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

“高效课堂”个人自评

王鲜荣

近年来,高效课堂改革犹如在波澜不惊的湖面投入巨石,亦如在久旱盼甘露的原野洒下雨露,激起了狂澜,也带来了生机。我校进行着高效课堂改革,这是一次教学理念的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领会高效课堂内涵,实施高效课堂改革。

传统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课上练习、课后作业。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按教师的意图展开,即使偏离也会被教师迅速纠正。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付出的精力主要用于消化理解教师所讲,学生头脑中复制的是教师的思想和语言,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创造的孕育。这与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教学重活动、重合作、重实践,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设计都是以教师的如何“教”入手,而忽略了学生的如何“学”,新时代要求学生不仅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传统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满足不了新课程的变化,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二、扎实推进 ,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一年多来,我怀着追求教学改革美好未来的一颗赤诚之心,在努力的学习着,默默地实践着,不敢有半点懈怠。要想把改革工作做好,自身必须加强。在这一年中,我查阅了大量有关课改的资料,学习先进理念,观摩课改名校的课堂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学观念。

1、加强校本研修,进行课堂诊断。

每周三教研日,我们同学科教师全员参加听课,课后进行评课议课活动,不仅对教材把握、课堂环节等课堂教学中问题进行评议,还根据课堂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展开了相关的研讨活动,真正解决课堂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课后进行反思,

写成教学反思和重新修改教案,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特别是同学科或同年级教师之间的互听课,,创设“边教边研,取长补短”浓厚的教研氛围。

2、指导学科组进行教学模式尝试。

复习课给我很大启示:整理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与重复,更不是机械地练习课,而是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点状的、片状的知识归纳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并通过整理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于是我带领政史组成员针对整理复习课的教学进行了专题研讨,总结出如下模式:先扶后放,循序渐进促能力形成——交流互动,彼此欣赏弥补不足——大胆提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经典习题,学生讲解演绎精彩。进而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

一读。读材料,抓关键词。

二审。审设问,弄清所问问题。

三联。联系教材知识点

四答。组织答案。规范答题。

3、组织开展办手抄报,政史地知识竞赛建设多彩大课堂。

根据我校学生知识面不广,学习兴趣不浓情况,我提出了通过开展办手抄报,政史地知识竞赛建设多彩大课堂的想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将知识延伸到课外,形成大课堂,让课堂更加多彩,富有生气。

三、高效课堂实施后的惊喜

自从课改以来,我欣喜的发现,学生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高涨,有自主学习,有小组探讨与合作交流,也有学生个人展示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原本沉闷的课堂开始活跃起来,每位同学在课堂上争先发言,积极思考,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愉快的学习知识。有效教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给所有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

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以优带差,合作探究,共同提高。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连成绩最差的学生都积极发言展示。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得快乐,更有效率。

课改历程中,我从疑惑到了解,从茫然到坚定,从探索到实践,艰辛与喜悦并存,历练与进步同在。今后,我会不断地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努力改变现行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着力构建自主,高效,优质的课堂。

 

第二篇:课改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课改先进个人汇报材料

推行课改,做丰富而质朴的语文教育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核心环节,也是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有人提到: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本人的阅读史,所以,阅读会成就一个人的优秀。

在整个小学阶段,课标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为145万字,如何达标,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能够分清良莠,阅读经典之作,成了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面的探索点,下面说一说我的具体做法。

一年级段,学生对图画的感受非常敏锐,图画书也就成了小朋友不可或缺的良伴,世界上所有民族的学童的学习几乎都是由图画入手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以绘本为主要阅读内容,通过课上老师对绘本故事的讲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低年级段的孩子对熟悉的故事特别敏感,所以每个故事我都不是只讲一遍,学生感兴趣的话,还会自己在家里读,一个不识字或很少识字的孩子,也能对着图画自言自语地讲出生动的故事,这就是阅读绘本的好处,比如《三只小猪》,孩子对着画面就能知道第一只小猪盖了一间稻草的房子,被大灰狼吹跑了,小猪被吃掉了;第二只小猪盖了柴火房子,也被大灰狼吹跑了,小猪被吃掉了;只有第三只小猪盖了砖瓦房,很结实,很安全。这一阶段,我们先后读了《逃家小兔》《小种子》《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蚯蚓日记》《大卫不可以》《小猪变形记》《我爸爸》《和甘伯伯去游河》等将近二十本绘本。

一方面是绘本的阅读,另一方面是童谣儿歌的诵读,我的班级诵读是在拼音教学之后开始的,每天的作业是一首儿歌的拼读背诵,这样做,一是因为儿童歌谣的节奏感比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们比较喜欢,同时学生在诵读中也发展了语言,认识了大量汉字,儿歌中也有许多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交通规则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了很多道理,比如生活习惯方面的《走路静悄悄》:我要学猫猫,走路静悄悄。楼下张婆婆,最怕吵和闹。脚步咚咚咚,吓得她心跳。要是吓出病,那可怎么好?再比如学习习惯方面的《上课铃声响》,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起立要站直,坐正不乱晃。不做小动作,专心来听讲。发言先举手,回答声音响。一年的时间,我们诵读了近200首儿歌,连同那些绘本故事,超额完成了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

从二年级开始,我根据孩子们的阅读特点,确定了三方面的阅读内容:一、以儿童诗为主的诵读。二、以绘本为主的读写绘。三、以共读为主的整本书阅读。先说儿童诗的诵读,这一年我们班的诵读内容是长春出版社的《日有所诵》,在这本书的前言部分有这样几句话“诵读就是深层次的阅读。日不间断的记诵就是练心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也是定力和静气。或大声诵,小声吟,或默默看,静静思,眼到知梗概,口到自成章,心到明得失,在诵读中成长的孩子能遍游世界,纵观历史。能让童年甚至整个人生都充满光明和温暖。”在这个宗旨下,我们的诵读将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每周四首小诗,母亲节、儿童节,元旦还会编排专题诵读,以诗养人,以读促教。在以绘本

为主的读写绘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走进了一些世界闻名的绘本,《花婆婆》讲述的是一个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故事;《石头汤》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爷爷一定有办法》讲一家人的温馨生活;《苏菲生气了》教会孩子们怎样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十几个绘本故事的反复阅读中,孩子们将每个故事看成了自己的冒险经历,不断预测结局,同时,孩子们自己的理解也随着故事的进行慢慢加深,慢慢学会理解、接纳、关心他人,宽容他人,矫正自己的行为。在二年级的下学期,我们开始进入整本书的共读,所选书目为《木偶奇遇记》和《爱丽丝漫游奇境》,《木偶奇遇记》这个滋养了好几代人的故事,叙述老人泽皮德把一块能哭会笑的木头雕成了木偶匹诺曹,然后通过皮诺曹的种种曲折、离奇的经历,表现小木偶热爱正义、痛恨邪恶、天真纯洁的品质,教育儿童要抵御种种诱惑,做一个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并能帮助父母的好孩子。这本18万字的童话书,在我们每周的读书课上被拿出来讨论和朗读,读不到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下阅读。就这样,诚实、听话、爱学习、爱劳动,这些冷冰冰的词汇在故事中鲜活起来,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是阅读的力量。《爱丽丝漫游奇境》包括两个童话故事:爱丽丝漫游奇境和爱丽丝镜中奇遇。前一个故事讲小女孩爱丽丝在一只兔子的带领下进入到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见到了一系列好玩的人,发生了很多奇特的故事。后一个故事里,爱丽丝来到了和现实世界的顺序和方向完全颠倒的镜中世界,为了能成为一个王后,她开始了一趟荒唐的旅行。这两个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变幻莫测,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深受孩子们的喜欢。近八万字的书,很快被同学们读完了。

美国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有个孩子向前走》的小诗: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成了他的一部分……儿童作家梅子涵这样解释这首小诗:“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所以,阅读不仅仅要求数量,还要求阅读内容要够精彩够经典。梅子涵曾这样这样来形容阅读的好处:“阅读那些经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还有智慧和见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课堂上和别的书里难以如此生动和有趣地看见的。慢慢地,这阅读就使你有了格调,有了不平庸的眼睛。”

既要多读,又要读经典,在这一阅读理念之下,我们开始了班级共读和自由阅读的旅程。在三年级到四年级这一阶段,我们利用周五的读书课,加上周末的阅读纸条(老师根据共读内容出的阅读题目),共同阅读讨论了《犟龟》《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苹果树上的外婆》《夏洛的网》《爱心企鹅》《兔子坡》《时代广场的蟋蟀》《神奇校车系列》共计五十多万字。“信念”是这个阶段学生难以理解的词,但我们需要让学生懂得:有信念,肯坚持,不一定就能获得辉煌的成功,但一定能遇到庆典。这一道理通过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初对《犟龟》的反复讲解回顾,得以渗透,成功不会源于聪明,坚持是一种品质。我们的共读通常选择那些情节曲折感人,描述真挚细腻,对生命的成长有着特殊意义的经典作品比如《夏洛的网》,借助一只蜘蛛夏洛为挽救一只小猪威尔伯的生命辛勤付出的故事,诠释了友情、诚信和生命

的价值。一个孩子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本书最后一天的描写充满的期望和伤感,威尔伯将能活下来看到从来没见过的冬季美景,这对好朋友再一次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威尔伯——你为什么为我做这一切呢?我不配,我没有为你做过任何事。

夏洛——你一直是我的朋友,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为你结网,因为我喜欢你,再说,生命到底是什么呀?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时代广场的蟋蟀》一个关于如何看待自由的故事;一个关于如何看待出名的故事;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带着学生们一章一章地读,一节一节地讨论,联系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友谊;怎么样表现自己的真诚……爱因斯坦曾说:“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如果想让他拥有智慧和善良,就让他阅读。”

“靠阅读扩充知识,在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阅读科普读物和科学著作,跟在学龄初期进行观察一样,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的,同时他还提到:“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所以,大力提倡阅读,努力引导阅读是我们教师必须做的事情,阅读不仅满足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春天捞蝌蚪,扑蝴蝶;夏天摸泥鳅,捉蜻蜓,摘蝉蜕;秋天听蟋蟀弹琴,看落叶飞舞;冬天有打不完的雪仗,滚不完的雪球,听不厌的故事……这些已从城市生活消失的乐趣,通过阅读又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了孩子们面前,借助想象,让孩子们进行了二次体验,丰富了学生当下的生活。

儿童阅读的推进,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也需要借鉴优秀同行的经验,坚持不懈。 除了诵读和儿童阅读,我的语文教学以生活化为理念,语文教学要符合尝试,要与生活中的实践思维相调和,在讲完《丑小鸭》一课后,我曾经写过这样的反思:语文的教学,不论是媒体常用的新闻体裁还是儿童作家常用的童话体裁,都应该不脱离常识,只有教学不脱离常识,学生的语言才能不脱离常识,学生的文字才能不脱离常识,才能创建如窗的课堂。但是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很多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化,通过语文课堂对生命的认识完全被诸如爱国主义、道德至上等意识形态所左右,精神僵化,思维单一,要说奋斗,就必然说将挫折踩在脚下才能成功,只有勇于追求梦想,才能成功,就我们成年人来看,这是常识吗?经历了挫折就一定成功吗?有没有耗尽了半生精力追求的梦想,到头来发现是一场空呢?

那么常识是什么,是生活,学语文既是在丰富当下的生活,也是在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丑小鸭只是一种象征,丑小鸭的成长是一个人成长蜕变化蛹为蝶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最初的获得生命的体验、渴望拥有尊严的急迫,寻找自我的迷茫,确定理想即认清自我并为之奋斗的信念,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没有哪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初就认清了

自我并确立了自己的梦想的,一个人不会把自己闻所未闻的事物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是常识,这就是关于生命成长的常识。

老师认识到了这个常识,在带领孩子们学习《丑小鸭》的时候,就会自然地引导孩子体会丑小鸭为什么会受排挤受嘲笑?受排挤受嘲笑的情况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这种嘲笑和我们因为字写得不好,衣服很脏等原因被嘲笑一样么?妈妈的冷漠“不愿再看到你了,你走远些吧!”正常么?如果不正常,那么原著又是怎么个样子?这样追问探究的结果是既发现了原著的秘密,又明白了出走的真正原因有两方面: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尊严而出走,被迫出走;另一个是为了不让妈妈总为自己伤心才出走。这才是丑小鸭的高贵与善良。也是认识丑小鸭的起点,有了这些,才能理解丑小鸭的“我要飞向他们(天鹅),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的执着。

语文的教学是复杂而生动的,只有一本教材教不好语文,只有阅读也学不好语文,真正有意义的语文一定是在生活常识基础上的艺术形式——丰富而质朴,精致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