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培训主要内容

策划培训主要内容

格式与样例

一、策划书名称 尽可能具体的写出策划名称,如“xx学校组织部辩论赛策划书”,置于页面中央。

二、活动背景: 这部分内容应根据策划书的特点在以下项目中选取内容重点阐述;具体项目有:基本情况简介、主要执行对象、近期状况、组织部门、活动开展原因、积极影响、以及相关目的动机。其次应说明问题的环境特征,主要考虑环境的内在优势、弱点、机会及威胁等因素,对其作好全面的分析,将内容重点放在环境分析的各项因素上,对过去现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并通过对情况的预测制定计划。如环境不明,则应该通过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分析加以补充。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举办辩论赛的目的、意义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目的要点表述清楚;在陈述目的要点时,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及由此产生的意义都应该明确写出。如: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辩论技巧,培养同学的团队精神等。

四、活动名称: xx大学组织部第x届辩论赛

五、活动目标: 此部分需明示要实现的目标及重点(目标选择需要满足重要性、可行性、时效性)。

六、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正文部分,表现方式要简洁明了,使人容易理解。在此部分中,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等;对策划的各工作项目,应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绘制实施时间表有助于方案核查。另外,人员的组织配置、活动对象、相应权责及时间地点也应在这部分加以说明,执行的应变程序也应该在这部分加以考虑。

七、经费预算: 辩论赛活动中的各项费用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周密的计算后,用清晰明了的形式列出。

八、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细节: 内外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给方案的执行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当环境变化时是否有应变措施,损失的概率是多少,造成的损失多大等也应在策划中加以说明。

九、活动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注明组织者、参与者姓名、如果是小组策划应注明小组名称、负责人。

社团活动策划书格式要求

一、 策划书名称

写清策划书名称,简单明了,如“xx 活动策划书”,“xx”为活动内容或活动主题,不需要冠以协会名称。如果需要冠名协会,则可以考虑以正、副标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诸如“社团活动策划书”等模糊标题。

二、 活动背景、目的与意义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与活动意义要贯穿一致,突出该活动的核心构成或策划的独到之处。活动背景要求紧扣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与教育背景,鲜明体现在活动主题上;活动目的即活动举办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陈述活动目的要简洁明了,要具体化;活动意义其中包括文化意义、教育意义和社会效益,及预期在活动中产生怎样的效果或影响等,书写应明确、具体、到位。

三、 活动时间与地点

该项必须详细写出,非一次性举办的常规活动、项目活动必须列出时间安排表(教室申请另行安排)。活动时间与地点要考虑周密,充分顾到各种客观情况,比如教室申请、场地因素、天气状况等。

四、 活动开展形式

协会须注明所开展活动的形式,比如文艺演出、文体竞赛、影视欣赏、知识宣传、展览、调查、讲座等。

五、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为活动举办的关键部分。活动内容要符合时代主题旋律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健康向上,富有教育意义与启示意义。杜绝涉及非健康文化的消极内容。要详细介绍出所开展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影片放映要写出影片的性质、名称和大致内容。

六、 活动开展

作为策划的主题部分,表述方面要力求详尽,不仅仅局限于用文字表述,也可适当加入统计图表、数据等,便于统筹。活动开展应包括活动流程安排、奖项设置、时间设定等。涉及到奖项评定标准、活动规则的内容可选择以附录的形式出现。活动流程安排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 活动准备阶段(包括海报宣传、前期报名、赞助经费等);

(二) 活动举办阶段(包括人员的组织配置、场地安排情况等); 注:须注明开展活动的阶段负责人、指导单位、参加人数等信息。

(三) 活动后续阶段(包括结果公示、活动开展情况总结等);

注:如有涉及校园卫生、环境等情况,应及时清理。

七、 活动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要尽量符合实际花费;写出每一笔经费预算开支,以便于报销处理(报销时附正规#5@p)。

八、 活动安全

对于大型活动和户外活动,要成立安全小组,指定第一安全负责人,充分考虑安全隐患,把人身安全放在活动开展的首要位置。在策划书的结尾,除写明策划单位、策划时间以外,协会负责人须亲自签名,并盖上协会印章,以示责任。

 

第二篇:标准化培训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一、GB/T 1.1—2009简介

二、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

三、标准的结构

四、标准的编写规则

五、标准的表述

六、标准的编排

七、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变化

一、 GB/T 1.1—2009简介

1. 实施日期:20xx年1月1日

1. 特 点:(1)是“标准的标准”,是编写我国各级各类标准的依据;

(2)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主要内容与“ISO/IEC导则第2部分:2004《国际标准的结

构和起草规则》”基本一致。

2. 修订原则:(1)普适性:提高GB/T 1.1的普适性(适用于我国各类标准的编写);

(2)一致性:保持与国际上标准表述形式相一致(尽可能与ISO/IEC导则第2部分:

2004《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保持一致);

(3)连续性:保持与先前版本(GB/T 1.1—2000)的连续性。

3. 与2000版的主要差异

(1)整合先前版本的技术内容;

(2)删除了仅适用于产品标准的规定;

——如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和包装等内容,产品标准的编写将纳入GB/T20001.5—200X。

(3)提高标准本身结构的严谨性和表述的准确性;

(4)促使我国标准的编写更加简化;

——如前言包含的内容、规范性引用文件等要素的引导语简化了。

(5)使得我国标准的形式更加清晰。

——如编排格式更加清晰,增加行空行距等。

二、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

? 标准的定义

? 编写标准需掌握的基础标准

? 编写标准的方法

1.标准的定义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一种

规范性文件。

引自:GB/T 20000.1- 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标准的几个特性:

? 属性:文件→规范性文件

? 对象: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

?

?

? 范围:一定范围内的产物 目的:获得“最佳秩序” 原则:要协商一致 程序:公认机构批准发布

? 基础: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

2. 编写标准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

(1) GB/T 1 标准化工作导则

(2) GB/T 20000 标准化工作指南

(3) GB/T 20001 标准编写规则

(4) GB/T 20002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3.编写标准的方法

(1)自主研制标准

——明确标准化对象,草拟标准名称;

——确定规范性技术要素;

——搭建标准结构;

——具体编写标准。

(2)采用国际标准

——准确翻译;

——分析研究;

——编写标准。

自主研制标准过程对应GB/T 1.1—2009的具体条款:

明确标准化对象(6.3.1.1),草拟标准名称(6.2.1)

选定规范性技术要素(6.3)

搭建标准的结构(第5章)

具体编写标准、标准的起草与表述(第6、7章)

标准的编排格式(第9章)

三、标准的结构

——按内容划分

——按层次划分

1.按内容划分

所有标准的内容都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

如:封面、目次、前言、引言、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附录等。

要素的划分有3种方式:

——按照要素的性质划分

——按照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划分

——按照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划分

(1)按照要素的性质划分

? 规范性要素——声明符合标准而需要遵守的条款的要素。

? 资料性要素——标示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附加信息的要素。

划分的目的:在声明符合标准时,标准中的哪些要素是应遵守的要素,哪些要素是不必遵守的要素,只是为

了符合标准而提供帮助的要素。

(2)按照要素在标准中所处的位置划分

?

?

?

? 资料性概述要素——位于正文之前的四个要素,即:封面、目次、前言、引言等。 规范性一般要素——位于正文中靠前的三个要素,即: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技术要素——是标准的核心部分,作用是“规定标准技术内容”,通常有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 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规范性技术要素的选择”见“四、标准的编写规则”)。 资料性补充要素——位于正文之后,除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

作用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要素。

(3)按照要素在标准中是否必须划分

? 必备要素——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包含封面、前言、名称、范围。

? 可选要素——在标准中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的要素。除了要素“封面、前言、名称、范

围”外,其他要素都是可选要素。

2.按层次划分

——标准的层次可分为:部分、章、条、段、列项、附录。

——标准中至少要有章、条、段三个层次,它们是标准的必备层次。

四、标准的编写规则

1.封面

2.目次

3.前言

4.引言

5.名称

6.范围

7.规范性引用文件

8.规范性技术要素的选择

9.要求

10.术语和定义

11.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12.分类、标记和编码

13.附录

14.参考文献

15.索引

? 封面

——标准的层次;

——标准的标志

——标准的编号

——被代替标准的编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CCS号);

——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对应的英文译名;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日期;

——标准的发布部门或单位。

? 目次

——当标准的内容较多,结构较复杂,一般印刷页在15页以上时,为便于查阅使用标准,应编写目次。 ——电子版的目次应自动生成(运用TCS 2009 标准编写软件)

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

a) 前言

b) 引言

c) 章的编号与标题

d) 有标题条的编号与标题(需要时列出)

e)

f)

g)

h) 附录的编号、性质和标题 附录中章的编号与标题(需要时列出) 参考文献 索引

i) 图的编号与图题(需要时列出)

j) 表的标号与表题(需要时列出)

? 前言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列出以下内容:

? 标准结构的说明(只有在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前言中才会涉及);

? 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 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它文件的说明;

? 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 有关专利的说明;

? 标准的提出信息(可省略)或归口信息;

? 标准的起草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 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前言中不应出现的内容:

? 前言中不应给出要求

不规范示例:GB 17896—1999《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的“前言”

? 前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

? 前言中不应规定配合使用的文件

不规范示例:GB/T 12763.3—2007《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中的“前言”

? 前言中不应阐述编制标准的意义或介绍标准的技术内容

? 前言中不应介绍标准的立项情况或编制过程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xx年发布的《关于强制性标准实行条文强制的若干规定 》:

强制性标准可分为全文强制和条文强制两种形式。

“前言”中相关信息的表述形式有如下几种:

——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 “本标准的第X章、第X条、第X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的第X章、第X条、第X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标准的表格中有部分强制性技术指标时,在“前言”中只说明“表X的部分指标强制”,并在该表内采 用黑体字,用“表注”的方式具体说明。

? 引言

——引言中可给出下列内容:

编制标准的原因

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

专利的声明

如果已经识别出某项标准涉及专利,则在引言中应给出有关专利的声明。

——引言中不应包含的内容

引言中不应给出要求

引言中不应包含“范围”一章的内容。

? 标准名称

标准名称的起草要求: 准确、简洁、术语统一

——标准名称可分为三个要素:

? 引导要素(可选):表示标准所属领域。

? 主体要素(必备):表示在上述领域内所要论述的主要对象。

? 补充要素(可选):表示上述主要对象的特定方面,或给出区分该标准(或部分)与其他标

准(或其他部分)的细节。

——标准名称可能具有的形式

? 一段式:

? 两段式:

? 三段式:

起草产品标准名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 无须描述文件的类型

——不必使用“??标准”或“??产品标准”之类的后缀

错误: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正确: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

? 避免限制标准的范围

——如《汽车齿轮碳氮共渗金相检验》,如果标准内容不仅适用汽车也适合拖拉机或其它通用机械,那么名称就将标准的适用范围缩小了。

? 避免扩大标准的范围

实例:使用“祛痘贴” ,不使用“美容贴”

? 有关产品标准的命名

产品的标准名≠商品名

产品标准名称应能准确的反映产品的属性,尽可能采用学名、专业术语或现有标准中的术语。 例1: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而不用“特氟纶”。

例2:“痘立消”、“斑立净”、“益肤霜”等是商品名,不应作为标准名。

例3:避免过多描述性或含糊不清,如“磨砂膏”,其实就是“沐浴剂”,见QB 1994—2004《沐浴剂》: 应遵守有关产品命名的标准或法规:

——GB/T 14455.1—2008 精油 命名原则

——GB/T 20502-2006 膜组件及装置型号命名

——GB/T 2705-2003 涂料产品分类和命名

——相关法规,如卫生部发布的《健康相关产品命名规定》、《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 ? 范围

——范围的内容

? 阐述标准中“有什么”

? 阐述标准能“有什么用”

——范围的表述形式

? 关于标准化对象的陈述:

“本标准规定了?????。”

? 关于标准适用性的陈述:

“本标准适用于???.,不适用于???。”

示例:QB 2654—2004 洗手液

? 规范性引用文件

——可以引用的文件:

一类是标准(首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国际标准

另一类是标准之外的文件

? 由ISO、IEC发布的国际文件,包括技术规范(TS)、可公开获得的规范(PAS)、技

术报告(TR)、指南(Guide)等。

? 经过相关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相关标准的审查会议确认符合下列条件:

——具有广泛可接受性和权威性,并且能够公开获得;

——作者或出版者(知道时)已经同意该文件被引用,并且,当函索时能从作者或出

版者那里得到这些文件;

——作者或出版者(知道时)已经同意,将他们修订该文件的打算

以及修订所涉及的要点及时通知相关标准的归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归口单

位。

示例:《GB 5296.3—2008 消费品使用说明 化妆品通用标签》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不宜被引用的文件:

? 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政策性文件;

? 宜在合同中引用的管理、制造和过程类文件;

? 含有专利或限制竞争的专用设计方案或只属于某企业所有而其它参与竞争的企业不应获得

的文件。

错误表述示例:

“?? 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的要求应符合《?? 管理办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的排列顺序(先国内后国际,先标准后文件)

a) 国家标准(含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b) 行业标准

c) 地方标准(仅适用于地方标准的编写)

d) 国内有关文件

e) 国际标准(含ISO标准、 IEC标准、ISO/IEC标准)

f) ISO、IEC有关文件

g) 其它国际标准以及其它国际有关文件

同类标准的排列顺序:

?

? 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按标准的顺序号进行排列 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其它国际标准先按标准代号的拉丁字母顺序排列,再按标准顺序号排列。 引用的方式

? 注日期引用

——表示只有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之后修订的新版本,甚至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中的内容均不适用。 ? 不注日期引用

——表示引用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

凡引用了其他文件中的具体的章、条、段、列项、附录、图、表或特定部分,均应注日期。

标准条文中对引用的具体表述:

? 规范性引用的表述方法:

示例:“应符合??的规定”;

“应按照??的要求”

? 资料性引用的表述方法:

示例:“参见??的内容”

“??中给出了相关信息(说明)”。

规范性引用文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不要列入在标准中没有被引用或提及的文件,如标准起草过程中依据或参考的文件。

——不要列入尚未发布或尚未出版的文件,不能公开得到的文件。

——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能引用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只能在本企业的标准中引用。 ——不要将资料性引用的文件列入到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去。资料性引用文件包括:

?

?

?

? 标准条文中有所提及、但并不是标准应用时必不可少的文件。 标准中的资料性内容如条文中的注、脚注、示例、图注、表注、资料性附录中提及的文件。 “术语和定义”一章中,在定义后的方括号中标出的术语和定义所出自的文件。 规范性技术要素的选择

——目的性原则

——性能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

确定规范性技术要素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标准化的对象

如:产品、服务、过程、试验方法、术语、符号、分类、接口、管理体系,等等。

标准所针对的使用对象

标准化对象相同,但使用对象不同。

制定标准的目的

标准化对象相同,但制定标准的目的不同。

? 要求

“要求” ——使用频率最高的规范性技术要素 ? 摘抄形式引用时,在方括号中标出的摘抄内容所出自的文件。

“要求”的内容遵循两个原则:

——性能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

(一)性能原则

1.产品特性分为性能特性和描述特性。

? 性能特性——是与产品的使用功能有关的特性,是产品在使用中才能体现出来的特性(如汽

车的速度、灯管的亮度、吊车的起吊吨位、产品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安全性等);

? 描述特性——是与产品的结构、设计相关的具体特性,是在实物上或图纸上显示出来的特征

(如尺寸、形状、颜色、成分或配方等)。

2.“性能原则”——“只要可能,要求应由性能特性来表示,而不用设计和描述特性来表述”。这一原则是

国际上通用的原则,是标准和技术法规都适用的原则。

3.性能原则是结果(是什么)与过程(怎么做)谁优先的问题。性能原则提倡“性能”优先,也就是提倡“结果”优先。

4.根据“性能原则”,产品标准原则上只需按使用要求做出规定,对于产品配方、加工、生产工艺、生产设

备等一般不做硬性规定。

如:“洗衣粉”的标准对洗衣粉的去污能力、循环洗涤性能和总的活性物含量作出要求,但不会涉及产品的

具体配方、成分或生产工艺。

一、 采用“性能原则”的作用

——充分发挥各生产企业的优势和创造力,促进技术创新和进步。当“要求”用性能特性来表达时,会给技术发展留有最大的空间。

(二)可证实性原则

“可证实性原则” ——“不论标准的目的如何,标准中应只列入那些能被证实的要求”。也就是说,标准

中规定的要求应该能够被检验、证实。

通常可证实性原则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a) 采用具体数值形式

b) 通过实验得出某种结论

——例:对罐头食品微生物指标的规定“应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要求”,而不是规定菌落总数(CFU/g)。

c) 比较直观的具体要求

任何产品都有许多特性,但不是所有的特性都要作为要求写入标准,也不是所有的特性都能作为要求写入标准。

需要考虑下列情况:

1、不应列入没有证实方法的要求

2、不必列入无须证实的要求

3、不宜列入不能在短时间内证实的要求

4、不应列入不能量化的要求

? 术语和定义

——术语条目应包括:条目编号、术语、英文对应词、定义。

——定义既不应包含要求,也不应写成要求的形式。

——定义的表述宜能在上下文中代替其术语。

示例:GB 17930—2006《车用汽油》

术语和定义的选择

(1)理解不一致的术语

——不是“一看就懂”,或不同语境有不同解释。

例:《GB 19877.3—2005 特种香皂》与 《QB/T 2485—2008 香皂》

? 《GB 19877.3—2005 特种香皂》中有“术语和定义”一章,对“特种香皂”、“广

谱抑菌香皂”、“普通抑菌香皂”做出定义。(特种香皂:添加了抗菌剂、抑菌剂成分

具有清洁及抗菌、抑菌功能的香皂。)

? 《QB/T 2485—2008 香皂》中无“术语和定义”一章,不需对“香皂”做出定义。

(2)尚无定义或需要改写已有定义的术语

——对某概念建立术语和定义前,应查找在其他标准中是否已为该概念建立了术语和定义。如果已经建立,宜引用定义该概念的标准,不必重复定义。

——只有确认在现行术语标准中尚无定义或已有定义不合适时,才需要在标准中给出定义.

(3)标准的范围所覆盖领域中的术语

——如果该术语所涉及的领域不属于标准所覆盖的范围,则不应在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给出定义,可在标准的条文中说明其含义。

如:食品行业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一章不列出机械行业的术语

(4)多次使用的术语

——如果某个术语在标准条文中只用到一次,则无需在“术语和定义”中进行解释,只需在条文中加以说明。

?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

一、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的排列方式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不编号,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同时遵守如下规则:

——大写拉丁字母位于小写拉丁字母之前;

——无角标的字母位于有角标的字母之前,有字母角标的字母位于有数字角标的字母之前; ——希腊字母位于拉丁字母之后;

——其他特殊符号和文字。

二、下列符号适用本文件。

b:等边三角形边框内缘底边长。

D:观察距离。

d:圆形边框内径。

de:棱形边框内缘的边长。

md:图形符号重要细节的最小线性尺寸。

m1:符号中细节的最小线宽。

s:推荐性示例中由角标所限定的符号的线性尺寸。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BV:比特流参考解码器(Bitstream Buffer Verifier)

CBR:恒定比特率(Constant Bit Rate)

CIF:通用中间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

LSB:最低有效位(Least Significant Bit)

MB:宏块(Macroblock)

? 分类、标记和编码

——分类和命名涉及的内容

? 分类的依据

? 层次自身的称谓

? 层次的对象的命名

示例:产品标准的分类

——《QB/T 1978-2004 染发剂》中对“产品分类”的表述:“产品按形态可分为:染发粉、染发水和染发膏(啫喱)”、“产品按剂型可分为:单剂型和两剂型”。

注:用陈述型条款,不用要求型条款(区别于产品的质量等级与相应指标要求的表述)

分类后的对象的识别

文字、

数字、字母

符号标记

示例:《QB 2387-2008 洗衣皂粉》中的“分类、代号和标记”

标准化项目标记

是标准发布机构为自己发布的标准中的某一个项目拟定的标记。

项目

? 有形的项目(如材料或成品)

? 无形的项目(如过程或系统、试验方法、有关标志或交货的要求等)

标准化项目标记的使用

可在标准、科技文献、订单、信函中使用。

? 附录

规范性附录:标准正文的附加或补充条款。

——标准的使用者在声明符合标准时,这些条款也应遵守。

资料性附录:给出有助于理解或使用标准的附加信息,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的信息:

? 标准中某些条文的资料性信息;

? 正确使用标准的示例、说明等;

? 给出与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详细技术性差异或文本结构变化情况。(详见GB/T 20000.2—2009)

例:《 GB 8372—2008 牙膏 》中,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说明牙膏的检验中对铅的检验必须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来执行。

?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可列出的文件

——标准起草过程中依据的文件;

——标准条文中提及的文件;

——标准中的资料性内容如条文中的注、脚注、示例、图注、表注、资料性附录中提及的文件。 ——“术语和定义”一章中,在定义后的方括号中标出的术语和定义所出自的文件

——摘抄形式引用时,在方括号中标出的摘抄内容所出自的文件。

五、标准的表述

——条款的类型和表述

——技术要素的表述

——条文的注、示例和脚注

——图

——表

——其他项目的表述

? 条款的类型和表述

标准的要素是由条款构成的。

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种类型:

——陈述:表达信息的条款,不做任何要求和建议。

——推荐: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

——要求:表达如果声明符合标准需要满足的准则,并且不允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不同类型条款的表述形式

? 不同类型的助动词,如“应”、“宜”、“可”、“能”。

? 不同类型的汉语句式,如陈述句、祈使句。

陈述型条款的表述

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

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

利用助动词“能”或“不能”。(表示能力)

利用助动词“可能”或“不可能”。(表示可能性)

推荐型条款的表述

利用助动词“宜”或“不宜”。

通常表示:

——在几种可能性中推荐特别适合的一种,不提及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例:“每个表宜有表题”

——某个行动步骤是首选的,但未必是所要求的;

例:“测定该溶液的pH值宜采用滴定法”

——使用否定形式时,表示不赞成但也不禁止某种可能性或行动步骤

例:“温度不宜高于25 ℃”

要求型条款的表述

利用祈使句直接表示指示。通常适用于对过程或方法的要求。(表示命令实施者须完成的行为或行动步骤,并且不准许打折扣)

例1:GB 13531.1—2008 《化妆品通用检验方法 pH值的测定》中,

例2:“按GB/T ????规定的方法进行”。

利用助动词“应”或“不应”。

例:“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几种助动词的比较:

? 测定该溶液的pH值应采用滴定法。

——表示一种要求,只有这样测定pH值,才认为符合标准。

? 测定该溶液的pH值宜采用滴定法。

——表示一种建议, 最好这样测定pH值。

? 测定该溶液的pH值可采用滴定法。

——表示一种允许,标准许可这样测定pH值。

? 测定该溶液的pH值能采用滴定法。

——陈述一种事实,一种客观能力,表示这样测定pH值是客观上能实现得了的。

技术要素的表述

标准中技术内容要求程度不同宜在标准名称上有所反映。

标准名称中含有“规范”

——即规定产品、过程和服务需要满足的要求的文件;

——标准中一定要包含“要求”以及相应的验证方法;

——以要求型条款为主。

标准名称中含有“规程”

——即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使用所推荐的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标准宜以推荐和建议的形式起草;

——以推荐型条款为主。

标准名称中含有“指南”

——即给出某主题的一般性、原则性、方向性的信息、指导或建议的文件;

——标准中不应包含要求型条款;

——以陈述型条款为主,适宜时,可采用建议的形式。

条文的注、脚注和示例

? 条文的注、脚注和示例在标准的任何要素中都是资料性的,用于提供正确理解和使用标准的附加信

息。

? 条文的注、脚注和示例不应包含要求(助动词“应”或祈使句)或对于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信

息。

? 注和示例:

——置于所涉及的章、条或段的下方。

——表示方法:“注”、“注1:”、“注2:”或“示例”、“示例1:”、“示例2”。

? 脚注:

——置于相关页面的下方。

——表示方法:“1)”、“2)”、“3)”或“*”、“**”、“***”。

? 图

? 每幅图在标准条文中均应明确提及。

? 图的构成

至少包括:图、编号,除此之外还可能包含:图题、图注、图的脚注、图和编号之间的段、说明、关于单位的陈述等。只有一个图时,仍应给出编号“图1”。

? 与图的内容有关的要求

——图注不应包含要求。

——图的脚注可包含要求。

——与图的内容有关的要求可在条文、图的脚注、图和图题之间的段中给出。

图的接排

——表示:“图1(续)”或“图1 ? ? ? ?(续)”

——如果图的右上方有关于单位的陈述,则续图应重复对单位的陈述。

? 有关分图

图可以有分图,但只允许有一个层次的分图,分图应使用字母编号a)、b)、c)等。

注:零、部件的不同方向的视图、剖面图、断面图和局部放大图不应作为分图。

图中的字体应符合《GB/T 14691 技术制图 字体》的规定。

? 表

每个表在标准条文中都应明确提及;

表的构成:

至少包括:表(含表头)和编号,除此之外还可能包括:表题、表注、表的脚注、表内的段、关于单位的陈述等。只有一个表时,仍应给出编号“表1”。

与表的内容有关的要求

——表注不应包含要求。

——表的脚注可包含要求。

——与表的内容有关的要求可在条文、表的脚注或表内的段给出。

表的接排:

——表示:“表1(续)”或“图1 ? ? ? ?(续)”

——续表应重复表头和关于单位的陈述。

表中不允许有分表或次级表。

? 其他项目的表述

(一)数和数值的表示

任何数,从小数点符号起,向左或向右每三位数字为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的间隙。

——正确:“23 456”

——错误:“23456”、“23,456”

——正确:“2.345 6”

——错误:“2.3456”

——表示年号的四位数除外,如:20xx年。

使用乘号“?”,不用“?”;

——正确:“1.8?10”

——错误:“1.8?10”

数和数值的区别:

数——表示非物理量,非物理量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如30天、5人等 数值——表示物理量,物理量为用于定量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等。如3 m,5 kg,10 min等。 -3-3

数的范围的表示:

——正确:5~10人,3~5天

——错误:5人~10人,3天~5天

数值范围的表示:

——正确:20 ℃~28 ℃,3 m~5 m

——错误: 20~28 ℃, 3~5 m

(二)量、单位及其符号

物理量应使用强制性国家标准GB 3101和GB 3102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和符号。

单位符号与数值之间应留四分之一个汉字的空隙。但平面角的单位“度”“分”“秒”的单位符号和数值之间不留空隙。

——正确:20°5′7″

——错误:20 °5 ′7 ″

计量单位的中文符号不应用于标准等科技文献。

——正确:km/h

——错误:千米/小时

注:单位名称“千米每小时”可用于标准中的文字叙述

5.6 其他项目的表述

倍数单位的使用

——正确:1.2?104 N、0.003 45 m

——同样正确:12 kN、3.45 mm

注:一般应使物理量的数值处于0.1~1000之间。

不应通过附加下标或其他信息修改法定计量单位的符号。

——正确:质量分数为5 %、体积分数为5 %

——错误:5 %(m/m)、5 %(V/V)

物理量的符号应使用斜体。

5.6 其他项目的表述

(三)尺寸和公差

尺寸的表示

——正确:80 mm? 20 mm ? 50 mm

——错误:80?20?50 mm或(80?20?50) mm

公差的表示(“±”或“~”,但意义不同)

——正确:80 mm±2 mm或(80±2)mm

——错误:80±2 mm

——正确:0 ℃~10 ℃

——错误:0~10 ℃

5.6 其他项目的表述

百分数的公差的表示

——正确:10 %~14 %

——正确:(12±2) %

——错误:12 %±2 %或12±2 %

注:若表示相对误差时,应表示为“12 %,具有±2 %的相对误差”。

? 标准的编排格式

标准的编排格式,包括页面排版、字体、字号、行距等,均可用TCS 2009标准编写软件自动生成。 在负责地方标准出版前的审核时,发现所审核的标准在编排格式与表述中存在的最多问题如下:

a) 章、节的标题、图题、表题的格式应为黑体,不是宋体;

b) 表中的内容应为小五号字,不是五号字;

c) 混淆表格中的注和脚注;

d) 续表、续图的编排和表述错误;

e) 数字每三位间没有空格,数值与单位间没有空格,表示物理量的符号没有使用斜体。

f) 混淆数和数值的范围表述,如符号“~”和“±”的使用错误;

g) 有些地方标准的术语和定义中没有术语的英文译名。

注:地方标准封面中的标准名称没有规定英文译名

? GB/T 1.1—2009的主要技术变化

1、封面:

在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给出标准是否涉及专利的信息。

示例:“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目次:

目次中不同层次的章、条要素规定要退格。

示例:对比GB/T 1.1—2009与GB/T 1.1—2000的目次编排。

3.前言:

①增加了标准编写所依据的起草规则。

示例:“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②增加了有关专利的说明。

示例:“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③删除了说明附录性质的规定。

示例:不必做此描述:“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④标准的提出信息可根据情况省略。

4、引言:

增加对已知涉及的专利,应在引言中表述。

示例:GB/T 1.1—2009中的C.3中的表述

5、规范性引用文件:

①简化了引导语。

? 2000版GB/T 1.1的表述:“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

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2009版GB/T 1.1的表述:“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②引用的文件可以在线获得。

示例:“可从以下网址获得:/”

③与国际标准无一致性程度的我国标准,无须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中标示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

④增加引用文件应遵守的原则。

6、术语和定义:

①修改了引导语。

示例: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②只规定非术语和定义标准的编写。

③增加术语和定义不应采用表的形式编排的规定。

7、要求:

删除了针对产品标准的规定。

8、增加了“技术要素的选择”

即整合了GB/T 1.2—2002中的“目的性原则”、“性能原则”、“可证实性原则”。

9、删除了抽样、试验方法、标志、标签和包装

即删除了仅适用于产品标准的内容。

10、标记:

增加了标准化项目的标记的规定。即整合了GB/T 1.2—2002的内容。

11、参考文献:

①每个参考文献应给出序号。

如:[1] [2] [3](采用方括号)

②国际、国外文献无须给出中文译名。

12、章:

章的编号和标题应占三行。

13、条:

①条编号和条标题应占两行。

②增加了“应避免对无标题条再分条”的规定。

③增加无标题条首句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可标为黑体字。

14、列项:

①可将关键术语或短语可标为黑体字。

示例: 本标准第4章中规定的所有项目为型式检验项目。型式检验每半年进行一次,或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检验:

a) 新产品投产时;

b) 原材料、工艺、设备有较大改变时;

c) 停产超过三个月,恢复生产时;

d)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

②删除了列项中再分段的规定。

15、附录:

每个附录应另起一页,不允许接排。

16、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

①增加“可能”和“不可能”的表述。

②“能”的等效表述不再有“可能”;“不能”的等效表述不再有“不可能”。

③删除了对应的英文表述。

17、技术要素的表述:

增加了“技术要素的表述”。

18、图:

①增加了图的接排规定。

②增加了对分图的规定。

③增加了图与前面的条文应空一行。

④增加了图的编号和图题应占两行。

19、表:

①增加了表与其后条文空一行。

②增加了表的编号与表题占两行。

③增加了表的外框线、表头的下框线、表注或表内的段的上框线用粗实线,仅有表的脚注时其上框线也为粗实线。

示例:GB/T 1.1—2009中各表的编排。

20、缩略语:

修改了缩略语的表述形式。

——09版:“如果标准中未给出缩略语清单,则在标准的条文中第一次出现某缩略语时,应先给出完整的中文词语或术语,在其后的圆括号中给出缩略语,以后则使用该缩略语”。

——示例:脱氧核糖核酸(DNA)、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 。

21、专利:

增加了说明相关专利的要求。即整合了GB/T 1.2—2002的内容。

——包括“专利信息的征集”、“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和“已经识别出涉及专利”的信息,分别在封面、前言和引用中说明。

22、数值的选择:

增加了“关于数值的选择”的规定。即整合了GB/T 1.2—2002的内容。

23、数和数值的表示:

增加了标准中数字的用法应符合《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24、公式:

增加了“公式不能用量的名称或描述量的术语表示”的规定。

正确: 错误:

25、增加了“8.10 重要提示”

示例:GB/T 2893.2—2008《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第2部分:产品安全标签的设计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