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其二 四赏析

《“秋兴”八首》赏析

政治学院 卿红丽 20100510110

摘要:《秋兴八首》是杜甫诗歌集大成之作,采用强烈的对比手法,运用了循环往复的抒情方式,把读者引入诗的境界中去。其不仅在内容上作了无比深广、前无古人的创造性开拓,而且以组诗的形式,时空交错、虚实相映的意象,以及用豪华的词句衬托复杂的矛盾情绪,在艺术上开创主观情志与客观世界高度契合的艺术境界。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心怀,或承上,或启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成一篇。从整体看,由诗人身在的夔州,联想到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面对满目萧条景色而引起国家盛衰及个人身世的感叹;以对长安盛世的追忆而归结到诗人现实的孤寂处境、今昔对比忧国伤时的感情。

关键词:杜甫 故国 回忆 悲凉

在赏析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秋兴”八首的创作背景,这是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好的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 当时刚结束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吐蕃、回纥乘虚而入,藩镇拥兵割据,战乱时起,唐王朝大势已去。再加上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的生活失去了依靠,于是为了逃离战乱沿江东下,滞留在了夔州。杜甫晚年多病,知交零落,报国无门,心境也是非常寂寞和压抑的。 下面我重点分析八首中的(其一)和(其四)。因为我觉得这两首特别具有代表性,第一首奠定的那种压抑而悲凉的基调基本上是全部八首的基调;而第四首也具有代表性的原因我认为在于,前面三首都是写的诗人杜甫在流浪到的地方此景此情,而从第四首开始,诗人更多的是回忆故乡长安的情景,也有对国事的关心。

(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

首先,看诗歌的语言的运用。“凋伤”、“萧森”、“兼天涌”、“接地阴”,这几个词就让人感觉到一种压迫感和低沉了,这大概可以让我们判断出诗人当时的心境应该是不太顺意的。接着后面又用到“泪”、“孤舟”、“故园”、“寒衣”等词汇,仅看这些,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判断出诗人杜甫当时是身在异乡,而对故乡又是格外的思念。这些个词语对于我们理解杜甫的这首诗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其次,这首诗的结构是很明晰的,先表现出压抑,步步递进,气氛越来越紧张,然后情感的爆发。四联环环相扣,而且没有哪一环是不重要的。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给人的是一种凄寒、萧凉的感觉。枫树因为秋天露水的腐蚀愈加变得萧条,凋零殆尽;巫山和巫峡也都笼罩雾气之中,寒意中带着阴森,这是陌生的地方给予诗人的第一感受。

再看诗的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里讲到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在首联的基础上丝毫没有减弱,而是将这种紧压抑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压抑到了一定程度,就会有情感爆发(我想这里不应该理解为杜甫是为了要达到某种效果而特意设计的,只是当时处于那种情境又有那样一种才能,便有感而发了)。

再看颈联和尾联,杜甫毕竟不是圣人,他也会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感伤, 于是,在颈联和尾联中他毫不掩盖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看着身边这些盛开的菊花,开落几次,算算自己也是有两年不曾回家了,怎么能够不伤心落泪呢!小船就系在那里,但我不能回去啊,因为家园被人蹂躏,战火连天,我只能思念故乡。 深秋已至,冬天也就不远了,想想又是该制作御寒衣服的时候,再听听当地那些为了抵御严寒正在捯饬制作冬衣的声音,这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加重了杜甫对故乡的思念??

第三,全诗的格调都是低沉压抑而悲凉的。本诗创作的季节是在秋天,秋天本身就是一个负面思绪较多的季节,再加上诗人杜甫所写到的那些景物(枫叶、雾气、阴云等)也会让人觉得压抑,于是在这样的配合下,全诗的格调便出来了,前面两联让一切压抑达到了一个极点,在后面满腔思乡愁情如洪水野兽般奔涌而出,让读者没有抱怨,而是融入那种情感去体会杜甫的不容易,而产生一些共鸣。

最后,这首诗还用到了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 2

云接地阴”这两句就有夸张的成分,这里的用夸张手法,我觉得主要还是为了更加突出那种低沉压抑的气氛。“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里就用到了对偶,这无疑凸显了诗人的文学功底,也增加了读者的共鸣,因为这两者分开就没有那么有意义了。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作者在表达自己思乡之情的时候更顺畅,更加自然。

(其四)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首先,这首诗的语言特别是词的运用很值得借鉴。首先当提的就是“弈棋”,这个词在这首诗里面作用非比寻常,有一语道破天机之功效,后面诗人哀伤及长安当时局势的混乱都跟这个词的运用相关,正是因为长安局势如弈棋,才会有这些后续要讲的东西。另外还有“秋”和“思”字,“秋”字放在“鱼龙寂寞秋江冷”这一句的这样一个位置,让我们想到杜甫当时的处境,使得寂寞冷清的程度加深了,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们都经历过秋天! “思”字贯串了全诗,前有对长安发生战事情况的回忆,后面也包含着自己的家国安危的思量。

其次,这首诗从结构上看也是很有特色的。首联是在说长安局势动荡不安,就像棋盘一样,瞬息万变,有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杜甫也因此感伤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要亲眼来目睹和感受这样一种不安; 而中间两联则是在对首联进行详细的解说,举出实际例子来证明前面所说不假。原来那些王侯将相的宅第都已经换了新的主人,朝廷文武百官的朝服也和以前不一样了,北边回纥和西边吐蕃也是战事不断,朝廷疲以应对,都让人十分痛心; 尾联作者从回想中回到了现实,尾联第一句“鱼龙寂寞秋江冷”把诗人自己和前面讲到的又结合了起来,诗人现在身在夔州,寂寞而孤独,那正是因为朝廷衰败、战事迭起造成的,重点落到了“秋”字上面,那种一直贯串的压抑和悲凉又灌满全身。尾联第二句“古国平居有所思”是本首诗最重要的一句,杜甫自己已是老年迟暮,身体也多病,但对国家的安定、故园的安好的期望一直是有的,把自己的命运和家国 3

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对家园的思念和期望国事安好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得体、更加贴切。

第三,本首诗的格调同前面的几首一样,依旧是以低沉压抑和悲凉为主格调。自己生在这样一个乱世,要亲眼目睹自己的家园被破坏,不得不为了躲避战事而四处流浪,自己也年老体衰,没有能力上到战场为保卫家园而尽到一份力,这一切的一切还是让那么的让人压抑和无奈,只能靠着希望过活,怎么能不悲凉呢?

最后,这首诗也用到了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整体效果增色不少。首联第一句“闻道长安似弈棋”中“弈棋”二字正是一个比喻,棋盘上瞬息万变,不确定因素太多,这里比喻是长安那动荡不安的局势,用简单的两个字让读诗歌的人明白长安那时是究竟怎么样一种境况;“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这两句用到了互文手法,“金震鼓”和“羽书迟”对于北边和西边的战事都是一样,共同说明战事的紧急和朝廷的窘境。

总的来看,这八首诗应该统一起来,断然不可分割开来理解。杜甫借这八首诗来抒发自己流浪在异乡的孤苦,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前程和命运的担心。《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参考文献:

[1]杨东胜,历代书法名家大图范本·祝允明(1):杜甫秋兴八首诗之一,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07.

[2]刘松林,给杜甫按脉—读《秋兴八首》,长江文艺出版社,19xx年08期.

[3]张志岳,关于杜甫《秋兴八首》的评价问题,求是学刊,19xx年03期.

[4]朱学忠 朱雪里 ,浅论《秋兴八首》的沉郁顿挫美,焦作工学院学报,19xx年03期.

4

 

第二篇:秋兴八首其一赏析.doc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写于大历元年(766)年秋天。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下写成的。八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相勾连,一脉相通,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新方面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

本课选读的是第一首,从命意上看,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了一个基调,那就是抒羁旅之愁,悲家国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之意。

首联从秋景写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写出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凋伤”本来寓衰飒之气,但露是玉露,树是枫林,反而在萧索中见出了富丽景象,格调颇为劲健。而言“气萧森”,则非但指草木摇落,亦且涵盖江山万象,为第二联蓄势。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承上展开:江间,写巫峡;塞上,写巫山。波浪在地,却说兼天而涌;风云在天,却言接地而阴。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森气象。

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丛菊两开”,指离蜀历经了两秋;“孤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漂零。而“他日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思于万里。

最后一联,诗人将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生活中来。风霜凄紧,严冬将至,那千家万户的“刀尺声”和“捣衣声”急切响起,怎能不泛起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作者: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点击此处查看/隐藏全部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砧:捣衣石。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秋兴八首》为历代评家所重。当代学者叶嘉莹编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xx年版)可参。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

《唐宋诗醇》引钱谦益云:\'首篇颔联悲壮,颈联凄紧,以节则杪秋,以时则薄暮,刀尺苦寒,急砧促别。末句标举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