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言名句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中医名言名句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风先治血,血足风自熄。

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

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扶正即所以祛邪,祛邪即所以扶正

六腑以通为补

少年进补,老来吃苦

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

暴怒伤肝,五志化火

上工(高明的医生)治未病,不治已病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清 王清任《医林改错》

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

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

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六腑以通为用

行欲方而智欲圆,心欲小而胆欲大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胃以通为补,脾以健为运

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

凡药能逐邪者,皆能伤正;能补虚者,皆能留邪……于此知无药之不偏矣……何必朋

参芪而仇硝黄哉。

莫枚士《研经言〃用药论二》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

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

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翼柜

邪在脾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中寒肠鸣腹痛

灵枢?五邪

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 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 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大医精诚.

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精。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学医从"伤寒论"入手始而难既而易,从后世分类书入手初若易继则大难矣。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药者所以胜病者也。识病,则千百药中任举一、二种

用之且通神;不识病,则歧多而用眩。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 ,久卧伤气。

养生在动,养心在静

修和无人见 存心有天知。

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医为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

学不博无以通其变,思不精无以烛其微。

药为治病之器,可以除疾,亦可杀人。若知之不详,用之不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的,小错则贻误治疗,大

谬则关系性命。故医者于药不可不精。

读仲景书,须于无字处求字,无方处索方,方可谓之能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用药难,识证难。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医贵乎精,学贵乎博,识贵乎卓,心贵乎虚,业贵乎专,言贵乎显,法贵乎活,方贵

乎纯,治贵乎巧,效贵乎捷。知乎此,则医之能事毕矣。

话传三遍假成真,药方抄三遍吃死人。

清泻不用医,饿到日沉西。 撑痢疾,饿伤寒。

疮大疮小,出头就好。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不服庸医药,胜请中流医。

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

久病成良医。

春捂秋冻,无病无痛。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痘要结,麻要泄

壮水之主以治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

得阳胜而泉源不竭。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朱丹

溪〈格致余论〉

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

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

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

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

十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

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

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土虚木必摇(尤在泾"静香楼医案")

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

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王旭高"王旭高医案")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内经"至真要大论")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无虚不能作眩(张介宾"景岳全书")

无痰则不作眩("丹溪心法")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

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

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

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症瘕与积聚异名同病。

症者,有形可征,坚硬不移,痛有定处,病属血分;

瘕者,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病属气分。

积〃聚

积者积垒之谓,由渐而成者也;

聚者聚散之谓,作止不常者也。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

积血聚气

积者,推之不移,成于五脏,多属血病;

聚者,推之则移,成于六腑,多属气病。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积聚》

木热则流脂,肝热未有不见痰者!

外感法仲景,

内伤法东垣;

热病用河间,

杂病用丹溪。

明〃王纶《明医杂著〃医论》

心肾〃虚寒虚热 取心者不必齐以热,

取肾者不必齐以寒;

但益心之阳,寒亦通行,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强肾之阴,热之犹可。

唐〃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文

表〃里

病在于表,毋攻于里,恐表邪乘虚陷入于里也;

病在于里,毋虚其表,恐汗多亡阳也。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辨治***论》

呕苦知邪在胆,吐酸识火入肝。

清〃李用粹《证治汇补〃胸膈门〃呕吐》

胆热移脑为鼻渊;

肝热转肺为鼻痔。

清〃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诸窍门》

成都青羊区中医院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四总穴歌

凡血枯经闭者,当求生血之源,源在胃也;而呕血吐血者,当求动血之源,源在脏也。

 

第二篇:中医名言警句

中医名言警句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

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

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

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5、痢无补法。

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8、疹是太阴风热。

9、癍是阳明火毒。

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

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

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

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

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18、承乃制,亢则害。

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

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

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

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

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

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

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

26、通邪三法汗、吐、下。

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

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

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

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

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

32、月满勿补,月亏勿泻。

33、肝胆之症,以下为主。

34、清肝必须降火,清心必须豁痰。

35、病不辨则无以治,治不辨则无以痊。

36、去邪而不犯无过之地。

37、克敌者存乎将,去邪者赖乎正。

38、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39、法不过仲景,理不过内经。

40、培之以黄芪,燥之以白术,补气健脾何患不除。

41、外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4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3、宁舍其穴,不舍其经。

44、渴喜饮冷,腹中有热,渴喜饮热,腹中有寒。

45、所为邪者,从亏而见。

46、湿热毒火,首见肝经。

47、阳络伤则吐血,阴络伤则便血。

48、五脏之伤,穷必及肾。

49、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八。

50、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51、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到血直须凉

血散血。

52、内热曰烦,外热曰燥。

53、寒之不寒无水也,热之不热无火也。

54、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55、火动风生热筋挛脉急,风扇火炽,而炽乱神迷,外窜经脉则成痉。

56、实则谵语,虚则郑声。

57、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

58、火郁发之,木郁达之,金郁泄之,土郁夺之,水郁折之。

59、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60、膏粱之变,足生大丁。

61、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6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63、阳虚恶寒,阴虚恶热。

64、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65、胃本不呕,胆木克之则呕。

66、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67、形寒饮冷伤肺。

68、木扣金鸣,土中泻木。

69、耳聋宣肺。

70、胃喜清凉,脾喜温。

71、胀在腹中痞在心下,胀有形,痞无形。

72、一切气病用气药不效,少佐芎归血气流通而愈。

73、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74、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

75、少阳属肾,肾上连肺。

76、淋属肝胆,泻属脾胃。

77、人身无倒上之痰,天下无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气。

78、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79、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80、足太阴痰厥头疼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

81、内不坚则善病风。

82、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83、辛开苦降,芳香开窍,淡渗利湿。

84、脉络空虚贼邪不泄。

85、脑为元神之府,心为藏神之脏。

86、阴平阳泌精神乃滞。

87、手心热来腹中热,手心凉来腹中凉。

88、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89、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90、恶寒非寒明是热症。

91、恶热非热明是虚症。

92、久病非寒,暴病非热。

93、久痛无寒,暴痛无热。

94、麻是气虚,木是血虚。

95、牙痛长,腿痛短。

96、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97、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98、从阳化热,从阴化寒。

99、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

100、久病必瘀,久病必虚。

10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102、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

103、扎针拔火罐,病好一大半。

104、中药不效,炮制不到。

105、四季脾旺不受邪。

106、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107、气症饮水,血症不饮水。

108、热在上焦,气伤则渴。

109、热在下焦,血伤则不渴。

110、血之为病,上焦瘀血小便必难,下焦瘀血小便必自利。 111、一切血症,日轻夜重,一切气症,日重夜轻。

112、一切火症,心急潮热,一切水症,胁硬心下怔忡。 113、无阳则厥,无阴则呕。

114、凡病昼则增剧,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及气病血不病。 115、凡病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及血病气不病。 116、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旺于阳分也。

117、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118、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于阴中也。名曰:热

如血室。

119、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阳中也。

120、昼则发热、烦躁,夜则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急泄其阴峻

补其阳。

121、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122、内侵膻中则为厥。

相关推荐