负责监督执行情况;

c) 对于关键过程所用的设施根据其状况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生产部于每年12月制定下一年度《设施保养检修计划》发至使用部门执行;

d) 日常生产中操作者无法排除的故障,由维修人员负责修理,并填写设施维修记录;

e) 现场使用的生产设备应建立《设备台帐》;

f) 生产部保存设施维护、维修、保养的记录。

6.4工作环境

a) 综合部应确保所需的办公环境,为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支持;b) 负责管理通风、保温、照明、卫生、安全防护和厂区绿化等的工作环     境;

c) 生产部负责生产现场的卫生、定置等管理;

d) 各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作环境。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 策划的时机

a) 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项目、合同或活动;

b) 现有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c) 对新产品,应进行工艺验证。

7.1.2 质量策划的内容

a) 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确定质量目标和要求;

b) 针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确定工艺参数、文件和资源(模具)要求、即应识别关键过程、特殊过程和活动。对过程的活动规定途径,并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确认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

c) 运做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 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e) 建立并保存证明产品满足要求的质量记录。

7.1.3 质量策划的输出

a) 策划的输出可以是文件或实物形式;

b) 若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于常规性的;且顾客未提出特殊性要求时,则产品实现策划的输出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艺文件》等文件。

c) 对于特定产品的质量特性与现有产品的工艺方式不同时,对其特定部分应制定质量计划。

7.1.4 质量计划的编制和审批

a) 质量计划应符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并与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b) 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

c) 根据实际情况,可编写总体质量计划,如工艺设计计划,也可针对某一过程;

d) 质量计划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的一部分;

e) 质量计划由技质部组织编写,经审核和部长批准后以受控文件的形式发放到使用部门或相关部门,并填写《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

f)质量计划的封面应写明项目名称、编号、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及发布日期

g) 当质量计划需要修改时,由修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部长批准后,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h) 质量计划完成后,与计划相关的文件由技质部收回,归档保存。

XKF/CX-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铝铸件要求的确定、产品要求的评审及顾客沟通的控制。

2. 目的: 充分了解顾客的要求,并转化为公司对产品质量、交货期的要求,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3. 职责

3.1销售部负责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各部门对订单的有关要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沟通。

3.2 技质部评审订单的有关技术要求、工艺要求等。

3.3 生产部评审生产能力和交货期的要求。

3.4 技质部负责评审检验技术和检验能力的要求。

4.程序

4.1 确定产品要求

a) 顾客对产品的要求,以及交货期的要求;

b) 顾客虽未作出规定,但规定用途或已知预期用途所必须的要求;

c) 与产品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d) 公司确定的任何附加的要求(公司主动承诺的要求)。

4.2对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a) 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评审应在订单签订之前进行。

b) 产品要求得到确定,确保本公司能按顾客要求提供产品;

c) 技质部评审订单对产品是否有特殊要求、工艺要求等;

d) 生产部评审是否能按顾客的要求,如期提供保质保量的产品;

e) 当订单与以前表述不一致时(如:对产品的特殊要求、交货期),双方应达到共识,并对不一致的要求得到解决。

f) 确保本公司有能力满足顾客对产品要求;

g) 顾客要求是口头的,没有形成文件(订单),公司在接受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并形成记录,必要时经顾客确认;

h) 评审的结果及评审引起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持;

4.3 产品要求的变更

当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如交货期),应与顾客等进行沟通。在修订合同时,应对修订的内容重新进性评审,并将更改的信息传达到有关部门,确保有关人员获悉已变更的要求,有关文件也应得到相应的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4.4 合同(订单)的签定和实施

a) 产品要求评审后,由销售部代表公司与顾客签定项目合同(订单)。

b) 在合同(订单)的执行过程中,根据需要及时将信息与顾客沟通。

4.5 顾客沟通

a) 销售部通过各种形式向顾客介绍本公司的能力,与顾客进行联系,回答顾客的咨询,充分了解顾客的要求;

b)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应及时回答顾客的问询,通过电话等方式向顾客提供生产过程的信息,包括合同或定单的修改;

c) 产品交付后,要收集顾客的反馈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投诉;采取纠正措施,做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顾客满意度测量》

6.适用记录

6.1《产品要求评审表》

7.3 设计和开发

本公司生产的产品图纸均由顾客提供,产品的生产采用相同的工艺,不涉及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故删减7.3设计和开发条款。

7.4  采购

1.范围:适用于对体系覆盖产品范围的采购、供方控制、采购信息及采购产品验证的控制

2.目的: 对采购产品或外包项目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最终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提供采购产品的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负责制定采购计划及物资的采购和贮存;

3.2 技质部负责制定采购物资的技术要求;

3.3技质部、生产部负责外包方的评价(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

3.4管理者代表负责《合格供方名录》的批准。

4.要求

4.1采购

4.1.1采购过程

4.1.1.1 采购产品的对象主要是构成产品的原辅材料。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也应进行进行控制。

4.1.1.2生产部根据采购产品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对供方实施分类管理,可分为:

a) A类(重要物资):如:铝锭、模具等应重点控制。

a) B类(一般物资):如芯砂、固化剂、树脂等。

4.1.1.3 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

4.1.1.3.1 对于A类采购的物资需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如下:

a)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认证的供方,要求其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即可直接纳入《合格供方名录》。

b) 对有多年往来关系的老供方,可根据其过去的供货业绩对其进行评价,对于外包方还应评价其资质、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填写《供方评定表》,评价结论为合格者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c) 对未进行过合作的新供方可采用评价其供货能力、产品质量保证能力,以及随后生产过程中对采购产品的验证。

4.1.1.4对供方的选择和重新评价

a) 根据供方按本公司要求提供产品的要求来评价、选择供方,生产部会同物资使用部门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等的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表》,应同时选择几家合格供方;

b) 生产部依据《供方评定表》编制《合格供方名录》,由生产部负责人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并建立《供方的业绩评定表》;

c) 根据供方提供物资的情况填写《供方的业绩评定表》,评价其供货业绩。如果供方未执行供货合同、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全年产品合格率低于80%应取消其供货资格;如因特殊原因留用,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但应加强对供货物资的控制;

d)每年年初生产部根据上年年度供方的供货业绩,对其供方的供货能力、质量水平等重新评价确认,其审批手续按a)、b)。

e) 本公司铸造、制芯金属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为外包,按4.1.1.3条进行控制。

4.1.1.5 采购的实施

a) 各部门根据需要提出采购申请并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b) 生产部按照经批准的采购申请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取供方进行采购

c) 对于临时采购的物资,相关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经批准后实施。

4.2采购信息

4.2.1生产部依据经批准的《采购计划》与供方签订供货合同或协议,在特殊情况下可用电话进行口头订货,但应有《采购记录》,采购文件包括以下内容:

a) 采购产品的名称、数量、规格、型号;

b) 采购产品的价格、交付期;

c) 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可直接引用产品标准代号或技术要求);

d) 明确验证要求、发生质量问题的处置及纠  纷的处理;

e) 包装、防护和运输的要求。

4.2.2 如果外包对供方设备、人员等有要求时,应在外包合同中应明确这些要求,同时提出本公司对外包项目的技术要求。

4.3采购产品的验证

4.3.1技质部是采购产品验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技质部和生产部负责对模具的验证,

4.3.2技质部负责或库房保管员负责对采购原材料的检验/验证,其方式有:

a) A类原材料附带的材料化学成份、性能报告、检验的报告等,必要时进行取样检验,符合要求的入库,否则应隔离存放。

b) 对B类物资核验随产品附带的合格证及外观。使用部门未提出疑异时,即为合格。对新供方提供的材料,应跟踪使用情况。

4.3.3 经检验或验证的产品,验证合格后方可入库,对不合格品要隔离存放,做出标识,由生产部向供货方反馈不合格信息,落实退货或让步处理。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4.3.4当顾客要求在供方现场对采购的产品进行验证时,公司应在采购文件中规定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顾客的验证并不能免除本公司向顾客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4.3.5 外包过程的验证

   技质部和生产部负责对模具的验证,当验证发现问题时,可直接与外包方进行沟通,反映模具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7.5.1.1 生产部根据订单的要求和库存情况向生产车间下达生产计划作为生产的依据。

7.5.1.2生产部(车间)获得来自技质部关于产品特性的信息,并对生产提供过程进行策划,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受控条件包括:

a)     表达产品特性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验收规范》等;

b) 技质部识别关键过程(熔炼),制定作业指导书或工艺规程并下发之生产岗位。

c) 使用的设备应满足生产的需要,并在使用中进行维护保养,见《设备管理制度》;

d) 按工艺要求配备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并按本手册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进行控制,以证明产品特性和工艺参数满足要求;

e) 各工序间由操作者和检验员对工序产品质量确认达到要求后,填写《产量、质量统计表》放行。最终成品经检验合格后,由授权的检验员在检验报告上签字后放行;

f) 在产品交付给顾客前,由销售部负责对产品的防护,按其规格型号码放;

g) 在产品交付给顾客后,销售部门积极与顾客沟通,听取顾客提出的意见,积极寻求质量改进的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持续改进产品质量。

7.5.2生产和服务过程的确认

7.5.2.1特殊过程是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以及产品使用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的过程。

7.5.2.2 本公司的浇铸、砂芯烘干为特殊过程。为了确保这些过程的输出能持续满足要求,通过下述方式对这些过程进行确认:

a) 由技质部组织生产部门对特殊过程进行工艺试验,证实所使用的方法和工艺参数加工的产品符合要求后,由技质部制定作业指导书或工艺规程,经批准后实施。

b) 对设备能力进行确认,,操作者有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c) 操作者实施针对特殊过程的方法和程序,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并填写《生产监控记录》;

   d)当生产条件发生变化(方法、材料、设施、人员的变化),应对上述过程进行再确认,确保对影响过程能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根据需要对相应的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的规定。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7.5.3.1 技质部规定对产品的标识方法,针对监视和测量的要求标识产品的状态并对标识的有效性进行监控,当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追溯。

7.5.3.2 各相关部门负责所属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将不同状态的产品进行标识并分区摆放,要对所有标识进行保护。

7.5.3.3本公司在产品实现过程中,防止产品混淆,误用及实现必要的可追溯性时,采用如下方法予以控制。

7.5.3.3.1 产品标识

    a) 当原材料能够明显区分或包装已有清楚的产品标识可不作标识;

b)       当产品铸有标识或产品外形有明显区别且容易区分时可不标识,否则应标明产品名称。

7.5.3.3.2  产品状态标识

a) 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产品状态进行标识

b) 产品状态分为待检、合格、不合格以及表明热处理状态的标识。标识用颜色、标牌或区域的方法

7.5.3.3.3  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通过铸件产品上的唯一性标识、检验记录、生产记录追溯到操作者或原材料。

7.5.4顾客财产

7.5.4.1 顾客财产的识别

顾客提供的图纸或模具。

7.5.4.2 顾客财产的接收和验证

顾客提供的图纸由技质部验收,并对其技术要求、使用材料、等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与顾客沟通.达到共识后,填写《顾客财产清单》。当顾客图纸发生更改应保存更改的记录。

7.5.4.3 顾客财产的保护和维护

a) 技质部应保护好产品图纸,防止丢失、损坏;

b) 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或不适用时,及时通知顾客,协商处理。

7.5.5产品防护

7.5.5.1为满足顾客要求,对采购的产品、工序产品、成品均应采取防护措施,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销售部负责对成品的防护,生产部(车间)负责对采购产品、工序产品的防护。产品防护包括以下内容:

a)   标识:对产品的标识按照本手册7.5.3.3.1条款执行,

b) 搬运:根据产品特点,产品在周转过程中应使用天车、叉车、拉车等搬运工具并配备适宜的工位器具进行搬运,产品交付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垫措施防止产品变形、磕碰、划伤;

c) 包装:当对交付的产品有包装要求时,技质部对产品包装提出要求并形成文件,销售部在包装过程中按文件要求实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d) 贮存:产品存放于防雨、干燥、防潮的地方,防止失效、变质。见《仓库管理制度》;

e) 保护:产品在加工或转运过程中由操作者负责对工序产品的保护,检验员负责对交验产品的保护,销售部负责成品交付过程的保护。保证产品不受损、不丢失;

f) 交付:当顾客自己提货时,销售部应按合同核对其规格型号,查验包装等情况并经顾客确认签字后交付。当本公司送货时,除对上述情况查验外,还应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完好无损,安全的交付给顾客。

g) 交付后的活动:产品交付后,销售部应及时收集顾客对产品的信息,妥善处理顾客抱怨。必要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7.6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1.范围: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中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2.目的: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控制,保持其检测能力与检测要求相一致,为产品符合要求提供证据。

3. 职责

a) 技质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送检、校准、登记、建档;

b) 生产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c) 各部门负责所需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申请、正确使用和维护。

4.要求

4.1 技质部在制定工艺文件的同时提出应配备的测量工具和精度的要求。

4.2 生产部根据工艺文件测量的要求和现有量具,决定需购买量具的名称、规格和精度要求并提出购买申请,经技质部确认后交生产部购买。

4.3 技质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实施部门,应进行下列活动:

a) 对采购的量具进行验收、并在使用前进行检定或校准,合格后登记上帐并贴上其状态标识方能发放使用。

b) 建立《计量器具台帐》和《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规定周期检定的时间间隔并实施分类管理

l  A类:国家列入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或用于自校的标准器。送国家认可的计量部门检定并保持检定证书。

l  B类:自校、比对的计量器具和专用量具。如有国家检定规程的,按检定规程进行自校,否则应制定校准依据(校准规范)并保持《校准记录》。

c)建立《计量器具领用记录》,注明领用器具的名称、规格、有效期及领用人;

d)依据《计量器具周期检定计划》和《计量器具领用记录》,将在用的即将到期检定的计量器具提前一周通知使用部门,确保及时送检;

e)经检定的检测设备应贴相应的标识,标明所处的状态是“合格”准用、封存等并应注明有效期;

f) 经修理、检定达不到规定使用要求的检测设备应做报废处理,对于贵重的检测设备需报废时应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4 由允许的测量设备使用者在使用前和使用中对测量设备进行调整和必要的再调整 (零为调整、满刻度调整、放大比例调整等)。

4.5 应防止可能使测量设备失效的调整(如测量器具上的封缄),如需调整应由授权人或有资格的人按要求进行调整。

4.6使用测量设备的部门,应妥善保管贮存和使用的测量设备,防止磕碰、损坏和失效。

4.7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失准、损坏)时,应对该测量设备以往测量结果有疑问的产品重新测量,确认其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并做好记录。当确认产品不符合要求时,应追回产品并对已交付的产品与顾客沟通做妥善处理同时要对该设备采取重新检定、校准、调整或报废处理。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本公司为证实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公司应:

a) 通过对原材料、工序产品及成品的检验,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 通过顾客满意度测量、内部审核,来证实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 通过收集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和不合格品和信息,进行数据分析,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1.1本公司在策划上述过程时,确定采用以下适用的统计技术

a) 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成品抽样检验,统计其合格率;

b) 分析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采用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等适用的统计方法。

8.2监视和测量

8.2.1顾客满意

本公司将产品交付批次合格率作为顾客满意度测量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方法之一,以此来衡量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明确所改进的领域。

顾客调查的信息包括:

a) 销售部负责与顾客联络,负责对顾客意见的调查,确定顾客的需求和潜在要求;

b) 技质部负责售后服务,分析顾客反馈的信息,确定责任部门采取纠正/预防措并监督实施;

c) 信息来源于回访、售后服务、电话、面谈和顾客抱怨等形式;

8.2.1.1 根据顾客反馈的信息了解顾客的要求和顾客意见。并根据顾客反馈的产品交付合格率来衡量是否满足顾客要求。

8.2.1.2 对产品交付批次合格率、顾客的报怨应有记录,分析报怨的原因。

8.2.1.3每季度销售部收集上述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计算出产品交付批次合格率报技质部,技质部提出改进的意见。必要时责成责任部门采取预防措施或纠正措施。

8.2.1.顾客满意统计方法:

a) 可用产品交付批次合格率来衡量。

b)   产品交付批次合格率(顾客满意率) =(产品交付合格批次数)/

(总交付批次数)×100%

  

注:1)产品交付合格批次——顾客接收的批次产品合格率(暂定)≥90%

2)顾客接收合格品——只要顾客接收产品,不算加工后出现的内部缺陷,如内部砂眼、疏松等。

XKF/CX-8.2.2《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是否符合策划安排的要求;是否有效的实施和改进。

2.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部开展质量体系审核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年度内审计划》,和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3.2综合部负责内部质量审核的策划和组织领导工作。制定《年度内审计划》、编制《内审日程安排表》并组织实施,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4.程序

4.1 内审每年至少一次(两次间隔不超过12个月),并要覆盖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过程和部门,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综合部及时组织内部质量审核。

a) 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b) 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c) 法律法规及其它外部环境变更;

d) 在接受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

4.1.2 年度内审计划内容:

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受审核部门和时间。

4.2 内审前的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长,确定审核组成员。

4.2.2 综合部制定本次内审的《内审日程安排表》。管理者代表批准后,提前7天通知各受审核部门。

4.2.3内审组长组织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明确分工,但审核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4 组长指导审核员编写《内审检查表》作为审核的指南和依据。

4.3 内审实施

4.3.1 首次会议

a) 会议签到;

b) 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审核组全体成员、受审核各部门负责人或指定代表参加;

c) 内审组长宣布内审目的、范围、依据、方法和日程安排

4.3.2 现场审核

4.3.2.1内审员根据日程安排,按检查表进行有序的审核,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认真找准反映事实的客观证据.

4.3.2.2在现场审核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及现场审核结束时,审核组长应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沟通审核情况及审核结论.

4.3.3末次会议

a) 会议签到;

b) 参加会议的人员同首次会议;

c) 内审组长主持末次会议,宣读不符合报告,宣布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和审核结论,同时总结受审核部门质量工作的优缺点;

d)澄清或回答受审核部门提出的问题;

e)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在涉及本部门的《不符合报告》上签字确认,同时制定纠正措施和期限,并请公司领导讲话;

4.3.4编制审核报告

a) 综合部负责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b)审核报告内容:受审核部门、审核目的、范围、日期、审核依据、审核员、审核综述、审核发现及不合格分布情况、实施纠正措施期限和要求、审核结论意见;

c) 审核报告原件及有关记录归档保存。

4.4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4.4.1审核员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检查,对其效果应验证其有效性,如果纠正措施已完成,要做好记录,签字认可。

4.4.2对不能在短期内纠正的不合格项.责任部门应说明原因,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可延长实施日期。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适用的记录

6.1《内部审核日程安排表》

6.2《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6.3《内部审核检查表》

6.4《内部审核不符合报告》

6.5《内部审核不合格分布表》

6.6《内部审核报告》

6.7《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8.2.3.1本公司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测量,以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结果的能力。

8.2.3.2与质量有关的过程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及测量分析和改进有关的过程。各职能部门根据总目标进行分解,转化为本部门的具体目标。见《质量目标展开表》。

8.2.3.3  通过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顾客满意度调查、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统计,日常检查、考核等方式来测量。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时,及时通知责任部门,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8.2.3.4  对产品实现过程采用规定的方法进行监视和测量。

a) 具备经过审批的文件:如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等;

b) 配备与产品特性相适宜的设备,监视和测量设备;

c) 各工序应得到相应的技术文件、工艺文件、验收规范等;

d) 对关键工序、特殊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e) 选用适宜的统计技术,对过程能力进行测量分析。

8.2.3.5  技质部对生产过程能力进行评价,提出存在问题,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8.2.4.1  监视和测量的范围包括:采购的产品、工序产品、成品,其中采购产品监视测量见本手册7.4.3条款。

8.2.4.2 技质部负责编制检验规程,明确检测点、检测频率、抽样方法、检测项目、检验方法、判定原则和使用的检测设备等。

8.2.4.3监视和测量的依据是《工艺规程》、《产品图纸》、《检验计划》。应形成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形成检验记录。由检验人员签字后放行, 经检验的产品予以标识。经检验的产品予以标识。

8.2.4.4 过程检验

a) 每班开始生产或更换产品的第一件产品以及熔炼取样化验经操作者自检或由检验员检验确认合格后,操作者才能批量生产。

d) 检验员对操作者自检进行监督并进行抽检,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跟踪卡》上并将检验结果反馈给操作者,发现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c)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根据《验收标准》按照要求进行进行检验。

8.2.4.5 成品检验

a)检验按照《检验计划》进行检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注明产品名称、批号、批量、化学成分、机械性能检验结果、合格数、合格率、检验员、检验日期等内容。检验为合格品开具入库单交销售部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b)产品不满足要求的放入不合格品区,待评审后做相应处置;

c)在产品未完成检验之前不得放行和交付,除非经总经理或顾客批准方可放行和交付;

c)  技质部保存检验记录。

8.2.4.6技质部应统计产品检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评价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符合性,实施持续改进。


XKF/CX-8.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涉及产品(采购的产品、中间产品、成品)不合格品的控制。

2 目的: 确保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3.职责

3.1技质部是不合格品控制的主管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和隔离。

3.2 生产车间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记录和隔离。

3.3技质部长或组织相关人员对报废、让步和返工进行评审,做出处置决定。

4 要求

4.1根据不合格品影响程度的性质,可分为一般不合格品和重大不合格品。

4.1.1 一般不合格品

a) 采购的产品出现部分或某一批次不合格的;

c)   加工过程中偶然出现不合格品,且经过返工达到要求的;

c) 产品交付给顾客,顾客反馈意见的。

4.1.2重大不合格品

a) 加工过程中连续出现批次不合格品;

b) 成品出现批量不合格品;

c) 顾客投诉,要求退货,造成公司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的。

4.2不合格品的确认、标识、记录、隔离和评审

4.2.1采购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由仓库保管员根据材质检验结果确认。并填写《采购产品验收记录》。不合格品填写《不合格报告单》,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放入指定区域隔离存放,并报生产部采取退货、换货等处理。

4.2.2 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的做出标识,放入不合格品区。属于废品的放入废品区,并在《产量、质量统计表》中注明

4.2.3成品出厂检验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检员负责确认, 填写《不合格报告单》,将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由技质部长或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经评审明显丧失使用功能的做报废处理并放入废品区。产品虽不合格但不应响使用功能的经直观部长或顾客同意后可做让步处理。返工后的产品经检验满足要求的放行。

4.2.4已交付给顾客的产品出现不合格品,由技质部委派人员现场察看并处置,记录不合格现象,提出改进和处置意见。

4.3不合格品的处置

a ) 采购产品的换货、退货。

b) 进行返工达到规定要求;

c) 进行返修或不经返修做让步处理;

d) 报废;

4.4 不合格品的让步

4.4.1 经评审,在不影响成品性能的前提下,对不合格品可做让步处置,放行或接收应由技质部填写《让步申请单》报经理批准后实施。

4.4.2 对经批准的不合格品的使用和放行,应记录放行产品的名称、唯一性标识等,用于哪一个订单,以便追溯。

4.5质量改进

4.5.1当出现不合格品时,责任部门要做好记录,并进行自查,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技质部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处置和改进进行监督检查。

4.5.2出现重大不合格品时, 技质部会同生产部、销售部进行质量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的原因,实施改进。防止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4.5.3交付给顾客的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影响程度或潜在影响程度,向责任部门发出纠正措施要求,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并及时给予调换。

4.5.4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4.5.5技质部每月对不合格品率做出统计分析,不断实施质量改进,发现潜在不合格时,应及时制定预防措施,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4.6有效性评价

管理者代表应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开展不合格品过程控制有效性分析,按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考核,做好记录,实施持续改进。

5.相关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5.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适用的记录

6.1《不合格报告单》

6.2《让步申请单》

6.3《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6.4《产量、质量统计表》

8.4 数据分析

为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识别和评价可实施持续改进的区域和机会,综合部负责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8.4.1 数据分析的范围

a) 与产品有关的数据,如生产产品合格率、交付产品加权合格率、顾客抱怨等;

b) 过程体系运行的有关数据,如顾客满意率、质量目标完成情况、设备完好率、纠正/预防措施有效率。

8.4.2 数据提供

a) 技质部负责提供采购产品的合格率、工序产品、成品的检验合格率、计量器具检定率等;

b) 销售部负责提供、顾客满意率、顾客抱怨、交付产品加权合格率等;

c) 生产部负责提供生产计划完成率、设备完好率等;

d) 综合部负责提供人员培训率、信息处理及时率等;

e) 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

8.4.3  为寻求数据的变化及改进的区域和机会,要采用适宜的统计方法,如合格率统计、调查表、因果图、对策表等进行分析。

8.4.4  每季度末,各部门将本部门的有关数据和信息记录用适宜的统计技术报综合部,经汇总后报总经理。除重大改进措施需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外,综合部根据统计结果,针对不足或发展趋势,决定是否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8.4.5数据分析报告结论应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

a) 顾客满意度的现状和趋势;

b) 产品与顾客要求的符合性;

d) 过程和产品特性的变化和趋势及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 供方产品的相关信息。

8.5改进

8.5.1持续改进

8.5.1.1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由综合部组织实施

8.5.1.2改进的方法

a) 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及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明确持续改进的方向和要求;

b) 通过内部质量审核的结果,不断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和产品)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找出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以不断改进体系的有效性;

c) 利用数据分析获得的有关信息,分析和评价现状,以识别改进的区域;

d) 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找出引起不合格和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和再次发生;

e) 通过管理评审,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做出评价,识别改进的区域,确定改进的机会及改进的目标。

XKF/CX-8.5.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产品发现不合格所采取纠正措施的控制。

2 目的: 对已发现的不合格,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次发生,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持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

3.职责

3.1综合部负责组织和检查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进行跟踪,验证其效果。

3.2各责任部门负责有关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3管理者代表负责纠正措施的审批。

4 要求

4.1识别不合格

4.1.1不合格分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合格项和产品质量的不合格品,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采取纠正措施:

a)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或类似的不合格现象多次重复发生;

b) 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成品检验中出现的严重不合格情况;

c)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

d) 顾客连续投诉同一质量问题的。

4.2纠正措施步骤

a) 技质部或综合部根据产品检验结果、顾客意见、顾客反馈记录以及内审、管理评审结果,确定是否需制定纠正措施;如需制定,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发至责任部门;

b) 责任部门收到《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后,进行分析研究,举一反三,找出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及所采取的措施,明确其完成日期;

c) 当不合格原因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或技术文件不完善所致时,应对相关文件进行评审,并予以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d) 技质部或综合部对已完成的纠正措施进行验证,评价其效果。确认已完成后,验证人应在《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中签字;

e)如果未达到所要求的效果,则应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直至达

到要求。

4.3纠正措施应以不合格对公司的影响程度而定,要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三者的关系再确定相适应的措施。

4.4凡涉及有关文件要进一步完善或要作新的规定,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修定或补充。

4.5综合部要做好有关纠正措施质量记录的归档。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5.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适用的记录

6.1《不合格品报告单》

6.2《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XKF/CX-8.5.3《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和生产过程中的潜在不合格所采取预防措施的控制。

2. 目的:

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消除其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确保本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断满足顾客要求。

3.要求

3.1  技质部或综合部负责组织和检查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并进行跟踪验证其效果。

3.2 各责任部门负责有关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3.3 管理者代表负责预防措施的审批。

4.程序

4.1识别潜在不合格

a)       技质部或综合部通过数据分析、产品检验、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及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发现一些潜在不合格的因素;

b) 销售部通过顾客意见,识别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发现潜在不合格。

4.2预防措施步骤

a) 技质部或综合部根据以上信息,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内容,必要时填写《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b) 责任部门收到《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后,应分析其原因,必要时报请管理者代表召开专题质量分析会,对是否要实施预防措施作出决策;

c) 责任部门对采取的预防措施实施计划填写在《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上;

d) 技质部对完成的预防措施进行验证,评价其效果,并在《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上作好验证记录,签字确认;

e) 如果未达到预期目的,则应要求责任部门重新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计划,直至有效为止

4.3预防措施计划的制定,必须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4.4凡涉及的有关文件要进一步完善或要做新的规定,应按《文件控制程序》规定修订或补充。

4.5技质部要做好有关预防措施质量记录的归档。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内部质量审核控制程序》

5.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适用的记录

6.1《纠正(预防)措施记录表》

质 量 管 理 机 构 图

质量手册范本          

3.0章质量职责分配表

注:“☆”为主要责任部门;“△”为相关部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