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方法的教学名人名言

关于教学方法的教学名人名言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9.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0.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美籍匈牙利数学家)

关于启发式教学名人名言_名言警句

 1..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苏霍姆林斯基

2.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苏霍姆林斯基

3.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苏霍姆林斯基

4.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 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赞科夫(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5.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北宋哲学家)

6.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英国社会学家)

7.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 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8.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9.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10.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教学名言:1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2、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3、教师的职责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4、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叶澜(当代著名教育学者:)《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5、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刘国正(语文教育家)

6、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7、钱理群教授在谈到他的语文学习时说:“我把每堂课都看作一次精神的探险。”

8、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培养语感,读、听是基础,是关键。”

9、著名语文教育 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课程?教材?教法》91年第10期)。



 

第二篇:教学名言

几句教学名言

1、"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2、"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作的时候。" ——英国教育家 洛 克

3、"要求学生必须用手、用舌、用头脑去工作!促使他去透彻了解教材,使它成为他的根深蒂固的习惯。"

——德国教育家 第斯多惠

4、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课程标准》

5、"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

6、课堂教学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才能生成。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7、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前提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变处处牵着学生走的教师主宰式,为顺着学生的学来"导"的启发引导式。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8、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9、"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著名作家 萧伯纳

10、 "所谓探究的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索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1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

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合作、对话等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 罗杰斯

12、"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

13、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

14、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能跳出语文看语文,跳出课堂看课堂,跳出课本看课本,多思考语文教学的大策略,从大处着手改革小学语文教学,那么,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收效会更大"。 ——著名特级教师 沈大安

15、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

16、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汉字构字规律,就会大降低汉字教学的难度"。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田本娜

17、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

18、 "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

19、 "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养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0、 "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尽可能地采用实物、标本、模型、图画、幻灯片、录音、动作、表情或语言描绘等手段,把生字词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儿童的脑海里;还要引导儿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参与获得新知识的活动,瞧

一瞧,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做一做,有时候远远胜过单纯的听、记、背。因为这样做,强化了汉字音形义的联系,符合儿童爱动、好奇,容易接受具体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点,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斯霞

2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

2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

23、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24、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

25、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是学生读有怕知到生疑解疑再到生疑的过程"。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6、 "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凝固、教学方法僵化的善,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 崔峦

27、"阅读教学总是要通过学生主体的认识图式去同化课文内容。这种同化,并不完全是"顺应",也应当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批判、去否定,敢于给课文挑刺,从小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唯书,敢于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的精神"。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周一贯

28、"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 苏霍姆林斯基

29、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存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是怎么回事。

--—著名作家 巴金

30、"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

—— 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xx年第9期

31、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

——吕叔湘

32、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65页

33、语文教学要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也推动教师;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如坐春风"的境地。

—— 刘国正

34、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35、叶圣陶老先生指出:"至于文字语言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离开了语感,一切说写都无法进行。"

36、语感专家王尚文同样指出:"培养高品位的语感是语文课的最根本之处。""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培养语感,读、听是基础,是关键。"

37、"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我们教师应放心让学生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8、叶圣陶先生指出:"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同时也训练思想品德),而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儿童时期打下的基础极关重要。"

39、叶圣陶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指出,"我相信书本是一种工具,或者说是一种凭借,却不是惟一的工具、惟一的凭借。""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0、刘勰的《文心雕龙》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是劝诫我们要进行大量的积累,才能提高鉴别力。

41、著名语文教育 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 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课程·教材·教法》91年第10期)。

42、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钱梦龙《语文导读

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85 年版)。

43、古代 的孔子是非常主张激发学生"乐学"的,他曾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这充分说明贯穿在孔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是无穷的乐趣。

44、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列宁全集》第20卷)。

45、阅读心理学家罗森布拉特说:"读者不是单纯 地追求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而是创造性地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思。"(转引自张浩《有关阅读心理过 程的理论现状》,《心理学新探》,19xx年第3期)

46、乌申斯基说,一个教师"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学实践者"(引自《中国教育报》19xx年10月10日第3版)。

47、明代王守仁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48、法国教育家卢梭也曾指出:"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很成熟的时候,再教给他以学习的方法,这确乎是所有优良教育的基本原则。"

49、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50、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