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探析

摘   要

广告业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从九十年代初以来,企业商家每年投入广告的费用大幅增加。然而在语言文字使用上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滥用谐音双关语,存在各种语病,等等。这些问题是广告语刚刚开始兴起,专家学者们在推动广告语发展时所未能预料到的,而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对语言的规范化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对常见的几种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

关键字:广告语言;规范 ;谐音双关语;成语

Abstract

During the last decades the Advertisement business has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and evolution. Since the beginning of 90s the Advertising companies have been continuing investing more and more money. However it came acros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improper using of partial tone, punning, grammatical mistakes, and so on. These are the problems which could not be predicted by the experts, when the Advertisement was just about to rise, but it still has some sort of negative effects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 in different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of the common phenomena which are made by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 of the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gives a suitable way to improve them.

Key wordsadvertising language;norm ;symphonic punning;idiom


                           目   录

前言.... 4

第一章有关广告语言的管理规定... 4

第二章 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简要分析.... 5

(一)滥用外文. 5

(二)滥用谐音双关语. 6

(三)存在各种语病. 8

(四)用字错误. 9

(五)使用表示“最好、最高”义的词语. 9

第三章 改善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10

(一)加强对广告言字使用的研究.. 10

(二)讲究语言艺术,不忘诚信健康. 11

结   论........................................... 12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探析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现代广告事业蓬勃发展,广告语言也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日常。广告作为现代营销手段之一,愈来愈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意识。广告语言又是广告中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广告商对于广告语言的创作更是费尽心思,创造再创造,创新再创新。

广告语言作为广告中的语言,是语言存在的一种新的形态。现代广告语言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与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密切关联,现代广告语言的特色主要表现在对企业文化,企业品牌的注重,对人性化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情操的注重。总体而言,中国的广告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不断创新,是语言创新比较活跃的领域,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有些甚至成为同时期的流行语,这对丰富我国语言文字的表达与应用手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众声喧哗的话语方式,以及为了产生脱颖而出的效果,广告语言在语音、语义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明显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其他相关规章制度。

飞速发展的广告业促使广告语言日新月异。广告语言因其灵活多变、生动形象的鲜明特色日益吸引着人们或褒或贬的眼光。对于广告语言的分析研究更是已经引起了诸多语言研究者的重视。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来的广告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时期:探索期、兴盛期和深化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为提升我国的广告水平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重点对现代广告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并做出简要分析。

第一章  有关广告语言的管理规定

为促进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广告语言文字表述清晰、准确、完整,避免误导消费者,我国特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四条规定“招牌、广告用字应该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在1998年1月15日发布了《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并于当年3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目前规范和管理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直接依据。《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其他的一些国家法律和部门法律规章也对广告的语言使用作了相关规定,包括:《广告法》及《广告管理条例》(1994年10月2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广播电视广告播放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年8月18日发布)、印发《关于企业、商店的牌匾、商品包装、广告等正确使用汉字和汉语拼音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商业部、对外经济贸易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87年4月10日发布)、《关于规范企业名称和商标、广告用字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6年11月1日发布)。

随着广告的日益增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对广告用语进行规范。通过对有关广告语言的法律和规章的总结,我们认为广告广告用语的规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规定:

1.广告用语用字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广告使用的语言文字,用语应当清晰、准确,用字应当规范、标准,包括不得使用错别字,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使用繁体字,不得使用国家已废止的印刷字形,不得故意使用错别字广告中因创意等的需要使用手写字体、美术字、变体字、古文字,应当易于辨认,不得引起误导。

3.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广告中如需使用汉语拼音时,应当正确、规范,并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广告中不得单独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如因特殊需要配合使用外国语言文字时,应当采用普通话或规范汉字为主,外国语言文字为辅的形式,不得在同一广告语句中夹杂使用外国语言文字。广告中的外国语言文字表达的意思,与中文意思不一致的,以中文意思为准。

4.广告语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引起误导,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得故意用谐音乱改成语。不得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不得利用或篡改领袖人物名言作为商业广告用语。

第二章  广告语言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及简析

2.1滥用外文

信息时代,广告已经是千姿百态,五光十色,为了吸引顾客,引起顾客得注意,商家在广告语的使用上可谓是费劲心思,现在各种媒介的广告中已经大量出现外文,如:一切皆有可能(anything is possible)(李宁),感到新境界(feel the new space)(三星电子),新一代的挑选(the choice of a new generation)(百事可乐),这些广告语在中文之后附上了简约的英文,有它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在这个中外文化交流渗透的时代,英文广告语也使一部分客户群记住了它。“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活,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等诸语境因素,导致人们在交流中, 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行为。”[①]

但是很多广告语在使用外文的时候出现了违规的现象,比如中央电视台20##年经常播放的日产(Nissan)汽车的广告最后的配音解说只有一句英语:Nissan,shift the future。像有些中国的运动品牌也模仿耐克的广告,耐克本身就是一个国外的品牌,所以一开始引进的时候,它就使用了自己的广告语(just do it),没有附加任何中文,但是随后出现的鸿星尔克,安踏就有点滥用外文的嫌疑,鸿星尔克的广告语是:To be number one ,也没有中文的翻译,安踏的广告语是:keep moving 。同样没有中文的翻译。本身这些产品就是在中国制作,在中国销售,针对本国公民,就应该使用骄傲的中国文字做广告语,为什么要去跟风耐克的广告语呢?是广告商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是客户对外文的崇拜心理,又或者是洋文显得洋气?

对外文不作翻译和解释,会造成对中国文化的不尊重和摈弃现象,因为广告是广而告之,并且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洋化的语言文字对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起着削弱和腐蚀的作用。一味的用外文或者推崇用外文做广告也会使国人增强崇洋媚外的心理。

    2.2滥用谐音双关语,成语

“‘谐音双关’是利用语言文字同音不同义的关系, 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或两种内容, 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是一种修辞手法。”[②]但是, 当今的很多广告用语存在滥用谐音字的现象。汉字同音字(词)比较多,这些字(词)读音一致,意义各异,汉语的谐音也正式巧妙的利用了这个特点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人们应该理智的接受这种谐音双关现象,并且要合理使用。在公众传媒中,关于(删去)谐音双关的手法由来已久,在我国更是有着深广的历史背景,在古文诗歌当中就已经留下了很多典型的例子。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谐情。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谐思。这些词语利用谐音手法更形象生动的表达了作者的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愫,也成为了千古名句。

当今媒体广告中也不乏成功运用谐音的案例。如,20##年中山“凡兜”童装品牌广告征集,其揭晓的作品——童世界,同欢乐。“童”,“同”谐音,蕴含了小朋友们在“凡兜”童装世界里共同畅享欢乐的意味。

“汾酒必喝,喝酒必汾”,这是汾酒的广告语。也是我见过化用古文最成功的一句, “汾”与“逢”谐音,“汾酒必喝,喝酒必汾”结构上也工整很巧妙,而且意思很符合产品。

其实历史和经验也已经告诉我们,恰当的谐音手法非常富有创造性,把意思更能表达的淋漓尽致。双关语也是同样的道理,例如某饮料的广告:口服心服中的“服”在通常情况下是服气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关系到2层意思,表面指的是服用,其实是服气的意思。又如著名的天仙牌电扇,它的广告语是: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但是对于使用谐音或双关作广告语的是与非的问题却引起争议,主要是因为有些谐音或者双关广告词给人造成的联想有违公众的道德与价值观。如“你有二房吗”,广告的意思是“你有第二处住房”,但“二房”的本意属于社会不文雅现象,容易引起反感,并且对正确道德观念的传播带来负面影响,而且妨碍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样,有人仿拟“做女人挺好”制作了“做男人挺好”的广告,因为性的暗示较明显而被工商部门制止。还有已经被禁止的广告语“泄停封”,谢霆锋是个港台一线影视明星,用他的名字谐音作为泻药的广告,也是一种对他的不尊重。可能部分当代青年思维非常活跃,创新性以及接受刺激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觉得这些广告语都很形象,可以广而告之,但是作为广告语作为广告语,要考虑到绝大部分受众的感受和心理,也要树立一种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谐音或者双关语的广告语使用上要特别注重这一点,积极引导合理使用。

成语是语言中一种非常固定的词语,用最简洁的字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意思,可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语言文化结晶,它的显著特点意义具有完整性,整体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是不能改变它的意义、变换它的书写符号及结构的。但是随着信息的膨胀,越来越多的新新成语像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很多广告语为了达到其“独特”的效果,往往利用谐音换字术,使成语的特性受到威胁,如:一步到“胃”(胃药的广告),一份“珍”情,一份“寿”获(珍珠药粉的广告),默默无“蚊”(蚊香的广告)等等,这些成语的出现使得语言幽默风趣,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也能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以及新文化的产生,但是也使青少年对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生面对这些成语的认识会变得云里雾里,难辨是非,对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产生不好的影响,造成汉语言的不规范化。而且有些广告中所谓的“成语”只是关注谐音制造,却表述不清,比如立“肝”见影,无“羽”伦比(羽绒服的广告),还有些成语的滥用更是起不到正常的广告效应,例如几年前的一个皮鞋油广告:金鸡独立(金鸡牌皮鞋油),这个广告给人的形象感觉就是像金鸡一样独脚站立,但是到底如何与鞋油发生联系,谁也说不上来,所以这样的广告语是不成功的。

2001 年1 月1 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三条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因公共服务需要,招牌、广告、告示、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 应当使用规范汉字。”[③]由此可见, 不恰当的使用谐音字属于违法行为。广大广告主和经营者不要一味追求广告效益滥用谐音字而违法,对于以往曾使用过的要加以整改,以规范用语取代不规范用语。

2.3存在各种语病

大家读小学的时候就开始要学习修改病句,因为语病的存在会影响表达,造成误解。可是当今社会,很多广告语却故意或因疏忽出现各种语病。很多广告在词语选择、搭配以及语法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当和错误,故意出现语病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广告效果,因疏忽所造成的语病是对语言结构知识的缺乏。语病具体表现为用词错误、语法错误等。这些问题容易被公众忽视,工商部门在检查广告时也较少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但属于明显的不规范语言,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广告语的出现和存在也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广告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二是刻意夸大、诚信缺失,三是浮躁心态使然。

举几个例子:比如像20##年热播的清逸洗发水的广告:年青没有什么不可以,有头屑不可以,不顺滑不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个已经存在很大的语病: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意思应该是什么都可以,而后面的“有头屑不可以,不顺滑不可以”就与前面产生了矛盾。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又如艾琳洗面液的广告语: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虽然这个广告语非常简洁,但是仔细一分析,也是存在很大语病的,因为特别是表示强调的,既然说了“任何”,就不应该在用特别强调了。

还有一些搭配不当的语病也频频出现在各类广告语中,比如某手机的广告语:未来的通信会更加多样、便捷和共享。这句广告语先紧缩为“通信——会——多样、便捷和共享”,认为主谓结构没有毛病,但是再检查枝叶发现,“更加共享”却不能说。另外仿造一些同类的词组进行类比,如“更共享、很共享、最共享”,也都是不能说的,因此断定“更加共享”不合语法。

广告语当中出现的有些语病,有时候会被人们忽略,甚至人们会以为这是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对于广告语要特别谨慎,要仔细分析,不能让大众受到误导。

此外有些广告故意打出模棱两可的广告语来迷惑大众。“根据方式准则,说话要清楚明白,避免晦涩,歧义,应简练有条理。广告语一般都力求言简意赅,主题突出。”[④] 在许多广告语中恰当地运用,模糊词语可以增强广告语言的感染力。模糊词语在广告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表现形态,可以诱发人的想象力。“所谓‘模糊词’,是指那些语义概念范围不明确或概念外延不确定的词。”[⑤]但有时商家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故意违反方式准则,使用一些变异体,歧义词。“此种现象在汉语的广告词中尤为普遍,有些广告在语言表达上故意造成意思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⑥]比如一些驾校的广告语:某某驾校学费低廉,免收学杂费 ,“免收学杂费”应为“免收杂费”,这样的广告语缺失诚信,与实际不符合,存在欺骗误导性质。再如资生堂化妆品广告“不需要个性,不需要明星,面对所有不同岁月的脸,水一样的肌肤,水一样的柔情,不可触摸的细腻,如晨曦中的风……资生堂——东方魅力,尽在不言中。”这例广告,语言飘逸优美,意境上朦胧含蓄,给人一种柔美的享受。但是,正如前述,此类广告用语模糊,一般不涉及产品的实质,有时甚至故意迎合部分消费者的虚荣心理,因此它极具欺骗性,但却不容易觉察出来。

2.4用字错误

“用字错误既是文字上的原因,也是词汇方面的原因。就文字方面说是由于没有搞清楚记录词汇单位的符号而造成,或因形似而误,或因同音而误。就词汇方面说,由于没有弄明白不同符号记录的是不同的词汇单位,因而出错。”[⑦]

在广告语中用字错误也是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粗心大意和语言文字修养不够引起的。湖北某地邮政部门曾经在邮政特快专递收据上印制邮政广告,其中出现过这样低级的错误:“储蓄存款哪去存取方便到邮局”中的“哪”字印成了“那”,“特快通全球信息连五洲”中的“洲”字印成了“州”。另外,小商店的广告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别字。比如汽车修理店的广告,也常常用字错误:“补胎冲气”中的“充”写成了“冲”,“洗车打腊”中的“蜡”打成了“腊”,另外也有水果店把“菠萝”写成“波萝”,停车场把“停车收费”写成“仃车收费 ”。这些广告语往往打在商铺门口,有些是人流量还比较集中的地方,这样造成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在这样小小的广告中竟出现明显的错误,说明广告主的文化修养需要大力加强,这样的错误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非常不利。

2.5使用表示“最好、最高”义的词语

这是违反广告管理法规较多的一种情况,20##年第2季度,海淀工商分局广告科和各工商所监测各种报刊杂志媒介广告90934条,涉嫌违法广告45条。在涉嫌违法的广告中,使用“顶级”、“最佳”、“国家级”等绝对化用语的居多,占违法广告的45%。因为这类词语有很多,广告主不断花样翻新,想方设法使用各种具有“最好、最高”义的词语,比如“极品”、“第一品牌”、“雄冠天下”、“技压群芳”等,层出不穷。“更有甚者用‘帝皇后妃’、‘王霸豪绅’之类词语以招摇:场所冠以‘ 天府皇宫’、‘皇家桑拿’,产品冠以‘帝王’、‘贵族’、‘豪华’、‘一流’、‘名人’、‘王中王’等等字眼,容易引起消费者之间的攀比,误导不良消费心理,产生不良消费习惯。”[⑧]例如现在已经修改过来的脑白金的广告,原先为: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用绝对的语气词否定了其他所有同类产品,变相的取代“脑白金中国最好”句话。再例如雕牌洗衣粉的广告语“只买对的,不选贵的”。这句广告语曾风靡一时,也很好的为雕牌洗衣粉做出了宣传,但也隐隐的道出了另一层意思:买贵的就是错的,只有买雕牌的产品才是最明智的。这些广告都是不符合广告法规定, 污染社会风气, 对精神文明建设起消极作用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7年9月16日还专门发布了《关于立即停止发布含有“第一品牌”等内容广告的通知》的文件,专门通知有关部门制止这种现象。在这方面,只要监管部门工作到位,应该是可以防止问题继续发生的。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一则广告就是一个交际行为。在这个交际过程中,广告制作者通常是发话者,广告受众是受话者。为了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会话双方需要彼此合作, 遵循一定的会话原则。”[⑨]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语言哲学家Grice把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2ative Principle 简称CP) 。从以上的案例来看,大部分广告在形式上表现为辞格使用不当,但从语用的角度分析,很多都是在交际中违反了合作原则。一些广告商为了推销其产品,掩盖其产品虚假的品质,费尽心思大加美化或虚化其产品的功用,所以造成了社会上充斥着许多违法合作原则的虚假广告,并使消费者错误地理解这些广告语的含义,从而导致消费者购买伪劣产品,造成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损失。广告的目的是为了推销商品、追求物质利益,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利用虚假广告骗取消费者的信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败坏社会风尚是万万不能容忍的。所以大家应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第三章   改善广告用语不规范现象的对策

3.1加强对广告语言文字使用的研究

在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还存在着不适当使用方言、误用标点符号以及格调低下等问题,这里不一一枚举。总体上看,广告语言文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是比较多的,其来源很清楚,就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其背后的广告主当然也起一定作用,但广告语主要是广告设计、制作单位创作的。按照工商管理部门的规定,广告公司在登记注册时必须有两名以上的广告审查员,对于广告的语言文字规范和适当使用问题首先应该由广告审查员把好关。但广告公司本身首先关心的是客户的需求和广告能否抢眼球,在创作广告时容易忽视广告语言文字的规范和适当使用,而广告审查员语言文字素养还存在很明显的不足,所以在广告设计这一环节不能把好关,广告发布代理公司以及媒体广告部的广告审查员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这样就不断地让有问题的广告与公众见面。

要解决以上问题,首先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认真研究审查广告用语。“广告用语用字应遵守国家的语言政策, 以《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指针, 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⑩]

其次,要对他们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素养。

再者,加强监督管理,媒体做榜样。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所以作为媒体,更应该谨慎对待广告用语。为遏制不实广告的蔓延,新闻媒体更应依法办事。由于新闻媒体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强,其刊载广告的真实与否,质量高低,对能否促进广告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舆论工具,承担着宣传、传播国家法律的重要职责,媒体的经营者也是普法者。

这种特殊的职能决定了其在读者中具有权威性。承担的职责是必须严格守法,不能半点懈怠,否则危害的不仅是一部分人的利益,还有可能危害法律的严肃性。媒体必须珍惜读者的信任,否则,贪小利失大义,最终自身也将受到损失。

3.2讲究创意,不忘诚信健康

创意,是广告业务的专用词汇,即根据广告主题和广告客户的要求,经过认真思考、策划,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塑造一个形象或形成一个全新的主题。这是广告活动中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创意所要表达的特殊文化内涵,经过艺术手段的烘托,使处于一些社会背景下的受众对广告中的这种文化内涵产生认同和共鸣。一个好的创意往往使广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成功的广告创意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广告语的诞生也必须建立在这个前提下,不能随意玩弄文字游戏。

广告不仅在表现商品,而且也在表现社会,表现人文修养,是一种文化的反映。有的广告善于运用含蓄和迂回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现广告主题,使受众有更多的联想空间,增添了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品味。但是强调创意和文化内涵,并不是片面地求雅求异,或依赖奢华场面,欧美风情,别墅轿车,赤膀露腿之类,要使广告体现文化品味,首先要改掉那些低级的错误,对广告语言进行规范。

这与求新求变求创意是不同的。要划清艺术夸张与虚假夸大的界限。

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广告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广告用语有利于正确的传递市场信息,有利于推动语言规范化合文化的健康发展。但是广告中使用不规范用语的现象还十分严重,我们应该彻底清除那些庸俗的广告语,对于各类低级错误也要大力矫正,对于那些新造词汇,从诞生到被社会认可会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会被淘汰,有些词语会被更加改进,全球文化不断交流渗透,我们也应该以博大的胸襟接受新鲜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广告从内容到形式都反映着一个民族的道德,宗教 ,文化 ,历史,价值 ,意识等观念。本文从5个方面探析了广告语不规则现象,并且举了一些例子,同时也讨论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定合理性。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分析探讨的不够深刻。

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整体的范畴,它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规范化,只有各个方面都规范化了,才能实现广告语言文字的整体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学习读本》,语文出版社,20##年版。

2.张斌,于漪:《给城市洗把脸》,文化出版社,20##年版。

3.朱竞:《汉语的危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年版。

4.张黎,张晔:《广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调查》,《商业时代》,20##年第2期。

5.张巨龄:《报纸语言的示范作用和语言的阶层性》,《 语文建设》,1994年第2期。

6.汪大昌:《语法规范中的语言系统问题》,《语文建设》,1994年第2期。

7.金开诚,舒年:《 关于当前社会语言现象的对话》,《 语文建设》,1996年第2期。

8.郝瑞英:《广告语言的“违规”》,《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年第5期。

9.宋晓霞:《广告语创作的“误区”和“误导”》,《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年第1期。

10.赵静:《广告语和模糊修辞》,《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年第22期。

11.宁金华:《语言文字差错释例》,新华出版社, 1999年版。

12.唐韵:《书面广告用语中的不规范现象》,《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5期。

13.白光:《经典广告语创作技巧》,中国广播出版社,20##年版。

14.张秀贤,马军:《广告语创作技巧》,中国广播出版社,20##年版。

15.张秀贤,冯张:《广告语创作及赏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年版。



[①]甘凌燕:《 浅析广告语误译的成因及对策———以肯德基某广告语翻译为例》,《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年3月。

[②]陈原:《语言与社会生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17页。

[③]陈建民:《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语文出版社, 20##年,第55页。

[④]周文静:《 试论广告用语的模糊性》,《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年7月。

[⑤]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年,第208页。

[⑥]周文静:《 试论广告用语的模糊性》,《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年 7月。

[⑦] 唐韵 :《书面广告用语中的不规范现象》,《四川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5月。

[⑧]宫严,魏忠显:《广告用语剖析——清除语言垃圾,建设精神文明》,《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年12月。

[⑨]邱凌:《甘斐哲论广告语中的修辞不当》,《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年2月。

[⑩]于长玉 :《广告用语偏误分析》,《职业圈》,20##年 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