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言中的文化传承

论语言中的文化传承

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种族继承和延续的前提,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一个民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是不能完整存在的。而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然会有人类智慧的间接和直接的传递,我们称之为文化。所以说,语言和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文化,不可能产生语言,没有语言,文化无法传承。正是因为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才得以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并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形式被当地人所接受。下面,我将就文化是如何在语言中得以传承的,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一.特殊语言

俗话说:“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各有殊词”。不同的职业把人划分成不同的群体和集团。由于职业的需要人们不得不说关于职业和职业道德的殊语。如:一位教师身份的人,说话时不能像农民一样直来直去,一位领导人在会议上的讲话和平常聊天是两种不同的语体。黑话也属于一种行业语,是专属那个行业的人才会听懂而外人是无法理解的。三四十年代袍哥帮会黑话,青洪帮的切口, 如"点水"(出卖同伙)、"划盘子"(毁人容貌)和流传到现在的如"散眼子"(散漫无组织)、"臊皮"(伤了面子)、"乘火"(顶住)、"天棒"(无法无天的人)、"吃通"(到处行得通)、"抽底火"(揭露底细)、"关火"(能起决定作用)、"落教"(按规矩办事)、"是外人无法理解的。“它们只能在一定的范围里作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使用,集不能推广到整个社会,也不能使全民语言所吸收”。

二.都市语言

1、谐音词:如:“早恋(炼)——早晨锻炼”、“E网情深”等等;数字谐音双关类:用“1314”表示“一生一世”,“520”表示“我爱你”等等。另外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店名也有不少采取了这样的方式,比如 :a.世界名车叫“法拉利”,这间美容院则叫“发拉理”,却不知是否一样系出名门? b.这家饮食店名“滋粥常乐”,寓意着做人的道理很简单“知足常乐”就是了。 C.以汤水为主打的餐馆为突出其汤水的特色,古为今用将店名称作“汤国演义”,让人一看就会想到三国演义。 d.有部电影《英雄本色》,周润发在里面饰演的角色令人深刻。这里也有一间《英雄本色》,却是一间酒吧。 E.小说《围城》相信不少人看过,但这间叫围城的店铺卖的却是内衣,真有意思。

2、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手段叫反语。运用反语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诙谐效果。因此,如果有人表扬你是“天才”、“神童”,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因为他有可能说你是“天生的蠢材”、“神经病儿童”;反之,如果有人说你是“白骨精”,那可说不定是句好话呢,因为“白骨精” 目前的流行用法是指“白领、骨干和精英型人才”

3、新创词:在社会新生事物似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的今天,求新求异的心理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尤其以年轻人,又以大学生最为突出,他们热衷于创造和使用流行语。比如在表示失约的意思时,有45%的人用“放鸽子”一词,25%的人用“晃点”一词来表达;在形容“同性恋”的时候,有20%的人使用“玻璃” 一词,19% 的人使用“兔子”一词,诸如此类的流行语还有:“泡吧”、“蹦极”、“冲浪”等等。在这些新创的流行语中,有许多极具形象性,使用时让人感觉特别逼真贴切,如用“爱情票根”来指称结婚证书,用“豆腐渣工程”形容质量不过关的工程。有钱人被称为“土豪”“壕”。

4、翻新词:这个特点形象的说法就是“旧瓶装新酒”,是将现代汉语已有的词赋予新的意义、新的用法,这符合汉语一词多义的特点。例如:“蛋白质”原是生物学术语,是一种物质的学名,现在被人们改装成了“蛋+白+质”,而这三者分别代表“笨蛋、白痴、神经质”。

5、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拟造出新词,这种辞格叫做仿词。在流行语中使用仿拟造词常能获得生动活泼的幽默效果。例如:“卧谈会”——

仿“座谈会”而成,指躺在床上聊天。

6、借代词:借代也是流行语产生方式之一,比如:用数学符号“N”来代替“多” (如“这样的话我已听过N遍了。”);“No一代”中的“No”则表示“不工作、不储蓄、不结婚、不生育” 的意思。比较特别的还有英语现在进行时的语法标志“m g”, “幸福ing”表示“幸福着呢”,另外,据《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一书的调查:某商场共有品牌169个,纯汉语的品牌共有140个,占总数的82.8%;纯外文的品牌名有18个,占总数的10.7% ;而余下的6.5% ,11个品牌名则采用中外文混用中西合璧的命名方式。纯外文和中外文混用的品牌名虽然所占比例远小于纯汉语品牌名,但它们的存在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品牌名的形式,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无论何种形式的外来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参与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7、演变词:“杯具”----杯具,原指盛水的器具,后因与“悲剧”一词谐音,成为网络流行语,词性多变:可作形容词,名词等等。不少年轻人在网络上甚至生活中都常常用“杯具”来代替“悲剧”,形容人、事、物。随着网络语言的流传,更出现了“人生是张茶几,上面放满了杯具”等“箴言”。杯具”+“餐具”+“洗具”=“食具”(“悲剧”+“惨剧”+“喜剧”=“尸具”。 一个人如果经历了这些就死翘翘了。有人说:原声词“悲剧”早在20xx年底到20xx年初就已经在网上流行。第一次使用“杯具”一词的人是易中天,他在一期《百家讲坛》中说了一句“悲剧啊”,这张截图在各大论坛迅速流行开来。资深论坛版主“侠客”对媒体透露称,“杯具”的创意灵感来自易中天的图片,但句式模板则来自张爱玲。“张爱玲有句名言‘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我们最早看到的仿造版本就是‘人生是一张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2.0版:我的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 3.0版:人生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人生又像茶杯,本身就是个杯具;人生更像茶叶,终究要被浸泡在杯具之中。 4.0版: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也可以看成洗具。 5.0版:人生就像茶几,上面摆满了杯具。当你努力跳出一个杯具时,却发现自己跳进了一个餐具(惨剧)。

三.网络用语

1、“亲~不要睡得太晚哦~我会心疼的,随着“淘宝体”的出现,还流行起了“凡客体”、“丹丹体”、“私奔体”、“咆哮体”。但是后者却在逐渐降温,而前者不仅被素来以“国家形象”为代表的严肃的人民警察用了起来,作为打击罪犯的形式标语并且带来了极大的成效,还被许多大型企业拿来做文章。因为作为一种社会语言,在社会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益表现出他的重要意义。“淘宝体”正是在网络普及网上交易流行的今天,作为“淘宝”这样一个行业里,特别产生的最能代表它的语言。故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所以它不会消失,有它存在的基础和意义。

2、贾君鹏,网络虚拟人物。20xx年7月16日,网友在百度贴吧魔兽世界吧发表的一个名为“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帖子,随后短短五六个小时内被390617名网友浏览,引来超过1.7万条回复,被网友称为“网络奇迹”。“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也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贾君鹏事件可以理解为一次互联网行为艺术,一次贴吧文化狂欢。 贾君鹏的冲击甚至形成了各种山寨,“XX,回家吃饭”类格式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台湾,祖国叫你回家吃饭”了。此帖从某种意义上也说明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类似贾君鹏神帖的家族式风格,也使其显得气氛其乐融融,就像是一家人一样和睦。

四.另类语言

1、古有帝王统摄天下,如今帝多遍地开花。 “杀妻帝”:长春街头一男子。脖子上挂着一纸牌,上写“寻妻 马艳春 三天内不归必杀人”,被网友评价为“神情漠然”“眼神很犀利,后果很严重”。 “评论帝”:柏桦并非著名诗人、而是成都市作协副主席,他仅是一位普通网友。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对某网站上的新闻进行评论,且格式均

是整整齐齐全的七言四句的“诗”体,吸引不少网友注意,被戏称为“评论帝”。其评论也成为其他网友的热门回复对象。 “游戏帝”:洪水已经漫过膝盖,3个游戏迷却临危不乱,坐在水中继续游戏,这三位疯狂的玩家被网友称为“游戏帝”。 “炒作帝”:80后争议作家张一一因在新作《炒作》一书大言不惭自比老子和孔子,自称“炒家学派创始人”而备受争议。 以上众多“帝”,还有好好好多的“帝”我不一一列举了。大家都知道“帝”是对封建时期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尊称。是极其尊贵的象征,不得玷污的。如今却在网络上搭配被关上各种名头,均是指这些人在某一方面颇为出位、大胆以及违背常理的表现。这不正是词义组合中特殊组合的越级组合吗!大词小用,超越了词语原有的使用级别。原本的“帝”是一种褒义的歌颂赞美的称呼,如今却是贬义的带着一种讽刺嗤笑的心态来使用。正是用了这么一个大词,才能承托出这些人所作所为与众不同的另类。

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人类的思维角度改变了,对待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生活的看法也改变了,所有的这些都势必会引发一场语言的革命。每个年代有每个年代的口头禅,我们早已不再拘泥于一种单一的语言模式,而是各种混合的,相互联系的,交错结合而形成的语言模式,这不仅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变得灵活多变,也必然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或许采用一种更为大众化的方式存在,反而更容易得以宣扬和传播。

参考文献:

~” 1 刘英.《社会变异与流行语》.语文学刊. 2005-1-23

2 魏慧萍.《流行话语的双关》.语文建设. 2001-12-18

3 刑欣.《都市语言研究新视角》.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1-3

4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 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2004.11.1

5伍铁生 .《普通社会语言学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1

6曾常红.试论现代流行语流行的基本条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4-2-17

7钱乃荣. “酷词”在造词上的新特点.语文建设. 2001-12-26

 

第二篇:《论语》中的“孝”文化

《论语》中的“孝”文化

——试论“孝”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及意义

“百善孝为先”,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德,更是构筑中国古典文学大厦的文化支柱之一。作为一种文化母题,它在文学中显示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孝”的观念在《论语》之前已相当发达,但被作为“道”提出来,并影响中国社会数千年,实始于《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论述和阐发。本文从《论语》着手,从“孝”的对象及“孝”的行为规范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孝”文化。

从《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论“孝”的相关章节来看,“孝”的对象包括个体家庭中的父母,也包括死去的父母、祖先,还包含了宗族甚至国家中的长者。与之相应,《论语》中对不同的“孝”做出了相应的行为规范,以便更好的实行“孝道”。具体说来,《论语》中“孝”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对于父母,“孝”的内容主要有:一为养,即赡养父母;二为敬,即孝敬父母;三为安亲;四为终身孝敬。“仓廪实而知荣辱”,物质是基础,尽孝道的首要条件是赡养父母。但是,“子夏问孝,子日:‘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从孔子的疑问中可知,给父母吃饱穿暖还不是孝,还应做到“敬”。“子游问孝,子日:‘今之孝者,是渭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仅仅能供养父母,这就和养狗、养马毫无区别。孔子驳斥了当时“孝”的概念,认为孝要对父母有孝敬之情,孔子在这里着重强调了“敬”。羊羔跪乳,乌鸦反哺,那是一般动物的本能,而人类如果只停留在这种初级阶段,把妥善安置父母的衣食住行问题作为孝顺的最高境界,就未免愧对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称谓了。孔子认为在养父母的同时也必须“敬”。“子日:‘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恃奉父母,如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应婉转地规劝,如父母没有听从的意思,仍应恭敬的侍奉,不要冒犯他们。尽管内心忧虑,对父母却不怨恨。在孔子及儒家看来,孝敬父母要“养”、“敬”,还要提倡“安亲”。所谓“安亲”,就是说子女在父母生时立身行道,不犯刑律,不做冒险的事,不做不义的事,以免父母为自己的过错和安全担惊受怕。《论语·里仁》提到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孔子提及的安亲的重要内容。“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构架了一个生命的轮回的框架。子女不改变父母生前奉行的准则,继续继承他们的事业或者是遗愿。“三”是虚指,指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生。我觉得这是孔子所认为的敬父母的最高标准了,也就是终身孝敬。“子日:‘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还说“丧事不敢不勉”,即说办丧事不敢不尽礼。他提倡丧礼的朴素节俭,他明确指出更应该做好的是在父母生前尽的孝道,孝敬父母。《论语·八佾》中林放问礼之本。子日:“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可见,葬而有礼也是《论语》对孝文化的延伸。

《论语》中“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孝”指的就是在家侍奉父母,即小孝;广义的“孝”指的是在朝廷里忠于君主(宗族甚至国家中的长者),即大孝。孝道在政治范围内延伸成了忠君爱国。孔子以“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的关系巧妙的处理了忠和孝的关系。“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一点给封建帝王“以孝治天下”、“求忠臣于孝子之门”以很充分的理论根据,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在孝道的基础上得到了广阔的延伸,“父父子子”演变成了“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统治阶级要求臣下忠于君主的目的在倡导孝道的光鲜外表下达到了。而当有人问孔子为什么不参与政治时,孔子说道,《尚书》上说“孝呀!就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只要把这种品德应用到政治上去,那就是参与了政治。看来孔子认为不一定只有做官才算是参与了政治,将“孝”的品德应用到政治也是参与了政治。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孝”已经内化为一种精神,积淀为一种形式,起着半宗教的作用。《论语》从物质上赡养父母、精神上尊敬父母、终身孝敬、对父母生前身后事之以礼、如何处理“忠”和 “孝”的问题上都做了精深的阐释。作为孔门道德规范中的一个重要纲目,《论语》之“孝”有着独特的意义。一是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论语》强调“孝”是个人的行为准则。“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子罕》),表明孝悌是任何行为的前提,为弟子必须先修孝悌。为“士”也必须以“孝”的标准来要求,即“宗族称孝焉”(《论语·子路》)。二是对社会的教化。《论语·学而》云:“有子日:‘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有子认为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而喜欢冒犯长辈和上司的情况是很少有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作乱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可见,孝对于社会有明显的教化作用。孔子所提倡的孝,是人们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源,孝是仁义之道,是人自觉的道德活动。孝思孝行,是居仁行义的,有了孝行,能敬长,能齐家,进而能治国平天下。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了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孝道文化在古时候,乃至在今天对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淳化民风、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都有巨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