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感言

【诗 言 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

诗以言志,寥寥数字,激荡心中情怀!吾尝叹今文文字多而杂,虽亦情之尽述,然未可体其余味也。盖自独爱诗词联赋,泼墨畅意,数句并集,容万千之绪于文,洋洋洒洒,岂不悠哉游哉乎?!文中或是激昂,或是哀怨;或是空灵,或是婉约;……概为心声,志之惬意而抒,唯求知音方晓。

余年少时未知文字之意韵,凡有作文者皆多半敷衍成事,不谙其理。浑浑噩噩数十载,颠沛世事,积有所感。但觉浮尘一瞬,虚实相衬,人心不古,顺其自然,诸付于斯文也。窃孤议:文者,以古为盛;诗者,以志为尚。不才幸入颐雅苑,学其文章,悟其文理,师之谆谆教诲,受益非浅。志趣相生诗载意,吾思吾感皆寄情诗文若行云流水,驰骋无束!甚当是意气风发,而亦有规矩不合,贻笑大方多矣。投学堂求学,重格律章法,以意境、志趣取胜当属佳篇,己故竭虑研习,收获有之。然察与同窗差距甚远,愧以羞颜之。是闻,人有终而学无尽,籍仍会不懈,直至终耳!

今妄议杂言,求学问道,明志于诗文中,望而后能有所得,叙情通也!

 

第二篇:诗词创作需注意的一些小问题

诗词创作需注意的一些小问题

诗词,是不少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们愿意去涉猎的一个体裁,在形式上有别于现代诗歌的诗词创作,在写作手法以及欣赏方面相对于现代诗歌则包涵了更多的人文成 分和艺术性成分,从而被人们所热衷和称道。不才本人也对诗词创作抱有浓厚的主观兴趣,到现在为止,也算勉强写了批不是很成功的拙作。从最初开始写古典诗 词,到现在竟然浑然不觉的经历了七年的寒暑往来。七年的写作实践,虽然还没有真正迈入诗词创作的真境,但是伴随着学习写诗词的过程,也伴随着阅读大量的古 典诗词以及网络诗词的体验,个人对古典诗词的欣赏以及创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针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一点一家之言。现在打算贻笑大方一次,不顾人 家的耻笑斗胆拿出来与喜爱欣赏和写作古典诗词的朋友们商榷。 古典诗词写作手法,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陌生,但是对很多热爱此文体并热衷于投入 时间和热情去创作的朋友们来说,是值得努力去学习和研究的。关于古典诗词的欣赏以及常见的写作指导类文摘,在网络上比比皆是。而我今天打算说明的一些小问 题,则是纯属于个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摸索过程中,总结的一点个人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不是很成熟,但是也想总结成文字,并期望和各位爱好古典诗词写作的朋友 们探讨。

我想简要谈谈在诗词创作中经常见到的一些最常见的问题。

一关于对诗词的认识。

很多人习以为常地认为诗 词是属于文人雅士的专利而望而却步,对着诗词的门槛习惯于高瞻仰止。其实诗词虽然是属于古代文化的精髓而得以传播和延续,不过是因为古代出了不少擅长写作 诗词的高手,并写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名作而让诗词这种文学体裁扬名后世,但是这不能说明诗词这种体裁本身就是高不可及的神坛,也不能说明诗词创作 就是难以登堂入室的金銮宝殿。那些认为不可轻易为之等等习惯性的认识误区,都是对诗词这种文学体裁的片面曲解。诗词和其他文学体裁在本质上没什么不同,都 是文以载道,言为心声,寓教于乐,为娱乐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一种方式。不少人习惯把诗词创作推崇到一个极端的难度和高度,这种言论的本质是神化了这种 文学体裁而不是站在客观的角度上去认识古典诗词。如果仅仅依据古代不少名家作品的艺术造诣来衡量诗词这种文体,那么,其他各种各样的文体一样也存在着中外 文学史上的巨人。如果按照某些人习惯的认识误区去引导诗词创作的话,那么,现在这个时代,将不会有人再敢去写小说,写散文,写杂文,写现代诗歌了。用某些 名家名作来定义一种文体,是非常多的人们习惯犯的错误。在任何艺术类别中,自古至今就出现过不少名家名作,你总不能因为前有古人的巨影就畏畏缩缩的放弃你 想从事的创作吧。因此,热爱诗词创作的朋友们,如果能做到在主观上对诗词这种体裁的正确认识,那么,就会在实际的创作实践中,抛弃掉所有的思想包袱和认知 错误,就能做到“放下包袱,开动机器。”那些一向喜欢把古典诗词逼入神殿并要求人们盲目崇拜的人都是一些愚顽不化的所谓学者以及一些教授,他们个人喜欢皓 首穷经的去浪费时间和生命,在丝毫没有任何意义的地方争吵来争吵去,其本质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他们的个人饭碗。这些人,对广大的诗词爱好者以及喜欢创作诗 词的人来说,只能起反面消极的引导作用而不会在事实上促进诗词创作走向繁荣。因此,我认为,只有敢于尝试,敢于实践,敢于推陈出新,敢于不断进取的人,才 能获得对诗词创作的真正认识和创作体会。

诗词创作能否走向繁荣,不是依靠某些不负责任的所谓学者或者学术权威所能决定的。这些人除了喜欢指 责和批评别人之外,几乎很少去从事有意义的创作活动,因为喜欢没完没了的去挑剔和批评别人的这些家伙,本质个性都隐藏着软弱无能的性格弱点,当然不喜欢给 别人抓住反批评他们的把柄。诗词创作的未来,恰恰必须要依靠无数敢于实践的诗词爱好者们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特征的诗词新景象。

二关于格律问题。

诗词格律历来是喜爱诗词的文人们推崇备至的法宝,很多人用这些法宝去衡量他人的作品。合乎平仄的就叫好,不合乎格律的就批判和质疑。抱着这种观念的人 大有人在,以为评判诗词造诣的高低就在于对格律的重视程度,于是,为格律的诗词在如今的网络文坛上不胜枚举,很多人在写诗词的时候,经常会为了迎合格律而 做出削足适履的蠢事,甚至为了每个字的平仄而不惜颠倒某些惯用词的词序,结果写出来的东西不但念起来不通畅不顺口,就连文意也大受影响而导致诗词意境糜于 低下。举凡如此种种削足适履的低层次作品不可谓不多,但是又有多少人敢于冲破格律限制去创作真正能打动读者们的诗词作品呢?为格律的诗词虽然恭谨严肃,但 是如果强调过了头就会走向诗词创作的反面,而仅仅是卖弄文字了,离开了对意境的追求以及琅琅上口的诗词特性,做作的格律不论再怎么完美充其量也不过是从工 厂里生产出来的流水线产品,在本质上和文学创作风马牛不相及。

我这么说并不是否定诗词格律的价值也不是打算破坏早已经完善了的诗词格律系 统,仅仅是针对诗词创作过程中盲目追求格律而走向为格律的诗词文风而引起的思考。在尽可能的前提下,我们还是要求尊重格律,最好还是尊重前人总结的研究成 果。但是这并不说明,写诗词就一定要为了迎合格律而削减文意的流畅性和琅琅上口的可读特征。

三关于文字游戏问题。

写诗词最重 要的是通过遣词排句和炼字,通过有韵味的字列表达诗词作者想要抒发的感情及个人心绪。但是很多人经常会错误地认为,只要符合了诗词的格式,硬往里套字就算 是写诗词了,这是一个真正的误会,是对诗词写作的曲解和低档化。诗词也不过是一种文体,任何文体都有着差不多相似的表现内容:言志,抒情,写景,叙事,娱 乐机能等等。唯独枯燥乏味的排列文字不属于文学创作。如此论来,那么文字游戏岂不是毫无意义了?也不见得,文字游戏其实对于炼字是很有帮助的。文字游戏以 趣味性为主,重视地是对字的理解和精炼能力。比如我们平时经常玩的对对子就属于这种游戏之一,还有不少确定歌咏主题的游戏,相信喜欢写诗词的朋友们没少玩 过。大家其乐融融的在聊天室里凑在一起,以一主题为题材,各做一首,和诗作对子,平常也都会玩得不亦悦乎。由此可见,文字游戏在很大程度上,作为文人们炼 字的基本功之一,是经常被很多人所有意无意的采用。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玩这种文字游戏呢?就因为文字游戏充满了趣味性和娱乐性。

文字游戏虽然不能作为正统的文学创作来论,但其充满娱乐性以及寓教于乐的特性却不容忽视。而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诗词创作本身如果一点都不具备娱乐精神之作用,结果往往除了枯燥乏味的说教或者批评也就剩不下什么了,这种结果估计会打击不少喜爱诗词创作地人们的热情。

诗词创作,本质上起源于娱乐,诗言志也不过是后来的事情。其实古代的诗歌中,非常多的作品都包含娱乐属性。诗词也不仅仅是为了言志而存在。简单的推理 一下就知道,如果按照诗言志的理论,那么一个诗人,一生中将会写出多少诗词呢?如果每一首诗词都要言志,那么这个诗人的“志”就可谓多多不益善了。“无志 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志不移。”所以诗言志,也就是某些古人的笼统说法或者是狭隘的定义了“诗”这种文体。现在看来,诗言志这个说法并不值得我们去遵循, 因为狭隘的定义会把诗这种文体圈入一种桎梏中,从而会影响诗歌创作的百花齐放。诗词和其他文体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外在形式有所不同。言志,抒情, 写景状物,娱乐机能以及文以载道的传统,是不分文体而只看重写作内容的。但是作为练笔和炼字用的文字游戏,喜爱诗词创作的朋友们不妨多去练习,权且作为娱 乐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悟,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遣词排句的能力。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熟练的掌握和使用文字也是一种基本功。文字游戏,对诗词 创作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必要而长期的一种基本功训练。

四关于韵书问题。

不少人喜欢用平水韵或者佩文韵府,而像我这种喜欢用新 韵的人难免经常受人指责,

指责的理由就是:既然是写古诗词,就要遵循古人总结出来的韵书,而要尽量避免使用今韵。而我自小生长在北方,从小到大所学的汉语 言体系除了标准话也没学过什么方言,更没学过古代中原地区的官话。很多人对我的指责,让我感到一种强人所难的别扭。现在标准话既然作为全国通用的语言体 系,那么我在创作诗词的时候,采用任谁都能听懂和看懂的新韵应该不会引起什么疑义的。其实到底使用平水韵还是使用新韵应该不成为诗词创作的障碍和问题,不 过是各有所好各有所爱而已。而我个人对此的理解是:就算我精通了平水韵以及佩文韵府,我还是不喜欢使用古韵书,还是喜欢采用新韵。这其中的原因在于,我始 终认为诗歌不应该脱离具有音乐性的节奏美和旋律美。而正是这种具备音乐美的文字,才会让人念起来琅琅上口,读起来兴味盎然,品味起来才能体会到个中三昧的 意境。而古韵书所搜集的韵字,不但字数少,很多时候还会让很多人直面无字可用的尴尬,而且不少字的发音也和今人所学的标准话相去甚远,即使勉强采用古韵书 和新韵都兼容并蓄的那些交叉圈里的字,也是很少的。因此,硬用古韵书来做诗词创作的韵脚参考,会在很多时候影响诗词的音乐美感,也就是说,很多人所创作的 诗歌压根就看不到任何节奏美和旋律美,自然就和诗歌琅琅上口的可读特性分离了。所以,别人喜欢用什么韵书我虽然没有能力去干涉,但是我喜欢用新韵是有我的 理由的,这个理由就是不想抹杀诗词的音乐美。因此,我个人还是建议大家最好从一个正确的角度去重新认识一下新韵。

五关于汉字的发声问题。

在关于韵书问题中我提到诗歌的音乐美。但是谁都知道,音乐中的节奏美和旋律美是通过音阶的高低长短缓急等各种各样变化统一的音调来完成的。诗词创作虽 然也强调这些,但是在现代汉语的发声中,只有四个声调:阳平,阴平,上声和去声。古代的入声现在差不多都并入到上述四种现代汉语的发声体系里。那么我们如 何才能把握好只有四种发声体系的汉字并且让由这些汉字组合而成的字列充满着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呢?那就是尽量不要用音乐中的音阶来定义诗词中的音律。

汉字虽然只有四种发声,但是我们却知道还有清音,浊音,轻音,重音,卷舌音以及平舍音等的细分发声法。懂得了这些,我们在创作诗词的时候就应该学会注意汉字的排列方法。

在诗词创作中存在一个应该忌讳的三连韵问题。比如,如果在一首诗词的一句话中,连续出现三连韵的汉字,连起来的结果常常会成为噪音而丧失了诗歌的音乐 美,即使这种诗词在平仄上没有任何问题,也不可能会构成真正的诗歌美感。例如以“沁园春”第一句子的平仄为例,“⊙◎○○,那么“北城成蒸”这句话不论在 意境上来说还是在平仄上来讲、都符合格律以及诗词创作的要求,但是我们念起来就会感觉不顺口,因为,城,成,蒸,这三个字是三连韵,韵部都是“eng”。 虽然某些特殊的词牌有连韵字的要求,但是往往也都是同时要求上下阕重复使用连韵的。在一般情况下,这种三连韵是诗词创作中的大忌和弊端。再以沁园春第二句 的平仄◎◎⊙⊙论,那么“羚停松下”这句话也不论在意境还是在平仄上都符合格律要求,可我们念起来还是很拗口,为什么呢?就因为同属于同一韵部的三连韵所 致。羚停[ing],松[ong]导致了三连韵的朗读冲突。以上所举的例子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很容易被喜欢写诗词的人们忽略的地方。三连韵以上的连韵字 除非在特殊场合有特殊意义以外,在诗词创作中要尽量避免,否则念起来不顺口还很难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接着谈论一下平卷舌音的排列问题。一般 而言,在诗词创作中,同类音的两连音现象还不至于引起过分拗口感,如果出现三连音以上的话,就会演化为极强的拗口令而脱离了诗词特性。以七律-首句平起入 平韵式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为例,试看“夕阳染脂煮青蒿”这句话,句意不错,格律也没问题,但是却让我们念起来很拗口,因为染[ran]脂[zhi] 煮[zhu]这三字构成了三连卷舌音,连读起来舌头就有点抽筋之感。同上句平仄,如果用“民夫下稻寄于秋”来检验一下,诗意并不算错,平仄也不出律,可为 什么还会让我们隐隐的产生了不

适感呢?就因为这句话中没有卷舌音,而全都是平舌音所导致的不适感。三连音不论是对于平舌音,卷舌音,清音,浊音,轻音,重 音来说,都是不可取的连音模式。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民夫种稻寄春秋”,那么一个卷舌音加重音的“种”字就改变了整句的声调感觉,念起来也有些琅琅上口了; 而后面的卷舌音“春”替代了平舌音“于”字,也感觉比上一句要更好一些。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在诗词创作中,汉字的发声组合其实是很讲究 的。就像作曲家作曲时非常谨慎的使用各种不同的音一样,排列汉字如果不注意每个汉字的声调以及发声属性,而仅仅一味的追求意境和平仄格律,还远远不够。很 多拗口令式的网络诗词,就是因为很多写手们平时不怎么去注意汉字的音别属性而导致的结果。而这其中,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同一音别属性汉字的三连声以及三连 韵!

一般来讲,在诗词创作时,在一首诗词中,平舌音往往比卷舌音要多些,清音往往也比浊音用得到比较多。但是这不说明这种常见的搭配模式就 是死规决,也不说明这个潜规则就是牢不可破的,只要热爱诗词写作的朋友们,在平时多去细心的体会和玩味汉字的发音规则,那么我相信,拗口令式的诗词就会越 来越少。

六关于用典问题。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都强调用典,以为“不出典故不成诗”,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谬论。在这种论调引导下 的诗歌创作,往往走向盲目堆砌典故和词藻的糜烂文风,现在的所谓“吊书袋”就是指这种盲目用典和盲目追求词藻所产生的诗歌创作之一大弊。还有不少人一味刻 意的去追求晦涩难懂的文字排列,以为诗歌创作是猜谜,以为刻意的去堆砌一些令人迷惑的典故和词藻,就能迈入诗歌创作的“大雅之堂”。其实他们还是因为不懂 诗歌的本质为何物,往往因为错误的理解了诗词歌赋的本质意义所以才会形而上的去照猫画虎。诗歌创作,固然需要相当的词藻基础,固然需要广学博闻,固然需要 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以及多多去熟悉各种典故,但是这些都不是为了在诗词创作中刻意用典,刻意的去堆砌词藻而找的借口。广学博闻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日后 的创作中进入境界,为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而为之。诗词创作的本质,还是要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高度概括地去反映现实生活为创作之基准,才能有所新 意,有所突破,有所创见。正所谓“文艺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七关于其他一些问题。

诗词创作,最忌讳无病呻吟和抄袭的 文风。如果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无病呻吟也可以当作文字游戏,为练笔炼字打下基础;抄袭也可以作为吸收学习诗词大家的优点而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并无不可,“买 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这些道理我们都懂。然而,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无病呻吟和抄袭,却是历来无聊文痞们的通病。喜欢沽名钓誉的文 人不论历史上还是在现在都永远层出不穷,事实上谁也没有能力去管这些事儿。但是,喜欢诗词创作的朋友们,如果想要真的去认真搞好创作的话,还是要尽量避免 无病呻吟和抄袭的心理习惯为好。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在一首诗词创作中,要注意语言风格的统一。有人喜欢用俗语入诗,也有人喜欢用 方言作词,当然更多的人还是喜欢用文雅的语言体系写诗词。但是不管用什么样的语言体系,都要注意语言风格的统一化。辛稼轩的词也有不少是全用俗语写的,但 是通篇俗语用得通俗流畅,自成意境,这就是用好俗语成词的典范。我看过很多网络写手在写诗词的时候,根本不计较语言风格要注意统一的问题。经常是词藻和俗 语并驾,典故和方言滥用在一首诗词中,结果给人一种特别滑稽可笑的感觉:不伦不类的顺口溜念起来还特别别扭!因此,我建议爱写诗词的朋友们,在创作诗词的 过程中,多花点时间多去检查一下所使用的语言体系是不是有些混乱,写完的作品是不是觉得像走了形的顺口溜!

本篇的重点在于如何避免拗口令式 的诗词。在诗词创作中,格律,意境,时代特性,

生活底蕴等等都是写好诗词的基本前提。但是诗词之所以和其他文学体裁有形式上的区别,就在于诗歌词曲具备了 旋律感,具备了节奏美。所以依据我个人多年的探索实践,尤其对琅琅上口的诗歌特性进行了主观的探索及分析,而这,现在就构成了我写这篇杂文的动机和理由。

不成熟的一家之言,还望和广大爱好诗词创作的朋友们沟通和商榷。

20xx年4月13日

山野居士草于日本福井市寓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