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汕头江门双转移工作汇报

汪洋主持省委常委会议听取汕头江门"双转移"工作汇报

昨日(8月3日)下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听取汕头、江门市“双转移”工作情况汇报。省委书记汪洋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近年来,汕头、江门两市充分发挥自身区位、资源、产业等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和其他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努力在优化产业存量的基础上提升增量,以“双转移”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成效明显,产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成绩突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会议指出,两市“双转移”工作还存在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融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会议指出,汕头、江门两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努力开创“双转移”工作新局面。汕头市作为我国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之一,必须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扎实抓好城市扩容提质、经济提速增效等工作。江门市作为珠江西岸的重要城市,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深度融入珠三角,努力建设成为珠三角的重要支撑点和新的增长极。

会议强调,汕头和江门均是著名侨乡,在全省实施“双转移”战略的大背景下,两市要学习、传承和提升进取、勤

劳、开放、包容的华侨精神,以招商引资促进聚侨引“智”,使华侨资源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要把大力推进“双转移”与实施“乡贤回归工程”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搭建回归平台,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筑巢引凤”。同时,积极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研究出台乡贤回归企业在税收、用地、供电、供水、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海内外社团、商会组织和商界乡亲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回馈、技术回援等形式回乡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

会议强调,我省实施“腾笼换鸟”、“双转移”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定不移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认识逐步统一、措施逐步到位、路径逐步多元、效果逐步显现,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劳动力结构明显优化。“腾笼换鸟”、“双转移”的核心是转型升级,各地各部门在推动“双转移”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要认真总结,进一步指导和推动“双转移”实践。要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加大促进反哺工程力度,提高劳动力转移水平,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分类指导,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推动提高“双转移”工作上新台阶,为广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新动力。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第二篇:汪洋同志在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汪洋同志在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xx年6月1日 来源:广东日报 http://www1./zjzw/dzwj/xwwj/xw/2008/0620/15290.htm

在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xx年5月29日〃根据录音整理)

汪 洋

粤办通报(第26期)

这次全省推进“双转移”工作会议,虽然时间不长,但内容充实,效果很好。会上,黄华华同志代表省委、省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主题报告,大家对会议印发的《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及7个配套文件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精神振奋、反响热烈、踊跃发言。一致认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双转移”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的规模大、规格高,显示了省委、省政府抓好“双转移”工作的气魄、决心和力度;出台的《决定》以及配套文件,含金量高、指导性和操作性强;黄华华同志的报告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强调了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同时认为,推进“双转移”工作既是一次加快发 1

展的良好机遇,也是一种责任和压力。各地各部门的同志表示,回去后要召开专门会议传达会议精神,并根据各自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落实意见和政策措施。与会代表还提出了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比如推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先建后转,实现有序转移,避免珠三角产业“空心化”;要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设大型工业园要有新的规划理念,把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起来;劳动力培训不一定都集中在发达地区,可以在欠发达地区展开培训、到发达地区就业,等等。刚才,深圳、河源作了经验介绍,广州、东莞、韶关作了表态发言。

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统一了认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任务,凝聚了力量,必将形成促进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全省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希望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把这次会议精神认真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对于如何推进“双转移”工作,黄华华同志在报告中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从抓好落实的角度,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厘清认识,明确方向 我们常说,认识有多高,行动就会有多快。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之一,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此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行“双转移”是对过去抓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 2

施的继承和发展,是这次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大成果,是我省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科学发展难题的重大举措和突破口,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事关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败。“双转移”不仅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还有利于促进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可以一举多得。各地各部门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落实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具体地说:

第一,必须认识到,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是制度安排,是政治责任。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凭借区位、政策优势和改革创新,奋力进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实现富裕。而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由于区位环境、基础条件差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发展相对滞后,经济社会仍处于相对欠发达的状况。目前,我省经济总量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区域发展差距过大,“最富的区域在广东,最穷的区域也在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没有欠发达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没有欠发达地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检验我省能否实现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准,考验党委、政府能力、水平最重要的依据,不仅要看如何让珠三角健康发展,而且要看能否实现协调发展、共同富裕。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制度安排和制度设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所以,发达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不是施舍,而是责任,是制度的安排。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同时还要看到,过去欠发达地区在提供资源、生产要素、农副产品等方面,对发达地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支持欠发达地区也是一种责任和回报。现在珠三角地区先富起来了,不但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省委、省政府推进“双转移”,就是要按照这种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发挥珠三角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支持和促进粤东、粤西和北部山区加快发展,缩小区域间差距,实现全省协调发展。

同时,要用更广阔的眼界,从服务全国的要求出发,也要对周边省份、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施以援手,将他们也纳入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范围,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制度上的责任。

另一方面,要强调的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先富帮后富不是先富包后富,依靠帮扶但不能依赖帮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欠发达地区同样要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等、靠、要”、“怨天尤人”等消极思想,树立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自主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本地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 4

第二,必须认识到,打破按行政区域配臵资源的格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从秦代废分封建郡县开始,就以行政区划来配臵区域发展的资源,这有很长的历史传统。解放以后我们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更强化了这种格局。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自己划定的行政区划内考虑资源配臵问题,在发展问题上往往划地为牢,这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格格不入,造成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市场分割、恶性竞争等问题。市场经济强调开放性和统一性,鼓励市场主体多元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源优化配臵。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要增创发展的新优势,就必须在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上走出一条新路。必须破除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思想和体制,跳出以物为本、划地为牢的束缚和局限,以人为本地研究资源的配臵问题;必须克服仅仅利用地缘优势和在本行政区域内配臵资源的思维定势。推进“双转移”实际上就是促进资源、要素和产业的跨区域流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各地要着眼长远,不要只看眼前,要算大账,不要只算小账,积极推动按行政区域配臵资源向按经济区域配臵资源转变。

第三,必须认识到,实行不均衡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近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有先有后,有强有弱,不可能同步发展,不均衡发展是规律使然。从我省珠三角、东西两翼、 5

粤北山区各区域的情况看,由于各自的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区位条件不同,也不可能实现均衡发展。因此,对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发展要求,要实行不均衡发展战略。从我省欠发达地区来看,也要实行不均衡发展战略,要把提高城市和产业的集聚度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实现重点突破。推进“双转移”也要适应这个规律。一方面要通过产业发展重点带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把有效的资源向城市配臵,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实力,以城市发展带动区域发展。另一方面,结合产业转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集聚;通过抓好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围绕产业定位和方向,科学论证选择好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产品,进行集中、定向招商引资,提高产业集聚度,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如果大家都齐步走,各个县都发展工业,遍地开花搞工业园,结果可能会把有限的资源平分了,最终会扯住大家,谁也上不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东是全国发展最快的经济大省,但实际上也就珠三角七个市成为比较富裕的地区。如果当时是齐步走,那跟计划经济没什么区别。所以,不具备条件的地方,要调整思路,放弃搞工业园,把培训和配臵人力资源作为重要的任务,采取其他的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四,必须认识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走的是一条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虽然它使我省实现 6

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规模和总量的壮大,但随着发展阶段和形势的变化,忽视社会成本、忽视资源环境代价、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影响我省科学发展的路径依赖。如果不超越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的发展将难以为继,科学发展无法实现。这在珠三角表现得更为突出。有些地方已出现“四个难以为继”,即“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源难以为继,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难以为继”。因此,珠三角地区要有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感,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所调整。所以这次转移产业,不是只对欠发达地区有利,也为发达地区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通过“腾笼换鸟、造林引凤”,把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转移出去,腾出发展空间,创造优良发展环境和产业配套环境,吸引承接高端产业和人才。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还要减少人口数量特别是低素质的劳动力,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均水平。从东莞的情况看,GDP排全省第四位,但人均GDP排全省第六位,主要是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依附了大量的低素质劳动力。因此,“双转移”也为珠三角解决了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地域空间,为减少城市人口,建设宜居城市创造了社会和环境条件。这对珠三角是一件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情。对欠发达地区来说,也有优化人口结构的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承接珠 7

三角的产业转移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村人口,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和质量,缩小与发达地区的人均差距。所以说,推进“双转移”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有利于提高我省的产业竞争力。

二、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把握关键,突出重点 推进“双转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强分类指导,找准着力点,集中力量,力求在解决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一是营造优良软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发展环境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关键是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我们推动产业转移搞了多年,有的地方好一些,有的地方差一些。除了硬环境的原因外,服务等软环境也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最近,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对珠三角营商环境的问卷调查表明,近六成的回应公司对珠三角未来两年的营商环境感到悲观。在受访的港资企业中,由于营商环境的变化,36.3%的企业考虑将生产线搬迁。在有意搬迁的企业中,有52.3%希望迁移到我省较落后地区;就地转型的企业中,有52%准备提升设备与技术、44.1%考虑发展高增值产品、33.5%考虑拓展内销市场、25.7%考虑创建自己的品牌。无论是就地转型升级,还是将来生产线搬迁,都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8

对此,我们要像当年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创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珠三角各市一方面要适应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效能,加快建设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良好的金融、信息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创业创新人才型升级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要为有意搬迁的企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走得满意,也不一定都转到对口的县、市去。东西北地区要树立“重商、亲商、敬商、扶商”的服务理念,致力于打造投资“洼地”,营造一个公正、安全、高效的发展软环境。要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该落实的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该放的权必须坚决放,该开的“绿灯”必须坚决开。各地各部门都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政策门槛,克服“事难办、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适当时候要在全省开展整治机关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的活动。 推进“双转移”过程中,要按照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和理念,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根据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来安排产业发展,优化产业资源的空间配臵,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珠三角重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东西两翼地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临港工业、装备制造业。粤北山区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定向发展制造业,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要 9

遵循产业转移的客观规律,通盘考虑,精心谋划,有序转移,梯度推进。第一步,先把珠三角技术水平低、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制造环节向粤东、粤西和粤北转移,向泛珠三角地区转移;第二步,把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转移出去,珠三角重点从事这些产业的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等。这样,既能够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珠三角的产业,又可以带动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

二是加强培训,创造条件,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臵。推进“双转移”,坚持产业合理布局与人力资源优化配臵相结合,这是既重“物”,又重“人”,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具体体现。我在韶关调研时强调过,一个地方如果没有更好的条件配臵物质资源,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便可以面向全省全国配臵人力资源,实现人民生活的较快改善。如过去五年,江苏省通过推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臵,转移了苏北的农村劳动力近四百万人,有效地促进了苏北人均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又如深圳福田区,这几年通过发展高层次服务业,实现了土地零扩张、人口负增长、经济还在高位运行。这充分说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是可以实现人口减少的,在人口减少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可以继续提高的。目前我省人口规模庞大,劳动力总量过剩,但技能型劳动力短缺;全省吸纳了1000多万外省劳动力就业,而本省还有几百万剩余劳动力未能实现转移就业。究其 10

原因,就在于我们相对忽视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配臵,本省劳动力素质不高,创业意识和竞争力不强。

因此,要把控制甚至减少常住人口作为广东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我省的人均水平和产业水平,有利于提高自然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有利于减少公共服务的压力。要下决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源配臵,注重建立有利于配臵人力资源的制度保证。要注重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提高资本有机构成,减少用人,用高素质的人。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像抓物质增长、抓GDP增长一样,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办好各类教育,包括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在职培训、高等教育等,尤其是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为我省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长期以来为珠三角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优秀农民工,各市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关于做好优秀农民工入户城镇工作的意见》文件(“双转移”《决定》的配套文件)精神,切实保证符合条件的优秀农民工能够在工作的城市安家落户,这不仅可以提高珠三角各市的市民素质和城市竞争力,也会进一步增强优秀农民工对所工作城市的归宿感、认同感,进一步激励他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优秀农民工在珠三角落户,可以带出一个家庭,有利于减少欠发达地区的 11

人口。这一点,珠三角各个城市一定要认真贯彻,凡是符合条件的都必须落实。有关部门对此要加强监督。同时,优秀农民工落户珠三角所形成的示范效应,会激励家乡青少年的文化学习,以及其他农民参加技能培训,这样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有条件的市要把在城镇入户的优秀农民工纳入享受廉租房的范围,这些人户籍转出后,如本人要求保留在农村的承包地,可以先不退。

三是改革创新,建立合作互动机制。推进“双转移”是互利共赢的事业,要坚持互相帮助,建立互动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建立区域合作、互动发展新机制。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打破固有利益格局。从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情况看,政府对产业转移还是有积极性和紧迫性的,但有一些阻力,主要来自基层特别是村级和当地一些群众,担心原有的既得利益受损,而不愿意产业转移。对这个问题也要高度重视,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搞好政策和制度设计。其次,要创新政府扶持机制和方式。省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要从扶持经济增长向公共服务水平提高转变,从缩小经济总量差距向缩小生活水平差距转变。要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增加和规范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要创新扶持方式,鼓励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双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怎么干,不取决于上面怎么计划。省里决 12

定推进“双转移”的扶持资金,要采取竞争方式来投入,面向各市招标,请专家进行论证,谁的方案好,谁的效益大,谁就先用这些资金。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再次,要完善互动合作机制。发达地区要继续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一方面要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为发达地区创造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搞好劳动力培训,为发达地区提供高素质工人。要利用好“山洽会”、粤港澳等合作平台,推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协作和人才、技术合作。

四是加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资源的优化配臵和要素的快速流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有序推进“双转移”的基础与前提。当前,我省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不配套,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许多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难以转移出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承接地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我们必须从广东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出发,加快建立全省一体化交通网络,尤其是要加大对东西北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加大公路、铁路等传统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尤其要注重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占领经济社会发 13

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全省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突破“地理空间“的传统思维,积极构筑“网络空间”,打破时空距离的限制。如沃尔玛是全球性大公司,总部设在阿肯色州一个不起眼的小镇上,但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对全世界资源的调度,没有什么时空界限。

三、抓好“双转移”工作落实,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推进“双转移”,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形成省级统筹、部门配合、地市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稳妥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一是要深刻领会《决定》精神。会议讨论中,大家对《决定》里扶持“双转移”的400多亿元资金比较关注,感到精神振奋,很受鼓舞,但《决定》中比这些钱更有含金量的,是这个文件所体现的思想和思路。如,《决定》明确人均水平的考核目标,这是非常有含金量的,而且是对珠三角地区非常有压力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会促使大家有动力去转移产业。《决定》还明确了缩小各地区的差距主要是缩小地区间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这也是个重要的思想和思路,文件里好多措施都是围绕这个考虑。过去我们讲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缩小区域之间的经济总量差距,这在有些地方是永远做不到的。如和广东相比,西藏发展再快,将来经济总量差距仍难缩小。能做到的,是缩小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差距。 14

地区间经济总量差距可能继续扩大,但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加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等,人均生活水平差距可以相对缩小。《决定》还明确了政府手里的资源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去配臵。《决定》中的400亿几乎都是政府掌握的资源,但是这里面很多资源都是用市场经济的方式竞争去配臵的。这也是新的思路。竞争来的钱与分配来的钱,使用效果是不一样的。你参加竞争,你就要作承诺,承诺了你就要负责。因此,通过竞争配臵的资源才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再比如《决定》强调要继续实行不平衡发展的战略,不是齐步走。把这些东西都理清楚了,将来大家在制定实施办法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贯彻这些思想。这也需要解放思想,而不是只盯着这里面有多少钱。怎么把这些政策用足用活,对大家也是一个挑战。总之,要贯彻好这个文件,就要理解好这个文件的精神,不但要看到有形的东西,还要看到无形的思想和思路。

二是要不断探索实现协调发展的新举措。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双转移”会议精神和省里出台的政策,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和细则。这个过程仍然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省里一个文件,只能解决一般不能解决个别,21个市、67个县(市),各自情况都不一样。各地必须把精神和实际结合起来,探索解决本地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的政策措施。落实“双转移”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抓落实的过程中, 15

还要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和完善发展思路,完善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好多东西都是下面创造的,好多制度创新都是自下而上的。只要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的事,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做,不一定非要上边来要求。比如现在搞产业转移,如果你建一些标准厂房租给中小企业,转移成本很低,过去就能生产,就会很快转出去了。同时,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和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根据工作情况,与时俱进地调整政策,如下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均生活水平。先富帮后富既然是制度设计,珠三角各市将来还可以多尽一点责任。江苏的做法是,由苏南五市与苏北五市根据实力强弱,分别一对一建立挂钩合作关系,从20xx年开始,每年签署一次挂钩合作协议,制定产业转移项目、干部交流、县区挂钩帮扶、共建开发区等方面的具体目标任务以及落实措施。南北17个县(市、区)之间也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根据工作进度,我们将来也不排除一对一帮扶,共同富裕。

三是要加强统筹与协调。各地各部门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抓好工作落实。省里正在考虑将来要建立一个领导机构。对于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反映的问题,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合作的组织层次偏低,领导同志没有挂帅,组织比较松散, 16

没有约束力。对此要认真考虑,否则考核目标过不去。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把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工作要求逐一分解落实到地市和省直部门,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及时反馈信息,总结推广经验。 四是要制定落实考核奖惩措施。江苏省推进“双转移”成效大,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省里对各地各部门制定了一套奖惩考核措施。在这方面,我们也拿出了举措,将来要严格考核、严格执行。除评价与考核地方各级的工作外,还要评价考核省直部门的工作。要实行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被扶持地区对扶持地区的评价,并面向社会机构和社会公众进行民意测评。省委、省政府每年要召开会议,与各地各部门进行一次“秋后算账”,每年要算一次账,看你们到底干得怎么样。通过年年考核,年年算账,鼓励先进、批评后进、改进工作。要根据每年对账情况,完善相关文件。如今年通过检查“双转移”的效果,完善“双转移”的政策举措,后年再看围绕区域协调发展还需要出台什么举措。

五是要加强干部人才支撑。思想路线决定后,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要加强省直部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地市干部交流,加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县一级的干部交流。发达地区要加强选派干部到对口扶持的欠发达地区任职、挂职。欠发达地区的后备干部、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也可组织到发达地区锻炼和学习。同时注意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 17

省属企业选派干部到欠发达地区任职或挂职。

六是要形成推动“双转移”的良好社会氛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要积极宣传“双转移”《决定》及其配套政策,对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进行专题报道,对贯彻执行中的焦点、难点问题可以发动社会各界展开热烈的讨论,对一些创新性的做法要有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让大家对推动“双转移”形成广泛社会共识。

推进“双转移”意义重大。希望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