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太和名吃

青年创业计划书

-----------------记太和名吃

姓 名: 桑 登 伟

项目名称:太和板面的开发

板面简介

太 和 板 面

人们始终传承着一个风味小吃-----太和板面.

相传太和板面与三国名将张飞有段奇闻轶事。相传1700多年以前,(公元207年) 张飞屯兵新野,日夜练兵,甚为操劳,不到吃饭时间就饥饿难忍,便责怪炊事员做不出可口的饭来,有一天,他发了脾气.把和好的面团狠狠的摔在青石板上,命令炊事员把摔好的面团扯成宽面,放进开水里煮,兑以特制汤料,面筋而味美,从此成了将军的每日必餐.

据史料记载,该炊事员是安徽太和人,他将板面的做法传到太和,太和板面由此而来.

板面源于优质小麦面粉,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

汤料采用人参,甘草,金银花,良姜,白芷,丁香等48味名贵中草药兑以上等牛肉熬制而成.

随着岁月长河的流逝,本人在传统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不段创新改革.制作出特色板面,色如玛瑙,晶莹剔透,香辣可口, 不含任何食物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产品.常食有壮骨,开胃, 健脾之功效,,使之成为誉满全国的经典名吃。

市场调查

据市场调查分析,就淮北市区就有板面一千余家,口味不一,各具特色,以太和板面最佳,其余板面都是由太和板面演化而来,就全国范围而言,各大城市都有板面馆的存在,以北方为主,主要因为北方天冷,又以面食为主。

以前我在网络上发了一个贴子想招几名学员学习太和板面的做法,赚几个学费,没想到北京、哈尔滨等等有很多人回帖要求学习。由此可见,板面本身是受消费者认可的,它只是被散落在民间,没有被利用,没有统一的规划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产品的分类

想用一种产品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是几乎不可能的,于是我们对产品进行了分类;

1)按板面宽细划分:宽面、二细、特细

2)按食用人群划分:儿童专用面、大众面、老人面。

3)按口味不同划分:小麦面、杂粮面、蔬菜面、水果面

产品的包装

由于板面必须是刚做出来的湿面才好吃,所以包装完成后必须速冻。和速冻水饺、汤圆是同类产品。

分为单身贵族装(一包)、恩爱夫妻装(二包)、三口之家装(三包)、四世同堂装(五包)、全家团圆装(十包)等。

中国有吃喜面和长寿面的习惯,因此包装必须要喜庆华美,对产品的消费起引导作用。

包装袋内主要有材料包,板面块、卤 鸡蛋等,类似方便面,又高于方便面。况且方便面是熟食追求吃起来比较方便,开水一冲即可。而板面象速冻水饺一样是生食必须回家煮,追求的是一种口味,一种文化。

经营模式

1)可以采取全国连锁加盟的方式

公司实行统一配料,统一选址。店面装饰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摔面的案板采用青石板,室内桌凳尽量采用三国时期的仿品,工作人员衣着也应与历史明代相符。古色古香的装饰给消费者一种“大漠沙场秋点兵”的壮观景象。

2)店面自主经营

以总店为基础,逐一开设分店,店面的选址主要是学校、医院、码头、菜市街,十字路口等人员密集场所。实行股份制经营,同时对超市配货,进行代销。

资金投入分析

1)就目前本人经营的小店来讲,大概利润在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加工过程

中资金的投入主要是材料和食用油上。材料都是有益于身体的中草药材,如甘草、草果,丁香等,食之有开胃健脾之功效。食用油可以是色拉油、豆油、猪油、牛油、羊油等。

下面我们看看店内销售的资金投入(以50斤油料为例)

食用油 约250元

材 料 约150元

辣 椒 约7 0 元

计470元

以每天600元的营业额,3000元/月的房租来算够用10天,在这10天内资金的投入

餐厅纸一次性杯子筷子醋鸡精味精盐约330元

房 租 约1000元

炭 约300元

面粉 约 500元

计2130元

在这十天内总的资金投入为

470+2130=2600元

10天内总的毛利润为

600*10=6000元

净利润为

6000-2600=3400元

由上例可以计算出

平均每天的净利润为3400/10=340元

依次类推

平均每月的净利润为340*30=10200元

平均每年的净利润为10200*12=122400元

2 投产开发资本投入

制面设备(压面机、和面机以及配套设备)约30000元

办理证件(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约50000元

广告费用

风险说明

1)店面的选址特别是在开分店或加盟店的过程中店面的选址慎为重要。必须结

合多方面考虑(如当地的饮食习惯、客源是否固定等)

2)随着经济的不段发展,材料、面粉、煤等价格不段提高

从上述资金投入分析中可以看出

平均下来一天的总的资金投入为

2600/10=260元

也就是说如果一天的营业额低于300元,则无利润可赚,该店就无法经营。

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的不完全是食物的本身,而追求的是一种文化这是我们开发的前景所在。

可以把卤鸡蛋(味道不亚于乡巴佬鸡蛋)、卤羊蹄(在淮北超市的食品专柜目前空白)、卤豆干、卤鸡爪、板面包装(超市也是空白)等一起打入超市,开辟新的方向。

有了板面的文化,结合中国有吃长寿面和喜面的习俗,努力做好自己的产品,以诚待客,用心经营,我相信定能有好的收获

以上若能实现,不但能使当地名吃得以发展,还能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美国的加洲面可以走向中国,我们的太和板面定可以走向世界!

 

第二篇:太和

太和县概述 [编辑本段] 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阜阳、亳州两市之间,面积1822平方公里,人口162.7万。 太和历史悠久。属古《禹贡》豫之域。春秋时为鹿上,战国时为新郪。自秦始为县,其后县治几移,县名几易,先后为新阳、细阳、颖阳、万寿、泰和等。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县治移至今地,改"泰"为"太",取《易·乾·象辞》"保合太和,利乃贞"之义。这里人杰地灵,贤才辈出,东汉清沼使范滂,声播海内,名列八顾,清乾隆年间白莲教首刘之协,道光年间两广总督徐广缙等人,如群星璀璨,名留青史。名胜古迹,遍布境内,倪邱孤堆,七处故城遗址,元代建造的文庙建筑群,都记载着太和古老的文明。 "沧桑何处问真情,一日重新订万年"。在这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大地上,勤劳、智慧的太和人民正在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凭着对家乡最真挚的感情,在新的世纪里,抒写太和更加绚丽的画卷。 社会事业 [编辑本段] 太和县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素有“椿樱之乡”之美誉。而今,科技、文化、体育、教育、卫生事业引人瞩目,多次荣获“田径之乡”、“ “书画之乡”等光荣称号。全市有各类专业科技人员 万多人,现有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 所,小学 所,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等在省内外享有声誉,每年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5000多名。其中省重点中学——太和中学、太和一中为清华、北大等国家级重点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不计其数。 基础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京九铁路、漯阜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建有7个车站;105国道、308省道和南洛高速公路在县内纵横交织,颍河黄金大道经过太和40多公里,县城距阜阳4C级机场和京九铁路阜阳编组站仅37公里,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六纵六横"的道路框架使城区面积扩展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加到15万。供电、通信网络覆盖全县,设施先进完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有力的保障。 服务设施 [编辑本段] 太和县社会安定,政策稳定,法制日益健全,可为客商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生产资料、信息、技术和劳务市场逐步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健全,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市内有三星级的镜湖宾馆等中高档宾馆10多家。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太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业种植呈粮、经、饲三元结构,粮食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红芋等为主,经济作物以芝麻、油菜、棉花、烟叶、薄荷、中药材等见长,尤其是薄荷,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左右,

薄荷油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三分之一以上,油质特佳,素有"亚洲薄荷在中国,中国薄荷在太和"的美誉。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桔梗、板兰根、白术、白芍、党参、牡丹、药菊等,均以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中外,其中桔梗更是远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各国,成为全国桔梗生产加工三大集散地之一。太和又是椿城樱乡,太和椿芽、樱桃清时即为贡品,在国外也久负盛名。地下蕴藏的石油、煤炭、高碘矿泉水等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经地矿部、卫生部鉴定,均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太和工业城乡并举,门类齐全。医药、化工、纺织、食品、塑料、建材、机械、造纸、香料、木材加工等是全县工业中的支柱行业。以加工、出口薄荷油、木线条、撕膜绳、中药材、筛网、人畜毛发等产品的一批乡镇企业正在蓬勃发展。 太和商贸活跃,市场繁荣。尼龙绳、木装饰条、薄荷油、中药材、红芋三粉、毛发、筛网等众多的专业市场日益壮大,辐射全国。医药商业与新兴的医药工业相互促进,形成了发展势头强劲的医药经济,成为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太和古为豫州之域。春秋属宋,为鹿上。宋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39年),宋与齐楚为鹿上之盟。战国属魏,苏秦说魏襄王“南有新妻”,即指本地。后归楚,楚考烈王十年(公元前753年),由陈迁都巨阳。 秦统一后,置新阳县,属颍川郡。 汉置细阳、乐昌、新妻宋,并属汝南郡。高祖二年(公元205年),益封汝阴侯夏侯婴细阳千户。高后二年(公元前182年),封赵王张敖子寿为乐昌侯。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封外戚王武为乐昌侯。东汉光武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封陈彭子陈遵为细阳侯。建武十七年(41年),以军功封郭亮为新妻侯。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徒封殷后宋公于新妻。 三国时属魏,废宋公国为宋县,景初二年(238年),隶属谯郡。 晋废细阳。武帝泰始二年(266年),将宋县改属汝阴郡。宋、齐属西汝阴郡。北魏太和间(477~499年),废宋县。梁置陈留县。 隋改陈留为颍阳县。 唐贞观元年(627年)废颍阳,并入汝阴(今阜阳),境内置百尺镇(今原墙)。 宋开宝六年(973年)于汝阴县百尺镇置万寿县,属颍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各泰和县,移县治于沙河北岸(今旧县镇)。绍兴末陷于金。金亡,复归宋。 元至元二年(1265年),省泰和入颍州。大德八处(1304年),复置县,改“泰”为“太”,县治迁于今地,属颍州,后属汝宁府。 明属凤阳府颍州。 清雍正二年,改属毫州。十三年,复改属颍州府。民国元年(1

912年)废颍州府,属安徽省。 民国3年,属淮泗道,后改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19xx年,解放战争开始,县境北部属鹿毫太县,东北部属阜北县。19xx年全境解放。成立太和县。1949属皖北行署阜阳专区。19xx年属安徽省阜阳专区。19xx年1月与界首合为首太县。同年4月恢复太和县。 区 划 [编辑本段] 民国初年实行区保制,全县分区(顺号取积名)、97保。 民国27年(19xx年),实行区、乡、保、甲制,全县设3个区。34乡(镇)。478堡。 民国34年(19xx年),调整区划,并34乡(镇)为30乡(镇),计有:细阳镇、赵寺乡、望高乡、关集乡、三塔乡、竹园湖乡、龙李乡、光芦乡、龙台乡、胡集乡、黑虎乡、齐桥乡、大黄乡、高庙乡、旧县乡、陈李乡、砖桥乡、亮集乡、税铺镇、界首镇。 19xx年10月新中国成立,改用区、乡、行政村制,设10区。139乡。10区是:城关、茨谷、李兴、税黄、板黄、赵庙、洪山、光武、大新、原墙。 19xx年3月增设双浮乡,5月增设关集区,8月31日由阜阳划入宫集区及长春区的赵李、王营、草李、长春4乡。 19xx年7月撤税黄区,增设税镇、大黄、长春、三塔、清浅、倪邱、旧县等区,至此全县设19区。 19xx年8月,将光武、芦村、大黄、亮集等区、乡划入界首县。 19xx年,全县并为9区1镇(城关镇)。64乡。19xx年3月撤区并乡,将全县64乡并为45乡。19xx年元月,被撤区全部恢复。 19xx年9月,改全县9区1镇45乡为11个人民公社。19xx年12月增设洪山公社。全县设李兴、原墙、大新、倪邱、双浮、关集、宫集、坟台、赵庙、旧县、城关、洪山12个公社。 19xx年8月,缩小农村人民公社规模,将全县12个公社改为12区,成立71个公社。 19xx年3月撤区并社,全县成立20个公社。至此全县设33个公社。计为:关集、城郊、大新、肖口、旧县、双浮、清浅、赵庙、倪邱、洪山、原墙、三塔、宫集、三堂、苗集、阮桥、税镇、李兴、蔡庙、宋集、赵庙、坟台、水上、高庙、许寨、桑营、城关、马集、双庙、郭庙、长春、胡总、大庙。 19xx年8月,撤人民公社恢复区制,全县设13区(镇)。同年12月增设宫集区、蔡庙区。 19xx年5月,改人民公社为乡人民政府,生产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 19xx年,全县为15区(镇)。75乡,5个乡级镇。 太和名酒 [编辑本段] 镜湖秘酿、太和殿等。 主要景点 [编辑本段] 太和公园,位于人民中路,公园风景秀丽,有亭台楼阁和娱乐设施。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有高大的牌坊。院内有庙宇设施。 太和温泉度假村,位于太

和县城北郊,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吸引着众我省内外游客。 樱桃园,位于镜湖西路,每至樱花盛开和樱桃成熟季节,前来观光的络绎不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