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生活语言

警句,一般是一句话或一段引语,主要用来激励和告诉当事人某些道理,提醒着使人们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某种精神品格,所以也叫醒句。

格言是一个人机智之精华,众人汇成的睿智。格言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可以是聪明人的智慧,老年人的经验。格言,可以作为人们行为规范的言简意赅的语句。从句法结构角度说,格言是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句子,可以独立用来表达思想。另见,期刊杂志《格言》

含有教育意义可为准则的话。 (格言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 )

谚语是一个国家人民日常工作经验概括与总结,其内容精辟,寓意深邃,具有广泛的感染力,从中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生活哲理、社会观点和态度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语言,谚语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是民族文化的精邃。比如,居住在沿海一带靠海生活的民族,其谚语往往涉及海上航行、捕鱼捉虾;而游牧民族的谚语则多涉及沙漠、草原、牛羊、骆驼和豺狼。谚语是民间流传的至理名言,措辞简练,便于记忆;语言生动,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因而具有广泛的感染力。正如培根所说:“谚语是一个民族天才、机智和精神的体现。”

谚语是通俗浅易、生动活泼的韵语或短句,它以口语的形式、比喻或概括的手法表现人民群

众的实际生活经验或感受,是一种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和使用的“现成话”。

汉语的“现成话”有很多,和谚语相似又相区别的还有成语、歇后语等等。

谚语和成语比较,可以看出有下列一些方面的差别。

第一,谚语主要以口语的形式存在,是相当浅近易懂的通俗用语;成语主要以书面语形式存

在,许多成语保留有“文言”成分。同一意思,文白之分非常明显:

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打井人(谚语)

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谚语)

众擎易举——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吃水不忘打井人”“众人拾柴火焰高”比“饮水思源”“众擎易举”要通俗得多,更加口

语化。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第二篇:专业语言与生活语言区别与联系

专业语言与生活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专业语言首先体现的是专业性,这是其与生活语言最大的区别。我的专业又恰是地质学这样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我们习以为常的专业语言在别人眼里可能非常艰涩难懂,别人也很容易通过地质人之间的交谈听出来我们的专业,由此可见,专业性很强的语言具有很高的标识性。其次,专业语言是书面语,它和一般的生活语言有一定距离。

一、专业名词的命名

从专业语言中的名词命名原则来看,以古生物学为例,古生物学中的名词包括某种生物或者器官组织的名称,都是有其固定的命名法则的,生物的命名依据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一级单位都必须采用拉丁文或者拉丁化文字来表示,属依据“单名法”,种则依据“双名法”即在种的前面冠以其归属的属名,亚种则依据“三名法”即将亚种本名置于其所属的属和种名之后。生物命名法则中还有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是优先律,出现“同物异名”或者“异物同名”的现象,应依优先律选取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这是对于最先发现的生物的命名,由于国外系统的地质学研究比国内要早上百年,所以有很多现有的名词均是通过直译或者意译过来的,直译的有Redlichia Cossman,1902(三叶虫的一个目,出现并生活于早寒武世,现已灭绝),学习时虽也要学习拉丁文,但一般称其“莱德利基虫”;意译的有Conodonts,(前寒武纪晚期到三叠纪末,一般认为是某种已经绝灭了的海生动物的骨骼)译为“牙形石”,但也有人称“牙形刺”,还有人称“牙形类”,虽是意译过来的,但也应当按照优先律来命名,但是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我们学校坚持认为这是由地大的老师最先引进国内并翻译成“牙形石”并发表文章的,而中科院南京古生物地质研究所则认为是他们最先翻译过来的,故称“牙形刺”,而其他的一些学校或者研究所为了双方都不得罪,干脆另起一个“牙形类”,学术界类似于这样的争议不在少数,虽然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但是还是比较有趣的。

而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生活语言大部分是经过上千年的演变而来,这些主要来源于书面语,但其实最初的语言应当是生活语言,生活语言书面化之后再经过生活化而形成我们现在的生活语言,还有就是,随着现在的社交网络越来越发达,出现了一些网络语言,也是构成生活语言的一部分,譬如too young too simple直译为“图样图森破”,但意思是其英文意。

二、语法

有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专业语言在严格的语法要求下可能是错的,譬如,“泥晶灰岩,几乎全由泥晶构成,仅含零星细小生屑”,“几乎全”这个在我们以前考试时都是当做病句来修改的,但是在特定的专业语言环境中我们却不觉得有何毛病,反而觉得如果不这么讲就不能表达清楚。

举个岩石学的例子,辉长结构是中深成基性侵入岩(辉长岩)的典型结构,表现为基性斜长石和辉石的自形程度相近,均呈现半自形-他形粒状。辉绿结构是浅成镁铁质侵入岩(辉绿岩)的典型结构,也可出现于玄武岩中。斜长石和辉石颗粒大小相差不多,单个他形辉石颗粒填充于较自形板条状斜长石晶体形成的近三角形空隙中。(摘自《岩石学》第二版,地质出版社,桑康隆、马昌前主编,2012.6)

由以上两个句子可以看出,专业名词的解释前面会冠以很多形容词,“中深成基性”、“浅成镁铁质”,这些都是偏正短语,外行人听来或许很拗口,但其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譬如,辉长结构中由于自形程度相近可知辉石和斜长石几乎是同一时间结晶的,而辉绿结构中斜长石自形程度好于辉石,并且辉石充填于斜长石中,则说明斜长石先于辉石结晶;辉长岩、辉

绿岩均是镁铁质岩类,即镁铁质矿物含量达到50%~90%的火成岩(岩浆岩),SiO2含量达到45%~52%,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来的基本信息。

相对而言,随便一句由生活语言构成的话,也能有很多信息,譬如,我今天中午去吃了鸭腿饭,因为只有学校北区食堂一楼有鸭腿饭,所以别人问你中午吃了什么的时候这么回答便可知是在何处吃的午饭,也可以推测得知你今天中午有可能是一个人吃的。

再举一个例子,依旧是岩石学的例子,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分为大小明显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细小的部分称为基质,按照我国的习惯用法,如果基质是由隐晶质和玻璃质(看不见单个的矿物)组成的,就称为斑状结构;如果基质是显晶质(可以看得见单个的矿物),则称为似斑状结构。通俗一点讲,斑状结构就是“面粉煮黄豆”,面粉是基质,细小而看不见单个矿物,黄豆则是斑晶,大而且可见个体;似斑状结构就是“芝麻炒黄豆”,芝麻是基质,虽小但是可以看见单个矿物,肉眼可以辨识,黄豆则是斑晶。“面粉煮黄豆”、“芝麻炒黄豆”这两句可以看成是专业语言的生活化,用通俗的语言讲出来似乎更能让人理解。

三、融合

在我个人看来,应当多多将专业语言生活化,这样也更易于普及地学知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常识,特别是有关于地震的一些内容,而不是把知识全都置于象牙塔中,这样久而久之必将变成一潭死水。

而在我们地质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不妨把生活语言专业化,即加入一些专业语言,既有助于加深对专业语言理解,又平添了生活乐趣。譬如,我们经常调侃,食堂的西红柿鸡蛋这道菜而应该叫做鸡蛋西红柿,因为在专业语言中后者是含量比较多的,如生屑泥晶颗粒灰岩,泥晶生屑颗粒灰岩,前者泥晶含量比较多,后者生屑含量比较多,鸡蛋西红柿则是一样的道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012122 焦菲

学号 201210008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