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习惯

“倾听习惯”培养方法参考

作者:徐江

倾听习惯培养方法参考之一

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总是落后于别的同学呢?在教学中,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我慢慢发现孩子学习落后的主要原因有时不是能力问题,而多数是因为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所致。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把他们的耳朵唤醒呢?

对症下药,改掉不良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不认真倾听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别人讲话时,自己在搞小动作;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爱插嘴;心不在焉,走神。那么如何对症下药呢?

1指导倾听的姿势。对于中低段的孩子,从他们的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来看,就最能知道他们是否认真听讲。所以,课堂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明确要求。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眼睛要看着书,而不是东张西望。听老师讲话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答表示认可或赞同。如果有不同意见,先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而应耐心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调整倾听的心态。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望强,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对的,喜欢别人听自己说。听别人发言时,注意力也大多集中在:谁在说,哪说错了,而往往忽略了说的内容,这就影响了交流感悟的质量。因此,我就开导学生,告之善听者才是善于思者,要学会保持良好的倾听心态。当听同学发言时,要耐心、静心、用心,听清楚同学发言的内容,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既听对方的口头信息,也注意对方所表达的情感。不要随便否定同学的想法,即使持有不同的观点或理解,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

3变换形式,唤起注意。对于上课容易走神的孩子,我们要特别注意在说话时的抑扬顿挫,通过不同的语调、语气的变换,引起孩子的注意。有时也可以叫不太专心的孩子重复老师或同学的话语,从而提醒他注意听讲。

让我们为学生尽早具备倾听的学习技巧而继续探索努力吧!

倾听习惯培养方法参考之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大量时间交给了学生。在活动中,学生将产生丰富的学习的成果,这些成果的交流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还有大量的学习资源将被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不光有同学们的汇报、交流、展示,还有教师的引导、校外人士进入课堂进行的讲座等等。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会有许多不同类型的人,通过讲述、讨论、汇报等不同的形式,来彼此交流。

这时,“听”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倾听”的过程,其实是培养学生做人的品德的过程、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不光是综合实践活

动的教育内容,也应该是所有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的。

那么,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任课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提供以下的内容供老师们参考:

1、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倾听”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要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听、认真地听,要明白“倾听”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也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当别人说的内容自己知道时,不要急着接嘴,而应在别人说完后再举手补充。当别人说得不够流畅时,要耐心地给予鼓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是自己在说的时候,希望有怎样的听众,在班上形成“倾听公约”,这个公约的制定过程,就可以成为一次小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见微型案例)

2、培养边听边记的习惯。

只是用耳朵来“听”,是一种肤浅的过程。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听”,还要培养学生“会听”、“爱听”、“听懂”,在“听”中有更多的收获。边听边记,是一种“听”的好习惯。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笔来记——记观点、记疑惑、记要点、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为了减轻学生和老师们的负担,建议不要专门建立“倾听的记录本”,可以与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其它学科的记录本,如语文学科的“好词佳句”记录本、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成长记录袋等合二为一。

3、培养边听边问的习惯。

“倾听”的过程,也应该是提问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听别人说完后举手提问,教师应该预留有提问的时间。第二种方法是马上举手提问,将自己不懂之处及时地提出来。教师应对提出问题的同学及时的给予鼓励,让更多的孩子有提问的意识。

4、在倾听中培养敢于置疑的精神。

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敢于置疑的精神。老师也好、同学、专家也好,他们的观点都不是权威,要鼓励学生敢于置疑、善于置疑,而且敢于将自己的疑问公诸于众,让大家来讨论、甚至争论,只有这样,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才能具有鲜明的民主性、人文性。

微型案例:

教师手记——“倾听”的故事

一次,我外出听课。上课的同学是市内某所知名小学的学生。听完课后,上课的具体环节已经记不太清楚了。而学生们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个细节却让我毕生难

忘:孩子们在“倾听”的时候,非常专注。老师在讲授时,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大家或转过身子、或侧着身子,看着回答问题的同学,认认真真的听。从孩子们那专注的表情中,我深深的感受到,孩子们听得这么认真,绝对不只是因为这是一堂公开课,而是因为学生们具有发自内心的“倾听”的渴望。

这个细节让我浮想联翩:在我的课堂上,这种情况是经常的——举手回答问题时,同学们很积极,而当老师没有抽到自己回答时,孩子们立刻松懈下来,于是,别人回答问题的时间,就是自己开小差、搞小动作的时间;有些孩子,在别人回答问题时,大声、无礼地打断别人;当同学说错的时候,嘲笑别人??。

怎样让我们班的孩子更爱“听”、更会“听”呢?我决定用这个主题搞一次小小的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于是,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我偷偷带来一个录音机。果然,上课不久,一些同学露出自己的“真面目”了——老师讲课时没有礼貌的结嘴、大声地嘲笑回答问题不够流利的同学、别人回答问题时说小说??。这一切,都偷偷地被我录了下来。

三天后的综合实践课,我提着录音机进了教室,压低声音、故做神秘地说:“同学们,我带了一盘神秘的录音带来给你们听听。”大家的胃口被调起来了,教室里静悄悄的。录音带缓缓地转动,发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声音都被放了出来,当然,最刺耳的莫过于那些结嘴、嘲笑别人、打断别人的声音了。大家听着、笑着、思考着。有些同学的脸悄悄地红了。

录音带放完了,接下来的两天里,大家用漫画、作文等形式反应了自己对不会倾听、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同学的反感,还就“你是否在听别人说话时随意打断过别人?”“你对不听你说话、回答问题的人有什么看法?”等问题展开了一次次小小的调查。最后,在我的倡导下,形成了班级的“倾听公约”。

三年级一班倾听公约

1、听别人说话是对别人的尊重。每个人都有受到尊重的权力。

2、上课时要认真听课,最好不要随意结嘴。如果有问题可以举手,老师不能忽视举手提问的同学。(这一条是我补充的)

3、同学、老师说话时,我们的眼睛要看着别人。??

自从“倾听公约”建立后,班上会“听”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其它学科的老师都反应,上我们班的课轻松多了。看来,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也有很强的“辐射”作用啊!

倾听习惯培养方法参考之三

新课程实施已近三年,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激情澎湃,学生兴趣盎然,于是,课堂热闹了,气氛活跃了。当热闹过后,课堂上逐渐消失了那种充满睿智、风趣的谈话。有人开始怀疑了:“新课程就是这样的吗?”“怎样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带着一系列问号,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开始了讨论总结。

根据教与学的情况,联系新课程理念,总结提炼了课堂教学中的七大问题:

1、如何分层教学,对待学困生?

2、如何指导学生操作

3、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

4、如何培养学生计算基本功(做题认真的习惯)

5、如何抓好中午辅导时间,提高辅导质量

6、如何培养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

7、如何解决教师课堂上的满堂灌

面对这么多的“如何”,我们怎样解决?通过梳理我们确立了研究主题: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碰到同学还没回答完,便有个别学生插进话来,或是在一边喊:让我来,让我来;还有的学生只顾表述自己的想法,根本不听是否已有相同见解和答案被提出;也有学生干脆不听,在下面做小动作,课堂效果很不理想。每位老师都知道,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这是他们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由于他们的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比较短,致使教师们千方百计地靠物质奖励来维持40分钟的课堂,这样做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不能滥用,。因此,我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学会倾听的能力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应该有意识的加以强化训练。这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需的条件。同时它也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我们要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质量,那么良好的倾听习惯和方法就是问题的关键。新学期,在教学中我很快的发现,由于学生自身资质的参差不齐,他们的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而且学生在听的方法和习惯上有待指导和培养,学生的这种初始状态使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有改变,从课堂开始;从习惯开始。

那么如何使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采用激励办法,使学生愿意倾听

小学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种激励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倾听。

1.言语激励。

正确适当的语言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认真倾听”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可经常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就会逐渐愿意倾听。

2.荣誉激励。

适当的物质奖励也能激励学生认真倾听。

作为老师,我首先制作了一枚“倾听宝贝”的印章,对于每一节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就在他的数学书上印上印章,在以后的每一阶段都对这些会听讲的学生颁发“倾听宝贝”奖状。通过这种手段,很多学生上课听讲比以前好了很多。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们班的冉帅、肖超伟等几个同学听的很认真。尤其是我班的师明豪最值得表扬,他本来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上课很不认真,现在通过这次活动,他又和原来一样了。

当然,更多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即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种种从教师内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倾听,就是细心听、用心听的意思。这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1.明确目标,引导倾听。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个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的现象。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别人回答正确与否与己无关。这时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听”也是学习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经常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

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教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可经常对学生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会有所启发或收获,产生自己的想法,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2.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注意到,要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自身也要用心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做好榜样。所以,每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所有的动作,认真仔细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并做出回应,让发言的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也让其他的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同时适时引导学生像教师一样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之后,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从各个方面检验学生是否倾听教师和同学的发言。我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观察学生的动作行为、眼神,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发言的同学所说的话等等。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同学,我会表扬他们,让其他学生有了仿效对象。

三、方法指导,使学生善于倾听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对学生“听”的指导:

1.明确听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教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要求。比如,倾听时要认真专心,不能一边听一边想其他事情;别人的讲话要听完整,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或随意插话;倾听时,要边听边想,要学会判别和选择,不能只听不想。

2.让学生当小老师。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课,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如教学“笔算乘法”时,我让学得好的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下面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的课堂教学用语不够有艺术性,特别是鼓动性的语言应好好地“修炼”。教学时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科学性的前提下,对教学语言进行加工、修饰,使其通俗、生动,富有情趣,当个别学生出现了不良的学习状态时,我还应该学会用一些巧妙的语言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调节到良好的状态中。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他们的快乐

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深刻的思考。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也会使我们的学生获得一把学习的金钥匙。

倾听习惯培养方法参考之三

(一) 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只有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摒弃繁琐的环节,学生才会喜欢上课,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两年来,学校大胆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立足于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的角度,进行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在语文、数学科进行了“大班里的小班教学”尝试,根据学生掌握“双基”的水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环节都给不同程度的小组设计不同的问题与练习:鼓励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层层推进,老师则与基础较差的一组共同学习,及时给予指导。实施了此项课堂教学改革后,因为老师真正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而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合作交流、多积累、多动手等的课堂好习惯也形成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培养教师“教”的好习惯。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在实践研究中,老师们意识到培养学生课堂好习惯,教学的改进是重要的途径,以良好的教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在课堂上,教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多给他们质疑的时间,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教师们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还积极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研究方法,如“存折积分制”、“学习好习惯小组评选”等激励机制,组织评价,开展个案研究,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课堂良好习惯的形成。

例如:潘小阳老师在英语课中,除了利用教学卡片的制作,肢体语言的使用,游戏、歌谣、故事等形式的激趣外,还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这一有效渠道,通过电脑的定格、慢放、加速、重复、图像的变化、色彩以及声音配合等效果,充分发挥其直观、形象、新奇、促思等优势,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Lesson Five 时,What colour is it?有yellow、red、 green、blue、 black、white、brown这几种颜色时,把色彩鲜艳的画面通过电视机放出来,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愉快地掌握了知识。又如: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说话;做错时,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这样,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爱学,乐学。

(二)营造教育氛围,树立学习榜样。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习惯熏陶。

环境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好的环境一旦形成,就能对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一如既往地在校园中营建高雅的文化氛围,挖掘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更巧妙地把行为习惯的教育融合其中,并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都有是知识的殿堂、文化教育的圣地,更是良好习惯培养的园地。结合旧校园古朴的风格,我们开辟了“国学基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融汇其中,“ 黑发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一句句经典名言,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对良好学习习惯的认识在学生著足育读、品味中逐渐提高;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宣传板报,展示阶段习惯养成目标、要求;每个课室设“好习惯之星”评比表,既充实了班级的文化,又突出了习惯训练的重点。校园到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无一不给以深深的熏陶和启迪,增强了学生的习惯培养意识。

2、树立学习榜样,加强思想教育。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改正学生不好的学习习惯。经过实践,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良好的上课习惯。

以下是梁群诗老师的教育实践案例:

案例一:她清楚记得开学初,前任班主任的善心提醒:“这班家伙上课,你一定要多留几份神啊!千万不能让他们表面的认真欺骗了你啊。”于是老师就带着前班主任的忠告,绷着脸,‘严肃’地上了一节班会课,并带着不可商量的语气把我的上课要求说得清清楚楚。可能是她当时的‘凶恶’起了作用,结果一连几天上课,学生们都特别认真,老师也有点高兴。可好景不长,还没来得及高兴,其他两个任课老师就投诉:“这课无法上下去了!真没见过习惯这么差的班级!”经过了解,才发现原来学生上课实在太‘兴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同学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根本没人留意老师的讲解。一节课下来,老师相当疲倦,可一点效果都没有。了解到这情况,她偷偷地录下了学生上课的几个片段后,马上召开了主题班会《我们的小榜样》。先给大家讲了周恩来、鲁迅认真上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他们会成功呢?”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了结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有所得。于是梁老师马上播放了班上同学上课的几个片段,看着看着,发现平时上课最“兴奋”的好几个同学,悄悄地低下了头。接着梁老师把班上最认真倾听的几个同学照片放大,意味深长地对着同学们说:“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像周恩来、鲁迅那样认真倾听的同学,这些同学是我们学习的小榜样,老师希望下次班会课,能看到更多的小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认真倾听习惯的训练中,老师特别注意同学中树立先进典型,对于那些上课懂得认真倾听的同学,一发现就及时在班上进行宣传表扬,并利用班会课时间给这些同学加分,要求全班同学向他们学习,并指导他们由仿效榜样的行为过渡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另外梁老师根据她们班学生爱表现的特点制定了“小组课堂比一比”的方案,每节课由上课老师对每个组的同学进行评分,每个组的底分是80分,如果小组1个人没有认真倾听,就在小组扣1分;相反,如果老师认为全个小组都认真倾听的,就相对应每人加1分。一节课下来,最高分的小组,每个同学相应在自己的“存折”加1分。由于班会课的及时,以及加分的‘诱惑’,现在四(3)班学生已经不再出现“争先恐后抢回答” 的现象,任课老师的投诉

也少了。

案例二:有一天,班上的小亮兴奋地走来对梁老师说:“老师,我发现我最近认真上课,我的成绩也提高了”。看着他兴奋的小脸,她想起了前几个月的小亮:小亮患有轻微多动症,平时依靠吃药控制病情,上课总是坐不稳,一会玩玩笔,一会看看书,几乎没有一分钟是老实的。对于他的表现,老师们都‘谈亮色变’。于是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并跟他做了一个小约定:只要他每节课认真倾听15分钟以上,老师就会单独给他加分,并且也给他所在的小组加分。老师又找来班长跟他同桌,并让班长多提醒他。慢慢地,小亮上课也能偶尔回答一两个问题了。听到他这样一说,梁老师灵机一动:平时总是由老师教育学生,学生没多久就会忘记得干干净净,这次何不让他“教育”一下我们班的其他同学,让其他同学也知道专心的好处呢?于是在班上召开了《专心上课的好处》主题班会。先让学生采访周围的老师和家长,让学生知道专心的好处;并且收集了一些专心的小故事;接着和同学们分享了小亮前后的喜人变化,再让小亮自己说说成绩进步的原因。交流完后,还让学生收集有关良好学习习惯的名言,张贴在自己的书桌上,并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贴上“好习惯成就未来!”时刻督促学生,激励学生。

(三)设计训练活动,形成上课好习惯。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如果在他们幼稚的心灵里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课堂教学目的,而且还影响了今后的学习。我校通过行为训练和行为强化来抓学生专心上课习惯的形成。

1、学校制定评比制度,抓学习习惯的形成。

我校把德育目标中的要求细化到各项体验活动中:“校园小民警”评比,督促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科特色作业的展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尝试成功的喜悦;少先队大知识问答比赛,更能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习好习惯之星”评比,激发学生在竞争氛围中学习到好的学习方法;“雏鹰争章”活动,通过中队开展社会实践、集体的考核评议、竞赛等,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不断进步。

2、设计课合理的课堂行为训练。

(1)教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设计训练活动。如低年级老师根据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专门设计“打电话”“找朋友”“记数字”等游戏,让学生明白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并结合课堂开展“比谁最会听”的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一:潘健柳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安排一些游戏活动,如在练习《数的组成》数学活动中,我经常运用“碰碰球”游戏,老师说的球数要和孩子说的球数碰起来是老师先出示的总数。这个游戏节奏明快,孩子边拍手边玩,兴趣很浓。有时把训练内容融进自编的一个故事中,让孩子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完成一个训练内容。如“学习序数”时编了小动物出去郊游的故事,让他们学习通过不同方向序数的方法,孩子们乐趣十足,学得也很快。课堂是一个有趣的舞台,只要你运用

孩子感兴趣的教学形式,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容易集中,思维就会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那孩子肯定会不知不觉地去专心听课,久而久之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案例二:肖清娴老师在设计操练学生读单词的时候,刚开始采用了“按声寻物” 的形式(让学生A蒙着眼睛,老师再把一张英语单词卡片藏起来,学生A张开眼后,则按其他学生读单词的声音寻找卡片,声音大则表示他离卡片近,声音小则表示他离卡片远。)结果发现这种游戏的所能做的有效功太少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被过多地吸引到寻找卡片上,而不在于读单词,而且这种游戏紧张刺激,通常弄到整个课堂闹哄哄的,结果要读的单词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只是机械地反复念单词而已。这样的游戏通常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所能收到的教学效果又不明显,是不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因此她及时修改了课堂训练形式,将该游戏换成了 “开火车”(学生迅速相继读单词),这个游戏不但简单、易操作,而且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习惯了在课堂上要专注地听课,专心上课的习惯也渐渐形成了。

(2)数据对比。

实验中,我们分别对试点班的学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前测和中测,数据对比如下:

图中数据表明,实验前,在课堂认真听课方面只有50%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坚持听30分钟以上,有45%的学生随意听或者是经常开小差的,注意力只能集中5-15分钟;在思考发言方面只有55%的学生能主动向老师提出提出问题,并能做到主动举手发言;倾听方面只有43%的学生能认真听同学回答老师的问题;交流评价方面只有61%的学生能积极参加小组内的讨论,48%的学生能在组内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53%的学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观点。

在中期测试中,有78%的学生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坚持听30分钟以上,比实验前提高28%;能主动提出问题并主动举手发言的学生占86%,提高了31%; 71%的同学能做到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了; 81%的学生能正确评价他人的观点。

由此可见,开展了专心上课习惯培养后,学生们课堂上认真听讲的程度有较明显提高,课堂上能做到积极思考发言,并认真倾听同学们发表意见,学会初步交流和评价他人。但总的来说,还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3、在实践中掌握新颖的学习方式。

合作交流是一种新型的、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这种习惯,我们除了在课堂设计上加以引导外,还通过设计一些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如暑假“十个一”实践活动,安排了小组共读,节假日组织学习小组制作手抄报,进行“陈村迎春花市桔果销售情况”的社会调查,合作完成调查报告等,都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研究的乐趣,提高交往能力。

(四) 探索个案行为,矫正不良习惯。

个案研究是我们开展德育科研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以个别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评估法、文献分析法等了解学生身心状况、个性、智力水平、学习情况、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状况、交往等,分析其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以达到帮助他改善问题行为的目的。课题组的教师能过日常观察、谈话、书信、日记等文字形式,能过心理各种测试的形式,通过对分析学生外在和内在成长环境的调查等,广泛搜集能反映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根源的信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总结方法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对症下药,形成有效的教育经验。

个案(一):霍笑媚老师着力于学困生方面上课好习惯培养与研究。在实践中,老师根据学生困生郭济清这年学生的特点,对他的情况进行摸底分析,深入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生活经历、社会关系等,弄清他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采用谈话法、实践锻炼法、激励法、榜样示范等方法,帮助他改变不良习惯。通过家访、电访,利用《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让他展示自我,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安排一位学生帮助他,及时提醒并约束他的行为。从一点一滴的关爱中,从实实在在的学法指导中,逐步培养他专心上课的习惯。一、摸清“底细”,对症下药。为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所在。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三、小步子前进,不断强化,循序渐进,每阶段提出不同的适当的要求,不断强化,帮他每天进步一点点,小步子前进。经过一学年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小清有了明显的进步。他专心上课,课堂上能做到不睡觉,不东张西望,不玩小东西,还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大胆举手发言,能回答简单的问题,主动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作业质量有一定提高,考试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65.5分,数学64分,英语77.5分。

个案(二):高洁莹老师着力于性格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这类型学生的培养,老师发现对于这类型的学生要求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严中有爱”。在一年多的跟踪里,老师对该名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都作了深入的了解,了解到晓东是一个缺少家庭温暖,缺乏亲人的管教,性格比较偏激,他乐于为班集体做事,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弄清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后,从而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批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如谈话法、激励法、协议法,刚柔相济,引导与帮助其改变不良习惯。争取与家长的支持,及时与家长沟通,报告该生在学校表现,帮助指导家长共同做好该生的转化工作。平时多观察,多沟,生活上多关心他,使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专心听好每一节课,提高学习成绩。首先是利用他乐于为班信体做事特点,让他帮助出班级板报,找一位与他关系较好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帮助他,重塑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其次是推荐他进学校笛子队,发挥他的特长,使他有进步的动力。最后是约法三章,对课堂上好的学习惯进行强化。经过一年多来的教育和引导,晓东有了明显的进步,能按时上学,不完成作业的次数少了,作业的书写有了一定的进步,校外违反纪律的次数少了,课间大部分时间能遵守纪律,乐意为班级做好事,课堂表现积极,能做到先举手后发言,专心听课,成绩有进步,语文75分,数学98分,英语91.7分。

在个案跟踪的研究上我们发现多与学生沟通,利用情感去感化学生,就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去想,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帮助、信任、理解和尊重,只要老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症下药,他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养成专心上课的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