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格言

美育、艺求教育隽语选

常州市五中 教科室

我们辑录了古今中外部分学者、教育家关于美育和艺术教育的言论发绘大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认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学生综台素质的作用。希望大家继续加强学习,同时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涪透艺术教育仍容,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以培养学生健全的心智。

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

——王国维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

所以吾人急应提倡美育,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托于美,而将忧患忘却。于学校中可实现者,如音乐、图画、旅行、游戏、演剧等,均可去做,以之代替不好的消遣。

———蔡元培《蔡元培教育文选》

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伪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

——叶圣陶

音乐可以陶铸性格……,可以增高兴致和洗炼理智的享受。

———亚里士多德

音乐对德性有所稗益,依据的理由是它能陶冶我们的心灵,并使我们习惯于真正的愉快。

——亚里士多德

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会失掉一半。

——斯宾塞《教育论》

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凯洛夫《教育学》

教师本身需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艺术不仅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他的情感,因此,艺术有助于培养信念。……越是依靠情感为基础,信念就越是坚定。所以艺术在道德教育中才起着这么巨大的作用。

——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美育这个领域带有很强的个人的、个别化的性质。没有单独的、个人的情感,就没有审美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

环境美是由能唤起愉快情绪的天然造化和人工创造的那种和谐促成的。

——苏霍姆林斯基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美育的最重要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丽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

美,首先是艺术珍品,能培养细致人徽的性格。性格越细致,人对世界的认识越敏锐,从而对世界的贡献也越多,……

——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或绘画作为他们末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们的裹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我们尽力使每一个学生在育少年时期真正地看到田野、树林和河流,到过那些无名的、偏僻的角落,因为正是这些东西的独特的美构成了我们祖国的美。

——苏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 ——苏霍姆林斯基

 

第二篇:教育格言大全

- 1 -

教育格言大全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刺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布鲁纳教学四原则:

1、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最有效地使人能牢固树立学习——一般形式的学习和特殊类型的学习——的心理倾向的经验。(动机原则)

2、教学论必须详细规定需将大量知识组织起来的方式,

3、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结构原则)

4、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所出示的学习材料的最有效的序列。(程序原则)

5、教学论应当详细规定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奖励和惩罚的性质和步调。(反馈原则) ——[美]杰?S?布鲁纳:《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赞可夫新教学原则: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苏]列?符?赞可夫:《和教师的谈话》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 2 -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于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填其志之所以发也。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自叙》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

- 3 -

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六七)下》第101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英]R?皮特斯:《和目的永别》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方孝儒:《逊志斋集?务学》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德]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梁启超:《教授法》

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 4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起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起课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J?M?索里:《教育心理学》第397页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xx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中国社会科学》19xx年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英]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苏]尤?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

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清王筠:《教童子法》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七页

智过其师,乃能如师。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虽声实并至,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清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

- 5 -

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

──宋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孟子?尽心上》

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

──清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上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明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第八卷 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立志》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美]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第149页

教学总是很清楚地反映着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业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

——[苏]达尼洛夫等:《教学论》第128页 讲习讨论,固须循序渐进;若省察克治,则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清刘熙载:《持志塾言?为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

- 6 -

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各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为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们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到22——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309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张伯行:《养正类编》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四》上,第98页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俄]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 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朱永新

把饭碗看得比人民利益更重要并没什么不可以,人的本性是自利的,民众从没有、也不应该把更高的期望真正寄托给谁,“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社会正义归根结底还是得依靠公众自己维护。

——网文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储昌楼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中】孟子

前后不一致是教育中最严重错误之一。【英】斯宾塞

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方法,厥为教育。【中】张伯苓 要

教育人民,有三件东西是必要的:第一学校,第二学校,第三还是学校。【俄】托尔斯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中】管子 学校,王政之本也。【中】欧阳山

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无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无宁展个性。【中】蔡元培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中】房玄龄

人要么不生孩子,要么就应把他们哺育成人,完成教育。【希腊】柏拉图

学校是为社会设立的。学校没有改造社会的能力,简直可以关门。【中】陶行知 教育之在社会,其功用为绵续文化而求其进步。【中】梁漱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美】爱因斯坦

- 7 -

保住我们的教学理想与热诚,鼓起勇气,继续点燃孩子的生命。【希腊】德谟克里特 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法】莫泊桑

过去中国之衰,原因虽有种种,但教育的不振,当然是主要的基因之一。【中】郁达夫 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马卡连柯

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英】达尔文

对于青少年,最关键的是从小要有好奇心,遇到问题追问下去,这种精神比考试得到好分数更重要。【中】李政道

教学的结构是超出平常所理解的教学论和教学法的范围的。正是这些超出上述范围的东西,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这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感和意志,形成学生的精神需要,特别是形成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106页

必须按照事物的发生和存在的本来面目进行教学,即通过研究因果关系进行教学。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文集》

只有本着事物自身的合理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有充分的可能掌握知识。一个人的头脑如果充满许多零碎而不相联系的知识,就会象杂乱无章地堆着各种东西的仓库,这里连仓库的主人也什么都找不到。至于一个人的头脑中只有体系而无知识,就象商店一样,它的每个柜子都贴满东西的标签,但是柜子是空的。

——[俄] 康?德?乌申斯基,摘自《世界教育史纲》第一册323页

教员如果不把他们所教的科目分成阶段,使每个阶段不仅可以直接导入另外一个阶段,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完成,那么为教员本身设想,为学生设想,都是明显荒谬的作法。

——[捷克] 扬?阿?夸美纽斯:《大学授学》

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进程好比是“果”。这种因果联系是重要的,这里面反映了学生发展过程的被决定性。

——[苏] 列?符?赞科夫:《教学与发展》第391页

系统的教学能够提出主要的思想,并且显示出经过整理的知识的优点。同时通过系统教学所传授的知识是十分完备的,因而也就能扩大知识的总量。

——[德] 约?菲?赫尔巴特:《赫尔巴特重要教育论文集》

智力的基本功能在于理解和发明,??事实上,日益表现出:理解与发明这两个功能是不能分割的,因为要理解一个现象或一件事情,我们就要对于产生这个现象或事件的转变过程加以改组,又因为要重新改组这些转变,我们就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而要构成一种转变的结构就事先要有发明或再发现的因素。

——[瑞士] 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第29页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常常有一连串的情节,每个情节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情节运用得最好时,可以反映以前已经学过的东西,而且可以举一反三,超过前面的学习。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62页

一门课程在它的教学进展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观念,以这些观念为基础,直至学生掌握了与这些观念相适应的完全形式体系为止。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3页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经典的迁移问题的中心,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

- 8 -

习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教育过程》第31页

最理想的知识结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主要的条件应是:在同一个知识领域里不会产生两套相互矛盾的结构。

——[美]杰?斯?布鲁纳:《论教育的若干原则》

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呑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的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如果人的精神生活(而且是什么样的人啊,幼小的,非常娇嫩的,在兴趣、愿望和需要上都还极其脆弱的人)仅仅被局限在这个领域,也就是说,他只能在掌握知识上、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会有失败和困难在等待他,使他的生活变成一种痛苦。

——[苏] 瓦?阿?苏霍姆斯基:《关于和谐教育的一些想法》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怨尤也;人之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学业之败也,道术之废也,从此生矣。善教者则不然,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当知谁可先传此,谁将后倦此。

——宋 张载:《正蒙?中正篇》

达师之教也,使弟子安焉、乐焉、休焉、游焉、肃焉、严焉。此六者得于学,则邪辟之道塞矣,理义之术胜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

我们还把创造认识上争论情景的方法和组织学习讨论的方法列入剌激学习和启发学习动机的方法。??学生参与科学争论,不但使他们在有关问题上加深知识,而且不知不觉地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题上,引起新的学习兴趣。

——[苏] 尤?克?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第113页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 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礼记?学记》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 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礼记?学记》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 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礼记?学记》

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也是相当艰巨的;但是必须使儿童逐渐习惯于它,因为遗忘的原因往往是懒于回忆被遗忘的东西;因此,对记忆痕迹漫不经心的恶习就根深蒂固了。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说那些当学生稍有遗忘就急于提示而不耐心等待的教师,是在损害着儿童的记忆。

-- [俄] 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10卷

最佳学习条件对学生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有多大促进作用,特别是对那些俗话说起来比较笨的儿童有多大作用。这些都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重要影响。

-- [英] 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第七页

不要把课堂变成问答会。??但是,只要学生能提问题,这就是重要的条件之一,它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学生对学习的内部诱因。单纯地听教师讲课不能充分发动学生的精神力量。正象我们在第一次谈话中所说的那样,只有当学生自己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

- 9 -

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求知的渴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当某些不相符合的地方引起学生的警觉,当他们感到还缺少某些成分才能使知识相互"吻合"的时候,这就是好事。 --[苏] 列?符?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第50页

不去尝试把学生引入某一领域或者感到这件事有困难的时候就过早地放弃它,那就等于承认,学生只要是在学校里,就无论如何不能在这些领域中得到发展。

--[英] P?赫斯特:《教育的逻辑》

学习达到透彻领悟的材料,特别是达到概括性领悟或理解程度的材料,会变成个人的个性结构的一个持久的部分。或者如果教师们很理解有关的基本心理学原理,那么,所有有学校的学习就可能具有这种性质。

--[美] 莫?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离娄下》

"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不好,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鲁迅:《鲁迅书信集》第797页

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 王夫之:《四书训义》卷六

疾学在于尊师,尊师则言信矣,道论矣。

--《吕氏春秋?孟夏纪?劝学》

孟子始言"持志",志之赖于持也久矣。持之义不一端,大要维持之欲其正也,*持之欲其信也。持之之方亦不一端,大要善其志之所以养也,填其志之所以发也。

--清 刘熙载:《持志塾言自叙》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109页

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德]阿?爱因斯坦《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在优秀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六七)下》第101页

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这是多么好的境界啊!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152页

如果你想要儿童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你就会用压服的教学方法;而如果你想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且有想象力,你就应当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英] R?皮特斯:《和目的永别》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

- 10 -

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礼记?学记》

呜呼!无善教而天下无善士,无善士而天下无善俗。世俗之陋,其患岂微也哉! --明 方孝儒:《逊志斋集?务学》

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在第一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上而下进行的;在第二种情况下,运动是由下而上进行的。前者是学生由顶峰开始,努力走向基础;后者是从基础开始,学生站在基础上面,然后进到终点,升到顶峰。 --[德] 阿?第斯多惠:《第斯多惠教育文集》,摘自达尼洛夫《教学论》第29页

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学生学生怎样学习。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授予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能力包括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技能:会谈、会写、会观察周围世界中的种种现象、会思索、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形象地说,这些技能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就不可能掌握知识。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将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

研究应当以语文为,还是应当以科学的专业教育为主呢?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照我的见解,这一切都是次要的。如果青年人通过体*和走路训练了他的肌肉和体力的耐劳性,以后他就会适合任何体力劳动。思想的训练以智力和手艺方面的技能锻炼也类似这样。因此,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德] 阿?艾因斯坦:《论教育》,《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第70页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德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第174页

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 梁启超:《教授法》

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

--汉 王充:《论衡?定贤》卷二七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盖言学者德业之始终,一以志为大小久暂之区量,故大学教人,必以知止为始。 --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卷五

现代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活动和采用活动型的教学程序。这种学习类型比规课堂的学习类型更合理,这主要是因为由活动而学习比规课情境下的学习更有意义,而且更易于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美] J?M?索里:《教育心理学》第397页

教学要合一,有三个理由:

第一,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第二,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

第三, 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并须和他自己的学问联络起来。

- 11 -

--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第四页

当人的世界观统帅着他的思维、感觉、意志、活动等一切精神生活领域时,知识就变成了起作用的东西。在创造性劳动中培养思维,这是教学技巧的重要表现,凭借这种技巧,教养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论个性的全面发展》

为学须天资、人与师承三者并备,而师承不过聊助启发,非即学问。

--黄侃,摘自刘赜《师门忆语》,《学林漫录》第八集第35页

学生提难题,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挑战"。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应战"。一个难题从提出到解决,学生提高了,老师也跟着学生一起提高,这就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 茅以升:《学生考老师》,《解放日报》19xx年9月15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 《礼记?学记》

教育者的能动作用,表现在运用精神的和物质的教育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长期的影响,来达到自己预定的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则是自己努力学习与善于接受教育者对自己施加的有利的影响。教育过程是否能够收到最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能动作用和这两个能动作用是否结合得好。

-- 于光远:《教育认识现象中的"三体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19xx年第3期

学习是得到促进还是受到妨碍,取决于任务的复杂性、顺序和结构,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教。

--[英] 威?道?沃尔:《儿童心理学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世界教育展望》第10页

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融合在一起,就能保证教学最优化有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由于学习最优化是当前学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所以它应当成为学者特别关怀的东西。 -- [苏] 尤?巴班斯基:《论教学过程最优化问题的研究特点》

教学要截得断才合得拢,教童子者总要作今年读书,明年废学之见,则步步著实矣。??如其牵肠挂肚,瞻前顾后,欲其双善,反致两伤矣。

-- 清 王筠:《教童子法》

穷苦和学问是好友;富贵和学问是仇敌。

--陶行知:《行知书信集》第七页

智过其师,乃能如师。卑卑而守之,循循而效,虽声实并至,其去古人则已远矣。 -- 清 魏禧:《魏叔子文集?答孔正叔》卷七

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思考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一》上,第32页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试以诘难他人者以自诘难,庶几自见得失。

-- 宋 朱熹,摘自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十一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引教者之意而思之,以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 清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三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 12 -

-- 《孟子?尽心上》

人不作事则暇,暇则逆,逆则惰、则疲。暇逆惰疲,私欲乘之起矣!习学工夫,安可有暇?

-- 清 颜元:《习斋言行录》卷上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故疑者,进道之萌芽也。

-- 明 陈献年。摘自清?黄宗羲《明儒学案?白沙学案?语录》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 叶圣陶:《叶圣陶教育书简》

如果你想通过科学教育学生,你就要热爱自己所研究的科学,并且精通它,那么学生就会爱你,也会爱科学,你也就能够教育他们;但是,如果你自己并不热爱科学,无论你怎样强迫他们学习,科学也不会起任何的教育作用。

--[俄]列?尼?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全集》第八卷

志乃人之大主意,一生之学术事业,无不本此以贯之,故不可容其少有差失。 ——清 刘熙载:《持志塾言?立志》

虽然偶然的失败,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包括受惩罚的失败,对学习的进步并不是不利的,但相当经常的成功,还是必不可少的。正如普雷西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学习以成功为动力。”除非动机是非常强烈的,连续的失败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而受挫折,妨碍进一步努力的程度。

—— [美] M?L?比格:《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之领之,方能中鹄。善学邯郸,莫失故步;善求仙方,不为药误。我有禅灯,独照独知。不取亦取,虽师亦师。

——清 袁枚:《续诗品?尚识》

若在中小学内,并没有建筑好基础,等到自悟不够时,再要补习起来,那就很不容易了。

—— 蔡元培:《蔡元培选集》第149页

教学总是很清楚地反映着教和学两个方面。

教是教师的活动,它包括讲述教材、组织学生观察所学习的事物和现象、指导学生学会和运用知识,还包括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

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自觉活动,它包括学生对一定事物和过程的感知,听取教师的讲解,理解所学习的事实、事物、现象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实,按照教师指定的作业来巩固和运用知识等。

——[苏] 达尼洛夫等:《教学论》第128页 讲习讨论,固须循序渐进;若省察克治,则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清 刘熙载:《持志塾言?为学》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三》上,第97页

在想象发展的历史中,没有一个时期会有青年那样重要。到青年时期,一些各别的、或多或少丰富的表象联串,组成为一个网。到这时候,青年已积累很多的表象联串把他们的心灵占据住,而也正是这时候对这些表象联串进行着强烈的改造。我们认为人生中从16到22——23岁的时期是最有决定意义的时期。

- 13 -

—— [俄] 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卷309页

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自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

——清 张伯行:《养正类编》

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

——[苏]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信三四》上,第98页

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

—— [俄] 康?德?乌申斯基:《乌申斯基全集》第一0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

——洛克《教育漫话》第1页

我们想使儿童变得聪明、贤良、磊落的人,用鞭挞以及别种奴隶性的体罚去管教他们是不合适的。只有万不得已的时候,和到了极端的情形之下,才能偶尔使用。反之,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也应该同样小心的避免。

——洛克〈教育漫话〉第30页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您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你就是他们具备一个真正的原则,这个原则就会永远发生作用。

——洛克〈教育漫话〉第32页

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教育漫话〉第34页

儿童的过错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受到赞扬的之后,经过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而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于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是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

——洛克〈教育漫话〉第35页

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

——洛克〈教育漫话〉第49页

如果谁希望自己的儿子尊重他和他的命令,他自己便应十分尊重他的儿子。

——洛克〈教育漫话〉第49页

因为儿童应该很少受到鞭笞的惩罚,所以我觉得斥责过多,尤其是盛怒呵斥,结果,差不多也是同样的不好。它可以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时可以减少孩子对父母的尊敬。

——洛克〈教育漫话〉第54页

你的举止应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还是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

- 14 -

——洛克〈教育漫话〉第59页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陶行知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同时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 ——马卡连柯 评价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有了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学校应当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围就是一种吸引人、教育人的力量。——《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上学以神听之,学在骨髓矣;中学以心听之,学在肌肉矣;下学以耳听之,学在皮肤矣。——(唐)马总《意林?文》

●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

——(德)贝多芬《贝多芬语言》

●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法)爱尔维修

●我相信,不论孩子将来从事哪一种事业,都应当从小做起。真不知道有多少父母能够认识到他们给予孩子们的所谓“教育”,只会迫使子女陷于平庸,剥夺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任何机会。

——(美)《邓肯自传》

●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

●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

——《陶行知文集?师范生第一变》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美)爱德华兹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前苏联)马卡连柯

●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

——(美)爱因斯坦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他不会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他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法)卢梭《爱弥儿》

●我们要提出两条教育的诫律,一、“不要教过多的学科”;二、“凡是你所教的东西,要教得透彻”。

——(英)罗素《教育目的》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

- 15 -

面的知识,教师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财富。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学校的理想是:不要让任何一个在智力方面没有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愚蠢的人对社会来说是危险的,不管他们受过哪一级的教育。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前苏联)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局的任务》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梭《爱弥儿》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

●教育的最大的秘诀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法)卢梭《爱弥儿》

●学校是个应用心理学的实验室。

——(美)杜威《学校与社会》

●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

——(英)洛克《教育漫话》

●名副其实的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

——(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

——(英)欧文《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

●只有儿童集体的丰富多彩、生气蓬勃的生活,才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开花结果的条件。如果认为只要对学生进行个别工作就能使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那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心地善良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爱人。他对共同事业的忠诚来源于这种对人的热爱。我们认为培养热爱人的感情和关心人的强烈意向是苏维埃学校最重要、最崇高的任务之一。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在道德教育方面,只有一条,既适合于孩子,又要对各种年龄的人来说都最为重要,那就是:绝不损害别人。

——(法)卢梭《爱弥儿》

●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

——(前苏联)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奉劝年轻的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不要急于处罚学生,要好好想一想,是什么促使他犯这种或那种过失的。要是设身处地为孩子们想一想,那末就可相信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正错误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 16 -

●只有出自衷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英)洛克《教育漫话》

●名誉虽然不是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但是它离德行的真正原则和标准是最近的??它是一种指导儿童和鼓励儿童的正当方法。

——(英)洛克《教育漫话》

●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前苏联)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

——(法)卢梭《爱弥儿》

●犯了过错的人应当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应受惩罚,并非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的要使日后不去再犯。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儿童的道德感必须首先从他们富有生气和纯洁的情感所引起;然后他们必须练习自我控制,并教导他们关心一切形成关于他们的地位和环境所应有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正确的观念。

——(瑞士)裴斯泰洛齐《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

●从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好的东西。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待儿童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而以应有的友情对待他们就是一个培养他们友情的手段。

——(英)斯宾塞《教育论》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但是鼓励法也不可用得太滥,一滥恐失其效用;刺激法若用得其当,也是很好,不过只可偶一为之而已。

——陈鹤琴《家庭教育》

●在品格以及整个人的教育领域内只有一条途径可接近学生:这就是他的信任。 ——(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

●说教之所以最没有用处,其原因之一就是它是普遍地向所有一切的人说的,既没有区别,也没有选择。

——(法)卢梭《爱弥儿》

●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17 -

——(前苏联)马卡连柯《普通学校的苏维埃教育问题》

●儿童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之后,尊重与羞辱对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

——(英)洛克《教育漫话》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法)卢梭《爱弥儿》

●有些人是过分严格,有些人是过分放任,这两种情况都同样是要避免的。

——(法)卢梭《爱弥儿》

●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前苏联)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

●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

——(英)洛克《教育漫话》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春秋)孔丘《论语?公冶长》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孩子是活生生的生命,美好的生命,因此对待他们就该像对待同志和公民一样,必须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享受快乐的权利,担当责任的义务。

——(前苏联)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全集》

●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英)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前苏联)加里宁《在“教师报”编辑部所召开的城乡优秀教师会议上的报告》。 ●做导师的人自己应当具有良好的教养,随人,随时,随地,都有适当的举止和礼貌。 ——(英)洛克《教育漫话》

●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

——(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美)布鲁纳《教育过程》

●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便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的学生一批批地走向生活,为社会做出贡献时,人们会多么高兴呵!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这里不也正包含着你的一份辛勤的成绩在里面吗!

——徐特立《徐老和青年学生谈投考师范问题》

●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

——(前苏联)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学》

●教师决不可忘记,对于种种冲突只要能在一种健康气氛中加以解决,那么冲突也会具有教育价值。与学生所发生的冲突是对教师的最大考验。

——(奥地利)布贝尔《品格教育》

- 18 -

●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答山西铭贤学校徐正之先生书》

●溺爱的双亲应该记住:每样事都替孩子做,不希望孩子做什么事,这是对他有害的,孩子通常不需要娇养,他们要能尽职负责,过度的溺爱与娇养其结果是侮辱。

——(英)利斯

●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英)莎士比亚

●暖昧而散漫的教育,造就了一大堆不可靠的人。

——(德)歌德

●该教的是思考的方法,并非思考的结果。

——(德)顾立德《杂志论文》

●子女之教育,一般人常有谬误:对女儿之教育专注意其身体,忽略其精神;而对儿子则忙于修饰其精神,而忽略其身体。

——(英)休谟

●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会学的人举一反三,稍经点拨,即能跃进。所谓会学,条件很多,除了悟性高以外,还要足够的人生经验。

——傅雷

●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者必以正。

——《孟子》

●当口头上说的是一套而行动上是另一套的时候,这就会毒害年幼的心灵,助长漠不关心的思想。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温和地训练儿童,使他们养成受了痛苦而不畏缩的习惯,这是一种可以使他们精神镇定、并且为他们日后的生活奠定勇敢与果断的基础方法。

——(英)洛克

●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合适地加以训练,是可以成为骏马的。

——(捷克)夸美纽斯

●友善伴随着孩子,他看见洒向人间的都是爱。

——(英)劳?诺尔蒂

●对于面临着一个不可信赖的世界因而恐惧、失望的青少年来说,信任就意味着使人豁然开朗地领悟到人生的真理、人的存在的真理。

——(奥)布贝尔

●宽恕触及儿童自尊心的最敏感的角落,使儿童心灵中产生要改正错误的意志力。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受罚最重的孩子,长大了很少有成为最好的人的。

——(英)斯宾塞

●男孩子生性自由,不善服从;对待他们,当以诚恳和率直的态度,帮助他们建立起勇气。 ——(法)蒙田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

- 19 -

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的本领。

——(英)洛克

一个怯弱的教师决不能教出一个英勇的学生来。

——(印度)甘地

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阳光太强,使人眼瞎。

——(英)马辛

把完善的教育遗留给子女,乃是最好的遗产。

——(英)司各特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条就要求自制。

——(前苏联)赞科夫

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

——(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叶圣陶

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前苏联)凯洛夫

诸位教师:??你们为人要公正和善良,要把你们的榜样刻画在你们的学生的记忆里,使你们深入到他们的心中。

——(法)卢梭

教师要“让儿童在没有殴打、没有暴力,没有厌恶的气氛中,总之,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饮料。”

——(捷克)夸美纽斯

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捷克)夸美纽斯

真正的教师,极力防止自己的坏习惯及于学生。

——(美)奥尔科特《神秘的格言》

如果有人问我,教育孩子需要哪一种资格,我会说那需要异乎寻常的耐心和适量的爱心。 ——(英)伊罗丝

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俄)乌申斯基

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法)卢梭

那些在细心的抚育和亲切的教养之下成长起来的人,处于穷困而不沮丧,受到痛苦而能超脱。 ——(英)狄更斯

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毫无意义可言。

——(法)蒙田

- 20 -

爱迪生幼年的故事,给了我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科学要从小孩学起,二是科学的幼苗要像爱迪生的母亲一样爱护才能保全。

——陶行知《致育才之友书》

家庭中正常关系的失调,是以后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

——(美)杜威《经验与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开始的??

——(法)卢梭《爱弥儿》

多少熟悉一些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学的初步知识,对于带好孩子是不可缺少的。 ——(英)斯宾塞《教育论》

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12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法)卢梭《爱弥尔》

某些教育应当从儿童在摇篮的时候开始。

——斯宾塞《教育论》

体力劳动对于小孩子来说,不仅是获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而且还是一个广阔无垠的、惊人的、丰富的思想世界。这个世界激发着儿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审美的情感,如果没有这些情感,那末认识世界(包括学习)就是不可能的。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育的建议》

铁匠铺里烧得很旺的炉火熔掉了铁条上的杂质,铁质就变软了,等到它纯化了,就对它敲打和加压,然后又用清水淬火使它再度硬化。一个人在他老师手里经历的也是这个过程。 ——(德)歌德

教育随生命开始,在我们察觉个性已建立之前,后来的教诲已很难将它移动及改变。 ——(英)莎士比亚

决不要把他们教育成闷闷不乐,过早就想变为成年的人。

——(前苏联)加里宁

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俄)杜兰特

教育越能更多地回想起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大的人物一样,则他对儿童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次表扬就越能使儿童感觉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深入到儿童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与伦比的良好作用。

——(俄)杜勃罗留波夫

人在生后三年所学的事,比成年后在大学所学的量更多。

——(德)保罗

母亲是儿童最好的教师,她给孩子的教育比所有的学校教育加起来还多。

——(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

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俄)乌申斯基

教育真正的目的,并不只强调人做善事,同时还要教人从善事中发掘出喜悦。

——(英)罗斯金

教师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的最活生生的榜样。他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这些优秀品质。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

- 21 -

言教不如身教。 ——(英)约翰逊

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心里。 ——(英)菲尔丁

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古希腊)伊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春秋)孔丘《论语?雍也》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 ——(美)斯宾寒《教育论》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卢梭《爱弥儿》

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美)斯宾塞《教育论》 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 ——(英)洛克《教育漫话》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古来圣贤,未有不重思者,思只是穷理二字。 ——(明末清初)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三

宁为真白丁,不做假秀才----(清)颜元<<颜元集>>

《论语》(不用注页码了吧?)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