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广告语的语用分析

引 言

广告(advertising)一词源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导至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在当今社会,广告作为一种大众传媒语言在企业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宣传和促销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广告大师Leonard认为:“广告是人与人沟通的行业,广告效果实现的关键在于向人们提供一种切中销售要点的利益承诺或消费理念,而这主要是靠语言来实现的。”

我们认为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言语交际行为涉及下面几个方面,孙维张概括为:①言语交际行为的主体——说话人和听话人;②言语交际行为的环境;③言语交际行为的目的;④言语交际行为的手段,即语言形式。[1]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环境是言语交际行为发生的背景,任何言语交际行为都是特定环境中的行为,离开了环境就没有言语交际行为;目的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启动因素和终极目标,没有无目的的言语交际行为;语言形式是目的的实现手段,是言语交际行为主体相互连接的外在手段。我们再来看广告言语行为的构成要素:①交际主体——广告制作者和受众者;②交际环境——广告言语行为发生的背景(语境);③交际目的——传递商品信息,最大可能地激起受众者购买的欲望甚至行为;④语言形式——广告语。需要强调的是,本文关注的是成功的广告言语行为。

本文将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广告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所产生的会话含义,同时考察关联理论在广告语理解中的体现。

一、广告语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2]分别包括:质量准则,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但是在广告这一言语交际行为中,广告制作者会有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条准则,并力求使受众者能够察觉这一违反,迫使受众者解读广告语蕴含的会话含义,从而使这一交际行为获得成功。

(一)广告语对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要求人们在交谈中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违反质量准则,广告语会显得缺乏逻辑性,夸大事实或者自相矛盾。然而在广告语中,广告制作者总是喜欢用一些夸张的表达手段向受众者传递信息,而受众者则能从这些夸张、矛盾的语句中推断出广告的真正含义。

例如:肥皂,我一直用雕牌。

这是雕牌肥皂的广告。这句话就明显地有些夸大其词了。在我们的记忆中,“雕牌”肥皂根本就没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又怎么可能让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一直用着呢?所以这句广告语让人觉得不真实。这就需要受众者越过字面意义来寻求会话含义:雕牌肥皂质量好,值得信赖。这里用一个老人来做这则广告就会更有说服力。

再如:一臭万年,香飘万里。

这是臭豆腐的广告。在这条广告语中,臭味能臭万年?香味能飘万里吗?显然都是违反了质量准则,没有说真话。但是正是通过这种违反,强调突出了臭豆腐有闻着臭吃着香的特点,同时还十分巧妙地把汉语中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遗臭万年”加以改用,用“一”的谐音取代了“遗”,这样就增添了许多风趣幽默。

(二)广告语对数量准则的违反

Grice认为数量准则就是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然而在广告语中常常违背这一准则,提供多余或不足的信息。通常情况下,不必要的信息表面上与广告的主题没有关系,但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必有它的目的。而广告的信息量多余或不足会给受众者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会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例如:福气多多,满意多多。

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福满多方便面的广告语。这条广告语虽然违反了数量准则,但是通过重复“多”字,既符合了受众者的说话习惯,听起来朗朗上口,又增加了受众者对福满多方便面的喜爱程度。

再如: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联想集团成功的创意型广告。在这里联想集团运用了修辞手法中的双关,将“联想”的品牌名称与“联想”一词的语义融为一体,既让受众者了解了“联想”这个品牌,又表达了更深层的意义。广告制作者在此有意违反数量准则,为人们提供了表里两层含义,超出了所要表达的表面信息。其实,在这则广告中,广告制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是:联想电脑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共同创意,改变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状态。至此,广大受众者会感觉联想集团是一个代表高科技、高品位的集团,因此也就会非常乐意地去购买联想电脑。

(三)广告语对关联准则的违反

所谓关联准则,就是指说话要贴切。一般说来,人们在交谈时所说的内容要与话题相关,否则谈话就无法继续。在广告中,当广告制作者违反关联准则时,我们看不出广告产品与广告语有直接联系。但广告制作者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更好的向受众者传递信息,加强广告在受众者心里的印象和广告的渲染力。

例如:牛奶香浓,丝般感受。

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语。这则广告用美妙、形象的话语让受众者从心里把醇香浓郁的牛奶与如丝般润滑的德芙巧克力联系到了一起。运用无限的遐想和精妙的语言突显产品的品质,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渲染力,令人不得不为之心动。

再如:柒牌西服,让女人心动的男人。

这是柒牌西服的广告语。从表面上看,这条广告语中的两句话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西服怎么可能是男人?但是广告制作者抓住了西服是男人的专利这一特点,使这条广告语更具感染力。从这条广告语中,受众者可以解读出:如果男人穿上柒牌西服,就会变得更加帅气、潇洒,而帅气、潇洒的男人自然会让女人心动了。

(四)广告语对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避免晦涩的词语;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避免赘述);说话要有条理。违反方式准则的情况在广告语中运用较多,目的是出其不意地达到语言的效果。违反这一准则常产生重复或双关等修辞手法。

例如:送你一位新太太。

这是“新太太”口服液的广告语。如果我们事先不知道这是一条关于保健品的广告语,那么我们会怎么想呢?也许有的人会认为这是一条婚姻介绍所的广告语吧!这条广告语违反方式准则所产生的歧义让受众者饶有兴趣的去探讨,并且这条不同寻常的广告语会给受众者十分深刻的印象。

再如:美丽从头开始。

这是一条理发店的广告语。这条广告语容易引起歧义,但却很好地传达了两重意义:一是指人身体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保持美丽,而要保持则要从头开始;二是指在本店理的发会非常的美丽,理过后会让你以一个崭新的美丽形象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条广告语言在一而意在二,巧妙含蓄,韵味十足。

我们从广告制作者的角度讨论了广告语对合作原则某准则的违反所蕴含的会话含义,那么要使广告言语行为获得成功,受众者还要能够根据广告语境成功地解读广告语。我们将结合关联理论继续考察。

二、关联理论在广告语理解中的体现

关联理论(Relerance Theory)是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Dan Sperber)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Deirdre Wilson)共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过程,主要研究信息交际的推理过程,它的目标是“确认植根于人类心理中的、能够解释人们彼此如何交际的一种内在机制”。[3]Sperber 和Wilson

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把关联定义为:一个假设是关联的且仅在那个语境中能产生语境效果。当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旧信息)之间有下述情况之一时就会产生语境效果,使话语具有关联性:一是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含义;二是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假设;三是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互相矛盾,并排除现有语境假设。[4]此外,关联理论还提出了最佳关联的概念。它认为:“在正常的交际中,受话者总是追求着最佳相关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要达到此目标,就要选择最佳相关的语境,以期对信息进行最优化的处理。”[5]对于广告这一言语交际行为而言,从它的推理过程到最佳关联的实现都体现着关联理论。

(一)广告语的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的语境效果指的就是话语所提供的信息和语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在同等条件下,解决、推理所用的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广告语中的信息对受众者认知语境的改变产生语境效果,因此,广告语的语境效果离不开新信息与旧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新信息和现有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新的语境含义

广告的明示话语为受众者提供了推理认知的环境,因此受众者可以从中理解广告语的字面含义,获得语境信息。随后,以该语境信息为前提,结合自己的语境假设进行逻辑推理,最终推断出语境含义,产生语境效果。

例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是一条“关爱他人”公益广告的广告语。受众者以获得的语境信息为前提,结合“只知道自私不懂得关怀的人是不会收获爱的”进行逻辑推理,最终得出“只有送出一份爱心,才能得到关怀,收获快乐与阳光”的语境含义。因此也就产生了“关爱他人也就是关爱自己”的语境效果。

2.新信息加强现有语境假设

例如:福达,中国的柯达。

当受众者看到“福达”时,由于不清楚“福达”到底是什么,所以难以在自己的已知语境中找到与这一信息相对应的关联。而当后面的信息随之而来成为新信息时,原来的新信息便与受众者的已知语境共同构成旧信息。这时,新信息便加强了旧信息,突出的语境含义是“福达是一种与柯达一样好的胶卷。”它所产生的新的语境效果是:在中国,具有与柯达同样品质的胶卷是福达,相信喜爱拍照的人都愿意用福达留下美丽瞬间。

3.新信息与现有语境假设互相矛盾,并排除现有语境假设

例如:最大的声音来自车上的电子钟。

这是劳斯莱斯汽车的广告语。这则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受众者以产生购买的可能性。在人们固有的观念中汽车马达的轰鸣声是很大的,按照关联理论的原则,这就是所谓的旧信息。而“最大的声音来自车上的电子钟”是广告制作者提供的新信息。显然这个新信息与旧信息互相矛盾。按照劳斯莱斯车的“电子钟产生的声音最大”这一新信息所传递的内容来看,该车是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降低了噪音的,这样它就推翻了一些人认为一般汽车噪音较大的旧信息,产生了新的语境效果:乘坐该款劳斯莱斯汽车的噪音是很小的。

(二)广告语的最佳关联

根据关联的认知原则,如果话语能够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而听话人又只需付出最小的努力,那么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而成功交际的关键就在于说话人与听话人能否找到最佳关联。在广告这一言语交际行为中,受众者能否找到最佳关联关系到广告语能否产生预期的语境效果。最佳关联是受众者在理解广告语时所希望获得的。但要使广告语获得最佳关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广告语的语境效果足以引起受众者的注意

例如:找回自信,保持身材,健康美,才是真正的美。

这条广告语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大印象减肥茶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与其他一些减肥产品相比较它的减肥效果更健康,更值得信赖,这就使人不禁为之怦然心动。因而,相对于其他减肥产品而言,大印象减肥茶的广告语更具有最佳关联。

2.受众者为获得语境效果付出了努力

例如:乐百氏纯净水,二十七层净化。

为了理解这则乐百氏纯净水的广告,受众者需要结合自己已知的语境假设,如:水质好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等,并通过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进行一系列思索与推理,最终获得语境效果:喝乐百氏纯净水,拥有健康,值得信赖。在这个过程中受众者为了获得语境效果付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交际的成功,因此,广告取得了最佳关联。

结 语

广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言语交际行为。我们站在广告制作者角度考察了广告语有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某条准则产生的会话含义,并站在受众者角度讨论关联理论在广告语理解中的体现,从而完成成功的广告言语行为。总的来说,基本实现了最初的写作目标。但鉴于笔者学术水平有限,定稿之时,也有些许遗憾。本文未能对广告言语行为做全面的关注,对于其动态的交际过程也未能做出详尽描述,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在论文的准备过程中,我们搜集了许多广告语,但成

稿时,我们只选取了少数典型用例,举例不够丰富,这也是本文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本文基础上做更深一步的思考。

[1] 孙维张.汉语社会语言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81-90.

[2]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 张亚非.关联理论述评[J].束定芳.中国语用学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73-175.

 

第二篇:英语广告语中双关语的运用及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Reflections on the Inner Beauty of Jane Eyre 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功能 英汉禁忌语的文化差异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论英语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及其翻译策略—以《高级英语》第二册为例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论《金色笔记》的多元主题 浅析海明威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对《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性格转变的分析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形象 英语委婉语成因及其在政治方面的应用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 忠实与变通策略在科技翻译中的运用 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及其避免途径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权利争夺探究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An Application of Schema Theory in Interpreting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 《傲慢与偏见》中的对立与统一 中西方对鬼怪认识的差异 “Really”在会话中的语用含意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 中西问候语差异对比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 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The Poet’s Identity in Keats’s Six Odes 《小妇人》中的家庭教育及它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On Differences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Copies 从《洛丽塔》看美国世纪中期的消费文化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和中国后婚姻观的比较研究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On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Feminism 阅读中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英汉汽车广告中常用“滑溜词”的对比分析 On Analysis of Jonathan Swift’s Satiric Arts in Gulliver’s Travels 流行语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Sexism in English and Its Causes 浅析《苔丝》中的象征主义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词汇差异 从目的论视角研究中文菜名的英译 浅析英语广播新闻的语言特色 角色扮演活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托马斯?哈代《无名的裘德》中的书信研究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 埃兹拉庞德意象派诗歌解析:以《在地铁站里》为例 诸神形象折射中西方价值观不同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权主义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集体无意识”理论观照下艾米莉的悲剧性 巧克力包装的研究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论疯女人形象对小说简爱所作贡献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从十字军东征看中世纪宗教冲突 《飘》中郝思嘉性格特征透析 《天使与魔鬼》中科学与宗教关系的分析 浅析《小妇人》中乔的女性意识及其成长过程 英雄的成长-对《指环王》主人公弗罗多的分析 对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简爱的女性主义分析 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商标名称翻译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方法 从许渊冲“三美论”评析《声声慢》三个译本 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写作艺术 男权制度下的悲剧——论《德伯家的苔丝》 海斯特?白兰的自救与霍桑的宗教观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87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88 合作原则在《红楼梦》习语英译中的应用

89 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

90 浅谈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途径

91 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92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以《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为例 93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94 模因论视角下的中国网络新词翻译策略

95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信函写作

96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97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

98 骑士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99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

100 《紫色》中“家”的解读

101 英汉语篇中的省略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方法——以《雪》译文为例

102 从关联理论解读《家庭战争》的幽默

103 欧?亨利短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之善良特性

104 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105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106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

107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108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

109 英文电影名汉译中的功能对等

110 《睡谷的传说》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11 The Application of Task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Instruction 112 分析简?奥斯汀的作品《爱玛》中的理性主义

113 非语言行为在小学外教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14 从《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看维多利亚时期的新女性主义观

115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116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

117 海明威的矛盾性格在其作品中的体现

118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on Politeness

119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体特色分析

120 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格分析

121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

122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123 《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解读

124 浅探篮球文化的理论构建

125 从中美家庭差异看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126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交际任务型教学活动的设计

127 从精神分析角度看《泄密的心》

128 论《喜福会》中双重文化对母女关系的影响

129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30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31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

132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33 论中学英语学习策略

134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35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开题报告+论)

136 傲慢与偏见的电影与原著比较

13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138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

139 从文化视角浅析英汉数字的翻译

140 The Tragedy of Emma In Madame Bovary

141 英语俚语翻译研究

142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

143 紫色中女人意识的觉醒

144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145 英汉被动句语义特征对比分析

146 《宠儿》女主人公赛斯人物形象分析

147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

148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Buddhism and American Christianity

149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150 浅谈商业广告的翻译

151 论跨文化商务中的非言语交际

152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53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154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155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156 俄狄浦斯情结在劳伦斯及其作品《儿子与情人》中的体现

157 中美在非正式时间方面文化差异的研究

158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59 Analysis of the Individual Heroism in the American Movies

160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中西方商业广告语的差异

161 从象征手法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爵士时代的特征

162 浅析英汉问候语的文化异同

163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64 Disillusionment of American Dream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65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6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167 《美国丽人》中折射出的父母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168 中西方文化差异

169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170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171 从文化角度看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172 英语委婉语及其翻译

173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4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175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76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177 论《格列佛游记》的社会意义

178 论惠特曼的战争诗歌

179 The Analysis of Dic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

180 从文化视角比较分析中英文产品介绍

181 T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

182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83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

184 中小学辅导机构英语教学模式——一对一教学与小班课堂教学教案的比较分析 185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玛吉的悲剧成因

186 A Discuss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olo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87 我之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角下的艾德娜之死

188 英汉爱情隐喻对比研究

189 论《科利奥兰纳斯》的政治悲剧

190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言特征研究

191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192 浅析《看不见的人》中的第一人称叙述策略

193 哈利·波特系列成功的原因

194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195 《灿烂千阳》中女性人物的忍耐,斗争和重生

196 场独立和场依存对不同主题阅读材料的影响研究

197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

198 哥特式特征在《黑猫》中的运用

199 Western Women’s View on Love in The Thorn Birds

200 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俚语翻译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