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二小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 黄其其格

一、师德师风建设

1.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学习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我们的教师80%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他们对于相关法律了解甚少,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有必要,使教师明确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行为值得提倡,逐步在老师头脑中建立起行为标准。)

2.开学典礼上,全校教师在家长和学生面前郑重地在师德承诺书上签名。郑重的仪式,让每个教师形成了神圣感和尊严感。

3.出台《康巴什新区第二小学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处罚决定》,用制度的底线来约束教师的行为。在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绩效考核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4.师德师风调查常态化。定期对每班后三名学困生进行家访、电访,因为差生才是考量师德的标准。定期在学生及家长中进行师德师风调查问卷。

5.利用善行义举榜,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活动。每学年评选一次“我最喜爱的教师”,评委就是学生及家长,只有得到学生及家长的认可,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家长的同盟军。

二、班主任队伍建设

1.新区教育局出台了《班主任培养目标》,学校制定了相应的班主任培养实施方案,具体落实这项工作,帮助班主任实现目标、达到目标。途径。。。外出培训、学习(开阔视野,提升认识)、校本研修(基于当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班际交流(很多学校也一定存在这样的情况,虽然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但班主任很少到其他班去学习、参观。我们开展了班际交流活动,展示亮点、解决困惑)。

2.在新区教育局的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完成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室的二次研修,形成一种研修模式,形成一种工作的资源系统,无论是德育干部还是班主任学会了“整体构建、点上落实”的工作思维模式。(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先后进行了班主任工作框架图梳理、学校德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研讨、案例分析会、温馨教室创设研讨、现在正在进行班会课研究及家校工作的制度、流程、标准的梳理成果)

3.师生、家长一起制作班级主题活动集,增强班级凝聚力。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手册的检查、指导,规范班主任各项工作。量化考核做实做细,在考核与评价的过程中帮助班主任熟悉班主任工作基本内容及流程,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形成精品意识,并在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4.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的把关。本学期在班主任写计划之前进行如何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分享会,让两个班主任先写,然后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找出优点及不足,最后形成

共识本学期的计划按照如下格式写,班级情况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及班级整体情况分析),确定本学期工作目标(学生培养目标、班级管理目标、个人成长目标),详尽介绍实现目标的途径及措施,最后梳理出班级工作进程表。一年级班主任的计划推后一星期写,因为他们还未接触到学生,对学生情况可以说好不知情,如果这时让他们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其实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我非常重视对计划及总结的检查工作,因我认为计划是一个学期开展工作的总体思路,如果计划制定模糊,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也是模糊不清,不知做些什么,怎么做,达到什么效果。这样开展工作是费时费力而不讨好的。每年的班主任工作计划及总结我都亲自检查,通过对比避免出现雷同、抄袭网上资源现象,凡是写得不合格的计划给出合理化建议并打回去重新写,然后再检查,目的就是帮助他们理清工作目标、工作重点,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佳措施。总结也是同样的检查方法,重点从本学期目标达成情况、值得坚持做下去的亮点工作、未达成的目标及原因分析、下学期工作设想几方面来写。经过几年的坚持班主任已基本掌握了写计划及总结的方法,而且都能从本班实际出发,有了班本特色的印记,有了计划和总结是为我所用的意识。

三、家校联系

1.家访:从建校初至今,学校领导和教师一直坚持家访。我们坚信,孩子在学校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成绩问题、习惯问题及其他各种问题,都能在家庭中找到根源。我校作为一所新建校,80%为青年教师。我们希望在他们一参加工作就树立起一种认识,“只有走进学生的家庭,才会真正了解孩子”。为了确保家访工作的有效性,我们确定了五类家庭的孩子必访。

一必访贫困家庭的孩子,二必访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三必访单亲家庭的孩子,四必访行为偏差的孩子,五必访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孩子。以上五类孩子都是弱势群体,如果他们的问题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得不到老师的帮助,他们就会成长为社会的边缘人。

2.家校联系“四互动”,征集意见渠道通。

一是教学互动。家长开放日逐班进行,一个班一天,从孩子上学走进校门到放学走出校门,所有的时段、地段都向家长开放。家长们在教室里和孩子一起听课,直观地看到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踊跃发言,是否积极思考,同时也审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习方法如何指导。课后召开意见征求会,就老师的教学方法、孩子学习习惯培养以及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对学校的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年级的开放日活动学校安排两位行政领导全程陪同。活动结束后,第二个工作日由学校牵头召开意见

分析会和整改策略研讨会,由班主任归纳、整理后,向家长反馈。

二是活动互动。学校精心设计了各项幸福活动,邀请家长参加。三八开展“我与母亲共绘美好明天”百米长卷绘画活动;四月清明节前组织“远足寄哀思,亲子放风筝”活动;四月的读书节有亲子共读活动;运动会上专门安排了家长拔河、跳绳比赛、齐心协力等项目;六月的义卖活动家长参与制作、布臵摊位、推销;每周食谱都由家长代表和食堂管理员共同制定;组织家长护校队,帮助维持上放学校门口秩序及治安;在道德讲堂上设计“我给妈妈送礼物,报答父母养育恩”环节;每学期末,由家长和孩子选出“我最喜欢的老师”、“我最喜欢的校本课”,在表彰仪式上,所有的颁奖嘉宾全部由家长担任;由老师选出“最美妈妈”、“优秀家长”,颁奖嘉宾则由老师担任。家长们还会陪孩子去少年宫上体验课,学校每开展一次大型活动都有许多家长来当志愿者,帮助布臵会场、摆放物品、维持秩序,带着孩子们捡拾会场垃圾。在互动与交流中,增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沟通联系,提高了相互的信任度,对学校工作的知晓度。

三是培训互动。我校的学生家长虽然多是农民及外来务工人员,但在重视孩子、爱孩子方面他们豪不逊色于任何其他家长,而且他们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真诚、谦虚的态度。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家长树立先进的家教理念、

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为此,我们采取“办讲座”的培训方式,邀请我市家庭教育知名专家奇斯琴老师给家长们做报告。同时,还对培训进行了大胆改革,以“家长论坛”的方式来开展。首先在家长中进行问题征集,收集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所有问题进行归类、梳理,挑选出共性的、有针对性的问题再向家长公布,征集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最后在家长论坛上请优秀家长发言,并聘请专家点评。在整个论坛中,问题来源于家长、解决的办法也来源于家长,家长教育家长、家长培训家长。家长们普遍反映,这样的培训方法实用,收获大。现在,我们又将培训互动做了进一步的细化。针对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级的家长来开展家长论坛。

四是沟通互动。沟通是促进了解,达成共识最有效的渠道。我校开设了二小家长社区QQ互动平台,学校领导、任课教师及所有家长都进行注册,工作时间都在线。(开始,我们非常担心这个QQ群会不会成为家长发牢骚的地方,会不会成为传播家长不满情绪的垃圾桶?我们承认在一段时间里我们甚至都没有信心把这个事情做下去。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家长和孩子服务,就一定能得到家长的理解。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的家长逐渐成长和成熟起来。)现在,我们的QQ群已经成为家长交流家教经验,互相鼓励,传递正能量的有效平台。家长们会上传孩子们在家读

书写字、洗碗扫地的图片,让我们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老师们也会及时把孩子们上课、活动的照片上传,让家长随时都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校医会上传预防感冒、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学校会转发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家长们不仅读,还交流读后感。除QQ平台外,通信也被我们发展成为有效的沟通方式。所有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定期给家长写信,介绍班级情况,如班级目标、口号、班风班纪建设情况,介绍每个孩子在校的表现,提醒家长需要配合的工作。也有很多家长给老师回了信,表达对老师的谢意,对老师的要求等等。有些家长文化不高不会写信,老师们就设计了表格清单,对各项工作划勾打叉来表达对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工作是否满意。班主任都会对家长回信进行汇总 ,然后反馈给相关任课教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思路。

四、德育课程开发

我校的课程体系分为三块:国家课程校本化(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整合及拓展,由教务处负责)、艺体课程(为具有艺术、体育等才能的孩子提供发展、提升的平台、也由教务处负责)幸福课程(生活课程、主题月班本课程、走廊文化课程)

显性课程:生活课程----缝纫、编织、木工。

主题月班本课程----主题阅读、主题实践、主题反思、主题展示(通过月主题班本课程开发提升班主任课

程开发力,将月主题活动推向纵深,而不是浮在表面。为不增加负担,把月主题进行分化,一二年级做文明规则教育月班本课程开发,三年级做走进重阳节班本课程开发,四年级做走进最美中国班本课程开发,五六年级做爱祖国、爱家乡、爱校园班本课程开发。)

隐性课程:走廊文化

分三个层次:

一、二年级 做珍爱生命的幸福娃

三、四年级 做有生活能力的幸福娃

五、六年级 做文明优雅、有思想的幸福娃

开学初年级组长会召集该年级的班主任集体商讨各自班级的展示内容,然后分头行动在预定时间内完成走廊文化的创设工作。这样做有以下几点好处:(1)增强了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意识(2)实现了资源共享(3)走廊文化创设内容形成系列,不重复。(4)师生慢慢养成精品意识,这一习惯对于师生的工作和生活会终身受用。

五、温馨教室的打造

孩子在学校的一日生活大部分是在班级中度过的,打造一间安全、温暖、舒适、团结、令人向往的温馨教室非常有必要。上学期在新区教体局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梳理出班级文化建设、温馨教室建设框架图,重点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我们分层分内

容组织了多次二次研修,边研修边创设,边创设边探索,最终形成共识,每间教室门口的外墙为各个班级特色展区,主要展示班名、班徽、班训等体现班级特色的内容,标准班级特色突出,整体设计美观、大方、精致,以学生作品为主。教室内设有休闲区、荣誉区、主题月板报、班级软木板特色区、班务栏、饮水区,每个班级有共性的区域,但在共性中又有个性的体现,实现一班一品,一班一特色。

六、学生养成教育

1.定内容、定标准:完善幸福五娃评价体系,全员参与,形成学年段幸福五娃评价标准体系,体育教师指定运动娃评选标准,艺术教师制定艺术娃评选标准,其他教师制定智慧娃评选标准,班主任制定礼仪娃、劳动娃评选标准。定出标准,分享在二小共享里,班主任下载、打印,然后张贴在教室里。所有任课教师参与评价,尤其注重平时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每月评选一次班级幸福五娃,每学期评选一次校级幸福五娃。

2.礼仪娃、运动娃、智慧娃、艺术娃、劳动娃(我们校园共有2个保洁,其余区域都是由师生打扫,珍视孩子们劳动的机会)班级、学校各有标准。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七、安全工作

1.定期排查,教室、功能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区域都张贴安全隐患排查表,并责任到个人,谁的区域谁负责检查,一月两次排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总务处。安全督查行政领导一月检查一次上述任务完成情况;其他公共区域行政领导一月分区域检查。

2.行政领导的安全责任区划分,使人人关心安全,关注安全。

3.安全教育,外请消防队、交警队等部门的警官来校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走进消防队、交管大队参观;举行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分管领导做安全知识培训。隔周一节班会课是安全教育课。安全主题教育月活动的开展。

4.演练、演练分教学区、宿舍、餐厅等区域分别进行。使师生在每个区域都熟悉逃生路线。

5.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口签订各口的,各口负责各口的人员。

6.严格执行上下课交接班制度、行政值周、教师值周制度。

八、主题活动

顾明远先生曾归纳了关于教育的四个观点,第四句就是“学生成长在活动中”。学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孩子们的认识、行动。而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就是这两者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每个学期都有学期主题活动,上个学期举行了“与时间赛跑”活动,

本学期举行“我要做有生活能力的幸福娃”,开学典礼启动,班级开辟学期主题专栏,学生定目标、愿景,学期中班主任指导、跟进,学期末检验目标达成情况;三月五日雷锋纪念日,孩子们走进社区捡拾白色垃圾;4月举行了“远足寄哀思暨放风筝”社会实践活动;5月,开展首届校园科技艺术节,开展庆六一文艺汇演及爱心义卖活动。九月重阳节学生走进孤寡老人家中;十月全校总动员一二年级参观博物馆,三至六年级游玫瑰公园;十一月书法节等在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上、下课温馨提示语的征集活动。并且,在每个大型活动结束后,德育处都会先做自我总结,再请全体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并提出批评意见。

 

第二篇:二小特色德育工作汇报

烧 开 “德 育” 这 壶 水

——韩城镇第二中心小学常规德育特色总结

知行脱节是德育始终难以走出的误区,以至于学校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水的沸点是100℃,可我们的德育往往在50℃左右就停了下来。例如当孩子开始做好事了,或者开始守纪律了,人们就以为德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教育已经成功了。事实上,这绝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而只能算是前50℃的教育。它绝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终点,而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将其反复训练成道德行为习惯,才是德育的真正目标,是德育的后50℃。这也正是中心校提倡的——抓学生行为习惯训练。

建校至今,我校就一直把工作重心定位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上,高标准现代化的校舍,如果让一群没有好习惯的师生来住,没多久,它将失去以前的美丽、整洁,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暑假期间校领导、教师们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训练项目,并在8月x日上午提前返校对学生进行了专项训练,开学后征求学生意见和学生实际,对训练项目及要求进行了调整,最终确立了6个好习惯训练项目,它们是“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讲文明”的好习惯、入厕好习惯、保持墙壁卫生习惯;爱护桌凳卫生习惯、我的地盘我做主好习惯、早读午读好习惯。下面就以“上下楼梯好习惯”为例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 展示隐患——提要求

开学后通过班级视频投影,让学生了解上下楼梯存在隐患,如:湖南一中学下晚自习后,学生蜂拥下楼,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拥挤,

发生踩踏,8死26伤。20xx年x月x日湖南常宁市西江小学的学生预备做课间操,在下楼时发生踩踏事故,6名学生受伤。深圳市某小学学生,就是因为在上楼时不小心与下楼梯的同学相撞,滚到了楼梯下,结果使脾脏摔裂被切除,造成了五级伤残。象这样的事件还很多,据统计,全国24起中小学生拥挤踩踏事故中,20起发生在楼梯间。可见,“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讲文明”是利人又利己的好习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然后师生共同制定习惯要求。 “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讲文明”要求:

(1)楼梯、门口各分为东西两个,各年级按指定出入。

一(1)、一(2)、六(1)、三(1)、三(2)、五(1)走教学楼内西边楼梯及西门

二(1)、二(2)、六(2)、四(1)、四(2)、五(2)走教学楼内东边楼梯及东门

(2)集会或下课时学生有秩序的走出教室,和其他班不冲突,互相礼让,走路时手不摸墙。

(3)上下台阶时,一步一个台阶,一律靠右行,注意礼让行人,做到轻声慢步(脚步轻、慢)、井然有序,不许前呼后拥,互相推搡。

(4)上下楼梯禁止拥挤,防止踩踏等事件发生:如遇鞋带开应立即出列,向左跨两步,到达安全地带,再系鞋带;如遇崴脚等特殊情况时及时报告老师;如遇前面同学跌倒等后面的同学应立即停止上下楼梯,并马上报告老师。

(5)上下楼梯不说话,不打闹。

(6)如出现上下楼梯相遇时,先下后上。

二、 抓住关键——巧引导

1、 注重第一次

培养学生的习惯,要特别注重第一次。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试想,如果绳索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缠好,即使你再缠上100道绳索,也只能越缠越歪。因此,要先打好基础,注重第一次或前几次良好行为出现后的鼓励和强化,以及不良行为出现的教育与矫正。这样,在每天缠上新的“绳索”的时候,习惯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我校是新建校,学生没有在此生活的经验和基础,他们来到新的学校,由于陌生,干什么事都谨小慎微,处处留神和模仿,这样,我们抓住了这一契机,学校领导班子参与和监督了各班培训后的学生上下楼,严格训练第一次,为习惯的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2、强化前七天,坚持一个月,做好90天。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1~7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去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个阶段是7~21天左右,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是21~90天左右,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

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这个阶段,学生就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为他们“效劳”。

上下楼梯好习惯我们就是在强化、坚持中进行着。

三、多彩活动——促提高

1、开展行为习惯优胜班评比活动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重点对上下楼梯、楼内行走等方面进行监督,每周评出“行为习惯优胜班”。

2、全校展示,取长补短

为了把“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讲文明”的习惯的培养推向高潮,我校在10月x日,举行“上下楼梯好习惯”展示评比活动,活动过程中全体班主任全程参加,在展示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方法,比如:有的班下课在楼道内站队,站好队后最后一名同学举手示意,然后直接往下带,省去了体委喊口令的时间,也减少了楼道内的噪音;有的班直接站到教室内的过道中,一队一队往下带节省时间,等等好方法,全校展示,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

3、录相跟踪,随时监督

展示活动各班都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但是平时没有那么多老师在场,有的孩子不免放松,说话、打闹现象时常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决定用录相机不定时跟踪,随时监督学生行为,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强化养成。

4、自我管理,互相监督

为了减轻班主任的负担,培养小干部的能力,班主任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小组中选一名组长,时刻监护学生上下楼的纪律,减轻了班主任的劳动量,起到了互相监督的作用。

四、自主评价——再升华

为了增强习惯养成的实效性,各班实施了自主评价,学校对评价的格式没有固定要求,而是放手给班主任、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各班的评价不拘一格,有的班先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然后由班主任再对各组进行评价;有的班利用“摘星”进行评价;有的班巧用“星卡”,对学生进行评价。“星卡”分为三种:绿卡、红卡、黄卡。绿卡是基本卡,代表着学生的点滴进步;红卡,代表着荣誉,代表着收获;黄卡,代表着学生的过失,指明学生今后努力发展的方向,从而鞭策学生不断进步。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时,老师就给学生发一张“绿卡”,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被发现不遵守纪律,老师或组长每发现一次将收回一张绿卡。当学生累积到5张“绿卡”就可以到班主任哪换取一张“红卡”。谁积累的多,谁将获得期末的“行为习惯先进个人”的荣誉。

就是这样不拘一格的评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拥不挤讲文明”的好习惯逐淅养成,楼道内打闹、说话的没有了;拥挤、推搡的没有了;喧哗、追逐的没有了,很好的防范了楼道内的不安全隐患。

目前,我校已把习惯养成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初步形成了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四位一体,学校、教师、学生齐抓共管的景象。在学校N个行为习惯培养的过程中给我校注入了亮丽的色彩和强大的生命力。每天校园环境优美洁净,课堂学习生动活跃,学生作业整齐美观,各项活动井然有序。

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要烧开德育这壶水,就要把美德化为习惯,让我们播洒好习惯的种子,用恒心去浇灌,用毅力去培育,用意识去创造我们辉煌的未来吧!

韩城镇第二中心小学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