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亡的民族力量,消亡的南孚电池

消亡的民族力量,消亡的南孚电池 案例:

从19xx年摩根士丹利等海外投资基金进驻,到20xx年被海外竞争对手吉列控制,再到如今收归宝洁,南孚电池是近年来海外投资基金收购热潮下的中国企业中,经历完整投资基金运作流程、且体验过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不同控制之道的少数企业之一。面对南孚电池的两次易主有什么看法呢? 摘要:

关键词:南孚、兼并、民族品牌、引进外资

19xx年南孚正处于发展的黄金阶段,南孚合伙人之一华润百孚炒金巨亏,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的8.25%股份出让,并将另外20%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一子公司。在这一阶段中,南平市政府实施吸引外资政策。南孚的股权经数轮转让之后,摩根、鼎晖、新加坡投资等等外资以4200万美元的代价拥有了南孚72%的股权。外资意图将“中国电池”在海外上市,大赚一笔,但迟迟未能如愿。20xx年,各外资股东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中国电池”72%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利,净赚5800万美元抽身而退。吉利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此时南孚在拓展海外业务,被吉利控制后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臵。20xx年,吉利再次被宝洁收购,南孚至此归于宝洁旗下。南孚面对如此尴尬的境地,到底该怪谁?我们的民族品牌该怎样拯救?

分析:很多知情人的讲述都是以19xx年为分界点的。他们无一例外地怀念那一年之前的南孚,而对之后的南孚抱以沉默。更令人吃惊的是,南孚当年是被迫合资的!

摩根,一个被称为“血缘、智能和金钱”的公司,经过多年对国外资本的巧取豪夺,形成了一套经验,那就是通过与本地利益捆绑公关,实现利益最大化,而捆绑的方式无非是采取和本地投资机构合作,让它们参与到利益分成中来,以利益为驱动,利用他们的本土影响力来推进事情的进展。

从接近南孚到最终控制南孚,4年间发生的每一个变数,均是摩根精心策划的结果。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摩根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南孚电池,看中南孚强大的品牌资源和发展潜力。但摩根深知,若要掌控这一中国民族品牌,会立即遭到中国公众的一致反对,因而放弃了以一己之力完成掌控南孚的想法,而是选择了之后的另一个股东——中金公司。

摩根与中金公司此前有过合作。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金公司投资了新浪网,摩根作为该网站上市的承销商,和中金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摩根准备投资南孚之时,中金公司也看好了南孚。二者不谋而合。而且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机,那就是19xx年,作为福建省南平市的重点国有企业,南孚被贯彻“国有资产从非竞争性领域退出”的市政府列入了国资退出的第一批企业名单中。 国资退出给拥有丰富人脉资源的中金公司平添了几分胜算。他们与摩根一起找到当时南平市委某主要领导进行游说,承诺要为南孚拉到5个亿的投资,而这一巨额数字背后的另一个标签无疑是显赫的政绩,因此着实让该领导动了心。高频率强轰炸的政府公关很快征服了该领导,他开始积极往返于南孚和福建省政府之间,极力敦促南孚进行合资。

可是当时的南孚真的急需资金注入吗?19xx年,南孚电池销售全线飘红,多家银行争相给南孚贷款,而南孚该年的资产负债率为62%,没有脱离正常水平。所有征象都表明,当时的南孚根本不需要资金,继续自主发展才应该是这个民族品牌的明智选择。但南孚电池是南平市乃至福建省的重点企业,多年来和地方政府接触密切,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发号司令,在福建省招商

引资政策的部署下,在南平地方政府“做大做强”的冲动下,南孚和它的领导人能做的只有服从。

于是完全健康的南孚被强制输血。知情人说,当时的协议全部是向外资倾斜的,股权设臵完全缺失了针对风险控制的相关条款,比如股权转让的期限、受让方的限制、优先回购权甚至一票否决权等。这使得南孚根本无法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

从此摩根第一步顺利地踏上了南孚的土地。之后,摩根依照自己的投资策略,将触角伸向与南孚有关联的所有环节,其他股东、地方政府、各类传媒……一系列招数最终使得中国电池的控制权在20xx年完全落入了摩根手中。20xx年,摩根士丹利等基金将所持股份全部转售给南孚电池的直接竞争对手吉列公司。至此,摩根在国内某些力量的配合下,完成了它的最终投资目的。

20xx年,摩根与吉列公司的交易基本敲定之时,吉列曾专门召开会议,且赶赴南平,找到南平市政府及南孚各大股东,要求他们不得向记者透露任何消息。而相关国内人员非常配合,一个市领导甚至为了躲避媒体,半个月没有回家。随后,经地方政府的说服,境内相关媒体集体失语。

当年由女足名将孙雯代言的南孚电池广告中,一句“民族力量”让电视机前的国人振奋。但是如今的南孚,更多时候好像只专注于生产营销,对品牌问题则多了几分避讳。与此同时,《中国财富》调查发现,南孚被收归吉列已经过去近5年的时间,但国内公众的知情率非常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依然不知道南孚电池早已几易其主,还认为南孚是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

谁造成了这种尴尬的现实?地方政府?媒体?学者?抑或南孚自己?学者林治波认为,造成这种现状首先不是企业的问题,而是政府的问题,政府核准外资并购时应该有更严格更明确的政策。他建议政府对我国所有行业按照对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确定不同的开放比例,最重要的行业不能允许合资,重大的外资并购行为应该得到人大的核准。林治波强调说,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国际通行惯例。

近几年来,国外产业巨头纷纷活跃在中国各个工业区,如猎手一样紧盯着众多中国产业内的龙头企业和民族品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早期进入中国时销售产品的目的,而是希望完全控股,甚至逐步消灭中国的民族品牌,完全占领市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发现,外资收购中国企业,一般都坚持“必须绝对控股”、“必须是行业龙头企业”、“预期收益率必须超过15%”的“三必须”原则。而国外,一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是绝对不允许外来资本收购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已开放的各产业中,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28个主要产业里,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比如玻璃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5家企业已全部合资;占全国产量80%以上的最大5家电梯生产厂家,已经由外商控股;18家国家级定点家电企业中,11家与外商合资;化妆品行业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着。而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电脑操作系统、软包装产品、感光材料、子午线轮胎、手机等行业,外资均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已有70%的中国传统本土品牌消失了,胶卷市场被柯达、富士占领,宝洁系列吞没了日化用品市场,南孚电池、活力28洗衣粉等许多民族品牌,都在外资进攻下丢掉了阵地。尽管中国每年都新增数以千计的“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等商品,但中国的民族品牌在世界上能叫响的却少得可怜。在全球100个最有价值的品牌中,美国有51个,欧洲有42个,日本有6个,韩国有1个,而中国则一个也没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跨国并购已成必然。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划出界限,严禁可能构成垄断或加剧垄断,和可能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并购。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陈甬军接受《中国财富》采访时分析说,外资热衷并购民族品牌是因为我们对外资并购的审核政策过于宽松,给了跨国公司以可乘之机。而放任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必然造成重大后果:市场份额大规模流失,使民族产业失去成长的土壤;外资通过并购取得垄断地位之后,价格会暴涨,中国消费者会因此付出重大而持续的代价。

目前我国出台的关于外资并购的条例已经不少,如20xx年至20xx年制定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及中国证监会今年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商务部20xx年发布的最新版《关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等等。经过修订已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是最新的法规,对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的并购方式、基本制度、审批与登记以及关于反垄断的审查等都做了规定。

然而,上述各种条例最大的问题是,体系散乱,出台部门不一,规定层次较低,实践中亦很难操作,大部分只能算是部门规章,实际政策往往依靠政府部门内部掌握。这也正是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可以跨越外资并购禁区违规操作的一个原因。

因此,通过立法或强制手段进行干预,挽救这些民族品牌,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专家和产业界人士认为,为限制外资通过并购垄断我国各个行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充分吸收和参考国外反垄断和跨国并购审查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让《反垄断法》尽早出台。通过立法,明确外资恶意并购或行业垄断的定义,严格限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同时,通过立法设立外资并购和反垄断审查机构,加强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对发现已有并购中存在外资恶意并购或形成行业垄断的,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分拆或撤销,修改不合理的合同。

有人认为,在提倡国际经济一体化和资本运作的今天,民族品牌已不再具有经济学上的意义。但是,经济从来都不单纯,当我们的商品都贴上国外的标签时,或许更深重的危机便会接踵而来。

当南孚易主时,媒体集体失语。直到事后四年才放出风声,是不是也太迟了。《焦点访谈》哪?不是也是中国的评论检查机构,可结果哪?由此可见媒体更像是中国权势的附庸和傀儡。

南平市一个小小的官员,由于此事没有被处分相反现在却升官发财。中国的审级局哪?众多的普通老百姓不懂,难道那些专家那些管理者也不懂吗?中国共 产 党是不是进了一大批坏分子,或者中国共 产 党本身并不代表人民的利益。 我想也许共党老了,应该出现一个新的政党,代表社会主义,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卖国拥有朝气。

一个民族不只是由官员和阶级构成。只口口声声说代表最广大人民却只是代表自己一家人甚至只是自己的升官发财。

 

第二篇:南孚电池

电子行业应用报告

南孚电池

项目类型:表示ERP0/1/2/3类型

二、关键应用列表

南孚电池

三、关键应用故事描述

应用点

通过ERP系统实现对车间进行加强管理,通过系统对车间的现场料品、日产量、完工数量进行控制

1、应用故事

南孚电池年产值10几个亿、每年要10几亿个不同规格型号的电池,有八个大车间,几十条流水线,几百台价值很高的设备,是个典型的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模式,各个配件与流水线车间的领料量与生产批量都很大,各个车间的自由度也很大。用他们生产部领导的话说各个车间的好像各个小工厂,出现了几种很典型几种现象:各个车间的现场堆了很多料品,但车间统计员与车间主任无法知道现场料品的数据,只有清点,工作量,一旦某个车间的领料一大,会造成其它车间缺料,但生产运营部却无法得知,造成采购辅料的配件的库存偏高,再则一个现象是生产运营部每周会下达给各个车间周计划,但会出现有的车间没法按照生产令单执行现象,对车间的产能情况也没法进行监控,造成配件生产与半成品生产的不匹配。没上系统前他们都只能进行事后的分析。

上了861生产制造系统后,在各个车间成立了现场仓,几乎是所有的大宗原辅料与配件的领料方式采取入库倒冲,各个车间的发料完全据订单的的基础上考虑现场数量及批量的因素进行发料,做到有的放失,生产运营、车间只要打开库存分布表(开发)便可知道料品与配件的库存情况,各个车间的每日生产完全按生产运营部下达的生产订单执行,考虑到电池流水线生产的特殊性,允许10%的超产值,超过10%必须通一定的流程一报生产部,否则车间的完工产品无法办理入库,若低于生产订单的数量大,必需说明原因。

生产运营部总调度员发现车间经常超产量入库,产能很不均衡,发现车某些工序的产能与上报的产异很大,(南孚的产品的供不应求,几乎车间按产能生产,今年南孚生产预算比去年提高很多,生产总监很为产能头痛),进而了解车间的实际产能。用他的说,“以前,他是求车间按他们的生产周计划执行,但是现通过系统进行监控,使他不能随意的更改计划,这不错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