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在学院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杨向群

(20xx年7月1日)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学院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交流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校企合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工作新思路和新途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安排紧凑,效果较好,可概括为“五个好”:一是交流的经验和作法好。会上我们分别听取了无锡机电分院等10所学校的交流发言,他们各自从不同角度,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就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机制、成效及体会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重点的阐述,经验实在,各具特色;这次会议我们还邀请了4个企业代表分别从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业及现代服务业的层面,就企业为何与学校合作、如何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怎样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作了专题介绍,实话实说,言真意切。二是参观的现场好。我们分别参观了无锡机电分院,是全国职教工作会议的参观现场,他们的办学理 1

念、教学思想、学校建设及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所参观的两个企业,使我们大家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企业的支持,二者互动,相得益彰。三是领导的讲话好。周厅长从职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属性的角度、从学校人才培养和改革发展的深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是大家议论的话题和思考的问题好。会议期间,大家想得多和谈得多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如何”,即如何激发和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如何把校企合作工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如何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能受益等,深入思考,结合实际,推动工作。五是大家的精神状态好。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强化了意识,增强了信心,为搞好校企合作工作奠定了基础。从总体上看,整个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借此机会,下面我就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校能注重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创新校企合作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提高校企合作成效,通过校企合作带动和促进学校的发展。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校企合作数量有了较快增加。目前,我院27所分 2

院共与570多家行业及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有不少办学点也与企业进行挂钩,开展合作办学。从合作单位数量上看,与前几年相比,有了很大提高,如无锡机电分院今年就新增了10多个合作企业,徐州机电分院现已与106个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从合作对象数量上看,既有与企业合作,也有与相当多的行业和部门展开了合作;从合作专业数量来看,不但工科类学校、理工类专业与企业联姻,一些应用类文科学校、文科类专业也走出校门,结合实际,积极与行业、社会各有关单位开展合作,据初步统计,开展校企合作的专业已基本涵盖了学院现已开设的100多个专业,合作办学面在开设的专业中占有很大比例。

二是校企合作模式在不断创新。多数学校能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探索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从这次10个学校的介绍中,大家就可以看出,通过实践,已逐步形成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如无锡机电分院全面介绍了创新订单培养模式,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打造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产学结合基地,共建软件研发中心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常州刘国钧分院通过探索和实践,在订单培养上实行长短结合,上课实行日夜结合,目标实行培养与培训结合,以及合作的企业可以国有私营结合等,很有新意,别具一格。如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进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24年,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就业练技能,对准岗位考证书,确保学生高质量就业。常州建设分院 3

的“5+2”校企合作模式。即一周七天,有五天在校内上课,有两天在公司上班,即5天是学生,2天是员工,按“准员工”的模式进行轮岗实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常州铁道分院、徐州机电分院通过订单式、委培式、超前式等校企合作方式,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零距离、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零距离,培养的学生获得企业信任和好评;镇江机电分院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合作成功开发教学机器人项目,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提供直观平台和研究开发平台。徐州医药分院等学校实现工学交替,反响很好。另外,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校企互动“七合一”模式;连云港工贸分院的厂办校模式等也都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当然,这些学校的介绍仅仅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一个缩影,各校开展校企合作的作法很多,经验不少,但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介绍,我们今后还要多举行这样的活动,给大家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但不管是何种合作模式,这些都是大家在实践中的创举、创造和创新,应予充分肯定,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

三是通过校企合作,促进学校的内涵建设。不少学校能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如有些学校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参与学校专业开发、教学计划制定、指导课程内容更新;有些学校在企业中常年聘请技术骨干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些学校则与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4

还有的学校已从借企业资源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始,把学生实习与为企业输送人才相结合,以“借鸡生蛋”开始向“返蛋孵鸡”方向探索,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从总体上看,绝大多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四是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奠定校企合作基础。大多数学校能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有些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短期培训,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如常州铁道分院每年为企业培训员工近6千人次,创收300多万元;有的学校利用校办工厂和教科研产品,为企业设备升级换代服务。有的学校则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在推进校企合作的同时,也获得较高的利益。如徐州机电分院利用校办企业和教科研产品,生产矿用电开关柜,年产值就达700多万元,已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产教并举、以教促产、以产养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从整体上看,多数学校能注意结合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与行业、企业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环境、资源及政策的制约,有些学校对校企合作工作仍存在着“三个不够”现象:一是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 5

不够主动。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还不到位,存在着 “恪守固定模式”、“关门办学、闭门造车”等观念上的问题,合作不够积极主动,要么强调客观,原地踏步;要么被动跟风,搞花架子,反映在行动上,必然会是“坐等企业上门”,缺乏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目前,不少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仍停留在聘请企业专家上课,举办企业家报告会,送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等浅层次合作,校企双方还是两张皮,离互动介入,相互交融,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共同体还有较大差距。三是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为苏南地区的学校好于苏北地区的学校,工科类学校好于文科类学校,工程类专业好于管理类专业,另外,校企合作的地方特色、专业特色也体现不够等。

虽然,这些问题与不足是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有的也不完全是学校自身的问题,但是我们要从主观上找原因,在困难中想办法,从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扎实推进校企工作的开展。

二、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不断更新校企合作观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丰富校企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加强基础能 6

力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服务创新能力,着力培养和造就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有效服务。

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总体思路可概括为:坚持一个方针、把好三大环节、办求五个突破。

所谓坚持一个方针:就是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因地制宜、实践创新,联合共享、促进发展。所谓深化认识、积极主动,就是指学校要把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克服等政府牵头、靠政策支持、要企业上门的消极思想,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实行开门办学,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以合作创新路,以合作促提高,以合作谋发展;所谓因地制宜、实践创新,就是指开展校企合作,各校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行业特征、地方特色和学校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并注意总结,注重凝练,形成经验,形成特色;所谓联合共享、促进发展,就是指各校要发挥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优势并对企业开放;企业发挥生产环境、先进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的优势并对学校开放,实现互相支持、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合作双赢。同时,学院要加强各分院与办学点之间协作,发挥联合优势,共享校企资源,提高合作成效,共同培育人才,促进校企合作事业的发展。

7

所谓把好三大环节:就是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各校必须重点把握:一是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共谋发展的事业,要搞好校企合作必须以诚信为基础,校企双方要注意相互理解,互相支持,以诚相见,“心诚则灵”,努力做到校企合作双方的态度要诚恳,对开展合作的项目要有诚意、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诚实,以诚信搞好合作。二是以互惠为核心。互惠互利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只有校企合作的各参与方都能受益,这种合作才有可持续性。根据经济学理论,合作的基石是寻找利益的交汇点,只有存在利益的交汇点,才能够合作,离开利益这个基点,合作就会分崩离析,要提高合作能力,关键在于善于处理利益关系,只有互惠互利,这样合作才能成功,合作才能长久。三是以合作为关键。要在合作领域上有所拓宽,合作层次上有所提升,合作内涵上不断丰富,积极开展宽口径合作、多样化合作、深层次合作,真正做到以联合推动合作,以整合促进合作,以融合提升合作,达到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设置岗位课程、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搭建毕业生就业平台等功效。

所谓力求五个突破:就是各校在今后开展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力求:一是校企合作的观念有明显增强。各校要深刻认识校企合作给学校发展带来的机遇,进一步树立和增强“三个观念”,即一是“经营学校”的观念:所谓经营学校,就是指学校要用两个轮子运行,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治校,又 8

要按市场规律办学,前者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本,体现了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和历史责任。后者强调的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体现的是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投入产出的意识。两者的结合点就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必由之路,经营学校的本质就是精细地管理学校,让服务的需求、就业的需求成为学校改革、教育发展的真正驱动力。二是“技术立校”的观念:第一,技术立校是教育任务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有三大任务即人才培养、构建体系和知识贡献,而知识贡献具体落实到职业教育上就是技术贡献;第二,技术立校是人才市场的需求,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要求零距离;第三,技术立校也是教育个性的追求,在泛文化科学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尤其要突出专业个性,增加技术含量,对职业学校而言,没有技术的学校是空壳,没有技术的学生是空身,是难以立足社会的,因此,技术立校是教育个性的本质彰显。而坚持技术立校,突出技术教育,显现技术效应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和合作。三是“生产育人”的观念:所谓生产育人,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以生产单位为主体,以开展生产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育人新理念,主要是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同时,通过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熏陶,加强学生的职业人格教育和创业素质培养,努力提高人才培 9

养质量。这也需要我们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环境优势,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学到真本领,练就真才干。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生产育人等综合效应,达到努力培养人格完整、学有所长、知行合一、实践为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二是校企合作范围有明显拓宽。各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合作情况,力求实现“三个拓宽”,即由单个企业向企业群拓宽,由单纯安排实习向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拓宽,由简单推荐就业向订单式培养及工学结合拓宽。今后,有条件的学校主干专业至少要开拓3个紧密型企业。三是校企合作层次有明显提升。各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实际,不断提升合作层次,丰富合作内涵,逐步实现“三个转变”:第一,要从软性合作向硬性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学校设置,课程确定到投入技术和设备,直至投资办学;第二,要从单向合作向双向合作转变。即从企业参与办学,录用毕业生,转向学校参与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和职工培训;第三,要从近期合作向长远合作转变。即从满足企业暂时性、松散性合作关系转为稳定性和紧密性关系。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能结合实际,在现有的合作层次上有明显提升。四是校企合作的成效有明显提高。我们想,通过校企合作,能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体现:第一,通过探索,各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上能有一套成熟的作法和成功的经验;第二,通过实践,要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适用性和推广性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第三,通过校 10

企合作,学校内涵建设能得到加强,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第四,通过校企合作,能进一步提高学校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五,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五是校企合作的研究有明显进展。各校要把校企合作的研究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研究意识,突出研究重点,提高研究能力。各校要加强研究工作,力争做到“五个一”,即要有一个统筹管理,具体运作的研究组织;要有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研究队伍;要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要有一套管理的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职教特征、五年制高职特点及联合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研究成果。

三、对搞好校企合作工作的几点要求

校企合作工作是学院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各校要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1、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校要确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合作理念,切实把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并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各校可结合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各系科、部门负责人以及行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委员会,或相应的组织机构,定期研究校企合作工作,协调处理校企合作中的有关问题。同时,要制定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相关 11

制度,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等。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要将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把满足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及时总结、不断创新。同时,要积极寻求行业企业等多方资金投入,并设法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学院也将进一步加大宏观统筹,综合管理的力度,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专题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实地考察、参观互访等活动,加强对各校工作的检查与视导,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将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今后审核专业设置、下达招生计划及评价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要加强探索,大胆实践。各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建立健全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各校五年制高职专业,应按照专业或专业大类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或相关指导性组织,专业教学指导性组织的组成人员中相关行业或部门、社会用人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必须占50%以上;要建立和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共同研究解决培养目标定位、专业教育改革、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习实训及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学指 12

导性组织的作用,结合市场需求和企业需要,积极开发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嫁接先进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增强复合专业。同时,学院将通过已建立的数控等4大专业协作委员会,推动各分院专业教师的互聘、学分互认,促进校企结合、科研开发、设施设备等资源共享。二是推行“契约式”校企合作。由于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动态性,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反之,一个企业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为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各校与企业要建立“契约式”的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校合作。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方向;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通过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有效规范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三是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各校要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体现特色、注重效益”的原则,根据学院“十一五”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必须由“双师型”教师担任基地负责人;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企业化管理。学校建设实训基地要充分听取企业意见,聘请企业专家作为项目建设顾问,在方案 13

制订、设备选型、物品采购、安装调试等环节上全方位参与、全过程跟踪,切实提高实训基地建设水平。各校高职主干专业必须建有1个综合型、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他专业可按大类建校内仿真模拟复合型实训基地。同时,在“十一五”期间,各校每个专业都必须建有2个以上校外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以及学校教学要求,在合作企业厂区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训基地,并要求每年都能接受一定规模的学生实习,且至少连续3年能按当年毕业生的一定比例安排学生就业。同时,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注重提升实训基地建设的综合效益。学院将在下半年对各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或抽查。四是校企联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各校要加强宣传,大力营造“崇尚实践,不尚空谈”的氛围,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每位专业教师要至少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的一线实践经历。各校每年要争取安排10%左右的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项目开发和技术服务。其它教师和管理人员也要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和调研,真正使教师做到联系一家企业,学精一门技术,结识一批专家,带好一批学生。要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或职业技能大赛。要在教师职称评审中重视校企合作能力及实绩考核,鼓励和支持教师评聘第 14

二专业技术职务。我们要求,“十一五”期间,各校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应达到50%以上。同时,各校要力争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另外,各校从行业企业聘请的专业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应不少于专业教师总数的15%。五是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各校要大胆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和顺利实现就业等创造条件。要加强与企业等实习单位的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当前和未来我省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劳动力市场需求,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指导思想。教材内容要紧密联系职业实践,要将从企业了解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及时引入专业教材,使课程、教材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要积极利用校企已有的技能鉴定站(所)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同时,还要主动与劳动、人事及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积极参与新领域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制定,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推动培养模式的改革。今后,凡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专业,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原则上多要求取得行业或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

15

3、要加强服务,稳固支点。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和企业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赢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则。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就必须使企业感到与学校的合作是双赢的事业,学校不只是一个企业资源的“索取者”,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学校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各校要不断增强为企业服务的意识,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一是要支持企业生产。在企业遇到阶段性、临时性的突击生产任务时,如果人手紧缺需要学校支持,学校要在不影响学生学业的情况下,对课时安排作适当调整,派出学生支援企业生产,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二是给企业以技术支持。各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人才集中、技术集中的优势,派出教师帮助企业做市场调研、信息咨询,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联合成立攻关小组、校企合作工作室、研发中心及科研生产联合体等,进行新产品开发和设计以及科研成果的推广合作,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把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提升校企合作层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三是为企业培训员工。各校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专业特点,要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训计划,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的设施和场地,选派骨干教师,用学校科学正规的管理规则、健全完善的教学体系、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帮助企业开展各类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各校为企业培训原则上每年不少于3期,或培训各类人员的数量不低于当年在校生人数的10%, 16

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以学校的实力和服务的水平稳固校企合作的支点。

4、要加强研究,深入探讨。从总体上看,目前校企合作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专业可借鉴的成熟模式,对现状研究及模式研究也才刚刚起步,定性研究少,定量研究更少,加之,五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研究又相对滞后,更需要加快研究步伐。因此,各校要认真重视,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力度。要强化科研意识,成立研究组织,明确研究专题,并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同研讨。要结合行业协会、职教学会下达的研究课题,针对本校工作的特色,对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系统研究、深入探讨,并划拨一定经费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而又适度超前的指导思想,不断提高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注意对校企合作的做法、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分析和剖析,并着重对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实现途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思考,深入探索,努力形成一批理论水平较好,实用价值较高的应用型成果。学院最近下发了加强学校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开展科研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我们将利用省职教协会五年制高职分会的平台,组织校企合作的课题研究和理论研讨,并开展论文评选等活动,加大理论研究的 17

力度,真正做到以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

同志们,校企合作工作是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路,推进校企合作,也是学院“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家一定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把校企合作工作抓细、抓实、抓新,把原则的要求具体化,把共性的要求特色化,把措施的要求明确化,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用出色的校企合作工作业绩为我院在“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增光添彩,多作贡献!

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