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发言稿1

让小组合作学习为我们插上

腾飞的翅膀

尊敬的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下午好!今天我和同学们交流的话题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个话题对同学们来时是很熟悉的,在这我为什么还要和同学们交流这个话题呢?因为同学们还不知道我校课堂改革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我校的课堂模式简称为“三三三”高效教学”。

“三三三”高效教学模式是我校在借鉴全国名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多年教学改革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来的,具有六中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学案”为载体,以“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三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的教学环节为手段,以“合作交流”为主线,以“导学性”、“开放性“和“生成性”为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第一个“三”既“三会”是针对我们每一位同学提出的,指 “会质疑、会合作、会表述”(是必备的学习技能);第二个“三”既“三到位”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实现“三会”目标而应采取的教学手段,是针对教师提出的,指“自学指导到位、释疑点拨到位、目标落实到位”。第三个“三”既课堂教学“三环节”指“自主预习、合作交流、达标测评”。今天我就和大家就合作交流谈谈我的理解和看法。

一、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

国内有着这样一个关于汽车的笑话在广为流传:一个心地不错的人新买了一辆奔驰高级轿车,心情好得不得了,驾驶着心爱的“大奔”在路上高速飞驰很是过瘾!忽然见一个拖拉机停在路边上,一个老汉在招手,这个哥们心情极好,下车一问才知是老汉的拖拉机坏了,想请他帮忙拖车,好心也好心情的哥们竟答应了老汉,一个奔驰拖带拖拉机的奇迹发生了。

老汉对奔驰车主歉意的说:“你的车太好了,还请您开慢点,如果我的拖拉机受不了,我就亮右灯,如果我老汉受不了,我就亮左灯,您就慢下来,行不?”“行啊,没问题!”这个奔驰车主以60公里的时速开始拖带起这拖拉机了,真是心地好加上心情好,什么奇迹都有啊!

开着开着,就发现有辆宝马以200公里时速一下子超越了过去,奔驰车主急了:我可是

大奔啊,还怕了你啊!说着就提速追了上去,完全忘了车后面还有一个老汉和拖拉机。

两辆车就这样高速的叫上劲了!这时一个交警在后面发现了这个情况,就飞快地向总部报告前方发现一奔驰与宝马轿车在疯狂飚车!不可思议的是,一个拖拉机紧随着奔驰和

宝马,不停的亮着左灯,他、他想超车!

同学们想一想:按照常规,拖拉机永远不会和大奔、宝马赛车,但这个笑话中,他做到了。他其实我们: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给我们每一位同学一个支点,把握好时机,就会有奇迹出现。我今天所谈的 2

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同学来时就是一个支点,不管以前你学习基础好,还是基础弱,只要你融入这个集体,你就会有一个大的进步。

咱们都知道: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折不断的道理,他告诉我们: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就离不开竞争和交流。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有很多事情,包括那些高科技,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解决的,必须靠群体的力量。“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足以说明了人与人之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是同学们养成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

小组合作的行之有效,不是靠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就可以,而要靠技巧,靠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我总结了几点:

1、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合作交流是建立在同学们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独立思考,那么这个合作就会显得盲目、被动,讨论、交流时你根本就无话可说。实践证明,无论独立思考的基础如何,都能促使合作交流的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时根据“教学案”自学指导,认真阅读教材,并画重点,标难点,记疑点,写发现、深入思考、解决“教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并反思质疑,我学会了什么问题?什么问题我解决不了?经认真思考后把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写在“教学案”预习质疑部位。在合作交流环节中共商困惑,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质疑,共享发现。

3

2、 培养的质疑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合作交流就是一个可以让同学们进行有意义的相互提问.相互探讨相互补充的学习形式。因此,同学们要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中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胆量

同学们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排除害怕出错心理.大胆表达.使自己的思想和其他同学产生思法发生碰撞、共鸣产生思维的火花,在争执中解决问题,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合作小组要有意识地合理安排、制定规则创设机会让人人发表意见。

4、培养的倾听习惯

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评价,丰富自己的理解。

5、培养说的技能

有想说的意识、有敢说的勇气、有会说的方法、要明确说的对像,全体师生,围绕问题积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小组讨论的结果,说话要条理清楚,语句完整、简炼,突出重点。

6、培养交往的技能

4

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欣赏和接纳他人,善于采纳他人意见,体会他人的情感,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分享,在交往中体会合作是互惠的,分享是快乐的。

7、培养合作精神

小组成员应民主平等、团结友爱、互相监督、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成员之间必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每个成员都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精神和意识。

二、合作小组成员的组成

众所周知,一个班级通常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有小组长,便于管理,我们可以利用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的教学形式。那么小组就应该合理安排,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原则进行组合,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人数不宜太多,这样使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有机会。每个学生是有差异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差异的个体在小组中形成互补,有利于形成互助性合作活动的开展,促进组内各成员的认知、社会交往、个性和积极情感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安排小组成员时应注意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合理搭配。同时,各小组总体情况大体均衡,这就形成各小组在大致公平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竞争。

在学习小组中,根据常常是通过角色、资源等的分配来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责任,使他们相互依赖。如: 记录员、检查员 、纠错员 、总结报告员 、联络员 等。也可以依照教学内容或资料的不同部分为 5

小组成员分配角色。在这角色分配中,组长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1、上课保证组员的听课效率和交流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组长要提醒组员听课时认真听讲,思考时投入思索,交流时积极发言,回答问题是踊跃参与。上课睡觉的不能出现在我们小组,老师讲课时做小动作的不能出现在我们小组,老师要我们回答问题时,默不作声的不能出现在我们小组,讨论时大声说话的不能出现在我们小组,交流时说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不能出现在我们小组。按学习提纲把任务分到个人(或对子)。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分容易一点的题目(最好是能从课本直接找到答案的);回答问题要积极主动,声音要洪亮。本组学生不能出现问而不答,回答不完整时,本组其它学生要立即补充完善。老师在的时候,我们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不在的时候,更要组织好本组成员,去预习或学习相关知识。做到老师在和不在一个样。

2、管理本小组的课堂纪律,保证本组没有睡觉的,没有乱讲话的,没有乱走动的,上课了没有不翻开课本的,没有不学习的。如果哪个组出了问题,就和组长谈,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长对小组成员管理的好。

3、督促小组成员完成作业,组员做作业有困难上提供及时的帮助,但不让本组成员抄袭作业,督促小组成员改正作业错误。(督促学生学习时要讲方法,讲策略。不能谩骂、侮辱小组内成员) 6

4、明确帮扶对象,带头帮助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与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在组内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成绩好的同学要有耐心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应能认识到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提高成绩是件不轻松的事儿。

5、根据本小组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记录统计。

6、协助班主任、 老师做好其他教学工作,如督促同学预习,检查同学作业,分发试卷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除了与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还与小组长的作用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小组长应该做到:

1、学习优秀,责任心强。

2、懂得怎样组织小组合作交流。

3、能控制好组内交流秩序减少争吵提高交流的效率、保证交流质量。

4、善于倾听组员的意见。

5、要有对小组合作交流的反思总结、制定适合自己小组规则和措施以改进改提高成员的合作能力。

6、负责协助老师督导检查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预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

四、正确对待评价和加分

教师对小组的评价和加分是为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同学们创设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合作学习的技能,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 7

效率和学习质量。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使同学们主动、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合作学习不能为了加分而加分,加分要学习、不加分也要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只要同们知道了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合作交流的方法,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完成各自的角色,共同参与,相互认同,互相监督、互相帮助、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合作交流能力。

8

 

第二篇:合作学习发言稿李素玲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误区及改进方法

濮阳县二实小 李素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大家都已形成共识。但是走进我们的小学课堂却不难发现,一部分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质,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帖在课堂上,已走进了“合作学习”的误区。

1、不合作,各执己见。

小组合作学习本来是通过小组内的几个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来完成一个学习任务的。它要求小组内的成员既要努力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又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合作学习中,有些学生认识不到这一点,只顾做好自己的事,而不懂合作,甚至不愿合作,各做各的,各说各的。比如一节阅读课上,教师布置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学生的兴趣很高,但其中的一个小组两位成员在对于谁来扮演其中的一个关键角色时,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组长无计可施,结果在别的小组都已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后,这个小组才刚刚开始活动,这样根本就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2、欠主动,相互依赖。

一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必然会有好中差之分。对于同一个问题,好的学生会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差一点的学生则不会思考,或懒于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只能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时间一长,差生更差,中等学生没有进步,而优秀生的思维也慢慢变得迟钝、狭窄。

3、不专心,易受干扰。

仔细观察一下平时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发现学生不够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强,易受干扰。。

4、无实质,留于其表。

我们经常看到的小组合作学习,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学习,有些教师一抛出问题,就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场面看似热闹,其实学生大多是泛泛而谈,可以想象,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充分读书、思考,没有形成自己认识的情况下,这样的讨论、合作有多少深度?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这样“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充其量是传统教学中的“小组议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无效的合作学习,影响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兴趣,更多的是阻碍了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遏止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那么如何使合作学习有效合理地运用出来呢?从以上分析中,我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建议如下:

一、 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记录员一人,汇报员一人。小组长应选择组织能力强,学习态度好,乐于助人,有一定合作创新意识的学生担任。记录员应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的学生担任。汇报员应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建好的合作学习小组间应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 根据不同组员的能力,让他们承担不同难度的任务,能够保证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能按照一般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组内成员自学→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学生依次发表意见(相同的意见不再重复)→若经过争论后大家的意见仍不统一,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待小组汇报时提交全班讨论。→要求“汇报员”能运用“我们小组有的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在合理组建的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方式得到了转变,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另外,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学习目标。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将大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阅读的质量。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利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一节阅读课的教学,一个词、一句话、一个问题、读课文??教师频频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学生处于疲沓状态,缺少兴趣和热情。小组合作学习目标的制定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目标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切忌含糊不清,漫无边际。我认为要根据教材、大纲要求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科学地设计语文基础、读书方法训练目标与合作学习的情感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等。

三、 恰当选择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之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独立思考,对将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自我梳理、发现,在自我感知初步形成自我观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当他们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和充足的时间,防止以小组包办代替独立思考。

四、适时指导小组讨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合作学习,教师到底扮演什么角色呢?是该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还是深入到各合作小组中去,与学生打成一片?答案当然是后者!在前者的课堂上,教师可有可无,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的状态。教师只是由昔日的“满堂灌”到现在的“壁上观”,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教师应该注意调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侧重于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教师的参与不是作秀,只有深入到各合作小组中去,才能更贴近学生,“该出手时就出手”,随时关注和掌握到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进程中出现的困难,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巧妙的点拨与引导。

五、有效建立评价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小组有效的评价,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互相合作,组际之间相互竞争,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有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教师要注意把评价的主要权力还给学生。形式有三种:学生自评、他评、小组互评。例如小组

朗读课文后学生评价:“我认为你们小组朗读课文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我给xx提个小意见,‘似的’你读错了,请你再读一遍。”先是评价自己和同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再反思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不足。第二,要求教师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的评价,以发挥学生自己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使每个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适时适当的激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要坚持重视过程评价,而不是仅仅关注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